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传承与创新

2024-01-09 10:27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23年4期
关键词:中国式共同富裕现代化

李 斌

中国人民对现代化的追求,始于19 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之后历经不断的艰辛探索。但是,由于这些探索阈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并不适合中国,未能使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梦想。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围绕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不懈努力,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2]中国式现代化在内容与内涵上不断丰富,在实践中,既有创新又有延续性: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模式,在实施战略上一环扣一环,稳步前进,着力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取得成功,与我们党接续传承与创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息息相关,也是解读我们党过去为什么能成功、未来怎样才能成功的重要密码。

一、中国式现代化内容与内涵的丰富

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和内涵是不断丰富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最初提出的是建设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国防、科学文化、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改革开放后,明确为“四个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代则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容与内涵,进一步提出并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命题。

毛泽东早在1949 年3 月召开的党的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设想“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逐步地向着现代化发展的可能性”[3]。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新的历史时期”建设主要目标提出来。1951 年12 月,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关于部队整编工作的政治指示》中提出“建设强大的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军”[4]。1953 年12 月,《关于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提出的现代化,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交通运输现代化、国防现代化[5]。 1954 年9 月,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要实现“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6]。1956 年11 月,毛泽东把文化和科学现代化纳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容[7]。1957年2 月27 日,他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提出:“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8]接着他又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重申了这一观点[9]。 1959 年12 月至1960 年2 月,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在现代化内容又增加了现代国防[10]。1963 年1 月29 日,周恩来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强调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关键,用“技术”取代了“文化”。

邓小平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一概念,并加以实施和推进,是改革开放后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创新的突出特点。1979 年3 月,邓小平会见英中文化协会执行委员会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的概念与西方不同,我姑且用个新说法,叫做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11]两天后,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邓小平正式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包括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他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12]他特别强调现代化建设在中华民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13]并再一次诠释“中国式的现代化”的主要特点,指出“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14],这个特点就是“底子薄”和“人口多,耕地少”,因此,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现实国情出发。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目标[15]。除了实现现代化的四个主要方面,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都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在2021 年1 月11 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他正式就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内容和内涵作了阐述指出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16]。中国式现代化概念、内涵、特征的完整表述进一步体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丰富内容,不仅是理论上的概述,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成就和经验的总结:我国十四亿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我国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我国现代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我国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和平发展是中国发展的鲜明特征,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是世界和平发展的现代化。

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原则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根基。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征程上,我们始终坚持和传承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54 年9 月,毛泽东在全国人大第一次会上指出,党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领导者,也是工农业、国防科技、文化等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不仅能领导全国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建设社会主义,也能领导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17],并通过科学规划实现党对科学发展和对现代化的领导[18]。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正是在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建设才在百废待兴的艰难时期段时间内取得巨大的成就。

邓小平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制度的优势,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优势。1987 年10月,他会见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总书记卡达尔时指出:“我们既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也不能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更不能丢掉我们制度的优越性。比如共产党的领导就是我们的优越性。”[19]江泽民强调:“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十二亿多人的力量凝聚起来,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前进,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20]胡锦涛在2009 年9 月回顾和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长期实践,特别强调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党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新时期内外形势复杂多变,但几代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21]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坚持党的领导是第一位,是最根本的要求,也是建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障。

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着力点是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发展

在借鉴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障。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也意味着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走适合自己的道路。

1958 年,毛泽东提出独立自主地搞建设、搞科学技术革命。他在6 月17 日指出:“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认真学习外国的好经验,也一定研究外国的坏经验引以为戒,这就是我们的路线。”[22]在这条路线的指引下,我国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里,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缔造了国防尖端科技,使沉沦了100 多年的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邓小平提出的“中国式的现代化”,强调的正是独立自主的中国特色:“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23]他在1979 年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明确指出:“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24]1982年5 月6 日,邓小平会见利比里亚国家元首多伊,谈到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说:“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25]此后,他多次强调和阐释“中国式的现代化”不是照抄别国模式,而是在借鉴和学习基础之上的再创造;中国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了原子弹等高新武器,发射了人造卫星,所以,“我们向第三世界朋友介绍的首要经验就是自力更生。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要争取外援,而是要以自力更生为主”[26]。事实证明,社会主义建设固然需要借鉴各国发展的有益成果,但最终仍在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江泽民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推动作用。他强调:“没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27]1995 年5 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28]。这就是将中国式现代化独立自主性与坚持自我发展模式相结合。中国式现代化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独立自主与和平发展相辅相成。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西方传统的霸权、强权思维模式,创造了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和平发展的现代化新道路,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我们扎实推进“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不仅更好发展自身,而且更多造福世界。

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规划和部署,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共产党领导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征途中,一直具有战略性、系统性思维,善于擘画蓝图,也善于推动规划的实施,坚定地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进。

毛泽东深谋远虑,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新的历史时期”的建设主要目标。1953 年12 月,《关于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提出了要通过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促进包括农业和交通运输的现代化,建立和巩固现代化的国防[29]。这是在中央文献中第一次把现代化作为国家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目标提出来。1954 年9 月,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现“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30]的构想,这一构想写入了中共八大党章,现代化真正开始纳入了国家或者中国道路发展范畴。周恩来在1964 年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正式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及两步走的发展战略,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指明努力方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31]

邓小平正式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为此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谋篇布局,这是中国式现代化规划和部署中承上启下的重要擘画。1981 年6 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作了概括,初步提出了在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党的十三大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确定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不断深入,江泽民在“三步走”的基础上,围绕如何实现第三步发展目标,提出了“新三步走”战略。1997 年,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正式提出,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 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 年的努力,到建党100 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100 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20 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的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党的十九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 年到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重点部署未来5 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带动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发展、全面进步。

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着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是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正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才能在短短的22 年建设中初步形成了一个部门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现代交通运输网络,在国防建设和重大科技项目的研发方面也取得重大突破。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共同富裕”的历史性命题,并以此为目标,擘画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江泽民强调:“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绝不能动摇。”[32]胡锦涛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要切实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我国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2021 年8 月17 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14 亿多中国人民迈入了全面小康社会,我们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共同富裕的问题。

中国式现代化内容和内涵的丰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体现了我们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磅礴伟力,展示了强大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历史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又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的现代化探索,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展现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猜你喜欢
中国式共同富裕现代化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