尪痹片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肝肾不足、风湿阻络证的临床症状和不良反应观察研究

2024-01-17 14:37冯桥苏瑶王健哈尔滨市平房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50060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500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4年2期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证候

冯桥,苏瑶,王健(.哈尔滨市平房区人民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50060;.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50000)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临床常见的由各种因素引发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出对称性、侵袭性的炎性症状,而且随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可累及关节以外的器官,甚至致使多关节的正常生理结构、功能被破坏,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健康[1]。在中医学中,类风湿关节炎被归于“痹病”的范畴,认为诱发该疾病的因素包括风、寒、湿、热、毒、伤、七情失调等,导致患者出现关节肿痛、僵硬、活动障碍、屈伸不利等现象,可考虑为痹症,因其病因千变万化,致病机制复杂,进而导致病变情况复杂多变,且反复发作[2]。目前临床上针对该疾病的治疗方式主要是予以药物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抗风湿类药物,通常情况下对病情具有一定的缓解效果,但在治疗过程中也会导致患者发生更多的并发症,从而影响治疗预后。临床中医治疗中主要应用尪痹片、中药汤剂等,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由于尪痹片的功效包括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等,因而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可积极促进关节疼痛、僵硬、屈伸不利等症状的改善[3]。本研究旨在观察分析尪痹片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肝肾不足、风湿阻络证的临床症状和不良反应,因此选择120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21年2月-2023年2月期间接收诊治的120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与研究组(n=60),其中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5.67±8.23)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6.75±3.14)年;研究组(n=60)包括男性25例,女性35例,年龄46-80岁,平均年龄(56.72±8.15)岁,病程2-16年,平均病程(6.89±3.25)年。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受试者均自愿加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由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纳入标准:①纳入研究的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且均伴有肝肾不足、风湿阻络证;②患者的基本个人信息完善,积极配合治疗;③患者对治疗过程中使用的药物不存在过敏现象。排除标准:①患者有严重的精神性疾病,无法正常沟通交流;②患者因其他病变导致的关节炎疾病;③近期接受过该疾病治疗用药的患者;④伴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器质性病变的患者;⑤因为各种原因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甲氨蝶呤片(规格:2.5mg×16片/瓶),口服,每日1次,每次5mg,每周服用1-2次,连续用药3个月。研究组患者在服用甲氨蝶呤片治疗的基础上再加用尪痹片(规格:0.25g)治疗,口服,每日3次,每次服药7-8片,连续用药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沉(erythroc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分别于患者治疗前后抽取5ml晨起空腹静脉血,静置、离心后获得血清标本进行各指标表达水平测定。血沉用魏氏法测定,C反应蛋白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类风湿因子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使用配套试剂盒,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②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国际风湿性关节炎活动度评分(DAS28)以及中医证候积分。DAS28评分为28个关节肿胀疼痛评分,由10个掌指关节,8个近端指间关节,2个拇指指间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膝关节各2个组成。病情严重程度划分:DAS28评分低于2.6分时表示病情缓解;DAS28评分高于3.2分时表示疾病活动;DAS28评分高于5.1分表示疾病高度活动,其评估分数越高,说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越严重。中医证候积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制定,其积分包括主症积分(12-36分)以及次症积分(5-15分),评分与疾病症状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③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主要临床症状情况。临床症状包括晨僵、关节肿胀、关节疼痛、关节发冷、关节压痛、屈伸不利。每个症状评分为三级,分别为2分、4分、6分,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④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消化道出血、咳嗽等。

1.4 统计学方法 临床研究数据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量资料,比较行t检验,用频数、百分比(n/%)描述计数资料,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ESR、CRP以及RF各指标水平变化比较入院治疗前患者的ESR、CRP以及RF各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指标的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ESR、CRP以及RF各指标水平变化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ESR、CRP以及RF各指标水平变化比较()

注:组内数据比较,#P<0.05。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DAS28评分以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接受治疗前患者的DAS28评分以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DAS28评分以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DAS28评分以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DAS28评分以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注:组内数据对比,*P<0.05。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主要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接受治疗前患者的中医主要临床症状(晨僵、关节肿胀、关节疼痛、关节发冷、关节压痛、屈伸不利)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主要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评分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主要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主要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

?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并未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1例腹痛、1例呕吐、1例恶心以及1例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4/6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8,P<0.05)。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作为慢性自身性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表现为关节囊、骨、关节软骨遭受破坏,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表现出关节畸形、关节活动受到限制等,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和威胁[5]。目前西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基础药物是甲氨蝶呤,作为抗叶酸类的抗肿瘤药物,其作用是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以阻止嘧啶核苷酸以及嘌呤核苷酸的生物合成,起到免疫抑制效果后,进一步诱导T细胞凋亡,进而抑制肿瘤炎性细胞的增殖,从而达到降低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目的,进一步控制病情的发展[6]。

中医学中,类风湿关节炎属于“痹症”范畴,被认为是因为肝肾不足、风邪入侵而导致风寒湿热等多样化的邪气入侵后引发的疾病,临床予以患者尪痹片治疗,其方剂组成为地黄、熟地黄、续断、附子(制)、独活、骨碎补、桂枝、淫羊藿、防风、威灵仙、皂刺、羊骨、白芍、狗脊(制)、知母、伸筋草、红花,诸药合用后,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的功效,用于久痹体虚、关节疼痛、局部肿大、僵硬畸形、屈伸不利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见有上述证候者[7]。因而本研究结果中提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ESR、CRP以及RF指标表达水平比对照组低,其各临床症状(晨僵、关节肿胀、关节疼痛、关节发冷、关节压痛、屈伸不利)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国际风湿性关节炎活动度评分(DAS28)以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比对照组低,同时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采用基础药物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过程中再加用尪痹片具有确切的疗效,可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

综上所述,为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肝肾不足、风湿阻络证的患者应用尪痹片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进一步说明了用药安全性高,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类风湿关节炎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50例
藏药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8例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