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策略探究

2024-01-07 14:06黄迎浪刘旺黄杰
考试研究 2023年6期

黄迎浪 刘旺 黄杰

[摘要]长沙市天心区对区域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进行分析,遵循“用活数据、对标分析、改进提升”的原则,探索监测结果应用的“二三四”策略,采用两级推进明方向、三课联动筑根基、四项发动增活力的行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升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以达到“保优势,补短板”的效果。

[關键词]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监测结果应用;二三四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654(2023)06—010—009

为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并为完善教育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继2018年首次参加小学数学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以下简称“国测”)后,2021年5月参加了第二轮国测。2018年,天心区共有13所样本校的360名四年级学生及27名小学数学教师、13名校长参加了相关指标的测评;2021年第二轮监测,天心区抽取了13所样本校,共计356名四年级学生及40名小学数学教师、13名校长参加了相关指标的测评。监测指标主要包括数学学业表现及相关因素两个方面。

学生的数学能力客观反映小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基本状况。系统监测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相关政策规定的执行情况,为区域教育质量提供了一把尺子,让区域在教育发展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从而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2018年监测结果显示,天心区小学生数学学业成绩优秀,但数学学习兴趣低、自信心不足、数学教师课堂管理能力水平偏低。为此,天心区教育局聚焦区、校两级联动机制,形成“发展共同体”,通过数据解读,对标达标,探索结果应用策略,以评促建,助推区域数学教师教学水平和全体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整体提升。

一、监测结果应用策略探究及实例分析

2019年,天心区教育局对国测结果进行分析,深度解读数据,找准问题清单,尝试探索了监测结果应用的“二三四”策略,促进本地教育的优化升级,谋求更好的教育发展。具体如图1所示,区域和学校两个层级共同推动明确方向,确定改进提质行动,促进教学方式变革,优化教师队伍;从课程、课堂、课题三个维度联动发力,根据国测结果,开展“大问题调研活动”,着眼国家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追求教与学的高效实施;立足课堂,探索“三问导学”研究型学习路径,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聚焦课题,以“问题即课题、对策即研究、收获即成果”为基本理念,开展微问题、微课题、规划课题“三位一体”整体推进分层研究,助力数学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升;在区域引领下,每学年开展四项活动,即学生素养挑战赛、学校数学节活动、数学特色教研展示会、学生数学素养测评,全方位、多角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一)两级推动明方向

1.区级层面,高位引领

(1)深度解读,明确问题清单

针对2018年天心区小学国测,区教育局、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组织数学骨干教师进行“二次解读”,明晰区域数学学科发展优势和不足,以及影响学科发展的关键性制约问题,明确问题清单,“对症下药”确定区域教研方向。随后,组织全区小学数学教师以“线下+线上”的形式进行全员培训,分析监测结果,明确努力方向。

(2)科学施策,改进提质行动

一是转变观念,寓教于乐。天心区充分利用学科研训时间,面向全体数学教师强化“愉快教学”理念,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改变教学行为,寓教于乐,以此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通过家长学校、天心区公益大讲堂等形式帮助家长改变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好玩、有趣。

二是立足课堂,科学提质。为加强小学数学教师课堂管理能力,一方面天心区启用了教研员联点、“邀约服务”“常态调研”等形式加强监督与指导,尤其是对数学教师配备相对薄弱的学校予以特别关注,给予个性指导或送教帮扶。另一方面通过“创新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竞赛、专题课堂比武、新青教师“课堂练兵”、数学教师素养大赛等活动,立足课堂,科学有效地提升全区数学教师队伍专业素养。

三是基于问题,研培促质。天心区小学数学研训活动坚持研究与培训相结合,注重“卓越骨干——骨干梯队——新青教师”三个层级的分类指导。区域研训活动以“问题研究”为导向,分层次、分学段、分主题一月一推进,以研培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和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提升,进而促进区域数学质量的均衡发展。

四是评价改革,制度引领。从2018年开始,天心区借鉴学习国测模式,对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考核进行了全面科学改革,同时指导并鼓励各学区片、各学校进行小学数学评价改革,加强思维过程评价,减少计算技能结果评价。

(3)加强培训,优化教师队伍

根据教师的发展情况,打造“新青教师成长营”和“骨干梯队锻造营”,区域层面构建教师成长阵营;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进行通识培训,提升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新入职的教师(含校聘教师)组织岗前培训,不断优化天心区小学数学教师队伍。

2.校级层面,强化落实

(1)分析结果,达成共识。针对监测结果,各学校召开监测结果分析会,总结成绩,反思问题,牢固树立“质量提升主阵地在课堂”的意识,进一步关注并指导数学常态课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方法的运用和课堂管理策略的提升。

(2)激活团队,落实教研。加强教研组、年级组建设,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通过集体备课、精品课研磨等方式,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同时,积极探索小学数学阶段测评模式,改革评价方式,一年至少举办一次“数学周”或数学节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关注个体,提升能力。学校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打造“个人成长”项目,重点提升单个教师的基本功及课堂业务能力,把“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重视学生数学兴趣、自信心及习惯的培养。

(二)三课联动筑根基

通过下校听课、片区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了“大问题调研活动”,发现小学数学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结构性缺编严重,新入编教师和校聘教师占比大。这些教师的共性问题就是缺乏经验,对教材、学情缺乏了解,对数学课教什么、怎么学、如何设计没有经验积累;二是一线教师课堂、课程、课题研究不成体系,缺乏对四个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实践)的系统研究;课堂上“碎片化”教学比较突出,情境创设、问题导学、分层教学不够,教学重知识技能,轻思想方法;对数学课程的育人功能理解不到位,教师问题研究意识不强。通过调研,深刻认识到只有课程、课堂、课题三者联动,才能撬动教学的深度变革,让兴趣浓、有实效的学习真正发生。

1.着眼课程,探寻教与学高效实施

(1)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国家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执教老师能否落实核心素养目标,把握教学重难点,架构单元教学体系。针对这些问题,天心区组织数学骨干教师分册、分单元进行教材研究,根据区域学生实际情况,编撰出《人教版小学数学1-6年级教学指南》,为数学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提供帮助。2022年4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发布,天心区迅速行动,每学期开学初,即以“聚焦核心素养,追寻数学本质”为主题开展研讨活动,按照“课例展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分享+整册教材解读+互动交流”的形式分六个年级六个场地同时进行,最大程度地为全区数学老师扫清教学障碍。

(2)拓展课程,分层次实施

数学教材中提升思维难度的“*”号题,是天心区数学教研的重点之一。区域层面组织一批数学骨干教师,将人教版课本中的每一道“*”号题或有一定难度的综合题开发成一节节思维拓展课,并录制成微课资源,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深入探究。自2020年开始,天心区启动了“跨学科融合”拓展课程实施探究,尝试数学与科学、数学与美术、数学与体育等学科的融合教学,如青园梓枫小学开发的《菜地里的数学》拓展课例,就很好地将数学与科学、劳动教育进行了深度的融合。这样有针对性地、适时地推进数学拓展课程的实施与延伸,真正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探究能力。

(3)研究课程,按需求实施

天心区根据地域不同划分有六个教学区片,各学区片根据片区学生特点及学校特色,确定片区研究课程,打造课程共同体。如仰天湖集团教学片充分利用校本课程開发数学绘本、数学科普、数学游戏等研究课程,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中,龙湾小学、仰天湖桂花坪小学、青园友谊小学、青雅丽发学校开设的数学游戏课程,就深受师生欢迎;同时学校每年一届的数学嘉年华活动更是孩子们翘首以盼的“节日”。

2.立足课堂,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

课堂是学校质量科学提升的主阵地,关注课堂、研究课堂一直是区域小学数学教研的重中之重。天心区教育局发布的《天心区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构建基于课程标准的新型教与学模式”,探索“三问导学”研究型学习路径,以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业表现的提升。

“三问导学”研究型学习路径旨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三问”指的是“知道什么、发现什么、解决什么”。从学科维度来说,就是学生要知道所学的内容是什么,能够发现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或困惑点)是什么,并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是什么。其中,“问题导学”是“三问导学”研究型学习推进路径中的一个实施项目,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一种模式(见表1)。下面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例4《组合图形的面积》为例加以阐述。

(1)“课前三问”定目标

“课前三问”以生为主,以学定教,回应新课标提出的“以问题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要求。通过对学生“自学单”进行整理与分析,发现91.7%的学生会区分基本图形和组合图形;83.3%的学生能够独立用至少一种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基于学生的起点,立足课标、联系教材,精准定位本堂课重点解决两个核心问题:一是组合图形的面积怎么算?二是具体情境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见图2)

(2)“课堂三要素”向深行

情境是教学的起点,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本堂课创设了“五(1)班制作元旦吉祥物,至少需要多少材料”这一任务驱动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进而解决两个核心问题。以互动的方式,将课堂引向有结构、有意义的深度学习,在情境教学中,解决学科知识问题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3)“课后三反思”促成长

“课前三问”明晰“学什么”的问题,课堂围绕“情境、问题、互动”三要素解决“怎么学”的问题,“学得怎么样”则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后三反思”。分别从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和应用实践三个维度思考“学了什么”“怎样学的”和“为什么学”(见图3)。

经过实践发现,“三问导学”研究型学习路径能够有效促进每个学生提升学习效能,促使学生经由“想学”走向“学会”与“会学”,最终迈入“好学”。

3.聚焦课题,助力教科研能力提升

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2018年,天心区提出“问题即课题、对策即研究、收获即成果”的基本理念,开展了微问题、微课题、规划课题“三位一体”整体推进分层研究模式。

“微问题”全员参与,找方法。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困惑和问题,天心区全员推行“微问题”研究,在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区域层面每学期将一些共性问题以“菜单”形式向教师推送研究方向,如针对2018年国测结果“成绩优秀,学习兴趣不高”[1]的普遍问题,在全区开展了“如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微问题”研究,激励更多教师踏出研究的第一步。

“微课题”分类研究,找共性。“微课题”是在“微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对一类问题梳理提炼找共性,再进行分类研究。“微课题”研究的视角从一节课延伸到一类课或单个领域,更加注重团队共研水平的提高。如仰天湖桂花坪小学开展的“微课题”——《小学统计教学中素材选择的实践研究》,源于学校数学组在“统计与概率”专题教学研讨活动中发现,此板块中教材呈现的情境素材不符合当前实际情况,于是围绕这个问题开展“微课题”研究。通过研究,开拓了思路,并实践于课堂。学校教师龙俊执教的五年级上册《复式折线统计图》因其素材选择的科学性、合适性,最终代表天心区参加长沙市课堂竞赛荣获一等奖。在此基础上,区域又组织相关教师重点围绕“如何寻找、改造和拓展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素材”进行研究与实践,并在2022年8月《湖南教育》B版发表研究成果《以素材之美,育核心素养之生长》一文。

“规划课题”深入研究,找规律。“规划课题”是站在宏观层面,研究一类问题或现象背后的教育本质、基本方法,在共性问题上找规律。如针对“课堂、课程、课题研究不成体系”的问题,2020年9月区域层面立项了长沙市规划课题——《基于关键能力培育的小学数学主题板块式教学研究》,用课题统领区域教、研、训一体推进。针对五成新进数学教师“碎片化教学”严重的问题进行分析,区域层面对小学数学教材四个领域知识进行融合重组,再细分成8个主题板块,以“一期一板块”的形式进行课例研讨,研究内容涵盖教材解读、学情分析、情境创设、问题导学、教学评价、作业设计、大单元教学等,引导教师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数学本质,寻找教育教学的规律性。

教师个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研究,经历从“微问题——微课题——市规划课题”的研究历程,助力自身专业迅速成长。如天心区小学数学教师刘媛老师,她的研究历程起步于微问题,积累于“微课题”,成就于“规划课题”。2018年下学期开始《如何整合与处理“数学广角”教材提供的情境》“微问题”研究;2019年上学期整合问题,与数学组团队一起开展微课题《小学数学人教版“数学广角”教学的实践研究》;2019年下学期深化微课题,开展规划课题《小学数学人教版“数学广角”教学的实践研究》,同年在第一届长株潭教研成果交流会上作为唯一一个学科课题进行了经验分享。目前此规划课题已顺利结题,并荣获2021年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长沙市友谊教育科研二等奖。

(三)四项发动增活力

数学活动是直接影响学生全方位激发数学活力、沉浸式体验数学文化的盛宴。天心区每学年开展四项大型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数学学科学习的活力。

1.变“0”为“1”,启动学生数学素养挑战之门

2020年上半年,天心区首次组织了“小学生数学研究性学习成果征集评优”活动,历时1个月,20道题,1453份研究报告,直接影响学生9000余人。这项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研究的平台,点燃了学生的“数学之火”。历经三年实践,活动主题由最初的“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成果征集评优”到2023年的小学生数学“三微(微讲题、微研究、微设计)”作品征集,唤起更多教师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与发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了自信心。

2.寓教于乐,探索数学节活动常态化之路

学校在区级层面的引领下,每学年常态化开展数学周或数学节活动,丰富校园数学文化,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如青雅丽发学校开展的“乐学嘉年华”数学游园活动、实验小学开展的“慧学慧玩、智趣闯关”活动多次得到媒体的报道。通过近三年的不断实践及影响,目前全区绝大部分小学都将一年一度的数学节办成了像“六一”儿童节一样的重大节日,成了学生的“最爱”。

3.特色展示,打开学校数学实践力之窗

为发挥学校数学活动成果的辐射作用,区域层面提供平台,向全区推荐和展示,打开学校数学实践研究之窗。如湘府英才的“光合课程”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实践成果展示、青园梓枫小学“心动课程”研究成果汇报、仰天湖桂花坪小学的游戏课程展示,就是让更多的学校、更多的数学教师能够用研究的态度进行教学实践,思考自身的“特色”方向。

4.素养测评,引领区域数学素养评价方向

在深化區域教育质量评价改革方面,天心区每年进行学科素养测评,科学评估本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其中小学数学学科安排在春季学期期末测评,测评年级为四、六年级,监测结果按照《天心区小学学业质量评价考核》方案转换成积分,与其他学科一起纳入学校年度教学质量考核。小学数学素养测评试卷由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统一命题,涵盖运算能力、空间想象、数据分析、推理能力、问题解决等核心素养。同时,每学年区域层面会组织开展“数学原创题比赛”,引领数学素养评价方向。

二、“二三四”策略应用效果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2]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是激发学习欲望的动力,在学习中有了兴趣,学生就能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天心区数学教育在区域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过程中,深入解读数据,精准定位目标、聚焦核心素养、提升教师素质,激发学生兴趣,通过“二三四”策略持续发力,效果清晰可见,以下为天心区2018年、2021年两次国测(小学数学)综合状况星级评定结果(见表2)。

为了让监测报告中的相关数据比较起来更直观、科学,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对学生数学学业成绩、数学学业表现水平中等及以上的比例、数学学业均衡、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焦虑、数学学习习惯、数学周课时数超标率、数学教师课堂管理能力、数学教师探究教学行为等9个方面的指标进行星级评定,从前到后排列依次是10★、9★、8★……1★。星的数量越多表示该指标相对位置越靠前。

监测结果表明,天心区两次小学数学学业成绩优良,均在8星,数学学业表现水平中等及以上的比例由2018年的8星提高至9星,最可喜的是数学学业均衡由2018年的7星提高至10星,这三项指标的星级评定说明天心区的“小学数学学业成绩优良”,且在“校间差异小,学业质量均衡”方面,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天心区在保证学业质量优良的同时,数学周课时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要求开设,周课时数超过教育部规定的学校比例仅为1.5%,数学课时达标率由2018年的8星提高至10星。且四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焦虑程度低和较低的比例之和高达90.6%,学生学习习惯和教师探究教学行为均为8星,走在全国前列。

取得相对较好的成绩是对上一阶段重视数学教育的肯定和鼓舞,但通过监测结果也发现,天心区四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高和较高的比例之和为88.4%,在全国所处等级为4星,较2018年3星略有提高,也就是说经过3年的结果应用研究,虽有成效,但提高的空间仍然很大。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高和较高的比例之和为77.1%,高于2018年13.7个百分点,虽有所改善,但仍需继续加以重视;数学教师课堂管理能力高和较高的比例之和为90.4%,高于2018年7.6个百分点,在全国所处的等级为6星,处在良好行列,需进一步加强。

三年实践,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成效显著,亦有不足。如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及自信心的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根本改善,深究原因还是“教-学-评”的方式存在问题。未来需要在“二三四”策略指导下,进一步推进区域“教-学-评”一体化改革,以生为本,立足课堂,用好数据,对标分析,通过行动策略持续发力,共促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数学学习质量监测结果报告[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 gzdt_gzdt/s5987/201911/t20191120_409046.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EB / OL]. http://www. moe. gov. cn / srcsite / A26 / s8001 / 202204 / t20220420_619921.html.

Application Strategy Research of Regional Compulsory Education Quality Monitoring Results:A Case Study of Mathematics at Primary School in Tianxin District of Changsha

Huang Yinglang1Liu Wang2Huang Jie3

1 Tianxin District Education Bureau,Changsha,Hunan,410016

2 Tianxin District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Center,Changsha,Hunan,410016

3 Tianxin District Yangtianhu Experimental School,Changsha,Hunan,410016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monitoring results of regional compulsory education quality and 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live data,standard analysis,improvement and promotion”,the Tianxin District of Changsha City explores the“two-three-four”strategy applied in monitoring results and adopts the two levels to promote the clear direction,three lessons to build the foundation and four actions to activate the vitality to improve studentsinterest in mathematics and enhance students confidence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It also changes the way we teach and learn and improves the teaching level of mathematics teachers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preserving the advantages and reinforcing the weaknesses”.

Key words:Quality Monitoring of Compulsory Education,Application of Monitoring Results,Two-ThreeFour Strategy

(責任编辑:陈畅、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