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国画作为我国几千年文化发展长河中形成的重要瑰宝,是中国绘画艺术在世界文化历史中屹立起来的重要资本。国画表现出来的艺术理念、创作构思都具有非常强烈的时代特点,有效地传承和发扬国画的艺术内涵是进一步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由此,以高校国画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优化为重要研究视角,旨在进一步创新国画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与时俱进,激发学生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笔墨技巧功底,不断适应学生的发展,也为进一步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指明方向。
关键词:高校国画课程;教学改革;路径优化;传统文化
在近些年的绘画发展过程当中,为了能够让我国的绘画形态模式与西方绘画有所区别,国画借此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概念。就国画而言,其主要以独特的表现技法使人类日常生活状况、生存环境、审美特征等以特定的画面展现出来,进而凸显创作者不同的审美情趣、创作心境及内容,充分展现了我国的绘画艺术精神。就高校而言,其是进一步促进国画教学、培养国画优秀人才的重要场所,有效的教学改革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也是为促进我国国画发展奠定的重要基础。
一、高校国画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一)增进学生对国画历史的认知
高校学生在学习国画的过程中,应当先了解我国国画的起源、发展以及目前的情况,从其整体发展历史来全方位地感受国画自身表现出来的神奇魅力,体验国画带来的独有的视觉体验及情感体验,并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国画艺术风格特点,从而提升自我的综合审美情趣。除此之外,这样还能有效地增进学生对国画起源及发展深层次的认知,为学生后期的国画创作与自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对于艺术来说,它主要是从人类的生活中发展而来,但是其表现又高于人们的生活。然而不管什么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内容,从生活中来,也会逐渐到人类的生活中去。国画最早出现在汉代时期,这一时期的国画作品,主要展现人们当时对大自然的崇拜及大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如今,人们对哲学内容、艺术内容、文化内容的全方位认知,并通过了解这些不同元素与生活的关系,能获取或者感受生活不同的意义。由此,在高校国画课程的教学中,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促使学生创作出更加优秀的国画作品。
二、高校国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画课程教学方式过于陈旧
目前,我国高校国画课程教育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在国画课程教学中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先从临摹古代经典绘画开始,然后进行创作。而在这一过程当中,由于学生被临摹这一框架限制住了思维,就会在后期习惯性地进行临摹表现,很难挣脱这种枷锁来进行创作,更难以进一步创新。除此之外,这样传统的课程教育教学方式也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后期的绘画表现中缺乏主动性,学生在绘画时没有兴趣去进行技法探究,使学生在思维上受到了很大的束缚,也在后期的学习中难以领悟到国画更深层次的内涵。
(二)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综合文化素质及国画基础相对较差
对学生来说,我国高校艺术类专业在招生录取条件上相对比较宽松,而且对学生的文化课程分数的要求也相对较低。一些学生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梦想,他们在高中阶段就开始通过短期的美术培训来提升自身的绘画专业技能。通过极具功利性的训练方式虽然可以加快提升学生的绘画表现技能,增强学生绘画表现力,但是这种方式很难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因此高校国画教学的初始阶段所面对的人才培养任务十分艰巨。再加上一些高校的教育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也没能够认识到素质要求的重要性,导致高校国画教学任重而道远。
(三)高校国画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
目前就我国的高校国画教育而言,不管是理论课程还是技法表现课程都存在一定的缺乏合理性问题。在国画课程设置中,大多高校都偏向于专业技巧的训练,国画理论课程内容的设置比较匮乏。除此之外,学生在高校学习的课程内容大多是艺术概论、美术史等,这些课程大多是针对国外绘画内容展开学习的,而针对国画专业方面的课程设置却很难见到,更不用说能够与国画课程相联系的内容了。这就导致了在国画课程教学当中,部分学生根本就不了解我国这门绘画艺术的特点、历史渊源及其彰显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等,更难以理解我国古人所阐述的“意境”之美等内容。如今,有些高校开设了书法相关的课程,但是其也仅仅作为选修课,且大部分的高校依旧没有此课程。单就课程而言,课程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因此,高校国画课程设置合理是促进国画教学效果提升的重要方面。课程设置存在缺失,师生对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者相关课程间缺乏关联性与衔接性,都会导致国画课程教学缺乏合理性,进而致使国画教学流于表面,这样就不能够将国画深厚的文化及思想内涵展现出来,更难以培养出在国画方面更加优秀的专业性人才。
三、高校国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针对国画课程教学中的艺术创作进行整合
在高校国画专业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注意将基础理论知识教授与学生国画创作教育相融合。在传统的教育教学当中,采用的往往是将写生和临摹相结合的方式,以促进学生基础知识与创作技巧的提升,并通过学生的创作作品来衡量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接受程度。然而这种衡量方式往往具有局限性,这也是传统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误区。此外,高校国画专业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注重增强绘画基础,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注重增强绘画技巧与表现,这种缺乏关联或者说不相协调的教学也使传统课程教学存在一定割裂。基于此,如果高校教师能够更好地转变自身在国画教学认识上的误差,将理论与技能教学进行融合,全方位地对学生展开教学,那么就能够更好地发现学生各自的优势,让学生打下深厚的理论基础并基于此去理解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及精神表现,激发学生用丰富的理论知识来优化自身的绘画技能,并且能更好地挖掘不同学生所独有的一些创作才能,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地去进行探索,丰富学生的创作视野,进而活跃学生自身的创作思維。这也是对国画课程教学与创作的一种全方位的整合,同时也是促进学生进行中国画创作并能达到较高水平的重要体现。
(二)针对国画课程中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中国画是现当代艺术发展中的重要内容,拥有其自身独特的绘画体系。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国画课程教学设计中,主要针对人物画、花鸟画和山水画三门课程进行总体的设计与安排。虽然这三门课程的整体难度及课程量都非常小,但是在整个课程教学中依旧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例如,这三门不同的课程分段开设时,会出现一些在内容上相似或者重复的现象,进而导致后期的课程实践也会出现重复。这样的课程教学设置在后期的教学中就很难突出高校美术专业独有的特色。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已逐步着手去优化国画课程的设置,并且进一步修改了国画课程教学方案,将书法、篆刻、人物画、花鸟画和山水画等核心内容进行整合,并且在整合过程中融入了中国画的笔墨基础课程,这样一门新课程的融入对于学生基础的夯实而言非常重要。一些高校中的学生中国画基础相对较差,缺乏传统文化根基,这对后期认识中国画和技法表现都会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在这样一种特殊的条件之下,高校国画课程教学就需要不断增强学生的笔墨训练,并且通过后期的不断实践,进一步整合笔墨基础课程,以凸显笔墨训练的地位,促使国画课程教学的目标能够显现出来,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国画技艺水平。与此同时,国画理论知识的进一步丰富也非常有必要,对此,将美术理论与美术史等内容进行整合,其主要是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中国画基础理论方面内容的整合,形成系统、完善的中国画理论基础课程体系。
四、高校国画课程教学改革及优化的主要措施
(一)优化现有的艺术专业学生招生考试制度
对于高校的国画课程教学来说,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来说至关重要。然而氛围的营造是非常漫长的工作,其需要通过广大师生、教育部门、社会等全方位协作和长期不懈努力才能完成。由此,不同的职能部门应当不断地去加大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引导更多的人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教育部门来说,则可以通过举办相应的国画比赛、研讨会等,增强此专业教学的丰富性,并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这些有意义的活动,進一步引导学生强化对于国画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临摹并且创作出高质量的国画作品,这对后期国画的发展特别重要。除此之外,教育主管部门还可以突出并提高对学生山水画写意创作、国画花鸟写生等方面的要求,这样可以进一步吸引社会相关人士来探索国画教育,并且促使学生家长更好地参与此环节的教育当中,这也为后期国画的普及和我国优秀文化的学习研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二)科学、合理地优化国画课程教学体系
针对国画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积累及对自身文学修养的不断修炼。对于高校来说,国画课程设置大多是从大二开始,所以有很多学生在上大二之前,了解的都是一些西方绘画表现的内容,关注更多的是素描知识、水彩知识或者是水粉相关内容等,却没能对国画相关基础知识进行了解。而这种模式无疑缩短了学生对国画学习的时间,也缩短了教师的国画教学时间,更缩短了教师和学生共同对国画进行研究的时间。因此,高校需要进一步科学、合理地优化国画课程教学体系,使学生较早接触到国画相关知识,特别是在大一的课程安排中,就需要针对学生进行国画关知识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对国画作品进行了解,从而更好地学习国画中的线条、构图等内容。同时,可以针对一些热爱或者对国画创作感兴趣的学生,独立设置国画研究学习班,让这些学生能够更频繁地进行交流和学习,并融入优质的传统文化课程,努力增强并更新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进而摆脱传统笔墨图式的教学模式。
(三)优化课程教育教学理念
高校中的国画课程教学理念的贯彻与实施,需要特别注重对文化的补充,同时还需要不断优化培养的方式、技能技法的运用、思想的引导、心理情绪的调整等。针对目前我国国画专业的教育教学发展来看,补充中国画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是进一步展开国画教学的重要基础,也是具有核心作用的内容。在国画课程教育教学当中,应当注重其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地将多学科的内容融入国画课程中,让国画教学形成良性发展趋势,特别是针对我国现有的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其内涵特点、历史文脉等融入国画教学当中,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艺术思维和艺术创造性,健全学生的心理定位,让学生能够通过非常丰富的理论知识形成自身独有的绘画思想,并且通过相关的绘画艺术表现技巧来进一步提升其中国画作品的质量,同时也能够将具有深厚底蕴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在中国画当中进行表现。
(四)优化高校国画专业师资配置
在高校教育教学当中,教师是学生重要的引路人。因此在高校当中,国画专业师资队伍的结构及其表现出来的综合专业技术水平,对后期中国画课程教学的发展及综合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高校的教育教学者在后期的教学过程当中,需要针对教学工作保持较清醒的头脑和认知,不断深入地去了解中国画的专业知识技巧,并需要依据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况针对性地去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方案,以更好地把握课程教育教学的重点,全面掌握中国画课程的教材,将艺术元素更好地、更加直观地融入后期的教育教学当中。同时,高校要不断提升国画教师自身的鉴赏水平及专业的教育教学技能,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培训、教学、讲座等,以进一步优化高校国画专业师资配置,为后期更好地促进课程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五、结语
国画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高校在针对国画课程教学与改革的过程当中,应不断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程教学当中,要融入临摹、写生、创作及传统文化等内容,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笔墨技巧与表现功底,同时协调好西方绘画与中国画之间的关系,让更多元的文化内容能够在高校当中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嘉.国画创作能力培养探究[J].才智,2014(29):209.
[2]马米娜.国画创作与传统笔墨文化的融合路径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2(12):177-180.
作者简介:
周勇,硕士,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