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视域下高校音乐学专业钢琴课程改革全方位探索

2024-01-16 22:22朱子君树文红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音乐学视域钢琴

朱子君,树文红

(泰州学院 音乐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在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简称《纲要》)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课程思政建设中,学科专业课中润物细无声般的思政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高校音乐学钢琴课程是一门以钢琴弹奏教学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技能课程,教学主要以一对一个别课或一对多小组课的形式进行,在提高学生学科素养和专业知识的同时,更便于通过钢琴作品的学习和教师的言传身教,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理论高度。在思政视域下对高校音乐学专业钢琴课程进行探索与改革,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钢琴课程教学有机结合,推陈出新,可以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为培养新时代音乐专业人才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和方法。

1 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思想形成和价值取向成型的关键阶段,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西方敌对势力、社会不良风气都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我们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少数学生在理想信念、奋斗精神、劳动品格、价值概念等方面处于模糊、偏差甚至缺失状态,存在关心时政不够,政治认识不足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知广度、深度不够等问题。

高校作为德育教育的主战场,思政工作的方式方法非常重要。在专业学科课程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帮助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更好地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使之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有进取心、有思想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应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全面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1]。

2 思政视域下高校音乐学钢琴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 高校音乐学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高等院校音乐学专业以培养具有合格基础教育素质的音乐教师为目标,其中钢琴课程是高校音乐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钢琴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必然成为高校音乐学专业课程改革中的重要环节。而钢琴课程质量的提高,又将积极作用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在更高层次上的体现[2]。从立德树人这个角度讨论钢琴课程的改革,以建立和完善钢琴课程体系为目标,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将其融会贯通,推动高校音乐学钢琴课程的全面建设与发展,这关系到高校音乐学专业大学生的成长,关系到音乐教育事业的未来。因此思政视域下的高校音乐学专业钢琴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2.2 高校音乐学专业钢琴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纲要》指出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3]。

目前,高校音乐学专业钢琴课程教学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钢琴课程教学内容思政元素不够充分。高校音乐学钢琴课程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必修课程,现行音乐学钢琴课程教学偏重技术技巧的练习和音乐情感的表达,缺乏思政元素。比如,内容的选择上主要是技术训练的练习曲和欧洲各个时代的大中型乐曲,仅有少量的中华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同时现有作品思政元素挖掘不够,学生无法充分领悟钢琴艺术作品的审美情感与思政内涵,对于人文精神的熏陶、价值观的培养等严重缺乏。

(2)钢琴课程教学模式人文关怀体现不够。思政教育不应该是空洞的说教式教育,而应该树立 “以人为本” 的教育理念。目前,大部分高校音乐学钢琴课程教学主要以 “老师讲解—布置作业—学生练习—教师检查—指出问题—再练习” 为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刻板,缺乏课堂互动及师生间情感的交流。思政教学要建立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上,通过对话互动的方式,彼此交流情感,在教学上也要与时俱进,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纲要》提出:艺术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3]。

(3)钢琴课程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一般大学音乐学钢琴课程的评价采用的形式主要是钢琴弹奏考核,学生弹奏一个基础练习,一首练习曲、一首乐曲等。主要看技术的熟练、难度的掌握,作品的完成度等,没有把学生学习的毅力,刻苦的精神以及团结帮助等优良品德和爱校、爱国等思政元素考虑进去。忽视了学生平时在学习中的表现,忽视了对综合能力的考量及评价主体的多样化。学业成绩的好坏固然能反映学生某一方面能力的强弱,但是一个既有专业能力,又具有思想和高尚情操的大学生才是我们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的人才。 “腹有诗书气自华” 是要培养学生成为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学习者和实践者。

3 思政视域下高校音乐学专业钢琴课程改革的途径和方法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教学方面关心的三大重点,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应扪心自问的三个问题[4]。对于高校钢琴课程教学,我们主要培养的是具有一定钢琴弹奏能力的未来音乐教师和音乐工作者,是专有所长、全面发展、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的新时代共产主义接班人。那么高校钢琴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一定离不开思想政治的掌舵和引领。

思政视域下,高校音乐学专业钢琴课程改革的途径和方法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3.1 钢琴教师的道德素养是思政教育成败的关键

“为人师,先修其身” 是我国儒家先贤们留下的宝贵思想与优秀品德。教师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是学生成长路上的楷模与榜样,更应该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首先,身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自觉接受党在教育教学方面提出的优秀指导思想,以自身言行将党的思想与方针传递给学生,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其次,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高校钢琴教师应培养自身良好的品德修养,在教书的同时育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5],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行和人文素养,帮助其树立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最后,高校钢琴教师应具备优秀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并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同时要不断学习,提高知识储备,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和专业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学生成长为具备良好专业素养的有思想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例如,在教授钢琴曲《黄河大合唱》之《黄河协奏曲》时,老师自己首先要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具备无产阶级的革命情怀,在给学生讲解歌曲的音乐背景时,先介绍歌曲背后的抗日历史和我党我军和全国人民保家卫国捍卫主权的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再有感情地示范弹奏,学生的体验感就不一样。同时,适当拓展知识点,如讲解我党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后,如何在艰难困苦中一步一步带领人民走向今天幸福快乐的生活。音乐在表达其承载的感情和精神时比文字表达更能深入人心。通过中国经典民族音乐对学生进行熏陶,在提升学生音乐审美的同时也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使学生产生崇高的爱国情怀,激励他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通过老师丰富生动的内容讲解启迪,学生在弹奏作品时不但能更形象地表达作品,更主要的是提升了他们的思想境界,心灵得到了净化。

3.2 合理的钢琴课程设置是思政教学的有效路径

合理的钢琴课程的设置,应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

为了人才更全面的发展,建立在思政视域下的课程改革更为迫切。目前,音乐学钢琴课程教学的的课堂模式大多采取一对一的形式,而小组课和集体课的模式更加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也更有利于学生的交流,便于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从而培养良好的品德,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能更好地落实学生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统一的业务能力。课程的制定中除了明确每学期的具体教学目标外,应该增加思政建设的内容。如:第一、二学年开设钢琴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良好钢琴基本功、钢琴专业演奏素养为目标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观、审美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学年增加钢琴歌曲伴奏和钢琴教学法课程,在学习协作配合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同时,从理论高度深入理解思政内涵,溶入于心。第四学年安排教育教学实习和毕业汇报演出以及论文写作等,在学生的专业技能等职业素养形成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信念和立德树人理念,为培养优秀音乐工作者铺平道路。

3.3 钢琴课程教学过程是贯穿思政理念的保证

思政教学离不开教育教学全过程,在高校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选用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

(1)在思政视域下,拓展教学内容。在内容的选择上,在重点帮助学生精进弹奏技能技巧、掌握弹奏方法的同时,应尽可能选择有文化底蕴、历史背景的钢琴作品进行教学[6]。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作品,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音乐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全方位掌握钢琴音乐的文化内涵,培养良好的音乐感知力和共情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钢琴作品《皮黄》,除了有高超的钢琴弹奏技巧和音乐表现艺术外,还结合了我国的京剧艺术,讲述了古代英雄的爱国情怀,学生学习这首作品可以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和爱国热忱,是一首很好的融技术、音乐和思政于一体的优秀民族钢琴作品。

让大学生充分认识我国的灿烂音乐文明,认识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深厚底蕴、伟大创造和历史价值,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文化自信和民族气节,使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从而实现思政教育目标。

(2)在思政视域下,创新教学方法。课程思政教学要盐溶于水,深入浅出,不可生硬说教。好的教学方法不但能使学习事半功倍,更能使师生情感融洽,春风化雨。在培养学生的钢琴弹奏能力和知识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对钢琴音乐的热爱之情,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的新时代大学生、一个德行兼备的音乐教育工作者。

如钢琴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学中,始终围绕学生 “学” 为中心开展。即在课前让学生进行作品的背景调查和音乐赏析,在培养学生的资料查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使他们深刻了解时代背景、作者的爱国情怀、作品展现的思想高度。其次,在授课过程中,以学生弹和讲为主,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点评和补充,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及学习自主性的同时,使其进一步感受和深刻领悟作品,更要以音乐的 “声音之美” 感染和打动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价值和审美体验,感受中华美学美育精神,从而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陶冶情操的目标。最后,课后布置学生完成相应的论文写作,对作品的内容和思想进行剖析,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用多元的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真正体现出音乐和思政的 “合二为一” ,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3)在思政视域下,完善考核体系。音乐学钢琴课程考核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技术和音乐表达的层面,更要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要多层次、多维度地进行评价。其一,加强思政内容在实践中的考核。比如对学生参加各类音乐会、艺术比赛和义演等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性与参与度的考核。其二,提高对过程性学习的考核,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通过改革评价体系,不但帮助学生提高钢琴弹奏能力和表演能力,锻炼他们心理素质,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了解音乐艺术对社会的价值和意义,明白作为艺术工作者所肩负的使命,认识到自身在复兴中华这一历史重任中所承担的职责,培养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社会主义信念,弘扬主旋律。

4 结论

大学生是国家珍贵的人才储备资源,是祖国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他们的素质将关系到我国社会发展。建立在思政视域下的音乐学钢琴课程改革,涵盖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充实,教学方法的创新,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等,在钢琴课程教学和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后备人才,从而全面提升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音乐学视域钢琴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音乐学人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第三届音乐学学术前沿中青年学者论坛
标注及口述史视角下的《音乐学人冯文慈访谈录》
论中国音乐学百年来之三大阶段
纸钢琴
钢琴
半夜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