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然 张春波
摘 要:黑龙江优秀精神是当代黑龙江人们奋勇前行的精神指导。展望黑龙江的振兴发展,需要传承好民族精神,继承黑龙江优秀精神财富,彰显龙江儿女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姿态。将黑龙江优秀精神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当代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养成良好道德品格,致力实现振兴龙江的宏伟蓝图,更好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关键词:黑龙江优秀精神;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122;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3)09 — 0020 — 04
黑龙江优秀精神是黑龙江各族人民在革命、改革、建设时期形成和发展的,展现了黑龙江人们爱国奋进、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传承和弘扬黑龙江优秀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是对黑龙江地区繁荣发展的促进,是黑龙江人们提升幸福感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不断增强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黑龙江优秀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创新改革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的有效途径。黑龙江优秀精神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使学生系统地了解黑龙江优秀精神形成的历史过程,感悟其本质和内涵,弘扬优秀精神,使优秀精神在自身行为活动中得以升华。
一、“德法”课诠释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内涵与意蕴
《思想道德与法治》(以下简称“德法”课)主要是向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道德、法制教育,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帮助学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国精神,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1]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
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2]黑龙江优秀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精神亦是其核心所在。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代史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奋发图强的爱国史。日本占领东北实行残酷暴行,激起了黑龙江人民的强烈抵抗。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黑龙江人民纷纷加入到东北抗日联军的队伍中,给予日本侵略军予以沉重打击。黑龙江解放以后,勤劳质朴的龙江人民只身投入到北大荒的建设中,以饱满的爱国热情抵御严寒,把青春献给了祖国的农垦事业。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石油工人把饱满的爱国之情化为献身祖国石油事业的报国行动中,开发出新中国最大的油田。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对中华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感。新时代黑龙江优秀精神,也是促使黑龙江人民万众一心,团结一致,展现出忠贞报国的爱国情怀。结合“基础”课程弘扬中国精神的内容,学习和弘扬黑龙江优秀文化,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大力发扬中国精神,实现祖国繁荣昌盛。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们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3]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要践行爱国主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抗联精神体现了黑龙江人民炙热的爱国情怀,体现了黑龙江人民不畏艰苦的高尚品质,体现了黑龙江人民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按照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不断发展北大荒精神,将“诚信、务实、创新、卓越”的北大荒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不断将北大荒精神升华为社会主义精神领域中,使北大荒人们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铁人王进喜是体现出了,爱国、敬业、友善,有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精神,他对自己的母亲呵护有加,同事生病他亲自带患病职工到外地求医,多次帮助职工解决生活上的难题,这充分体现了铁人的友善、仁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人们共同的追求,凝聚着全党对全社会的价值肯定。
二、“纲要”课阐释黑龙江优秀精神的背景与过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介绍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再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救亡存图,在压迫、战争、改革、建设中逐步建设了一个富强繁荣、充满活力的新中国。在长久的历史时期,特别是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黑龙江人民处于特殊的背景条件下,用汗水和鲜血培育了忠贞报国、艰苦创业的黑龙江优秀精神。
黑龙江优秀精神产生于20世纪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与社会发展状况,在祖国的东北大地上发生着诸多变革,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时期,黑龙江优秀精神油然而生。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起柳条湖事件,正式开启了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而后,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全面抗日统一战线逐步形成。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各界人民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最终在这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取得胜利。东北地区是中国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持续时间最长,环境最艰苦由于气候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无数抗战战士缺少抵御严寒的物质条件,在抗击侵略者的同时还要同极端艰苦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即便这样,战士们也并没有后退,冲锋陷阵、顽强抵抗、英勇战斗、不畏牺牲,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紧密团结,铸就了东北抗联精神。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放映抗战时期记录片,使学生感受到战争的艰苦和残酷,使他们深入感受到英雄的伟大。到了20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期,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迎接全国解放,一大批转业军人、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参与开垦劳作,经过不屈不挠的北大荒人坚持和努力,他们在这里创造出了全国最大的粮仓,北大荒人凭借着不畏艰险、敢闯新路、富国强民、不计得失的优秀精神,使这片在战争中满目疮痍的黑土地重新燃起希望。与此同时,发展石油产业也是当时中国迫在眉睫的战略任务。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我国的石油市场遭受着外国的垄断,为脱掉“石油贫困”的帽子,党和国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石油勘探。在帝国主义对我国经济封锁同时面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背景下,大庆人不畏条件恶劣艰苦,自力更生,经过三年多的会战,最终拿下大庆油田,使中国的石油工业有了重大进展,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石油会战中涌现出以王进喜为代表的一批不计名利、埋头苦干的石油工人,王进喜带领着工人不断克服苦难,以高水平、高速度拿下大油田,为祖国的石油产业奉献了自己的力量。也正是有了像铁人王进喜一样具有忘我精神的奋斗者,才使全国人们度过危难时期,迎来光明。
黑龙江优秀精神形成背景与过程同教材中相关章节内容吻合。教材第六章讲述了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深受灾难,惨遭屠杀。东北人民在生死存亡之际形成了以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人为主要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面对日本的野蛮侵略奋起抵抗,在极度艰苦的条件下抛头颅洒热血,在一次次斗争中不断打击侵略者。在讲授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英雄人物的事迹,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黑龙江优秀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阶段发挥着至关重大的作用。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黑龙江人民不断探索和突破,成千上万的志愿军投身于北大荒建设,组建科研试验站,利用科技提高粮食产量;石油工业全面发展、快速生产,从根本上改变了石油落后贫瘠的面貌。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持续发展,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深入,北大荒建设者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开垦了数万亩良田,粮食产量不断创新高,将原本荒芜的土地建设成举世瞩目的黑龙江垦区,实现了农业改革历史性的飞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大庆人始终没有忘记会战的艰难,在新的背景下不断创新持续发展、继承传统,将优秀精神不断发扬。第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此时我们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前进,黑龙江优秀精神也在新时代不断丰富和发展,无论是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是在当下,黑龙江优秀精神始终是黑龙江人最真实的写照,是黑龙江人最宝贵的品质和财富。
三、“原理”课论述黑龙江优秀精神的本源与实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原理”课)讲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大学生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黑龙江凭借天然的自然环境和矿产曾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但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体制不优、结构不完备等原因,黑龙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多年来黑龙江省生产总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面对经济发展速度落后于其他省市的现状,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振兴龙江发展,大力弘扬优秀精神。
结合“原理”课程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正是黑龙江省这种相对落后的状态促使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强不息、胸怀大局、富国强民的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形成;其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4],依靠全省人民凝聚力量孕育出的黑龍江优秀精神不断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推动黑龙江优秀精神更快更好的传播发展。纵观历史,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由士兵、工农群众等组成的东北抗日联军在党的带领下奋勇抗战,以大无畏的东北抗联精神反抗日本侵略者。在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开始不断完善和成熟。在“人们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一节中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回答了谁是历史的创造者,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要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5]也可从抗联中的历史英雄人物与杰出人物的角度延伸唯物史观中的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毛泽东同志强调要依靠人民,相信人民的创造是无穷无尽的。在石油大会战中,广大会战职工以实践论、矛盾论为重要指导,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研究解决会战中一系列问题,这完全可以作为讲授“认识与实践”的现实依据。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目的,大庆人们通过实践不断创新形成了“三老四严”的大庆精神;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6]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石油工人通过实践甩掉我国石油贫困的帽子,通过学习了解大庆铁人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此外,在讲授“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需要有正确的主观因素”时,引导学生学习大庆铁人精神“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精神,深刻理解铁人王进喜不顾个人安危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等事迹。通过讲述和思考,使学生领会大庆人们把集体利益看得比山还重的英雄气概来源其“正确的主观因素”的作用,最终升华到一个人的成功、一个民族的发展需要有像大庆精神这样的“正确的主观因素”作为动力。一个人的成功、一个民族的发展必然离不开有顽强拼搏的精神。一大批北大荒人迈着坚实的步伐积极广泛地参与到建设中来,这群人总结历史经验,坚持党的科学领导,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北大荒精神的产生、发展过程中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动体现。北大荒人通过顽强进取、坚忍不屈的精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重要贡献,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北大荒精神也充分说明了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致力于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鲜明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实践是理论的基础,是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实践对理论起决定性作用,理论必须与实践紧密结合,理论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为实践服务,随时间的发展而发展。[7]
四、“概论”课阐述黑龙江优秀精神的价值与功能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讲述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所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让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黑龙江优秀精神与“概论”课程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一章有机融合。继承和弘扬黑龙江精神的目的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一脉相承,即一切为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8]一切为了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学习和弘扬黑龙江优秀精神就是为了让学生意识到淳朴的黑龙江人们在近现代时期的革命、改革和建设中,做出的贡献甚至是牺牲,其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推动社会发展,改善过去落后贫穷的生活条件,建设优良的生活环境,实现共同的富裕。学习和弘扬黑龙江优秀精神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体现。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党带领武装抗日部队奋勇杀敌,顽强抵抗,击退侵略者。在抗日战争中东北抗日联军所表现出的精神体现了东北人民万众一心,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团结意识。“概论”中讲到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百万名转业复员官兵、支边青年、城市知识青年等组织成的垦荒大军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北大荒的建设事业中,这些农民知识分子在黑龙江的这片黑土地上,不畏艰险敢闯新路,开拓出祖国的粮食大仓。这批北大荒人在开发建设中体现了崇高的精神风范,在祖国大地上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这为我国实现共同富裕,保障人们民生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再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帝国主义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我国工农业经济发展相当落后,想使用自己国家的石油那是不可能的。在国家危难之际,大庆人们站了出来,大庆人们不怕苦、不怕死、不为名、不记利,充分体现大庆铁人精神,为国家打出石油,发展了生产力,脱掉石油贫困的帽子。改革开放以来,大庆人继承大庆铁人精神,一代又一代的铁人不断涌现,勘探出大量的石油资源回报祖国,以实际行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消除贫困,使人们过上富裕的生活,实现共同富裕。为人们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奋斗目标,在讲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一章中,突出强调黑龙江优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黑龙江各族人民在爱国主义精神的鼓舞下形成的伟大精神。
〔参 考 文 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2020-12-18.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47.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71.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119.
[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143.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48.
[7]董鸿扬,张洪兴.黑龙江优秀精神资源学习读本[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62.
[8]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