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留学研究生趋同化管理实施办法与效果评估

2024-01-11 15:00王雅静张艳宁王鹏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

王雅静 张艳宁 王鹏

摘要:根据“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要求,面对来华留学生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和后疫情时代的新挑战,西北工业大学对来华留学研究生趋同化管理进行了探索。通过解析趋同化管理的内涵、实施办法、实施效果三个问题,构建了以“提升培养质量”为核心目標,遵循教育公平三原则,通过精准施策进行“求同存异”的趋同化管理的实施办法,并对趋同化管理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研究“同异程度”动态调整政策,为趋同化管理的实施积累经验。

关键词:来华留学研究生;趋同化管理;研究生教育

作者简介:王雅静,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国际交流办公室主任,副研究员,西安 710072;张艳宁,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院长,教授,西安710072;王鹏,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西安 710072。

基金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陕西高校中外合作培养模式研究”(编号:2022ND023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明确“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专门部署,为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随着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由被动到主动、由局部到全面的转变,来华留学生教育已经从人数扩张阶段进入提质增效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如何加强来华留学生管理已经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明确指出,“要推进中外学生教学、管理和服务的趋同化”,各高校根据文件要求也将来华留学生教育纳入学校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然而,2020年开始的新冠疫情加速了高等教育国际化格局重构,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发展面临全方位的挑战:传统的差别化管理模式无法适应动态视角下高等教育全球竞争的复杂演化[1];无法协调后疫情时代中西方文化的耦合与调适[2];无法满足精准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的需要[3]。根据新要求,面对新阶段和新挑战,高等学校应勇于担当、自我革新,积极推进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为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转型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一、趋同化管理的三个问题

实施趋同化管理是对传统差别化管理模式的改革,也是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但在实践中,即使是“双一流”建设高校,趋同化管理仍难以落地[4]。部分高校确实有认识脱节、培养模式单一、资源配置失调、管理协调不当、实践效果不明等问题[5]。为了确保趋同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本文首先对趋同化管理的内涵、实施办法、实施效果进行解析。

1.趋同化管理的内涵

趋同化是在特定国情和校情下表现出的动态趋势,管理者需要关注其程度和过程[6]。趋同化不是等同化,其本质是在遵循教育基本规律的基础上,针对来华留学生的特点将教育管理服务与本国学生趋于一致所进行的管理工作[7]。管理工作应遵循管理学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基本要求。在具体实践中,趋同化管理体现出由“同多异少”向“去异求同”的同异程度发展和转变过程,在不同阶段,实施趋同化管理的内涵是不同的。以欧美国家高校为代表的趋同化管理模式成熟型高校,并不需要针对“同质化”学生量身打造趋同化管理方案;以我国港台地区高校为代表的相对成熟型高校,注重利用基层组织开展趋同化管理;而以中国内地高校为代表的发展中高校正在积极推动趋同化管理[8]。现阶段趋同化管理的内涵多用类似于“求同存异”来表达,如“在等同中存差异,在差异中求趋同”[9],“‘存异趋同的工作模式”[3]及“‘同中有异、大同小异、求同存异构建原则”[10]等。可见,趋同化管理现阶段的内涵是“求同存异”的管理工作。

2.趋同化管理实施路径应厘清的关键点

与趋同化管理相关的实施路径研究文献较少,实践路径鲜有总结。实施路径隶属于管理学中的计划职能,是实施的步骤,即为达到核心目标的一系列方式和方法的总称,应明确“为什么做”“做什么”及“怎么做”。具体到趋同化管理这一动态过程,要厘清其核心目标、实施措施和遵循原则三个关键点,为构建趋同化管理实施路径打好基础。

(1)趋同化管理的核心目标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术界对趋同化管理的目标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趋同管理工作的目标是让来华留学生在校园内外享受与中国学生同等的“国民待遇”[11];有学者提出“国际视野、中外融合、本土行动、中国特色”的工作目标[8],趋同化管理已涵盖人的培养;还有学者提出“以趋同管理提高留学教育管理服务效能”[12],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能力纳入趋同化管理的目标;有学者将“走向管理趋同化”归入“提质增效期”[9],认为提升培养质量和管理效能是管理趋同的方向。实际上,“提高学生满意度、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管理效能”等均指向培养质量的提升。2018年的《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也明确提出,“推进中外学生管理和服务趋同化”的终极目标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是人才培养质量,因此,趋同化管理的核心目标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趋同化管理的实施措施是精准施策。趋同化管理包含过程和程度差别、校际和校内差别,各高校应根据办学特色和招生规模、层次、学生来源国别等,进行不同的模式实践,探索和完善趋同化管理[6]。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各高校也大多根据具体情况精准施策,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坚持精准指导”,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正视差异、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笔者调研了10所高校留学研究生管理部门的趋同化管理措施(见表1),各高校均使用“微调”“略有差异”“制订差异政策”等进行描述。实施趋同化管理需精准施策已成为各高校的共识。

(3)趋同化管理应遵循促进教育公平的三大原则。近年来,有关留学研究生的舆情多在对“超国民待遇”的不满和“差异化标准”的争议两方面[13]。这些不满和争议引发民众质疑,追求教育公平的呼声愈演愈烈。教育公平是独立的社会价值目标,在促进教育公平的总体思路上,不但要遵循教育权利、机会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平等原则,也应遵循教育公平的差异原则和补偿原则[14]。趋同化管理在促进教育公平时,不能仅仅追求教育平等,忽略或弱化其他价值目标和文化差异。如有的单位实行趋同化管理时一同了之、一放了之,导致指导教师培养留学研究生的意愿大减、留学研究生满意度下降等,均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所以,趋同化管理应遵循平等、差异和补偿三大教育公平原则。

3.为什么要评估趋同化管理的实施效果?

目前高校评估主要集中在面向国家的“双一流监测评估”和“学科评估”,较少开展管理实施效果评估。管理实施效果评估隶属于管理学中的控制职能,即管理者要对运行状况进行控制,对工作进行衡量、测量和评价,采取有力的行动纠正偏差,确保目标实现。实施趋同化管理也应符合管理学中的相关理论,依据实施效果动态调整政策,弹性控制“异”向“同”逼近,实现“趋同”。因此,应评估实施效果,保障趋同化管理顺利实施。

综上,趋同化管理应准确把握现阶段“求同存异”的管理工作内涵,依据教育公平三原则,针对学院、学科乃至来华留学研究生国别的不同精准施策,并根据实施效果的评估情况动态调整政策,弹性控制实施过程,切实有效促进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趋同化管理的实施办法

西北工业大学是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目前在校留学研究生来自五大洲60余个国家,分布在学校22个学院的42个专业,涉及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新兴交叉7个学科门类,留学研究生呈现国别复杂、涉及学院广和专业多等特点。西北工业大学的留学研究生趋同化管理在学校统一领导下由学院自主施策,总体采用“统一标准、差异补偿、责任下沉、动态调整”的实施办法。

1.统一标准

依据平等原则,实行“双向统一”。管理制度方面,来华留学研究生与中国研究生统一,执行中国研究生管理、培养、学位制度;学业标准方面,来华留学研究生与中国研究生统一,同学科研究生执行同一标准;资源供给方面,中国研究生与来华留学研究生统一,所有国际化资源如全英文课程等向中国研究生开放,设置各类出国交流项目支持中国研究生选择参加。

2.差异补偿

依据差异原则和补偿原则对中外研究生的培养差异进行合理补偿。机构设置方面,设置专门机构促进文化融合;服务供给方面,开发管理系统、政策宣讲等内容的国际化版本,在各类活动、竞赛中增设国际化赛道;薪酬核算方面,增量计算留学研究生培养工作量,为中国研究生助教发放增量助学金等;特色支持方面,支持学院根据留学研究生特色增设全英文课程、差异化制订培養计划、实行各类试点政策,通过申请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发展创新项目进行差异补偿。

3.责任下沉

为保证精准施策,各类培养、管理权责利均下放到学院。各类经费直接划拨到学院;学院根据学科特色制订学科内统一的学业标准,根据学生国别差异制订培养计划和管理制度,根据学生需求开展各类国际化活动,帮助导师使用趋同化指导、个性化指导等多种方法线上线下指导留学研究生。

4.动态调整

为进行弹性控制,试行动态监测、效果评估,合理调整趋同化管理实施政策。责任下沉后,学校实时搜集培养过程数据,通过监测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定期评估、分析、研判学院的实施效果并调整政策。

总之,学校注重“同”的方面,统一管理制度、学业标准和资源供给,并做好协调管理和提供差异补偿;学院专注“异”的方面,在认真研究学科、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围绕培养质量,申报差异补偿、制订差异化实施政策,设计多样化培养模式,解决培养模式单一的问题;学校定期评估学院的实施效果,并指导学院改进实施政策、优化资源配置。具体实施办法如图1所示。

三、趋同化管理实施效果评估

作为动态调整的依据,趋同化管理实施效果评估是趋同化管理的重要保障。统一标准、差异补偿、责任下沉等工作需要通过动态调整来纠正偏差。离开了动态调整,实施政策有可能过于严苛,脱离学校、导师、留学研究生的实际能力;也有可能流于形式,无法保证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只有明晰实施效果,动态调整方能有的放矢。因此,趋同化管理实施效果评估的精确度和权威性直接决定了趋同化管理实施成功与否。

管理实施效果评估属于形成性评估。形成性评估是从被评价目标的需要出发,基于对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多根据评估目标灵活选择过程性指标进行统计。为了详细阐述西北工业大学的趋同化管理实施效果评估情况,本文以西北工业大学部分学院实施政策A、B为例,进一步介绍如何评估趋同化管理实施效果和进行动态调整。

西北工业大学的4个工科学院在实施趋同化管理时采用政策A,具体的政策为:每年选取部分国内研究生和来华留学生组成英文课程班级统一上课,专门发放助学金和课本购买等费用,各位导师自行指导自己名下的研究生。与此同时,某文科学院采用政策B,具体为:提供不同英文课程由学生自行选择,不发放任何额外费用,要求导师将留学研究生纳入培养团队共同培养等。

本次评估对比在实施政策A、B之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情况,研究政策A、B的“异同程度”,为继续推广或者调整政策提供依据。本次评估采用对照实验法:将相关研究生分为两个以上的组群,其中一个是不实施相关政策的“非试点组”,作为对照的是实施政策A、B的“试点组”。本次评估借鉴第五轮学科评估中的人才培养质量指标和我国研究生满意度调查指标,只选择了生源质量、学习成绩、按时毕业率、文化融合感受四个体现政策异同程度的指标进行对照,不再选取已完全同质的培养方案、同一学业标准下的学术成果等指标。

1.生源质量

传统意义上的生源质量主要指前置院校层次、生源国、录取分数等,但来华留学研究生均通过申请·审核制入学,没有录取分数,前置院校层次、生源国也无法衡量留学研究生的个体能力,故采用留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增长速度来表征。

该指标采用2016—2022年试点学院留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与同类学科非试点学院留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进行对照。

由图2可以看出,实施政策A的4个试点学院留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随整体招生人数波动,其上升斜率低于同学科非试点学院,下降斜率高于同学科非试点学院。因此,实施政策A的试点学院招生人数的总体增长速度未大于同学科非试点学院。

由图3可以看出,实施政策B的试点学院研究生招生人数随整体波动,其上升斜率高于同类学科非试点学院,下降斜率总体低于同类学科非试点学院。因此,实施政策B的试点学院招生人数的总体增长速度大于同类学科非试点学院。

2.学习成绩

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较多,如研究生本人素质、学院学科差异、试卷难易程度等,甚至选择样本的多少也会影响到统计值。本次评估选择必修课成绩来表征研究生学习成绩,通过数据处理尽力降低其他因素的影响。

2021级之后的留学研究生因疫情多在国外在线修课,数据不具备代表性,故该指标选择2016—2020年数据进行测算。选择试点班留学研究生和同类学科非试点班留学研究生,样本共计422人。其中实施政策A的试点班165人,非试点班123人;实施政策B的试点班83人,非试点班51人。首先按年度计算各学院留学研究生成绩平均值和标准差,其次根据标准分转换公式“Z=(原始分-原始分的平均分)/原始分的标准差”将所有成绩转换为该生在该年度该学院的位置分,最后计算概率密度并将所有结果拟合进行对照。

由图4可以看出,实施政策A的试点班与同学科非试点班留学生的成绩基本一致,试点班的中位数略低于非试点班。试点班在低分段的概率密度略低于非试点班,试点班在中分段的概率密度略高于非试点班,试点班在高分段的概率密度低于非试点班。因此,实施政策A的试点班成绩未高于非试点班。

由图5可以看出,实施政策B的试点班与同学科非试点班研究生的成绩依据中位数右移而整体右移。试点班整体中位數和高分段的概率密度均高于非试点班,低分段的概率密度低于非试点班。因此,实施政策B的试点班成绩高于非试点班。

3.按时毕业率

按时毕业率可直接采用按时毕业研究生的占比来表征。

2019级之后的留学研究生毕业恰逢疫情期间,多数研究生选择延期毕业,数据不具备代表性,故该指标选择2016—2018级数据进行测算。将2016—2018级留学研究生已按时毕业人数分别除以试点学院和非试点学院人数计算毕业率进行对照。

由表2可以看出,实施政策A、政策B的试点学院按时毕业率均高于非试点学院,特别是实施政策A后尤为明显。

4.文化融合感受

为了测量留学研究生的文化融合感受,本研究从国家种族、培养层次和学科三个维度随机抽选共计50名留学研究生进行一对一访谈,以了解他们的文化融合感受。通过课程、导师组织、中国学生交流和融合程度四个维度来表征。

该指标根据模糊数学隶属度理论将定性评价转化为感受隶属度进行试点班和非试点班的统计对照。

由表3可以看出,实施政策A时,文化融合总体感受差别不大。在课程和中国学生交流方面,试点学院研究生感受略差于非试点学院研究生;在导师组织和融合程度方面,试点学院研究生感受略好于非试点学院研究生。因此,实施政策A的情况下,试点学院的总体文化融合感受未必好于非试点学院。实施政策B时,文化融合总体感受有所差别。从课程、导师组织、中国学生交流和融合程度各方面,试点学院研究生感受略好于非试点学院研究生。因此,实施政策B的情况下,试点学院的总体文化融合感受好于非试点学院。

两种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估结果如下:实施政策A确实提升了留学研究生的毕业率,但在生源质量、学习成绩、学习科研感受方面均未获得提升。实施政策B时,生源质量、学习成绩、毕业率和学习科研感受方面均获得了提升。

将政策A和政策B内容异同进行对比分析可知,在趋同化管理时应适应留学研究生的英语水平提供差异化的全英文课程,不发放任何额外费用,要求导师将留学研究生纳入培养团队共同培养(见表4)。进一步调研发现,政策A的实施受到学院特别关注,导师也会因各类调研工作而更加关心留学研究生,提高了留学研究生的毕业率。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导师责任意识,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

从以上评估结果可以看出,对留学生的趋同化管理进行评估,通过直接获取数据,规避了招生质量和学生基础差异;采用灵活手段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对比结果更加直观系统;关注政策异同程度,寻找现象背后的原因,更便于精准施策。这种对留学研究生趋同化管理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的方法能够保障数据的精准性和权威性,能够科学地指导学院调整政策,保障趋同化管理措施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俞凌云, 林杰.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高等教育全球竞争格局的演化[J]. 高等教育研究, 2021, 42(10): 9-21.

[2] 郑淳, 闫月勤. 后疫情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J].学术探索, 2021(3): 147-156.

[3] 郜正荣. 存异趋同 优化管理 精准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J]. 中国高等教育, 2020(22): 23-25.

[4] 林松月, 刘进. 来华留学教育为何难以实现趋同管理——基于7所“双一流”高校的访谈分析[J]. 当代教育论坛, 2022(2): 12-22.

[5] 杨大伟, 高磊. 新时期高校发展来华留學研究生教育的困境与举措[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21(7): 65-70.

[6] 张静. 高校国际学生管理趋同化的思考与建议[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1(2): 122-127.

[7] 张静. 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现实意义与推进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 2020(23): 55-56.

[8] 黄展, 刘晶. 高校国际学生趋同化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探析[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4(6): 68-71.

[9] 刘涛. 从文化差异到文化认同: 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创新策略研究[J].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3): 157-164.

[10] 马彬彬, 李祖超. 高校来华留学生“趋同管理”培养模式探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1, 39(1): 62-65.

[11] 逢成华. 论留学生校内趋同管理中的“同中有异”原则——以中国SC大学的趋同管理实践为例[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11): 72-74.

[12] 哈巍, 陈东阳. 挑战与转型: 来华留学教育发展模式转变探究[J]. 中国高教研究, 2018(12): 59-64.

[13] 王保华, 申金霞, 刘海燕, 等. 全球公共危机时代的来华留学舆情: 现实图景与应对之策[J]. 对外传播, 2020(11): 39-41.

[14] 章露红. 二十年来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的学术进展——基于1994—2014年间的文献分析[J]. 复旦教育论坛, 2015, 13(4): 39-45,56.

(责任编辑 周玉清)

猜你喜欢
研究生教育
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军事学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思考
内地与香港研究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差异探析
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实践研究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欧洲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调查分析
美国高校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调查分析
中国高校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调查分析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的缺失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