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云微
摘要: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于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制造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是其生产与经营活动的核心基础,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对于提升企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然而,固定资产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常常面临一系列挑战与难题。因此,深入研究制造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本文在分析制造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当前制造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促进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贡献智力支持。
关键词:固定资产;资产管理;制造业企业
一、引言
固定资产管理涵盖了企业对其现有固定资产全周期的各项管理活动,包括固定资产的预算编制、采购过程、验收程序、使用周期、登记记录、周期性盘点、维护与维修操作、以及资产报废等环节。这些固定资产在制造业企业的资产构成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比重较为显著。因此,强化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掌控对于制造业企业尤为关键。并且,当前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增加了有效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通过有效管理固定资产,企业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已有的资产资源,从而减少对新资产的采购需求,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
(一)降低企业风险,提高企业生存能力
通过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企业能够深入了解其实际资产运营状况,有针对性地识别那些尚未充分利用的固定资产,以及那些可能在未来变成企业负担的资产。这为企业提供了明晰的经营认知,使其能够更精准地决定是否需要采购新的固定资产,以促进生产过程中成本的合理控制。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识别并及时处置存在问题的资产,特别是那些具有高风险性的资产,有助于企业降低隐藏风险的可能性,从而有效掌控制造成本。企业资产管理的精细化不仅能够预防潜在的风险,还有助于消除潜在的问题,确保企业现有资产的合理性。
(二)有利于更有效的资源配置
固定资产管理涉及多个企业部门,其复杂性源自于需要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多效协同的管理模式。通过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企业能够全面掌握资产的状态,进而为固定资产的采购决策提供清晰的指引和流程。在制造业中,新购置固定资产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可能加重企业成本负担,占用大量资金资源,进而增加资金成本,进而直接影响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固定资产管理不仅仅是对企业资产的规划和管理,更是涉及企业内部不同资源的有机整合,以确保企业的目标能够在有限资源下得以实现。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固定资产管理有助于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从而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有利于制造业企业责任划分
固定资产管理过程需要制造业企业各部门的沟通与协作,资产管理不仅可以帮助制造业企业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也进一步明确资产业务管理的职责。在这个过程中涉及的人员、部门的权限及责任清晰划分。资产无论在哪个部门、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以快速找到原因,确定责任归谁,可以减少相互推脱,无人管理及负责的局面。能快速找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企业管理能力。
二、当前制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流程不够完善
1.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有些制造业企业不重视资产管理工作,固定资产管理管理体系并不健全,企业为节约成本减少工作量,仅是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一些普遍、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不参照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的制度,导致这些制度的内容过于宽泛,也未有相关专业人员对资产进行管理,这无法真正满足公司内部实际管理需求,工作人员在按照制度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若遇到突发情况难以找到具体管理方法处理问题。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不强
在制造业企业的日常固定资产管理中,尽管已普遍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其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管理层对资产管理的意识和执行力较为薄弱,导致资产管理的实施力度不够,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较低。这一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在于,企业未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这使得部分设备与当前生产需求不匹配,使用操作较为困难,甚至长时间闲置未被有效利用,由此导致企业经营成本的增加。
(二)专业的资产管理人才专业素质较低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涉及人员对资产的有效管理。在这一过程中,资产管理责任最终承担于员工身上,而主管部门和财务部门在其工作中可能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资产管理效率低下,无法实现良好的资产管理目标。专业人员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缺乏持续性的管理意识。同时,使用部门可能在申请购买方面存在疏漏,对于所购资产的适用性缺乏全面考虑,导致未适用的资产被闲置,未能为其申购和处理建立综合性的意识。因此,不能充分综合考虑采纳现代先进技术的更新,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盲目购置机器设备以满足临时生产需求,从而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进而影响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效率,增加企业成本负担。
(三)全体员工对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参与程度低
在制造业企业的资产管理过程中,涉及到多个使用部门,以及众多员工的参与,需要实现全方位、全环节的资产管理。然而,当前存在一些普遍现象:许多员工,包括一些管理人员,往往认为资产管理与其职责无关,导致资产管理的意识淡薄,专业知识不足,因而缺乏积极的配合。他们常误认为资产管理仅属于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职责。然而,在资产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使用部门必须提供准确的资产数据,及时跟踪资产的变动、维修和报废情况。可实际操作中,资产管理流程往往不严谨,工作人员可能会随意变更资产的存放地点和用途,缺乏充分的责任感和相互之间的沟通,缺少明确的制约机制,从而导致实际资产状态与账面登记严重不符,出现“有账无物”、“有物无账”、“账实不符”等问题。
(四)资产管理方法没有及时更新,方法落后,管理信息化程度低
随着社会进步和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资产管理方法与工具持续更新。然而,一些企业仍采用简单的Excel表格作为资产管理工具,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可能导致资产数据传递的不及时性。主管部门及财务部门无法及时更新其手中的数据,进而无法实现全面的资产信息化管理。企业若缺乏信息化系统或系统不健全,资产数据的准确性会受到影响。过度依赖人工进行资产管理台账编制与变更,限制了企业对全部资产的综合管理,无法实现资产资源的有效配置。由于管理方法较为滞后,无法实现对闲置资产的优化分配,无法将不良资产集中并及时处置。长此以往,企业内部的闲置资产和不良资产将逐渐增加,大量资金被占用,不利于制造业企业的长期经营。
(五)缺乏对资产管理的监督
目前,一些制造业因企业文化和管理意识的缺失,企业内部物质条件的限制,网络化信息化体系存在问题,导致企业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资产管理监督体系,导致缺乏统一资产管理标准,资产预算流程臃肿,资产盘点方式传统效率低下、准率差,整个公司管理结构分资源信息共享差
三、完善制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根据企业实际状况,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1.明确固定资产概念制度
基于实际生产情况,首先需要明确固定资产的概念与范围,并进一步确定不同类型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确定方法,包括外购固定资产与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确认方式。
2.确定管理部门的责任管理制度
资产管理的管理体系应当由主管部门、财务部门和使用部门构成,这三个部门之间相互制约和监督,旨在确保对企业资产使用、变动和保管情况的及时掌握。首先,需要明确资产管理的主管部门,以便全面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变动和保管状况。为实现更有效的资产管理,制造企业可以将资产划分为生产类资产和非生产类资产两大类。生产类资产由设备动力部门负责,该部门负责管理企业所有与生产相关的固定资产,从而及时掌握生产类资产的使用、变动和保管情况。非生产类资产则由行政办公室作为主管部门,负责管理企业房屋、建筑物、办公设备、通讯设备、运输车辆、管理工具等资产。其次,财务部门承担着对公司所有资产的核算和日常监督管理责任,以确保资产核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最后,使用部门应负责本部门所有资产的实物管理,明确规定不得随意更改资产存放地点,保障资产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同时建立使用台账,以保证资产的有效管理。这样的管理体系能够协同作用,确保企业的资产得以妥善管理、维护和利用。
3.确定固定资产的购置流程制度
企业在考虑是否购置资产时,应实行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由主管部门及财务部门进行实际情况的论证。这一过程需要考虑现有资产状况以及实际业务需求,包括对其他部门是否存在可替代的闲置资产和购置是否为必要等因素。在主管部门及财务部门验证后,使用部门需填制固定资产购置申请表,并按照公司设定的审批流程进行报批。此外,建立资产预算管理体系有助于提升资产管理的细致度。
财务部门需根据审批材料以及合同中约定的付款时间进行资金支付。在资产验收环节,一旦固定资产抵达公司,主管部门会协调相关人员按照公司规定和合同要求进行验收。仅当验收合格后,主管部门将填制固定資产验收单,确保验收单为至少三联,分别存档于主管部门、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这些部门将根据验收单中的信息进行资产登记入账,以便及时获取资产的详细状况信息。
4.完善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规章制度
财务部根据固定资产购置发票、固定资产验收单等材料办理固定资产入账,设置固定资产卡片。主管部门负责建立管理台账,固定资产在公司内部使用发生变动时,主管部门要及时出具“固定资产变动单”至少要四份,主管部门、使用部门、财务部都要保存一份。使用部门负责本部门所有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做好日常维护和保养。使用部门还需建立使用台账。使用部门与主管部门、财务部进行定期对账,确保做到账账相符;定期对固定资产盘点,使三个部门都能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变动和保管情况,确保账实相符。
(二)提高专业资产管理人员综合管理能力水平,组建高素质管理人才队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技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这对于制造业领域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应对这一挑战。首先,企业可以通过提升薪资待遇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入组织,从而提升人才的素质水平,并提高了进入企业的门槛。其次,企业可以定期举行资产管理相关知识和工作技能方面的培训,以丰富员工的知识体系与构架。通过这种方式,员工将获得更深入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提升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水平。最终,这将对提高资产管理工作的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三)提高员工对资产管理的参与度,统一协调配置现有,实现资源共享
在当前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制造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需要高效的信息传递,这一问题需要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必须认识到资产管理并非仅是某个部门的独立责任,而是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至关重要,通过有效对接各部门的资产数据,可以确保相关信息的高效传递。只有密切合作,才能实现对资产的有效管理,从而使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能得到显著改善,从而确保资产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及时更新资产管理方法,提高资产管理信息化程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资产管理方法和工具不断涌现,以满足日益复杂的时代需求。为确保资产管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企业应当积极利用先进的数据信息科技技术,及时运用适合企业资产管理的软件。这些软件能够整合和搜集企业资产的数据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以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同时,企业应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以支持资产数据的处理,以保证资产相关数据的及时、准确和全面性。这将显著提升资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从而促进公司整体利益的提升。
(四)建立有效的资产监督管理制度
制造企业应设立专门的资产监督部门,负责严格监督资产管理的全过程,包括资产购置申请、日常管理和处置等环节。此举有助于及时发现企业资产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明确相关责任人,并有效防止资产信息的混乱。通过完善资产管理的监管,该举措进一步有助于预防资产的遗失,控制维修成本,并改善资产报废时的损失情况。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制造业企业的管理者应基于内部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这一制度的制定不仅需要不断提升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也需要加强企业全体员工的资产管理意识。此外,必须对各部门的职责进行详细分解,以确保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得以实现。在制造企业中,良好的资产管理可在多个方面发挥作用,如充分利用现有资产,减低资产购置率,减轻资金压力,以及有效控制生产成本。这些举措有助于提升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付俊惠.制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3 (12):13-15.
[2]赵敏芝.加强制造类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今日财富,2022 (15):64-66.
[3]高秀玲.制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优化对策[J].投资与创业,2022,33 (06):152-154.
[4]林振堂.大型制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方法的改进[J].纳税,2020,14 (26):127-128.
[5]吴丽.制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商讯,2020 (15):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