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刘慧
[摘 要]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以来,随着“双高计划”的提出和实施,职业教育已由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这对高职院校项目资金的配置效益和使用效率提出了新要求和新目标。对此,文章将阐述“双高”建设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分析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在高职院校管理实践中的技术要求,并提出“双高”建设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保障措施,以期为高职院校推行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和“双高计划”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20.010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3)20-0031-03
0 引 言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称“双高计划”)[1]。2019年3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计划围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国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的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的高水平专业群;同年10月底,教育部、财政部公示拟建学校名单,全国共有197所高职院校上榜。由此可见,职业教育逐步由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双高”建设背景下,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不仅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还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依托。
1 “双高”建设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1.1 有助于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高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水平和资金利用效率
一是有助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深刻指出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和总体要求。高职院校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落实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是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国家现代化治理能力的重要一环,有助于实现《意见》中提到的“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2]。
二是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水平。“双高计划”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提升学校治理水平,这要求高职院校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和管理体系。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有助于扭转“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治理理念。高职院校通过建立公开、透明、全面、规范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能实现内部治理水平的提升,也有助于“双高计划”投入的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用,为“双高计划”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提升资金利用效率。“双高计划”采取的经费支持策略是中央引导、地方支持、院校自筹和企业参与等,资金来源较为复杂,且任务周期长,需要的资金量大,这给高职院校资金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将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是每个“双高计划”建设单位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将绩效理念引入预算管理中,有助于高职院校全过程监管资金的投入与产出,实现完整的闭环管理,增强资金使用主体的责任意识,提高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的资金管理水平[3]。
1.2 推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国家层面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如政策上倾斜、资金上投入,这都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加强高质量发展。高职院校发展方向也从简单的粗放式向内涵式转变。例如,在育人方面,不再盲目追求招生数量,而是根据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切实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在这一背景下,“双高计划”的提出就是旨在集中国家、社会和高职院校的优势资源对职业教育开展持续和深层次的改革。在这一过程中,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应用有助于推动高职院校建立精细化、常态化绩效管理机制,关注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指标任务,实施全过程的绩效目标设计。在“双高”建设进程中,全面预算绩效管理须紧紧围绕學校重点建设领域,如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等,科学地对这些重点领域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这本身就在推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还有助于加强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的自我管理和考核,及时纠正工作偏差,从而使院校高质量完成建设目标,取得预期成效[4]。
1.3 有助于创新和完善高职院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双高计划”对学校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设计了可量化、细致的指标,特别是在“学校人才培养和治理水平”“标志性成果”方面,为高职院校的具体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指引。在此背景下,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不仅有助于高职院校实现“双高计划”的建设目标,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推进学校优化与完善自身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双高计划”的最终落脚点是高水平学校和高水平专业,这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多个主体共同评价。而高职院校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能够为各方提供一个更加公正、透明、科学的评价体系。
2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在高职院校管理实践中的技术要求
一是绩效目标管理的技术要求,包括目标设计、目标审核和目标批复。首先是目标设计。其是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也是预算管理与考核的前提,主要涵盖内容、指标和标准3个方面。高职院校财务和相关职能部门在编制预算时,应考虑到国家、地方层面的总要求和业务部门的具体情况,并遵循可量化、可实现的原则,根据“双高计划”的重要任务合理制定目标。其次是目标审核。其主要由高职院校财务部门牵头,针对“双高计划”建设重点支出项目,从相关性、可行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等维度进行审核。最后是目标批复。其由学校党委对申请预算进行终审复核,批复的绩效目标应当清晰、可量化,以便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进行监控和预算完成后实施绩效评价时的对照比较。
二是对绩效目标跟踪监控的技术要求。“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更加清晰,为了确保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公开、透明、有效,高职院校应对绩效目标跟踪监控。首先是数据收集和整合。跟踪监控绩效目标需要收集相关数据,并将其整合到一个可访问和可分析的平台中。这可能需要从不同部门和系统中获取数据,并进行有效的数据清洗、整合和存储,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其次是实时监测和报告。跟踪绩效目标的进展应该是实时的,并且应该能够生成准确、可视化的报告。这样一来,管理人员可以及时了解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并采取必要的行动。监测和报告的方式可以采用仪表盘、报表、图表等形式,以便直观地呈现绩效数据。最后是预警和异常检测。跟踪监控系统应具备预警和异常检测功能,能够识别出绩效目标实现中的潜在问题和异常情况。这样一来,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风险和威胁,确保绩效目标顺利实现[5]。
三是对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的技术要求。一方面,应强调评价机制与“双高计划”建设的匹配度,如是否能够最直观、最科学地反映“双高计划”的建设情况,是否准确、科学地反映了各项预算的支出情况。这就要求院校在制度建设、机制建设和指标体系上进行完善。另一方面,要关注评价结果的使用效率,如评价结果是否对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有参考价值,后续的整改落实是否到位等[6]。
3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加强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保障措施
3.1 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学校层面,高职院校要强化顶层设计,以中长期规划为出发点建立和完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确保制度覆盖校内所有经济活动,贯穿学校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7]。针对各部门的核心经济活动,学校要明确岗位职责,梳理业务流程,将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嵌入“双高计划”建设的各个层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和各个岗位。业务层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高职院校实际,从党的建设、技能人才培养、创新服务平台搭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等方面制定涵盖预算组织体系、预算编审、绩效目标设定、预算执行、绩效目标监控、决算以及绩效评价等环节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并绘制相关业务环节流程图。此外,高职院校还应立足自身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发展基础,整合区位优势,在工业经济、文化经济、数字经济等区域发展的重点领域,围绕优势学科、特色专业、特色产学研项目、特色校企合作项目等加强对业务的监督与管理,最大限度扩大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覆盖面。
3.2 结合“双高计划”任务建立全面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全面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双高计划”建设成效和实施情况核心的参考因素。高职院校应立足“双高计划”建设的十大任务开展自评工作,编写自评报告。基于“双高计划”建设的要求,高职院校应建立多级评价指标体系[8],并保障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设计的合理性与执行的有效性。多级指标体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首先,高层级目标指标。其用于确定高职院校在“双高计划”中的整体目标,如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和增强创新能力等。这些目标指标应与“双高计划”的任务一致,体现高职院校的核心使命和愿景。其次,中层级指标。其用于进一步细化高层级目标,将高层级目标转化为具体、可量化的指标。中层级指标涵盖高职院校的各个方面,如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师资队伍、学生就业等。这些指标应客观地反映高职院校在各领域的实际情况。最后,底层级绩效指标。底层级绩效指标是在中层级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的具体指标,可以度量和监测。这些指标可能涉及教育教学活动、科研项目、人才培养计划等的具体方面,能够提供实际数据。在建立多级评价指标体系时,高职院校还须考虑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和权重分配。不同级别的指标可能存在依赖关系,因此,高职院校需要进行指标关联分析和权重确定,以确保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可用性。
3.3 加强组织领导,协同各方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涉及资金使用的方方面面,管理对象也涵盖教师、教管部门、科研部门等。首先,加强组织领导。高职院校要成立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小组,负责各项具体工作的推进落实[9]。工作小组的日常工作由财务处牵头,具体任务包括以下方面:组织梳理“双高”建设背景下学校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并予以实施。其次,协同各方。高职院校职能部门众多,与企业合作频繁,参与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人员身份多元。为实现多主体的有效协同,高职院校应从校党委层面统一制订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计划,并定期召开会议对各部门重要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监管和审查。
3.4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精准度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任务分解、参与部门和信息组成都较为复杂,涉及的主体众多,时间跨度较长,各项信息资源呈现碎片化、网络化和分散化的特征。为实现各项任务的预算和绩效信息高效整合,高职院校有必要运用信息技术,以提高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精准度。首先,建设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對各部门提供的绩效管理推进情况进行基础性的加工与整理,如对不规范或分类错误的指标进行增加、修改、删除等操作,一般来说,该系统的权限仅面向部分负责人。其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本身涉及的业务较广,因此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系统建设时还应设计子系统,如绩效目标管理、绩效数据采集与管理、绩效监测与分析、绩效评价与反馈、绩效改进与追踪等。绩效目标管理子系统用于设定和管理高职院校的绩效目标,而绩效数据采集与管理子系统负责收集和管理与绩效相关的数据。绩效监测与分析子系统提供实时的监测和分析工具,帮助管理人员了解绩效情况。绩效评价与反馈子系统用于对绩效的评价和反馈,而绩效改进与追踪子系统则跟踪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这些子系统要相互关联,构成一个完整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系统,为高职院校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全面支持,助推“双高计划”的实施和任务的完成。
主要参考文献
[1]郭小妹.“双高”项目绩效与预算管理一体化研究[J].会计师,2022(3):116-118.
[2]周晶.高职院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浅析:基于政府会计制度[J].新会计,2022(2):54-56.
[3]陈尧.新时期高职院校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19):46-47.
[4]赵爱萍.“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管理会计应用的思考[J].山西财税,2021(9):25-26.
[5]许晓伟,门丽静,王琳.“双高”背景下深化高职院校业财融合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22):82-84.
[6]徐丽.高职院校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17):26-27.
[7]邵程圆.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2(12):103-105.
[8]陈燕飞.战略导向下高职院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构建[J].大众投资指南,2023(6):179-181.
[9]杨青,马百皓,雷翠玲.基于“双高”建设的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问题研究[J].会计师,2022(11):128-130.
[收稿日期]2023-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