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娟
作為老师尤其是辅导员需要身体力行地教导小学生关于“自我关照”“对他人的关怀与尊重”“社会的关注度提升"这三大方面的重要性。我们可通过举办各类专题讲座来引导他们感受美感并亲身体验到这种感觉;同时也要让他们深入地去理解这些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强化这些意识。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们的心灵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显著增强,他们的行为习惯也有了很大变化:在学校里或班集体内部,老师们之间的相互支持鼓励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现象,学生们也乐于互相协助共同进步,并且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因此,我对小学心理健康课的教学环节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环节一:热身活动,调动身体和思维活力
热身环节不一定就是做游戏,以往我认为心理课的热身都是游戏,这种想法是片面的。通过一些简单巧妙、富有情趣的热身小活动,让学生动起来,不光是身体动起来,还有思维也要活跃起来。而且课堂中的每个环节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因此热身的内容也要紧扣本课主题,自然而然地导出课题。
环节二:问卷先行,解决共性问题
本环节针对班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然后进行问卷分析,发现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呈现每个学生在问题上的认识、想法和感受,针对问题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相当于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针对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问题,也不是老师自己设计出来的问题。
环节三:呈现群体的现象,寻找解决方法
本环节是针对群体学生的共性问题或困惑进行剖析,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一定要注意心理课堂是解决群体问题的,不是解决个体的问题的,这一点很重要。心理课是如果出现个别学生出现的个别问题一定要机智处理,不能不处理,但也不能在课堂中处理,可以悄悄地告诉学生课下老师帮助解决,避免学生在课堂中受到二次伤害。
环节四: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练习、运用
本环节是课堂的重要阶段,师生共同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心理绘画、冥想等,并从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加以总结梳理和板书要点,并通过练习、运用,最后来解决问题,学以致用。
环节五:课后延伸,形成良好习惯
本环节是课堂的结束阶段。课堂的结束不是真正的结束,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家庭中,继续通过这种延伸、练习和巩固,直至形成良好的习惯。
教室是学生在校的主要的学习环境,是学校开展各种教育的核心区域,而课程授课不仅涉及到对知识的传授,也涵盖了学生的精神成长。我们在保证高质量的心灵辅导的基础上,鼓励老师们关注潜在的精神健康的教化元素。外语类需要营造轻松愉悦且融洽的环境氛围,提升学生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更愿意展现自己,从而加强他们的社交互动性和促进个人才能的发展;艺术类的目标则是培育出积极向上的情绪感知方式,并对他们产生美学启迪性的影响,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内心修养;体育课上要培养学生耐挫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抗挫折意识。通过在各个科目中融入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学生时刻体验到真实、善良和美好,从而提升他们的心理状态。同时,作为教育的核心力量,教师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知识层面,他们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过程中的个性特征也能够起到深远的教育效果,这正是构成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通过这次的心理健康培训活动,更让我意识到作为一个心理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更应该积极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和爱,教师的课堂语言要温柔、真挚。在实践中,我们需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灵活运用这些规律来探索他们的心理成长。同时,也需要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并与家庭形成家校共育,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