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镕 何静 王晓琦 郭炫麟
[摘要]目的 调查北京市某中医医院医生医惠关系和职业倦怠现状,分析其医惠关系影响因素,为改善医惠关系提供参考。方法于2022年6月,采用人口学资料调查表、医患关系量表、职业倦怠量表对北京市某中医医院292名医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医医院医生医患关系总得分为(18.98±4.85)分,职业倦怠总得分为(35.96±13.75)分。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低成就感以及职业倦怠总分与医患关系总分呈正相关(r均>0,P均<0.05)。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专业、职业倦怠的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是中医医院医生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北京市某中医医院医生医惠关系处于较好水平,职业倦怠程度较低。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负向影响中医医院医生医患关系。
[关键词]中医医院;医生;医患关系;职业倦怠
中图分类号:R192:R197.4 文献标识码:A
中医药卫生资源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居民生命健康中发挥着独特优势。《“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国办发[2022]5号)指出,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中具有独特价值。中医医院是中医药服务体系的主体,医生是中医医院的核心,承载着传承和发展中医药的使命。相对于西医的“指南化”“流程化”,中医诊断更多体现为“个体化”,当疗效欠佳时会对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互动即医患关系产生一定消极影响。良好的医患关系对于提升医疗质量和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具有重要意义。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因为不能有效地应对工作上延续不断的压力而产生的应激反应,表现出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医生是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既往研究表明,医患关系与医生的职业倦怠存在一定相关性。目前,关于中医医院医生职业倦怠研究较多,但有关医患关系和职业倦怠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调查北京市某中医医院医生医患关系及职业倦怠现状,分析职业倦息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探讨医患关系影响因素,旨在为改善中医医院医生医患关系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根据样本量计算公式n=Z2·P·(1-P)/E2,取置信水平为95%,对应Z值为1.96,参考既往医生职业倦怠研究,取P值为0.75,误差E确定为0.05,计算所需样本量至少为289例。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6月选取北京市某三甲中医医院医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在编或其他聘用形式医生;(2)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排除标准:调查期间不在岗医生。
1.2调查工具
1.2.1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 包括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学历等。
1.2.2医患关系测量量表 该量表由我国学者杨慧翻译和修订,共8个条目。各条目采用Likett 6级计分法,1分~6分表示“完全不是”到“完全是”,其中第1个条目为反向计分,医患关系总分为各条目得分之和,得分越高,表示医患关系越紧张。本研究中,该量表Cronhach's a系数为0.886。
1.2.3职业倦怠测量量表 该量表由我国学者李永鑫翻译和修订,包含3个维度共15个条目。各条目采用Likert 7级计分法,0分~6分表示“从不”到“非常频繁”。低成就感维度为反向计分,各维度得分为条目总分,职业倦怠总分为各维度得分之和,得分越高,表示倦怠程度越高。倦怠水平划分标准为:情感耗竭维度得分<17分为轻度倦怠,17分~25分为中度倦怠,>25分为重度倦怠;人格解体维度得分<7分为轻度倦怠,7分-11分为中度倦怠,>11分为重度倦怠;低成就感维度得分<12分为轻度倦怠,12分-16分为中度倦怠,>16分为重度倦怠;三个维度均未出现高度倦怠为零倦怠,有一个、两个或三个维度为重度倦怠分别表示医生职业倦怠处于轻度、中度、重度水平。本研究中,该量表Cronbachs d系数为0.872。
1.3资料收集方法
采取电子版和纸质版两种形式发放问卷。调查前,取得医院相关人员同意后发放问卷,电子版问卷由医务处人员通过医院微信群发送,纸质版问卷由医务处人员向调查对象介绍研究目的和内容,获得其知情同意并确定未通过微信填写后发放。共收回294份问卷,剔除2份作答均为同一选项问卷,有效问卷共292份,问卷有效率为99.32%。
1.4統计分析方法
采用Excel软件录入数据,使用sPss、SA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构成比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士标准差描述,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应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a=0.05,am=0.10)进行多因素分析。以双侧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调查对象一般人口学资料
292名中医医院医生年龄在36岁-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9±6.3)岁;平均工作年限为(15.19±3.37)a。其余一般资料见表l。
2.2医患关系和职业倦怠得分
292名中医医院医生医患关系总得分为(18.98±4.85)分。具体条目中:得分最高的是条目2“您觉得有患者很颓废”,为(2.80±0.97)分;得分最低的是条目1“您期待为今天就诊患者再次诊疗”,为(1.94±0.95)分。医患关系各条目得分见表2。
292名中医医院医生职业倦息总得分为(35.96±13.75)分,职业倦怠检出率为46.58%(136/292),轻度倦怠、中度倦怠和重度倦怠检出率分别为30.14%(88/292)、15.07%(44/292)、1.37%(4/292)。具体维度中,情感耗竭维度重度倦怠检出率为6.85%,人格解体维度重度倦怠检出率为22.26%,低成就感维度重度倦怠检出率为31.85%。见表3。
2.3职业倦怠和医患关系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中医医院医生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低成就感以及职业倦怠总分与医患关系总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23、0.590、0.266、0.583。
2.4医患关系影响因素分析
2.4.1单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除工作年限外,其余人口学资料的医患关系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4.2多因素分析 以中医医院医生医患关系总分作为因变量,以人口学资料9个变量及职业倦怠量表3个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专业以及职业倦怠的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是中医医院医生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74.0%。见表4。
3讨论
3.1中医医院医生医患关系处于较好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某中医医院医生医患关系总得分为(18.98±4.85)分,低于理论总分中值(24分),表明中医医院医生医患关系水平较好。既往非中医医院医务人员医患关系相关研究显示,吉林省基层医务人员医患关系得分为(30.43±5.29)分,哈尔滨医科大学某附属医院医生医患关系得分为(24.74±6.64)分,均高于本研究结果。这与中西医不同的治疗模式有关。第一,根据《黄帝内经》观点,人体脏腑与情志活动密切相关。中医注重观察患者的情志活动表现与变化,并以此作为辨证施治的依据,这一过程有助于建立信任的医患关系。第二,中医的四诊法不仅是一种诊疗手段,而且体现了医生对患者的人文关怀。第三,中医医院医患关系呈现出全面性和主动性特点。全面性体现在中医治疗关注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因素以及自然环境对疾病的影响。主动性体现在患者意识到自身是疾病治疗主体,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使自身精、气、神处于最佳状态。而中医诊疗的全面性有助于提升患者的主动性。第四,中医提倡“三养”模式,即医养、食养,心养相结合,医生善于将这一理念融入日常工作中,并认为“心养”的发展能够有效应对医患关系。具体条目中,条目2“您觉得有患者很颓废”得分最高。患者感到颓废,可能会影响其对治疗的积极性、自信心和配合度,增加医生诊疗难度,产生医患冲突风脸。因此,中医医院医生需特别关注此类患者并给予支持。
3.2中医医院医生职业倦意程度较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某中医医院医生职业倦怠检出率为46.58%,且以轻度倦怠为主(30.14%)。这说明该中医医院医生职业倦怠程度较低。既往非中医医院医生职业倦怠相关研究显示,广州市市属医院儿科医生职业倦怠检出率为73.51%,高于本研究结果。究其原因;中医理念强调身心平衡,中医医院医生更注重自我调适和情绪管理,会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冥想、深呼吸、太极拳等训练,以缓解紧张情绪和焦虑感,减轻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程度,从而保持心理平衡和情绪稳定,具体维度中,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维度以轻度倦怠为主,占比分别为63.70%和52.05%,而低成就感维度以中度和重度倦怠为主,占比达64.73%。这提示,该中医医院多数医生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认为工作中不能发挥自身才能且工作枯燥无味。分析原因为,根据自我决定理论,个体的动机和幸福感与内在需求和价值观的实现程度密切相关。受传统中医观念影响,多数中医医生更多地追求个体与自然的和谐,而非外界评判,这种内向的职业观念会与现代外向的社会成就感观念产生矛盾,从而产生倦怠感。建议中医医院倡导尊重个体选择的职业文化,理解并支持医生追求理想和兴趣;提供灵活的发展机会,多样化的职业发展道路,使医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价值观选择发展方向。
3.3中医医院医生医患关系受多重因素影响
本研究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专业均可不同程度预测中医医院医生医患关系水平。男性、年龄越低、未婚、非中医专业的中医医生医患关系水平较低。
女性语言天赋较男性好,更擅长利用和识别非语言信息,能更有效地理解他人,与他人共情。研究显示,在某些特定中医专业(如中风、慢性消化性疾病等)领域,患者对女性中医的职业能力认可度更高。
与西医学不同,中医学更加注重经验的传承而非现代医学仪器的使用。对于多数患者而言,年龄高的中医医生,其中医学知识和诊疗经验更丰富。此外,随着年龄增长,医生个人职业素养提升,在患者知情同意、风险告知等方面的处理能力也随之提高。这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建议中医医院设立年轻医生导师制,由经验丰富、年资较高的医生指导和培养年轻医生。
从医生角度来看,婚姻有助于个体思想成熟,而思想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辨证思维,辨证思维有益于中医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辨证论治原则,为患者制定恰当诊疗方案。从医院角度来看,中医医院通常致力于建立稳固而持久的医患关系,尤其在慢性病治疗方面,医院会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通过及时关注患者健康变化来制定和完善治疗方案。在随访和调整治疗方案过程中,已婚医生更善于考虑患者的家庭环境和需求,更容易赢得患者信任。
本研究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科室并非中医医院医生感知医患关系水平的影响因素,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科室和非手术科室的医生感知医患关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多因素分析未控制专业变量有关。本研究中,除舡肠科外,其余手术科室医生专业主要为非中医类专业。中医专业医生接受的医学教育基于中医传统理念和哲学,诊疗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这使得中医专业医生更加注重患者的整体健康和个体差异,并倾向于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因此,应重点关注非中医专业、手术科室医生感知的医患关系。
3.4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负向影响中医医院医生医患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医医院医生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与医患关系得分呈正相关,即中医医院医生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程度越严重,医患关系越紧张。同时,本研究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是中医医院医生医患关系的重要预测因子(P<0.001)。情感耗竭即个体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在治疗某些疾病时,中医疗法的疗程长、见效慢。例如,针对湿疹,中医倾向于内服中藥进行调理,西医倾向于外用激素药物,而外用药物疗效快。当疗效不佳时,中医医生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加大,长时间的压力可能导致其情绪衰竭,对工作失去热情,影响患者治疗效果,易诱发医患冲突。人格解体即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和忽视的态度。尽管中医历史悠久、应用广泛,但在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中,西医占据主导地位,有患者对于中医疗法(如针灸、推拿)疗效存疑,倾向于选择西医治疗。这种低社会认可度使得中医医生感到不被重视和理解,产生人格解体,变得烦躁、易怒和麻木不仁,对患者持玲漠态度,不能从患者角度去看待问题,进而加剧医患矛盾。对此,建议;(1)建立心身健康评估机制,定期对医生进行评估;(2)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为医生提供个体化心理辅导;(3)开设心理沙龙,建立医生间的情感互助和支持机制,组建医生间情感支持小组,鼓励医生分享处理医患关系的经验、困惑和挑战。
4本研究局限
本研究仅对北京市一家中医医院医生进行横断面研究,样本量有限,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下一步,可借助中国医师协会平台,扩大样本量,开展多中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