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学科建设成效评价:国外经验与启示

2024-01-11 12:14崔育宝陈伟戴非凡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国外经验

崔育宝 陈伟 戴非凡

摘要:交叉学科建设成效评价对实现交叉学科建设的战略管理、促进交叉学科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较传统学科或单一学科,交叉学科在研究成果评价方面还未形成适应交叉学科发展规律及特点的评价体系与标准,致使交叉学科建设成效评价面临实施困境。分析了维也纳技术大学交叉学科研究博士学位项目——维也纳“水资源系统”博士学位项目评价在评价组织与实施、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上的理念与经验,提出了在我国开展交叉学科建设成效评价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交叉学科建设;成效评价;国外经验

作者简介:崔育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特任副研究员,合肥 230026;陈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合肥 230026;戴非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硕士研究生,合肥 230026。

基金项目: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青年基金项目“第三方评价元评估及其在‘双一流建设中的运用研究”(编号:20YJC880009)

学科交叉是创新的源泉,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复杂科学问题与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大学通过成立交叉学科组织或跨院系研究中心开展交叉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也通过设置交叉学科门类、成立交叉科学部等方式提升交叉学科地位、促进交叉学科研究。目前,我国已在交叉学科门类下设置了7个一级学科和2个专业学位类别,经教育部备案的交叉学科二级学科学位点超过700个,高校层面成立的交叉学科组织更是不计其数,交叉学科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与此同时,现实中大量由交叉学科点和交叉学科组织开展的交叉学科活动并未如预期的那样在学术研究和重大问题解决上取得显著成效。这既是传统学科壁垒及外部政策环境影响所致,也与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重设置与申请、轻评价与建设”问题有关。开展交叉学科建设成效评价,发挥评价活动的诊断性功能和改进性功能,对于促进交叉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总体而言,国内针对交叉学科建设成效评价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还相对薄弱。对国外交叉学科学位项目的评价经验进行分析,有利于推进我国交叉学科建设成效评价工作。

一、交叉学科建设成效评价及其实施困境

学科建设成效是指学科建设在一定周期内取得的成果和成绩,成效评价是以建设成效为目标的价值判断[1],学科建设成效评价即指在一定周期内某种力量、做法或因素作用于学科建设后,对学科预期建设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建设效能进行检验的评价活动[2]。总体而言,学科建设成效评价是结果导向的评价活动,可对学科建设的目标实现程度、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诊断和检验,实现对学科建设的战略管理,对促进学科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

由学科建设成效评价定义可知,交叉学科建设成效评价是指对交叉学科建设在一定周期内取得成果和成績的评价活动。作为学科建设的一部分,交叉学科建设理应涵盖学科建设涉及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方向确立、平台建设、项目资助等多方面内容。此外,对交叉学科建设的理解还应充分考虑交叉学科的发展特点与生成机制,即交叉学科建设是学科主体通过营造学科交叉氛围、开展交叉学科研究、建设新兴交叉学科等方式,持续不断地推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得以解决,不断提升学科发展水平的一种实践活动[4]。其中,营造学科交叉氛围、开展交叉学科研究、建设新兴交叉学科代表着不同程度的交叉学科建设力度。本文所指的交叉学科建设成效评价,主要是指对高校层面通过成立交叉学科组织或向教育部备案成立交叉学科二级学科学位点的方式推进交叉学科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和成绩进行评价,旨在通过实现对交叉学科建设目标实现程度与计划实施情况的诊断和检验,实现对交叉学科建设的战略管理,促进交叉学科高质量发展。

相对于传统学科,交叉学科在研究成果评价方面还未形成适应交叉学科发展规律及特点的评价体系与标准,导致现实中往往存在着采用传统学科研究成果评价标准对待交叉学科研究成果评定、无专门期刊或影响因子不高、领域同行难觅等问题,致使交叉学科建设成效评价实施困难。如交叉学科研究成果的评价标准由谁来定,谁来组织实施评价?再如交叉学科研究具有风险性和周期性特点,或将导致交叉学科建设活动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无法产出用来衡量学科发展水平的论文、专利等成果,那么用什么来评价交叉学科建设成效?再如相较传统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成效评价在评价内容上是否存在特殊的侧重点,在评价方法上是否存在特别之处?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未来的理论研究和评价实践中作进一步探索。

二、国外经验借鉴:维也纳技术大学交叉学科研究博士学位项目评价实践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相辅相成。狭义的学科建设即是指基于学位授予权制度框架,进行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的活动[5]。基于维也纳技术大学交叉学科研究博士学位项目——维也纳“水资源系统”博士项目的评价实证研究[6],本文对其在评价组织与实施、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上的做法与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我国大学开展交叉学科建设成效评价提供借鉴。

1.交叉学科研究博士学位项目简介

维也纳“水资源系统”博士学位项目(Vienna Doctoral Programme on Water Resource Systems)是由奥地利科学基金会(FWF)与维也纳技术大学共同资助,旨在对含水层、溪流、集水区和水基础设施等复杂水资源系统开展交叉学科研究的博士学位项目。该项目于2009年启动,计划运行12年,培养70名博士。该项目导师团队由涉及水生微生物学、水文学、水文气候学、水文地质学、数理经济学、摄影测量学、遥感科学、资源管理、结构力学和水质量管理等研究领域的10多名教师构成,旨在培养学生围绕水资源系统中的复杂问题开展交叉学科前沿研究,使之能够在公共、私营和学术等行业的重要组织从事相关工作。该项目要求博士生在获得博士学位前应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至少3篇国际同行评议期刊论文(同时也鼓励学生们在所属领域的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为推动交叉学科研究,该项目通过建立共用办公室、制定学习计划、举办系列讲座、定期召开研究组会议、实施联合指导、开展年度和六个月专题讨论会、共享研究地点资源等方式积极营造有利于研究者空间互动和知识交流的宽松环境。

2.评价组织与实施:专业性与自主性

维也纳“水资源系统”博士学位项目评价是由该项目的协调员(coordinator)组织与实施的。项目启动之初,Gemma Carr就开始担任协调员。她拥有地质学和自然地理学(学士)、发展与环境科学(硕士)、环境科学(博士)等学科背景,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水文学、水资源管理与利用等,且对水科学领域的交叉学科研究与教育问题展开研究,并在此领域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7]。鉴于协调员的角色职责以及自身的研究兴趣,Gemma Carr等基于社会学习理论构建了一个交叉学科项目评价框架,并以维也纳“水资源系统”博士项目为例展开实证分析。在具体实施过程中,Gemma Carr等身体力行,运用半结构访谈、问卷调查、文献计量、资料分析等多种方法采集到了第一手评价资料。

可以发现,维也纳“水资源系统”博士学位项目评价在评价组织与实施上体现了自主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原则。所谓自主性,就是评价组织实施由交叉学科组织内部自主开展,其评价动力在于促进交叉学科建设与发展,而非迫于外部考核压力。Gemma Carr开展维也纳“水资源系统”博士学位项目评价实践的目的是机制探索和以评促建,通过探索交叉学科研究发展的驱动机制,发现支持交叉学科研究发展的因素是什么,由此采取相应措施以更好地提高交叉学科活动质量。如她分析了个体学习与互动能力间的相互影响,分析了成果产出与社会资本之间的相互影响;她既通过收集证据肯定已采取的积极措施和已取得的有效成果,也通过访谈等手段揭示存在的问题和探讨未来应采取何种更有效的举措。所谓专业性,一方面体现为评价人员具有与交叉学科项目内容相关的学历背景或研究经验,能够理解所在研究领域的学科交叉之道,进而保障其在诊断问题时具备敏銳而深刻的洞察力;另一方面体现为评价人员具有良好的评价素养,能够运用包括访谈、科学计量学等在内的多种评价工具,进而保障评价结论的全面性、准确性与深刻性。

3.评价内容: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

Gemma Carr等基于社会学习理论构建了交叉学科研究发展机制的概念框架。该概念框架涉及背景与投入(context and input)、社会学习过程(social learning processes)、社会资本成果(social capital outcomes)及知识与人力资源成果(knowledge and human capital outcomes)等四大要素。其中,背景与投入涉及制度支持、资源投入、研究者合作历史等,它们既是促进和激励研究者合作与研究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取得良好交叉学科建设成效的先决条件。社会学习过程是基于社会学习理论,从个人、行为、环境角度刻画交叉学科研究的驱动过程,具体包括个人多学科领域知识学习与融合的过程,开展交叉学科研究实践并厘清学科差异、管理学科冲突和设置合理界限的过程,以及促进不同世界观的研究人员互动的过程。社会资本成果是介于交叉学科研究过程与最终成果之间的桥梁或“中间成果”,包括跨学科互动能力、跨学科人际连接力、跨学科的共同理解等;知识与人力资源成果则包括产生交叉学科领域新知识以及培养具有交叉学科能力且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学生两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社会资本成果作为“中间成果”是“无形”的,但却是交叉学科研究与教育实施过程的重要成果,对社会资本成果的评价可以有效弥补知识与人力资源产出“有形”衡量的片面性。基于上述概念框架,Gemma Carr等构建了交叉学科学位与教育项目的评价框架及相应的评价指标、数据集与观测点(见表1),并以维也纳“水资源系统”博士学位项目为对象展开了实证分析。

可以发现,维也纳“水资源系统”博士学位项目评价在评价内容上遵循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与交叉学科的发展特点及生成机制相适应。交叉学科活动具有多学科、综合性、交叉性、问题导向性等特点,在其研究领域未发展成为成熟的交叉学科之前,其评价标准将长期面临不确定性。在此过程中,仅使用论文、专利及其引用情况等传统评价指标对其活动质量进行评价是片面的。一方面要对更多维度的成果进行评价,另一方面也需要对那些可以影响交叉学科成果产出的过程性内容进行评价,如良好的制度环境、完善的管理措施以及中介性的社会资本成果等。

4.评价方法: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

依据表1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Gemma Carr等采取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收集数据,展开评价。在社会学习过程维度评价中,既使用了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等,也进行了主观感受打分与统计;在社会资本成果维度评价中,还注重使用文献计量方法对相关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如以出版物合著情况界定跨学科研究成果,进而对项目的跨学科人际连接力和跨学科共同理解进行评价。2009—2015年,该项目团队成员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ISI期刊索引期刊论文86篇,其中40篇的作者由隶属于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研究领域的人员构成,被认定为是交叉学科研究成果。由此,借助交叉学科研究成果出版物占比反映项目的跨学科人际连接力,用从事交叉学科问题研究的学生发表交叉学科研究成果出版物的情况反映该项目促进学科共同理解的程度。在此期间,该项目各年度的交叉学科研究成果出版物占比呈现上升趋势,并在2015年达到近70%,反映出该项目实施促进了不同研究领域人员的沟通与合作;该项目有36名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其中25名学生在开题报告中提出的研究问题被认定为交叉学科研究问题,并有14名学生发表的论文被认定为交叉学科研究成果。在知识与人力资源成果方面,借助Huutoniemi等提出的模型对已取得的交叉学科成果进行分类(如多学科研究与交叉学科研究之分,再如实证类、理论层面、方法层面的交叉学科研究之分等)[8],通过分析不同类型交叉学科研究成果的分布,以及各学生的交叉学科研究成果及类型分布,分析该项目在新知识生产与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上的表现。

可以发现,在维也纳“水资源系统”博士学位项目评价实践中,过程评价更加重视使用定性评价方法,而结果/产出评价更加重视使用定量评价方法。在定性评价方法方面,既包括使用访谈、问卷调查及内容分析等对交叉学科活动运行的环境氛围进行评价,也包括借助协调员及研究人员的专业素养对交叉学科研究计划及成果的交叉性进行判断等。在定量评价方面,除了对论文的期刊等级、引用次数、交叉学科类型进行统计外,还注重使用合著者分析、比例分析、时间趋势分析等方法反映交叉学科成果现状和组织运行特征,并由此揭示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对我国开展交叉学科建设成效评价的启示

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交叉学科活动具有不同的发展规律,因此在交叉学科建设成效评价时要采取不同的评价策略。维也纳“水资源系统”博士学位项目的评价方式在适用领域上或许有一定局限性,但其评价理念和实施经验可以为我国交叉学科建设成效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提供有益启示。

1.以评促建,重视开展交叉学科建设成效评价

伴随着学科交叉在解决社会重大问题和探索科学技术前沿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机构投入大量资源支持和推进交叉学科建设。从绩效管理的角度来看,开展交叉学科建设成效评价具有天然的合理性。与此同时,由于交叉学科活动在实践中具有个体化发展特征,在评价标准中具有模糊性特征(尤其是从学科交叉到形成交叉学科的过程中)以及在解决社会重大问题和探索科学技术前沿中蕴含巨大潜力,因此交叉学科建设成效评价在评价目的上并非完全以服务绩效管理为导向,更在于发挥评价的诊断性功能与发展性功能,即通过交叉学科建设成效评价,对交叉学科建设目标实现程度与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诊断和检验,促进交叉学科高质量发展。

面对我国交叉学科建设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重设置与申请、轻评价与建设问题,一方面要重视开展交叉学科建设成效评价,这既是绩效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对交叉学科建设战略管理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要結合交叉学科发展特点开展相关评价,重视发挥评价活动的诊断性、发展性功能,促进交叉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2.内外联动,增强成效评价的自主性与专业性

维也纳“水资源系统”博士学位项目评价是由具有与交叉学科项目内容相关的学历背景和研究经验,以及一定评价素养的协调员负责组织和实施的,体现了评价主体的自主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评价品质,这对发挥评价的诊断性、发展性功能,保障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保持问题发现的敏感性具有重要意义。总体看来,我国高校的交叉学科建设成效评价往往是被动接受的甚至是缺位的。从专业性角度来看,交叉学科建设成效评价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或将面临两难境地:交叉学科组织的内部人员懂专业但不懂评价,没有开展系统评价的意识、兴趣与知识储备;交叉学科组织的外部评价人员懂评价但不懂专业,缺乏对专业领域内问题、原因、对策的分析能力。此外,我国从事学科评价的人员在高校中往往隶属于相关管理部门,其开展评价工作的初衷往往是接受上级部门的管理要求,而非为学科建设与发展提供专业性服务。同时,这些隶属于相关管理部门的评价人员在评价素养上也存在一定的短板,制约了其为交叉学科建设发展提供专业性服务的能力。

基于我国大学相关职能部门的具体情况,建议从交叉学科建设主体的内部和外部共同推进交叉学科建设成效评价在组织与实施上的自主性与专业性。一方面要提升交叉学科组织内部的质量意识,鼓励交叉学科建设主体通过设置专门岗位负责定期开展相关评价活动,并逐步实现“要我评”向“我要评”转变;另一方面要加强业务培训,从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结果分析等方面提升评价人员的评价素养。具体来说,可在校内组建研究与教学评价研究中心,承担评价人员培训任务,开展相关评价实践和研究,为交叉学科建设与发展赋能。

3.学术为要,开展投入、过程、产出多维评价

维也纳“水资源系统”博士学位项目评价在评价内容上遵循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原则。这既是由交叉学科发展特点与生成机制所决定的,也是“以评促建”的评价目的使然。反观我国交叉学科评价实践,往往存在两类错误倾向:一是重视结果评价,轻视过程评价,仅以传统学科评价指标衡量交叉学科建设成效,忽视了从交叉学科建设到形成交叉学科的渐进过程,忽视了交叉学科活动评价服务和促进交叉学科建设的评价导向;二是重视过程评价,轻视结果评价,并以交叉学科成果评价标准具有多样性之名而放弃对表征知识生产的传统学术评价指标的追求,导致交叉学科活动难以在理论上、方法上实现真正创新,难以实现从交叉学科建设到形成交叉学科的跃迁。

考虑到交叉学科的发展特点与生成机制,结合Gemma Carr构建的交叉学科研究发展的概念框架模型,本文建议从投入、过程、产出等多个维度对交叉学科活动展开评价。在投入评价维度,既要重视对基础设施、科研平台、资金支持等投入要素的评价,也要注重考察师资队伍的教育或研究经历的多学科性、跨学科研究或合作历史、前期科研成果的影响力及与交叉学科的关联度等,保障交叉学科在组织设置与项目审核决策上的科学性。在过程评价维度,注重对倡导合作的制度环境、良好的科研体验及跨学科能力的培育等方面的评价。在产出评价维度,不能忽视对传统评价指标的运用,并注重从更多维度对其开展评价。以论文指标为例,通过对项目团队成员的论文交叉学科类型分布(理论交叉、方法交叉等)、合著网络分析等可以间接反映整个项目运行的特征与问题。

4.加强评价工具箱建设,促进立体化评价

维也纳“水资源系统”博士学位项目评价采取了访谈、问卷调查、内容分析、文献计量、合著者分析、比例分析、时间趋势分析等多种定性与定量的评价方法,立体化呈现了项目实施的成绩与问题。此外,科学计量学(如中介中心度、共类分析、信息熵、相似度量等)、语义分析(如共词分析、文本挖掘等)、空间表征(如聚类分析、网络分析、科学地图等)等评价方法也广泛应用于国外相关交叉学科评价实践中[9]。反观我国学科评价实践,仍以资料汇总、数据统计作为主要评价手段,缺乏多元评价手段的综合利用,因而难以形成对评价对象成绩与问题的多维立体化分析,无法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服务学科建设与管理。为此,建议高校组建研究与教学评价研究中心,加强评价工具箱建设,强化对交叉学科组织专职评价人员的业务培训,从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结果分析等方面提升评价人员的评价素养。同时,研究与教学评价研究中心也可以创新评价形式,采取“建立在资料分析基础上的专家评价法”开展相关评价活动,即首先组织专业评价队伍,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完成评价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然后再组织交叉学科组织内部和外部的专家进行同行评议,剖析问题,揭示原因,提出改进建议,促进交叉学科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梦泉, 陈燕, 任超, 等. 约束条件下的学科建设绩效评价理论体系探究[J]. 中国高教研究, 2018(7): 17-21.

[2] 张瑾, 陈燕, 林梦泉. 学科建设水平评价与成效评价的内涵及应用策略探析[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22(3): 83-89.

[3] 林梦泉, 陈燕, 李勇, 等. 新时代大学学科成效评价理论框架与应用探索[J]. 中国高教研究, 2021(3): 14-21.

[4] 崔育宝, 李金龙, 张淑林. 交叉学科建设: 内涵论析、实施困境与推进策略[J]. 中国高教研究, 2022(4): 16-22.

[5] 林梦泉, 张瑾, 郑刚, 等. 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交融互促策略探究[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2(6): 17-27.

[6] CARR G, LOUCKS D P, BL?SCHL G. Gaining insight into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nd education programmes: a framework for evaluation[J]. Research policy, 2018, 47: 35-48.

[7] Vienna doctoral programme on water resource systems[EB/OL]. [2022-01-16]. http://www.waterresources.at/index. php?id=109.

[8] HUUTONIEMI K, KLEIN J T, BRUUN H, et al. Analyzing interdisciplinarity: typology and indicators[J]. Research policy, 2010, 39: 79-88.

[9] MOREIRA de OLIVEIRA T, AMARAL L, CARLOS dos SANTOS PACHECO R. Multi/inter/transdisciplinary assessment: a systemic framework proposal to evaluate graduate courses and research teams[J]. Research evaluation, 2019, 28(1): 23-36.

(責任编辑 刘俊起)

猜你喜欢
国外经验
我国能源行业排污权交易的国内与国外经验研究
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我国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启示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国内研究述评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国内研究述评
新时期湖南对外宣传如何借鉴国外经验研究
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国内外视野思考
跨国公司在华商业贿赂治理对策研究
我国儿童户外游戏发展现状及国外经验的启示
政府引导性基金退出模式的国外经验及对我国军民结合投资基金的启示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