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洁玉 陈立红 阮华耀 许华亮
骨质疏松症是临床最常见的骨科疾病。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是由于骨质疏松症继发的椎体压缩性骨折[1-2],可导致患者出现腰背痛、脊柱塌陷、活动受限等一系列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且愈合缓慢,残疾率和病死率较高[4]。因发病隐匿又未引起全社会足够的重视,OVCF患者往往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据统计,全世界80岁及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30%[2]。7.4%~52.0%的患者在初次椎体骨折术后再发椎体骨折[5-6]。研究[7]显示,再发椎体骨折与高龄、初次骨折时受伤累及多个椎体、低骨密度等因素有关,但是鲜有护理因素的报道[8]。因此,本次回顾性研究了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出院后再次发生椎体骨折的病例,探讨再发椎体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构建有效的再发椎体骨折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12月广州市某三甲医院老年OVCF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纳入标准:年龄≥60岁;初次因OVCF入院;符合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标准[9];首次椎体骨折时间与回访调查时间间隔≥1年;知情同意,配合回答回访问题。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资料不全或失访。剔除标准:再发骨折为车祸、高处坠落等高能量损伤导致的骨折。本次研究获得广州红十字会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穗红医院伦审2022-220-01),回访资料通过电话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研究人员调取患者住院资料获取以下信息: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出院和入院跌倒评分(采用Morse跌倒风险评估表[10]评估)、出院和入院基本生活能力评分(采用改量Barthel指数量表[11]评估)、首次骨折治疗方法(保守治疗或者手术治疗)。调取患者出院后电话随访资料了解患者是否接受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家中是否做好防滑措施、是否独居。患者出院1年后,研究者再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是否再发椎体骨折[12]。
收集186例老年OVCF患者资料,失访30例,最终纳入156例有效病例,其中男53例,女103例,年龄60~98岁,平均年龄(77.86±9.20)岁,依据是否再发椎体骨折将其分为再发骨折组(55例)和非再发骨折组(101例)。本组患者再次椎体骨折发生率为35.26%。具体见表1。
表1 不同特征的老年OVCF患者再发骨折发生率比较 (n=156)
不同年龄、入院跌倒评分、出院跌倒评分、 出院基本生活能力评分、治疗方法,是否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及有无防滑措施的初次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再发椎体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以是否再发椎体骨折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元 Logistic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有患者年龄(≥75岁=1、60~<75岁=0)、高血压(有=1、无=0)、糖尿病(有=1、无=0)、 有无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有=1、无=0)、有无防滑措施(有=1、无=0)。见表2。
表2 老年OVCF患者再发骨折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n=156)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经皮椎体成形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术后功能和生活质量。然而,经骨水泥注入后,患者椎体间的生物力学性质发生改变,可能导致压力传导异常,进而增加原先骨折椎体及其邻近椎体发生骨折的风险[13-14]。这一现象引发了我们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患者初次发生椎体骨折后易再发椎体骨折的深入探讨。OVCF患者术后再发生骨折的概率在不同研究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报道[5-6]显示,患者在初次椎体骨折术后再发椎体骨折的概率在7.4%~52.0%之间,本研究结果为35.26%。这种差异可能源于多种原因:手术施术者的操作手法和经验、纳入研究的人群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骨质疏松发病率的差异等都可能成为影响术后再发椎体骨折的重要因素[15-17]。由于再发骨折对患者生理、心理的巨大影响,医护人员应重视OVCF患者再发骨折的风险评估,以降低再次骨折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龄是老年OVCF患者再发椎体骨折的高危因素,与以往研究[18-19]提出的年龄与椎体再骨折的发生具有明显关联结果一致。高龄是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最基本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激素水平下降,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当处于氧化应激状态时,氧化应激能抑制成骨细胞和骨细胞的功能,进而增强破骨细胞的功能,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从而增加再骨折的发生风险[13]。而陈国辉等[20]则认为年龄与椎体再骨折无关联。但笔者认为在高龄患者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骨质流失、骨脆性增加、全身功能衰退,如遭受轻微的暴力或非创伤性因素,很容易导致再发椎体骨折。
本研究结果显示,有原发性高血压史的患者再发骨折的风险更高。与以往研究[21-22]结果不一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展,骨质疏松症和高血压作为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原发性高血压可进一步影响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加重骨质疏松症,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风险[23]。同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动脉硬化指数升高的同时会伴有骨矿物密度减少,骨密度下降,故笔者仍认为高血压是老年OVCF患者再次发生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之一。
本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史是老年OVCF患者再发椎体骨折的高危因素,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代谢紊乱,导致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也随之增加[24]。具体来说,慢性高血糖可损伤骨组织微血管,合并骨矿盐、维生素D代谢失调,使骨组织微结构和固有力学发生特异性改变,导致骨质量受损、骨量减少。此外,低血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视力下降、肌肉减少症等糖尿病相关并发症也会增加患者跌倒的风险,进而导致骨折的风险高于其他非糖尿病患者。因此,需要密切关注其骨密度和骨质量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预防骨折的发生。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提示患者注意控制血糖,改善骨代谢异常的发生情况,以降低再次骨折的风险。
本研究结果显示,抗骨质疏松治疗是再发椎体骨折的保护因素,与郑如庚等[22]研究一致, 提示患者应坚持规律抗骨质疏松治疗, 从而降低术后再骨折的发生。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骼疾病,会导致骨骼变薄、脆弱,容易发生骨折。而抗骨质疏松治疗能够抑制骨吸收,促进骨生长,从而增加骨密度和骨质量,改善骨微结构,提高骨强度,从而减少骨折的风险。因此,在临床上应该加强骨质疏松患者的抗骨质疏松治疗,预防患者再次骨折。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取防滑措施是再发椎体骨折的保护因素,可有效预防老年OVCF患者再次发生椎体骨折。由于老年患者身体功能下降,步态不稳,容易在行走过程中跌倒,从而引发椎体骨折。实施防滑措施可减少老年患者跌倒的发生,从而降低再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首先,应确保患者所到场所的地面清洁和干燥,避免因地面湿滑而摔倒。其中卫生间是老年患者滑倒频发的地方,更应该引起医护及家属的重视,卫生间铺防滑垫是预防老年患者在卫生间跌倒的主要措施[25]。对于一些容易滑倒的公共场所,可以设置警示标志或采取其他措施来提醒患者注意安全。其次,对于步态不稳定的患者,可以建议其使用助行器或拐杖等辅助器具,并穿防滑鞋,以保持患者的平衡及步态稳定[26]。最后,加强患者的教育和宣传也非常重要。医生可以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防滑知识和技巧,例如如何保持平衡、如何正确使用辅助器具等。这些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减少跌倒的发生[27],从而预防再次椎体骨折的发生。
患者高龄、有高血压或糖尿病史、初次椎体骨折出院后未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和未采取防滑措施是老年OVCF患者再发椎体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出院后应严密监测血压和血糖变化,积极接受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滑措施,以减少再发椎体骨折的发生。本研究选取样本量较少,随访时间较短,所得结论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来可进行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长随访时间的研究,为减少再发椎体骨折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