庄浪县乡村环境治理的思考与建议

2024-01-18 17:10朱小莉
村委主任 2023年11期
关键词:多元共治乡村系统工程

朱小莉

摘要:新时代十年,庄浪县认真践行“两山”理念和“千万工程”并以庄浪精神作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含金量”和“含绿量”均实现了大幅度跃升。然而,打造和美乡村实现乡村善治,既有经济发展方面的现实考量又有环境保护方面的硬约束,既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又需要充分调动乡村环境多元治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文章在深入分析庄浪县乡村环境治理现状及其成因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聚焦“强县域”目标,积极转变思路,厚植发展基础;以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合力攻坚乡村环境治理难题;解决环境治理动力不足,必须以培育文明乡风为突破口的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关键词:乡村;环境治理;系统工程;多元共治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11-0023-03      中国图书分类号:D422.6       文章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千年大计的战略高度,强调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1]新时代十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之“两山”理念和庄浪精神的指引下,庄浪县聚焦“双碳”目标紧盯民生短板,坚持问题导向树立系统观念,全县各级各部门自觉把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作为抓大事、谋发展的主题和主线,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等与重大民生相关的工作一体谋划、协同推进,“含金量”和“含绿量”实现了跃升。但是,对于一个脱贫摘帽不到三年且鄉村居住人口占71.58%、农业占比很高、工业基础有待巩固提升的传统农业大县而言,庄浪县依然面临着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加大环保力度的双重责任和双重压力。

1   庄浪县乡村环境治理现状

1.1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梳理

关于“环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而且对环境的理解程度也因人的认知存在差异而千差万别。《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一章第二条专门就“环境”一词作出法律层面的界定:“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2]也有学者认为,环境一般指的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3]而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受上述定义启发可以发现,除了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诸如地震、洪水、风暴等)外,大多数环境问题皆因人类对自然界的不友好态度以及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索取行为而起。所以,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1.2   庄浪县乡村环境治理现状回眸

环境有自然和人文双重属性,因此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大类,而从不同角度细化又可以包含人居环境、营商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等很多方面。文章认为,环境问题大多因人而起。分析乡村环境治理状况理应从“自然与人文”两个维度来展开。从自然环境维度看,庄浪县先后经历了由“林草丰美”(秦汉隋唐宋以前)到“田不川、山不林”再到新中国成立“战天斗地造梯田”以及“再造秀美山川”整个过程。从1964年开始,庄浪县委、县政府九届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庄浪人民经过34年的接续奋斗,把一个又一个被称之为“滚牛洼”的山坡改造成百万亩水平梯田,这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的水土流失问题并为庄浪县实现跨越式发展和绿色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时代以来,随着国家环境保护力度持续加大,在“严督察、严考核、严问责”已成为常态的大背景下,庄浪县认真践行“两山”理念和“千万工程”,通过拆违治乱等一系列硬举措有效解决了乡村目之所及的“视觉贫困”,乡村生态环境(包括人居环境)质量和乡村居民生活品质实现了双跃升。但是,从长远来看,资金是否充盈、技术是否先进、人才是否充足对于乡村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久战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通过调研发现,由于资金、技术、设备和人才等因素制约,庄浪县18个乡镇到目前仍未真正实行垃圾分类,生活垃圾以及农业废弃物等大多以填埋为主。因此,庄浪县要打造形神兼具的和美乡村必须把生态振兴置于优先考虑位置、把生态环境列为民生的优先领域。从人文环境维度看,从根本上解决乡村环境问题,得靠人,得靠人的自律和自觉,而这一切又离不开深厚的人文滋养。因此,不断夯实人文基础是打造和美乡村、实现乡村善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领域。就庄浪县的人文环境来看,庄浪县是一个人杰地灵、历史底蕴与人文底蕴都比较厚实的文化大县。在庄浪这片土地上,古文化、红色地域文化(庄浪精神)以及依托百万亩梯田而形成的绿色文化交相辉映,为庄浪县实现乡村环境善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但也要看到,如今的乡村传统文化影响力式微,各种利益矛盾纠纷复杂。因此,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显得更为紧迫、更为重要。

2   庄浪县乡村环境治理的现实困境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庄浪县坚持问题导向、回应民之关切自觉对标对表中央和省、市委对乡村环境治理相关部署和要求,在治理理念上有效克服了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经济、轻环保”片面化的发展思路。然而,乡村环境治理成效,取决于多重因素,是一个合力的结果。庄浪县在乡村环境治理方面现仍存在以下现实困境。

2.1   “先天优势”不足、后发优势不明显

客观地说,庄浪县在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以及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实验区建设中地位特殊。现阶段,庄浪县与省域内其它发展比较好的县(市、区)相比,由于在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以及自然资源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上仍然是追赶型;在推进绿色发展上也得直面两大难题:一是县域内村落零散且分布广泛。在总面积只有1 553km2的土地上就有293个行政村。广袤的土地、分散的居住、随地倾倒垃圾的不良习惯、村民固有的卫生观念和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等无形加剧了乡村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乡村面临着“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的双重压力。二是受地形地貌限制,县域内多数乡村没有先进的排污设施、固定的排污渠道。在这种情况下,对生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要么焚烧解决要么露天堆积,好一点的就地掩埋,严重影响居民居住环境。

2.2   乡村环境治理“责、权、能”存在不匹配问题

乡村环境治理,靠合力促成。在现实过程中,一是县级政府在对乡村环境实施监管时顾此失彼、耗费精力,而且对县域内的所有乡村难以以相同的指标实行量化、用统一的标准实行考核。二是乡镇政府在推进乡村环境治理上责大权轻、能量有限。比如,乡镇政府财力有限、事务繁杂,环境行政执法权有限,乡镇干部不作为等。三是乡村环境治理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因此,有两大主体力量不容忽视也不能忽视,一个是村“两委”,一个是村民。但在实际过程中,这两大主体由于各种原因在农村环境治理方面作用相当有限。四是在乡镇的一些企业,环保意识和法治意识均有待提高。

2.3   鄉村环境治理缺乏人才

庄浪县为夯实乡村振兴之人才振兴基础,创新引、育、管、用人才机制,积极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效果明显。调研发现,近年来庄浪县在提升乡村“颜值”方面确实增色不少,砖瓦房、硬化路,住的安全,行的方便。但是从乡村振兴的全局看,应想尽一切办法留住人,特别是要留住农村的青壮年。随着形势的发展,在市场化的进程中大量的农村青壮年走出了农村走向了城市,为城市的繁荣作出贡献的同时也使得乡村因长期没有年轻人“在场”而显得更加的荒凉、凋敝。长此以往,不利于乡村的振兴,不利于乡村文化(农耕文明)的承继。乡村文化因缺乏传承主体而存在失传的风险,乡村环境因农村青壮年长期不在场单靠白发苍苍的老人来治理,心有余而力不足。

3   提升庄浪县乡村环境治理效能的对策建议

3.1   聚焦“强县域”目标,积极转变思路,厚植发展基础

大力推进乡村环境治理,要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不动摇。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庄浪第一位的要求。具体来说,一是紧盯“四强”行动之“强县域”目标,牢固树立“产业为基、生态为本”的鲜明工作导向,全面加快实施产业链重点项目,大力培育“链主”企业,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筑牢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盘和支撑,为全县人民走向共同富裕之路夯实基础。二是不断壮大本土产业、夯实工业基础、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和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高质量发展本身内含绿色发展,要千方百计把经济搞上去。这就要求:一要在夯实绿色根基上抓实见效。优美的生态环境、绿色的生活空间,是一个地方精神风貌的直接体现,要在生态建设、管控力度和环境治理三个方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二要在发展绿色产业上抓实见效。坚持以链长制为牵引,充分发挥梯田资源优势,大力开展产业赋能行动,着力构建多产并举、多元发展、绿色高效的全产业链体系。要在农业绿色转型、农业生态发展、文旅融合推动上出实招、见实效。三要在提升环境品质上抓实见效。坚持把绿色理念贯穿城乡建设全过程,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家园。要在打造山水园林县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上作“大文章”、作“好文章”。四要在培育生态文化上抓实见效。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群众了解生态环保的现实意义,自觉遵守环保相关法律法规。

3.2   以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合力攻坚乡村环境治理难题

乡村环境治理单靠各级政府的监管效果十分有限,从长远看,实现乡村环境有效治理需要政府、企业、社会以及村民共同来完成[4]。就政府而言,除了日常监管外对其他各环境治理主体的财政支持是关键。首先,将其职能向服务型转变的同时还要在服务中求质量。其次,巧借“他力”不断壮大自己。最后,要做到规划先行、财政支出到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包括生态振兴的确是一篇大文章,而做好这篇文章离不开县级党委和政府的谋篇布局、离不开乡镇党委和政府的集思广益。对已入驻乡村的企业而言,在加大政策扶持和一定的财政支持的前提下,让企业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牢牢守住环保底线;对于一些肆意污染环境的企业,政府要责令其加大整改力度,对令不执行整改的,要加大处罚力度,该罚款的罚款、该关停的及时关停。对于村民而言,通过村“两委”的示范带动作用,强化环保意识,加强自我教育。

3.3   解决环境治理动力不足,必须以培育文明乡风为突破口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告诉我们,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我们在前两条建议当中,重点强调钱与人的问题。但是,乡村环境治理,光有钱不行,人是关键。而乡村环境治理是一场持久战,通过各主体参与最终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应鼓励参与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县乡(镇)两级政府要制定适合本县、本乡镇乡村环境治理奖惩制度。对乡村环境治理较好的乡镇,县政府要给予重奖;对环境治理较好的村庄,乡镇政府可以结合自身财力对相关责任主体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其次,在县乡(镇)两级政府的正确指导下,村“两委”要制定适合本村发展实际又不违背我国宪法和法律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村规民约”,让“村规民约”在厚植人文基础特别是在移风易俗如根除不良习俗、根绝封建迷信活动、传承农耕文化、建设和美乡村、形成文明乡风等方面发挥作用。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平台打造,对村上所涌现出的一些先进事迹、模范人物及时给予精神和物质双重奖励,在微博、微信、快手、抖音等大众媒介上进行广泛宣传,大力营造“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向善、向美的社会氛围。

4   结束语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5]乡村环境治理从某种程度上是一场需要多元治理主体协同参与的持久战,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乡村环境治理的成效直接关系到乡村全面振兴的成色。因此,在实践过程中要以更加务实的举措、站在人类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以“两山”实践基地创建为契机,紧盯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工作联动,形成强大合力。要形成政府推动、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协同治理格局,并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和微信等现代媒介,认真做好生态文明理念等知识的普及等工作,凝心聚力打造乡村“颜值”的同时厚植乡村人文底蕴。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泽被子孙——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综述[EB/OL].(2021-06-03)[2021-06-03].https://www.gov.cn/xinwen/2021-06/03/content_5615092.htm?eqid=f978960a00003b91000000066459f6d3.

[2]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EB/OL].(2022-03-25)[2022-03-25].http://jtt.sc.gov.cn/jtt/c101526/2022/3/25/eb3216e46a3540e5bedf01e9ec2bf0ad.shtml.

[3]陈德第,李轴,库桂生.国防经济大辞典[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

[4]赏秘芳.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研究——甘肃省宕昌县乡村环境治理的实践与思考[J].南方农机,2023,54(09):122-124.

[5]华声在线.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民观点)[EB/OL].(2022-09-30)[2022-09-3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5383234164587330&wfr=spider&for=pc.

猜你喜欢
多元共治乡村系统工程
京德智慧高速信息化系统工程
共生理论视阈下职业教育治理模式创新研究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多元治理理念与策略探究
浅析当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
小学生好奇心与创新意识的潜在联系
话剧《乡村》
MSU:东兰辛“乡村”里未来的公关小姐(三)
广州新型有轨电车通信系统工程应用创新
系统工程
复杂系统工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