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勤练、常赛”有机结合的实施路径与要求

2024-01-06 04:44屈明钟德明
中国学校体育 2023年10期
关键词:常赛教会比赛

屈明 钟德明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强调体育与健康教学要“通过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转变教学观念,全面把握‘教会、勤练、常赛的内涵与要求,使其成为常态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教学组织模式”。“教会、勤练、常赛”是帮助学生熟练掌握1~2项运动技能的必要途径。“教会”是立足于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让学生螺旋式上升地掌握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并能够在日常生活和比赛中运用;“勤练”是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提升运动技能、增强体能的重要途径,需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保证练习的时间、练习的质量以及练习的主动性;“常赛”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创造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也愿意参与的形式多样的比赛,包括课上、课余以及校外的赛。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笔者从实施路径和应注意的问题两个方面谈如何将“教会、勤练、常赛”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动起来的过程中享受运动乐趣,形成丰富的运动体验,感悟体育运动的魅力,逐步养成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

一、“教会、勤练、常赛”有机结合的路径

1.以核心素养为中心,实现学科育人价值

《指导纲要》中指出,“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强化‘教会、勤练、常赛,构建科学、有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新模式,帮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促进中小学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的形成”。从这段要求中可以看出,“教会、勤练、常赛”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是其目标,所以“教会、勤练、常赛”应紧紧围绕核心素养目标,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以一体化、递进式的关系开展。“教会”方面,运动能力主要体现在学习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健康行为主要体现在健康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环境适应,体育品德主要体现在积极进取、自尊自信;“勤练”方面,运动能力主要体现在巩固提升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健康行为主要体现在形成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体育品德主要体现在顽强勇敢、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常赛”方面,运动能力主要体现在运用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健康行为主要体现在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体育品德主要体现在团队精神、规则意识、正确的胜负观。

2.以课程建设为抓手,确保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

为避免“蜻蜓点水、低级重复、半途而废”的弊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学情和校情,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的前提下,将学习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整体设计,规划学段、学年、学期、大单元计划,结合与之相对应的课余活动计划,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从而使学生全面地、螺旋式上升地掌握运动技能。在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做好课堂教学。教师将动作示范、重点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机结合,明白为什么教和如何教;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分析等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明白如何练、为什么练、练到什么程度;突出教学内容的运用,通过改变器材、改变场地、改变规则、改变对象的方式设计人人都能参与的真实情境比赛,明白为什么赛、如何赛。

如,水平四(八年级)排球大单元计划中的《正面双手垫球与移动步法的组合技术》这一课时中,教师通过动作示范、重点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机结合地“教”正面双手垫球与移动步伐的组合动作;然后创设2人配合的情境,从2人无网的抛—接练习(结合移动步法运用正面双手垫球)到有网的抛—接练习、练习时抛球从抛固定球到抛不固定球进阶、从间隔2~3m抛接球到间隔3~5m抛接球,让学生层层递进地挑战在情境中“练”;最后创设真实比赛情境,为使人人都能在比赛中动起来,根据学生人数、分组情况改变排球比赛规则,将比赛人數设置成4VS4的赛制,为突出移动中正面垫球的运用可进行比赛规则的改变,在比赛中运用移动步法进行正面双手垫球得分的加大分值,实现“学、练、赛”一体化,强化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能学会、能运用这一组合技术。

3.以课后锻炼为补充,校内校外有机联合

仅靠课堂上的时间很难让学生达到熟练掌握和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首先要利用好学校课余活动时间,通过大课间、社团活动、选修课程、竞训活动等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要想使学生做到“勤练”和“常赛”,还应做好校外锻炼的引导,可通过布置体育家庭作业等方式强化练习,逐步帮助学生结合自身技能掌握情况和体能状况形成自发性的、有规律性的体育练习和比赛安排。课堂、课余、校外的有机联合,使学生体育锻炼得到了时间的保障、内容的延伸,学生的技能得到提高,并养成锻炼的习惯,由此,真正做到帮助学生熟练掌握1~2项运动技能。

4.以激发兴趣为导向,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参与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练习、比赛的主动性?首先,兴趣需贯穿学、练、赛的始终,这也是学、练、赛有机结合的催化剂。要激发兴趣,首先要帮助学生对运动项目有完整的体验,一名学生喜欢篮球运动,肯定是在篮球比赛中体验到了篮球比赛的乐趣、感受了其魅力,才会有兴趣,愿意参与篮球运动,为了在比赛中取得胜利,愿意主动认真“学”“练”提升技能,积极参与更多、更有挑战的篮球“赛”。

如,《篮球:变向突破传球》一课,执教教师开课就运用游戏比赛“战地反击”,即学生分成2组,分别站于篮球场两边边线,一组左手运球,一组右手运球,相向而行,推倒对方的标志桶,扶起自己的标志桶,规定时间内保持标志桶站立数多的一方获胜。然后比哪组先完成3个来回折返运球,折返时必须推倒或扶起标志桶。这样的游戏比赛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引入了课堂教学主要内容。随后,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完整动作和慢动作相结合的展示,再运用猜拳运球的游戏巩固行进间运球技术动作,从无人防守突破到消极防守突破再到积极防守突破,进行学练结合练习。接下来进入比赛环节,从简单的运球突破比赛到真实完整比赛,层层递进,同时强调在比赛中运用变向突破技术投篮得分,并根据运用次数进行不同积分,运用1次得5分、2次得10分、3次得20分、4次得40分,以此推算,通过这种方式促进有效达成学、练、赛的有机结合。

其次,注重体育文化的培养,提高学生对运动项目的理解和兴趣,激发学生认真学、愿意练、喜欢赛的主动性。增加体育硬件设施投入、设立体育文化宣传栏、通过多媒体观看体育比赛、利用课余活动时间多开展班级联赛和校级比赛等都有助于形成体育文化氛围。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学方式,多运用游戏、比赛,在游戏中融入情境、融入比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练、在比赛中巩固运用;把教学变为主体性、兴趣性、健身性、技能性、教育性相融合的教学;把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融入教学,把教学内容兴趣化、练习游戏化、合作比赛化。

5.以全员参与为原则,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体育课堂教学中,在充分了解学情的情况下通过分层教学或分类教学,创设不同的学练要求和比赛情境,有利于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参与感和获得感,如,在《篮球:变向突破传球》一课中,教师注重分层教学和分类教学,按男、女不同性别分组,在此基础上按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再将男生分为不同层次的2组,女生分为不同层次的2组,其中个别运动技能掌握较好的女生可以和男生同组。此外,练习时设置不同难度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目标,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又如,在《正面双手垫球与移动步法的组合技术》一课中,教师在组织2人抛接球到固定位置这一练习时,在固定位置设计了大圈、中圈和小圈3个进阶难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能体验到挑战和成功的乐趣。创建多元化的比赛体系,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比赛机会与平台,做到课内与课外比赛、校内与校外比赛相结合,如,在校园篮球赛中开展男、女不同性别不同赛制的比赛,开展优秀学生选拔赛、个人赛、挑战赛、班级全员赛等,让人人都有机会参与比赛且都有获胜希望,在比赛中感受对抗,体验比赛的乐趣和取得胜利的喜悦,不会因为实力悬殊失去比赛的兴趣。

二、“教会、勤练、常赛”有机结合应注意的问题

1.把握运动负荷的合理性,提高学、练、赛的效度

《义务教育体育與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每节课群体运动密度应不低于75%,个体运动密度不低于50%,平均心率原则上在140~160次/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合理安排学练方式,尽可能通过多分组等方式减少练习等待时间,利用多媒体等方式精讲多练,合理布置场地器材减少组织调动,简化比赛规则让学生比得起来,提高学生运动时间和密度;在课后练习中也应强调练习内容、时间、组数、间歇的要求,以达到运动负荷目标。

2.注重活动开展的安全性,保障学、练、赛的信度

安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教会、勤练、常赛”要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场地、器材、组织调动、空间等外部环境是否有安全隐患,并将这种安全知识传递给学生,使其在自主课后锻炼时能够对外部环境进行安全评估。其次,要教会学生预防和处理运动损伤的急救知识,使其在运动锻炼中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自我保护。

3.落实评价的导向性,达成学练赛的准度

“教会、勤练、常赛”的效果要通过评价进行反馈。有效评价,可帮助教师及时优化调整教学内容,不脱离学情;帮助学生自主评估自身学习情况,激励和促进学生查漏补缺,提升运动能力,助力真正达成育体育人的目的。

猜你喜欢
常赛教会比赛
构建“教会、勤练、常赛”的立体化学校体育新样态实践研究
基于“常赛”视角的冬季健康体育课程实施策略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思考解析“教会、勤练、常赛”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促进新时代学校体育“教会、勤练、常赛”的策略
选美比赛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