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盈慧,丁云川,梅会静,周云霞,吴胜亮(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天津 301800)
甲状腺结节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在甲状腺组织形成结构异常的团块。在2015-2017年期间开展的全国性“甲状腺疾病、碘营养和糖尿病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20.43%[1]。有队列研究[2]显示,经年龄、性别标化后我国甲状腺结节总患病率为38.0%。目前甲状腺结节的筛查、诊断主要依靠甲状腺超声。甲状腺结节可压迫气管以及喉返神经,导致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不适。结节有恶变可能,恶性结节可能出现肺、骨等远处转移,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活性维生素D是一种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的经典作用为参与钙磷代谢,除此之外,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维生素D缺乏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3]、甲状腺癌[4]等疾病发生密切相关,25(OH)D在血液循环中较稳定,是评价机体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最佳指标。本研究旨在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甲状腺结节发生是否存在关联,探讨甲状腺结节可能的发生机制,为后续补充维生素D对甲状腺结节的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21年3月在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体检科门诊完成健康体检的宝坻区法院职工167人为研究对象。所有体检者均已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血25(OH)D及甲状腺功能测定。排除标准:①甲状腺功能异常者;②合并其他甲状腺恶性肿瘤者;③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④有维生素D代谢药物服用史者;⑤合并各种急慢性感染者。研究对象年龄中位数(四分位距)为41(37,57)岁,25(OH)D平均水平为(15.41±4.80)ng/mL。其中,结节组68例,对照组99例;单发结节组31例,多发结节组37例;超声C-TIRADS分级3类及3类以下组62例,分级4类及4类以上组6例。
1.2 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记录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高血压病史,计算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记录化验检查结果: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血白蛋白(Plasma Albumin,ALB)、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25(OH)D、甲状腺超声。将空腹血糖≥6.1mmol/L定义为糖调节受损。高血压定义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根据《2020甲状腺结节超声恶性危险分层中国指南:C-TIRADS》[5]对甲状腺结节进行分类。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M(P25,P75),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甲状腺结节发生的危险因素。
2.1 两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性别、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血白蛋白、血红蛋白、肥胖或超重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年龄、25(OH)D水平、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血压病患病率、糖耐量异常、维生素D缺乏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比较[n(%),M(P25,P75),]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比较[n(%),M(P25,P75),]
?
续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比较[n(%),M(P25,P75),]
?
2.2 单发结节组与多发结节25(OH)D水平比较 单发结节组与多发结节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单发结节组与多发结节组25(OH)D水平比较(,ng/mL)
表2 单发结节组与多发结节组25(OH)D水平比较(,ng/mL)
?
2.3 超声C-TIRADS分级3类及3类以下组与分级4类及4类以上组25(OH)D水平比较 超声C-TIRADS分级3类及3类以下组与分级4类及4类以上组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超声C-TIRADS分级3类及3类以下组与4类及4类以上组25(OH)D水平比较(,ng/mL)
表3 超声C-TIRADS分级3类及3类以下组与4类及4类以上组25(OH)D水平比较(,ng/mL)
?
2.4 甲状腺结节发生的危险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以研究对象是否患甲状腺结节为因变量,以年龄(<40岁=0,≥40岁=1)、BMI(<24kg/m2=0,≥24kg/m2=1)、高血压病(否=0,是=1)、糖调节受损(<6.1mmol/L=0,≥6.1mmol/L=1)、糖化血红蛋白、维生素D缺乏(否=0,是=1)为协变量,对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维生素D缺乏、糖调节受损为甲状腺结节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见表4。
表4 甲状腺结节发生的危险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甲状腺结节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很多学者认为,影像技术的发展以及甲状腺疾病的普遍筛查导致甲状腺结节过度诊断和治疗[6]。目前已得到证实的甲状腺结节影响因素包括年龄、遗传、地理区域、饮食含碘量、电离辐射、体质指数、糖代谢紊乱、雌激素、自身免疫紊乱、TSH升高[7-8]。本研究纳入的167例研究对象中,年龄、糖调节受损为甲状腺结节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
近年来,多项关于甲状腺结节及血清25(OH)D关系的临床研究显示,不论是良性甲状腺结节还是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体内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均低于健康人群,并且25(OH)D与甲状腺结节的发生风险呈负相关[9-10]。各个年龄组的甲状腺结节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并且甲状腺结节组织中的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水平低于结节旁正常组织,提示VDR缺乏可能与甲状腺结节的发生有关[11]。一项纳入14项病例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
关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甲状腺结节发生的可能机制如下:甲状腺结节的发病与机体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相关,而包括T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在内的大多数免疫细胞均具有VDR受体,维生素D与VDR结合可抑制Th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从而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紊乱[12]。维生素D参与机体多种生理过程,如生殖、转化、细胞凋亡、炎症、血管生成和侵袭[13]。体外研究发现,维生素D通过与甲状腺组织中的VDR结合影响单核苷酸多态性的表达,抑制甲状腺细胞增殖和侵袭、促进甲状腺细胞凋亡,从而减少甲状腺结节的产生。血液中高浓度的TSH是促进甲状腺结节生长的主要因素,维生素D通过抑制cAMP的产生而减少TSH的激活,从而抑制甲状腺结节的生长。
本研究结果显示,甲状腺结节患者血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低于健康人群,维生素D缺乏是甲状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单发结节组与多发结节组相比,超声C-TIRADS分级3类及3类以下组与分级4类及4类以上组相比,25(OH)D水平均无显著差异,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根据此次研究结果并不能明确得出维生素D缺乏与甲状腺结节相关的结论,因此,需要更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研究以及更多的实验研究加以验证,并阐明维生素D缺乏与甲状腺结节相关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