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舒誉
This article takes bird patterns of the Tang Dynas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respectively analyzes the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ird patterns on porcelains and bronze mirrors of the Tang Dynasty, andgives more abundant supports for the research on art patterns.
中华传统装饰纹样有着丰富的艺术价值,各个时期有着不同的特色,对纹样进行具体分析能够有助于人们对传统文化,历史有更深入的理解。传统装饰纹样中,鸟纹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几乎从纹样出现的伊始就伴随着文明不断发展演变。本文以唐代时期的鸟纹样为研究对象,分别分析当时的瓷器与铜镜上的鸟纹的样式特征,为艺术纹样的研究提供更丰富的支持。
一、鳥纹的起源与发展
鸟纹是一种传统的装饰纹样,常出现于青铜器、玉器和陶瓷器的表面。凤鸟纹由来已久,最早发现于新石器时代,其时在器物上已普遍出现。在商周时代,鸟纹是以凤纹为主,多与兽面纹、云雷纹等纹饰组合。秦汉的凤鸟纹多与云气纹结合,被称为云鸟纹或是鸟云纹。到了隋唐时期,植物纹经由佛教的兴盛而随之发展,且花鸟画也逐渐兴起,鸟纹样受到诸多方面影响,形成了花鸟纹。唐代的装饰纹样不再像之前以瑞兽、狮子为主,而是转向了相对抒情的禽鸟蜂蝶,风格轻快,活泼而自由。植物纹饰从附属点缀的辅助纹饰,变成了纹饰的主要元素之一。平常生活中那些自由飞舞的鸟雀和美丽的仙花瑞草在器物装饰上呈现出一派格调高雅、饱满而轻快的气氛。
这样的转变,也是由于唐代社会环境的变化。唐代国力鼎盛,经济文化皆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基本的满足,自然开始在精神方面有了更高的追求。因而艺术装饰也从权贵阶层之中的流通逐渐扩展到民间,装饰艺术进一步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人们对于正面情绪的追求也延伸出了以轻快活泼为主流的装饰风格。
二、鸟纹样的形式探究
在装饰纹样中,鸟纹是一个很大的类别。本文将对唐代瓷器和铜镜两种载体上的鸟纹进行分析,对纹样进行一定的深入研究。
(一)瓷器上的鸟纹样
自魏晋南北朝起,瓷器开始蓬勃发展,生产普及,质量提高。至于唐代,唐人更是对陶瓷装饰有多方面的追求,装饰的技法和题材因之丰富之极。唐代制瓷工艺的发展,加上饮食、饮茶文化十分盛行,对各式各样的碗、盘等生活瓷器用具的大量需求推动了唐代瓷器装饰纹样艺术的多样化发展。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大唐盛世繁荣的经济基础和自信开放的审美风尚对唐代瓷器纹样装饰起到了相当大的影响。
在唐代的瓷器中,鸟纹加植物纹的组合被广泛应用于装饰。鹦鹉纹在这种纹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图1中,鹦鹉位于瓷盘的中央位置。它的尾羽被描绘为三片细长的形态,整个鹦鹉的形体被几何化处理,使得它的动势沿着圆盘弯曲延伸。从鹦鹉的喙开始,头部朝向右侧,两翼向右展开,尾羽也沿着右侧弯曲并朝上翘起。与此同时,瓷盘剩余的空间以卷草纹填充,这些纹饰与弯绕的鹦鹉形成了和谐的呼应。鹦鹉的描绘采用线条的形式,既抓住了它的特征,又以简洁的方式概括出具体的形象感。这种几何化的手法赋予了鹦鹉一种独特的艺术美感,使得观赏者可以通过简练的线条勾勒,联想出栩栩如生的鹦鹉的形态。卷草纹的填充则增加了整体纹饰的层次感和丰富度,纹样的曲线与鹦鹉的姿态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和谐而富有生机的视觉效果。类似于这种鹦鹉卷草纹的装饰风格在唐代的瓷器中非常流行,其设计独特而精巧,展示了当时陶瓷艺术的高超技艺,是对唐代社会繁荣和瓷器工艺发展的有力见证。图2中的两鹦鹉飞舞于缠枝花间,两鸟的整体外轮廓呈一个椭圆形,鹦鹉同样是以简约的线条构成,相比于图1、图2中鹦鹉本体的描绘忽略了不少细节,更加注重的是图样整体所传递出的轻快自由的氛围。
图3、图4中,鸟都是单只存在,且与场景结合,有叙事性的互动。鸟或飞舞在花丛藤枝间,或立于藤枝上,皆有具体的、有空间的场景,而非纹样排列组合。鸟的刻画简单寥寥,却是生动传神,可以说这几幅图像是在瓷器上对花鸟画的摹写。唐代的花鸟画逐渐开始形成体系,小品花鸟画在民间非常盛行。小品画是指相对于大幅的、主题性强的作品,尺幅小、内容简、着笔墨不多,却情趣盎然的作品。而可供绘制面积不大的瓷器,正适合小品画的发挥。因而,对于花鸟画的描摹自然而然地在器物装饰领域盛行。
(二)铜镜上的鸟纹样
铜器不只有铜镜,但在隋唐五代的铜器中,镜最常见。唐代有一种社会风尚,即用铜镜作为礼物。这种时尚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因此也极大地刺激了铜镜的发展,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也是。这些社会活动也促进了铜镜制作工艺的变革和发展。铜镜的主题图案很多,以瑞兽祥禽为主的动物最常见。花卉数量也多,题材多是宝相花、莲荷与牡丹,虽常见严谨的团花,但自由的折枝和缠枝也时时可见。
在铜镜的装饰纹样中,鸟纹仍以凤鸟纹居多。图5是八瓣花瓣为外形的铜镜,铜镜上下左右各绘制一只凤鸟,鸟头朝外,爪向中心,中心蔓延出对称的缠枝纹路,分隔开四只凤鸟,组成整个装饰图样。凤鸟描绘得精美,展翅而立,尾羽翻飞。翅羽一根根都具体刻画,飘扬的尾羽则是以大面积的色块为主,在尾羽边缘位置才穿插部分横向线条以作羽毛。图6中的凤纹同样是以如此形式展现,细致刻画的翅羽、疏松的长尾、简约的头部、细长的脖子、整体上色的躯干。两凤相对而立于花枝之上,铜镜顶部是一只奔跑中的狻猊,是兽鸟植物相结合的图案。而如此相对两鸟的纹样也有特定叫法——对鸟纹。“对鸟纹”铜镜是唐代铜镜中发现数量较为可观的一种镜类,特别是其丰富多样的纹饰图案。依据徐殿魁对“对鸟纹”铜镜的定义,可以得出,“对鸟纹”铜镜图案组织变化丰富,形式多样,不再是之前那种单调乏味、死板固式的镜面风格,营造出了欢快轻松、生机勃勃的气氛。图7的图像形式与图5相似,同样是上下左右四端的分布,并非四只凤鸟,而是分为鸾鸟和凤鸟两组各占两只,凤和鸾依据尾羽的不同进行区别,一为扇尾,一为三片尾羽。云纹,而非是植物纹从铜镜中心蔓延分隔四鸟,云纹经过长期的演变,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形式,蜿蜒而繁复。云纹与鸟纹的常见组合形式,在唐代依然占据了一席之地,受到人们的喜爱。
图8的图样较为独特,全由鸟体构成而不掺杂植物纹、云纹或是其他装饰,仅通过鸟体的变形来达到图像的完整。两只凤鸟占据左下和右上,沿中心点斜翻转对称而成。卷尾繁复,以类似剪纸的形式挖出空白的空间,剩余的着色部分形成凤鸟的形状。鸟形体舒展,作为装饰纹样效果很好,能够带给人愉悦而放松的心情。
图9中,对凤是主要构成纹样。对凤,顾名思义就是一对凤鸟,两只面朝相对的凤鸟形成一个组合,也是“对鸟纹”的一种。镜上的对凤上下左右各放一组,描绘手法十分古朴,进行了简约的符号化处理,配上其余符号性的图案,十分具有象征意义。
三、结语
经过上文对唐代鸟纹艺术样式在唐代瓷器与铜镜上的应用的研究,我们不仅对唐代艺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古代装饰艺术的独特之处和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鸟纹作为一种古老而普遍的装饰元素,充分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生命的热爱。我们回顾了鸟纹在装饰艺术中的历史沿革,从古至今,不同文化赋予了鸟纹不同的象征意义,使其成为跨越时空的文化纽带。不同鸟纹样式之间的巧妙组合和创意构图,展现了唐代工匠们独特的工艺技艺和丰富的创作想象,也是唐代人对美的追求和审美趣味的体现。通过对其深入探索,我们也更加坚信在当代,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它是我们今后进行艺术创新的来源,是基石,也是源泉。
参考文献:
[1]夏燚. 唐代对鸟纹铜镜纹饰研究[D].武汉:湖北美术学院,2020.
[2]尚刚.中国工艺美术史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4:140-183.
[3]李星.论唐代瓷器艺术纹样之审美风尚和文化内涵[J].美术教育研究,2014,84(17):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