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旋山莨菪碱联合依替米星和间苯三酚在急性肠胃炎痉挛性腹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4-01-17 14:37张雪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天津300142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4年2期
关键词:消旋苯三酚痉挛性

张雪(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天津 300142)

AG属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指的是由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胃肠黏膜急性炎症,患者发病后会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以及发热等相关临床症状、体征,其出现与暴饮暴食、进食受污染的食品等饮食不当行为有着直接的关系,并主要发生于夏季和秋季[1]。对于AG患者来说,其非常容易出现的一种情况就是痉挛性腹痛,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的痛苦,因此做好患者的及时、有效治疗十分必要。在为AG痉挛性腹痛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抗炎、缓解疼痛等相关治疗是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操作,以往实施治疗时应用较多的用药方案就是依替米星联合间苯三酚,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相关症状与体征,但是总体来说所获得的疗效并不十分显著,仍有一定的进步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对更为理想的用药方案进行分析[2]。基于此,本研究将2021年3月-202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AG痉挛性腹痛患者64例作为试验对象,分析了在为AG痉挛性腹痛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消旋山莨宕碱联合依替米星、间苯三酚的临床疗效,相关内容现分析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研究对象的纳入时间起始于2021年3月,截止于2023年3月,共选取在我院接受AG痉挛性腹痛治疗的患者64例,为了保证试验研究的公平性、公正性,以电脑随机分组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共分为观察组(n=32)与对照组(n=32)。观察组的男性患者例数为18例,女性患者例数为14例,患者的年龄最大值为50岁,年龄最小值为31岁,平均年龄(39.15±2.97)岁,患者病程的最长值为32小时,病程的最短值为3小时,平均病程为(16.14±3.06)小时;对照组的男性患者例数为19例,女性患者例数为13例,患者的年龄最大值为52岁,年龄最小值为32岁,平均年龄(39.48±2.85)岁,患者病程的最长值为31小时,病程的最短值为2小时,平均病程为(16.02±2.87)小时,对两组患者上述一般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可知,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一致性较强,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可比性显著。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范围在18-60岁之间;②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出现急性腹痛情况,且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泻等表现;③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白细胞数量增加且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有所升高;④在大便常规检查与培养过程中发现了致病菌;⑤患者临床资料完整;⑥患者与家属均知情并自愿参与本研究。

排除标准:①泌尿系统结石、急性阑尾炎以及急性胰腺炎等相关急腹症患者;②存在重要脏器功能不全、障碍的患者;③合并其他比较严重疾病的患者;④处于妊娠期或者是哺乳期的患者;⑤对试验研究依从性差、配合度不佳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的用药方案为依替米星联合间苯三酚,用药方式为静脉滴注,将剂量为0.15g的依替米星与剂量为80mg的间苯三酚溶入250ml生理盐水中,实现药物充分混合、溶解之后开展静脉滴注治疗,每天用药1次,用药时间为2天。

1.2.2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消旋山莨宕碱,用药方式为静脉滴注,具体操作如下:将剂量为0.2g的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与剂量为10mg的盐酸消旋山莨宕碱注射液加入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实现药物充分混合、溶解之后开展静脉滴注治疗,每天用药1次,用药时间为2天。

1.3 评价指标 本研究两组患者观察与评价指标包括治疗效果、相关症状缓解时间(腹痛、腹泻、上吐下泻、发热)、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段(治疗后1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疼痛评分以及治疗前后睡眠质量、白细胞介素水平(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与不良反应(口干、少尿、头晕、心动过速、视物模糊、耳聋)发生率。

疗效判定标准[3]:患者相关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白细胞介素水平恢复正常,疼痛情况缓解程度在75%以上为显效;患者相关症状、体征、白细胞介素水平均有所改善,疼痛情况缓解程度在50%-75%之间为有效;患者未达到显效、有效的标准为无效。

睡眠质量的评价借助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4]完成,共涉及7个条目,每个条目的评分均在0-3分之间,最高分为21分,评分越高则表示患者的睡眠质量越不理想。

1.4 统计学分析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21.0实现相关数据资料的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的表示、检验分别借助()、t实现,计数资料的表示、检验分别借助%、χ2实现,统计学差异显著的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有患者32例,其中治疗效果为显效、有效、无效的患者分别有19例、12例和1例,治疗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有患者32例,其中治疗效果为显效、有效、无效的患者分别有15例、10例和7例,治疗有效率为78.1%,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存在显著优势,统计学差异显著(χ2=16.924;P=0.027)。

2.2 两组患者相关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相关症状缓解时间后可知,观察组患者腹痛、腹泻、上吐下泻、发热缓解时间均相对较短,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相关症状缓解时间比较(,h)

表1 两组相关症状缓解时间比较(,h)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疼痛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疼痛评分比较(,分)

?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白细胞介素水平比较 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白细胞介素水平后可知,治疗前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更高,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相对较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白细胞介素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白细胞介素水平比较()

?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患者例数为32例,其中共有2例患者出现口干、少尿、头晕、心动过速、视物模糊、耳聋等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对照组的患者例数为32例,其中共有3例患者出现口干、少尿、头晕、心动过速、视物模糊、耳聋等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后可知,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χ2=13.365;P=0.092)。

3 讨论

AG属于消化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急腹症类型,患者发病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等相关症状,同时部分患者还伴随有腹部痉挛性疼痛的情况,在临床上AG痉挛性腹痛患者较为常见[5]。AG痉挛性腹痛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病情,同时也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做好及时、有效治疗十分重要。为AG痉挛性腹痛患者实施治疗的基本原则就是有效开展抗炎治疗,并更好地缓解患者因为胃痉挛所诱发的疼痛症状,在此情况下就要从AG痉挛性腹痛患者的基本治疗原则入手,更好地分析其具体的用药方案[6]。

消旋山莨菪碱是从茄科植物山莨菪碱中提取的生物碱,属于M胆碱受体阻断类药物的一种,其在抗外周M胆碱受体的过程中发挥着相对较为理想的作用,可以更好地实现患者微循环的改善及胃肠道痉挛平滑肌松弛,有助于获得更为理想的止痛效果[7]。依替米星是一种新型半合成水溶性抗生素,同时也是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一种,具有相对较广的抗菌谱,对各种细菌均有着较为理想的消灭作用,其在细菌消灭的过程中主要的途径就是抑制细菌细胞膜蛋白合成,可以促进细菌更快死亡,抗炎效果相对较为理想。同时依替米星这一药物也可以修复因细菌产生毒性对胃肠组织造成的损伤,避免了因为细菌在被感染细胞内复制所导致的细胞坏死,降低了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8]。间苯三酚在用药之后可以较为快速地参与到机体血液循环中,既有利于交感神经节冲动传递与平滑肌松弛,同时也可以实现M受体阻滞,在减缓胃肠功能紊乱的基础上加快肠道蠕动。间苯三酚这一药物的药效作用发挥较快,一般在静脉用药15分钟之后就可以达到最大的血药浓度,且药物在肝脏、胃肠等器官组织中的分布较为广泛,可以最大程度降低胃肠蠕动幅度及频率[9]。在以往实施AG痉挛性腹痛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间苯三酚与依替米星的应用较多,且可以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总体来说其效果并不理想,往往无法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因此在实施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需要联合消旋山莨菪碱开展治疗,以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本次试验研究的结果共涉及了六个方面的评价内容,第一个方面关于治疗有效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说明消旋山莨宕碱+依替米星+间苯三酚这一联合用药方案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依替米星+间苯三酚。分析其原因为:消旋山莨宕碱的止痛效果更为理想,依替米星则可以更好地发挥广谱抗菌作用,对各种细菌的杀伤力较大,而间苯三酚可以起到胃肠道平滑肌解痉作用,且不会对其他平滑肌造成影响,三种药物联合应用符合AG痉挛性腹痛患者的治疗需求,因此所获得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第二个方面为症状缓解时间,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腹痛、腹泻、上吐下泻、发热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说明消旋山莨宕碱+依替米星+间苯三酚这一用药方案对临床症状缓解作用显著。分析其原因为:三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以发挥一定的协同作用,其药效发挥更快,从而可以更好地缓解患者的症状与表现。第三个方面关于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疼痛情况,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并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不同时间段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患者,说明消旋山莨宕碱+依替米星+间苯三酚可以更好地缓解患者的疼痛。分析其原因为:消旋山莨宕碱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微循环、松弛胃肠道痉挛平滑肌,止痛效果显著,因此可以更好地缓解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情况。第四个方面关于睡眠质量,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差异显著,说明消旋山莨宕碱+依替米星+间苯三酚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分析其原因为:三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以更快、更好地发挥药效,缓解患者的症状、体征,在病痛得到缓解的情况下,患者的睡眠质量必然会得到一定的提升。第五个方面关于白细胞介素水平,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介素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说明消旋山莨宕碱+依替米星+间苯三酚这一用药方案有助于患者炎症反应的减轻。分析其原因为:三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以减少因为神经牵拉所引起的炎症反应,同时也可以阻止因为各种细菌所引起的炎症反应,因此用药后患者的白细胞介素水平显著降低。第六个方面关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说明三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为理想的用药安全性。分析其原因为:三种药物的协同作用明显,相互之间不会产生不良作用,且对患者的刺激、影响均相对较小。所以说,消旋山莨宕碱+依替米星+间苯三酚是AG痉挛性腹痛患者的理想治疗方案。黄烽[10]相关试验研究所选择的病例类型、治疗方案均与本研究相同,且获得了与本研究一致性较强的结果与结论,进一步说明了在实施AG痉挛性腹痛患者治疗的过程中消旋山莨宕碱联合依替米星、间苯三酚的临床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对于AG痉挛性腹痛患者来说,消旋山莨宕碱联合依替米星和间苯三酚用药方案的临床效果相对较为理想,有助于患者的症状、疼痛缓解,白细胞介素水平降低以及睡眠质量提升,且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显著,值得予以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消旋苯三酚痉挛性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薄氏腹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经验
痉挛性斜颈伴焦虑状态案
空间旋转目标涡流消旋概念与仿真分析
基于刚体自由转动的连续推力消旋方法研究
间苯三酚在冻融胚胎移植中的应用
一种氨基酸衍生物消旋的新方法
间苯三酚联合SRL998A型分娩监护镇痛仪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间苯三酚治疗晚期流产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