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雨
摘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要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总目标,以“教会、勤练、常赛”为总抓手,以面向全体学生参与为总要求,进行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实施,形成开放、多元、互动、竞享为一体的新时代学校体育新局面。
关键词:教会、勤练、常赛;学校体育;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03-0015-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学校体育目标做了深刻论述: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作为最小单元的中小学学校,要积极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要求,创新转换为科学精准的具体办法和做法,更好地发挥体育在培养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上的教育功能。
基于对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笔者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大胆实践,并在实践中梳理和汇总了发展思路和具体办法,其中,教育部体卫艺司王登峰司长所提出的“教会、勤练、常赛”,正是学校体育一体化设计与实施的高度凝练。结合本校实际,围绕“教会、勤练、常赛”三个环节,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活动,积极构建学校体育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努力打造学校体育一体化发展新高地。
一、学校体育发展的时代目标
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要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总目标,以“教会、勤练、常赛”为总抓手,以面向全体学生参与为总要求,将学生校内体育活动逐渐影响、带动和延伸至校外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形成开放、多元、互动、竞享为一体的新时代学校体育新局面。
二、构建学校体育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一)一体化设计,“教会”关键在课堂
1.夯实体育课主阵地
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破除各年龄段、各年级对诸多运动项目的浅表性学习,一改以往学生体育课上什么都学,最后什么也学不会、学不精的误区,按照本区域特色、结合学生学情和本校体育教师专业特长等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和安排学校所有年级每个学期体育课应该必学、必考的运动技能项目,使得学生从一年级进入学校起,便开启了逐年运动技能项目的学练,并通过一学期甚至是一学年的长时间学练,基本掌握本年级应该学习的运动项目,从而为学生在校期间掌握1~2项运动技能打下良好基础。比如我校在统筹安排各年级必学、必考运动技能项目时,做了以下安排。一、二年级:足球、游泳;三、四年级:武术和篮球;五、六年级:健美操、足球;七、八、九年级: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将各运动技能项目合理地安排到各年级,由教师进行单一技术、组合技术、实战技能、比赛应用等结构化学练,从而为学生掌握更高层级的技能项目打牢基础。
2.男女分班专项教学
初中学段的六至九年级男女学生的体育兴趣、运动能力等已经有了较大的差异性,通过统一调配本年级平行班男女生单独编班的形式,组建本年级体育课临时“一二班男生”班和“一二班女生”班,分别由不同的体育教师同时单独上课,实现“一二班男生”班集体学练足球或篮球等对抗性项目,“一二班女生”班则集体学练拉丁舞、韵律操等律感性强的运动项目,这种临时编班的集约型方式,只需要在学期初排课程表时做一个统筹安排,则大大提高了教师备课的针对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使得学生在体育课上的技能项目学练更加专一和专注。
3.体育专项走班教学
为满足不同学生对运动技能项目的需求,解决体育课上技能项目的学练过于分散的难题,我们在同一年级甚至是打破年级界限,单独安排一次两节课的连堂时间,以点套餐方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课程进行上课。比如我们安排在每周三下午的一、二节课时间,由学校体育教师和校外志愿体育教练员提供十几门运动项目课程,三至五年级学生学期初便选定自己喜爱的项目,这一时间段,便直接到规定的区域上体育专项走班课,时间是连堂,项目有兴趣,参加更专注,为学生提高专项运动技能打下了坚实基础。
4.完善课程评价.倒逼专注参与
再好的安排、再好的构思和体系,没有落实和评价就形不成良好的闭环。对于体育课程的评价本着“关注发展性、重视过程性、兼看终结性”的原则,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运动能力以运动技能项目必测一项和抽测一项进行,按照本年级主要学习的运动技能项目必测一项,再在其他运动技能项目中抽测一项,通过技评加量化相结合的方式赋分,两个项目再各按照20%的比例纳入整体评价。健康行为则按照本年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对应的测试项目,通过学期初和学期末成绩的增量为主来评价,该指标项以40%的比例纳入整体。体育品德主要由体育课出勤、体育作业完成、体育竞赛或体育活动参与、体育意志品质四个部分组成,由体育教师、班主任、学生之间通过日常体育课的过程记录等给出相应分值,并以20%的比例纳入整体评价。这种较为全面、完整的课程评价方式,引领和带动着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日常体育课堂中来。
5.校本、社团课程抓精尖
除国家课程以外,学校每周安排一次校本課程时间,其中打破年级和班级,给出学生更为多元的运动项目课程,其中既有常规的足球、篮球、武术等,还有校外指导教师、教练员开设的射箭、美式橄榄球、趣味田径等项目,让学生自由选择课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同时,学校成立了多个运动项目社团(运动队),将有兴趣、有特长的学生,由体育教师组织带领进行每周不少于3次的专项训练,科学安排训练内容及方法,并通过多年的、系统性的训练,使得参与的学生在该项目的能力水平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为后期学生的勤练和常赛提供了技术、体能支撑,也让学生在该项目的更高水平发展上打下基础。
(二)一体化推进,“勤练”实施在日常
1.创新大课间组织
充分利用每天上下午大课问时间,摒弃以往跑步+做操的常规模式,结合体育课程学习进度与安排,创新探索“1+x”大课间组织形式,即“1”为规定动作,如跑步、做操等,“x”為自选动作,结合本班最近体育课所学运动技能项目,由体育教师统筹安排与设计,由班主任、体育委员组织进行“技术+体能”式组合练习,从而对应到体育课所学的运动技能中去,起到练习、复习的功效,成为体育课上技能教会后多练、勤练的重要一环。同时,在增强趣味性、加大体能强度方面也进行有益探索,充分利用每天一小时的大课间,起到应有的健身、锻炼效果。
2.课外活动大比拼
抓住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对以往“四没”(没组织、没内容、没强度、没评价)活动说再见,由教导处在学期初按照班级课程表,将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在课外活动时间安排一次体育活动课,内容由本班体育教师结合最近体育课上学练项目实际,适当降低练习难度并做出合理性练习计划,由班主任带领,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和体育小组长的带动作用,全班学生一起在规定区域进行该项目的巩固、复习,再次成为教会之后多练、勤练的重要一环。
3.碎片化时间巧利用
学生在校时间长,除上课以外,人校后的上课前、放学前、课间10分钟等,都是可利用的“夹缝”时间,这些时间短暂而零碎,虽然不能组织到运动场地拉开架势进行练习,但依然可以在教室、走廊、楼外等区域,两三人一组进行技术的模仿练习或情景体验。比如足球的盘带和过人,就可以一攻一守,利用模仿假动作进行动作熟练,对该项目起到积极的认知、理解与应用作用,既能有一个身体的微运动,还能有技术层面的微练习,巧用、合理的用,都是一种睿智的考量。
4.体育作业促成长
王登峰司长提到“要让体育教师担任班主任成为一种时髦,要给学生每天布置体育作业”等,俨然,体育学科的地位有了明显提升。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强化运动技能项目练习,只靠校内时间还是远远不够的,体育教师如同语数外学科教师一样,每天体育课完成后当堂布置体育作业,内容既要有体能素质类,还要有运动技能练习类,目的就是让学生晚上、周末或节假日时间,在家能够动起来、跑起来,从而积极协同校内学校体育的发展,真正实现校内体育锻炼一小时、校外体育锻炼一小时的目标。
(三)一体化实施,“常赛”核心在全员
1.体育课堂赛
体育课堂是学生参与学校体育最重要的主阵地,而且课堂上人人享有平等的参与机会,教师结合课堂学练运动技能项目实际,本着“实践为主、应用为先”的原则,结构性设计教学流程,以实战比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来开展教学,并于每堂课留出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实战应用为主的比赛,从比赛中让学生体悟技术的重要性和基础性,进而在学和练的环节更加具有针对性,从而达成“学、练、赛”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正向引导作用。
2.班级常规赛
运动的魅力在竞争,通过大量的比赛使得学生收获快乐与成长。按照季节性特点,结合年级体育课所学习的技能项目,发挥班级家委会及家长志愿者的积极作用,在课外活动时间、周末或节假日时间,到校组织开展班级赛事活动,并形成常态化、积分化,最后纳入班级量化考核并汇总到学校统一进行表彰。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和积极性,提高了赛事活动的场次、频率和学生上场机会,是“常赛”环节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3.年级月月赛
在体育课及班级赛的基础上,选拔出年级优秀运动员组成年级代表队,可通过适当调整规则、变化比赛场地等方式,选择相近年级开展年级对抗赛,形成惯例,每月月末组织进行,参与学生不要求固定,并鼓励各年级随时调整年级代表队成员,形成良好的选拔和竞争机制,以此来统领和带动班级及学生个人参与运动及比赛的积极性。
4.学校定期赛
学校按照一学年工作实际,将学校层面定期需要开展的运动会、体育节、足球联赛、越野赛、达标赛等统一纳入学校整体工作安排,赛事以全员参与为主,通过规定报名的人数和每人参与次数的限制等硬性条件,提高参与人数。同时,建立并形成自下而上的选拔机制,引导各班级形成“人人参与比拼选拔,过程有我训练提升,我为班级争光添彩”的良好氛围。
5.外出交流赛
发挥区域性优势,联动周边相邻学校,在多个运动项目交流上积极探讨长效机制,按照校际相互联系、学生热切参与、家长支持陪同、教师具体实施的思路,开展各年级不同项目、男女各类的体育竞赛活动,并通过组织现场观摩和现场助威,用来唤醒和激励每一名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运动积极性。同时,积极探讨和实施主客场制,加强和提高交流的频次和场次,真正实现“赛事不断、健康无限”的欢快周末时光。
6.上级部门赛
随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校园篮球特色学校等项目的兴起和实施,足球、篮球的校园三级联赛等赛事活动也极大地丰富起来。教育和体育部门本着“精中选优、强强对话、交流提升”的初衷,经常性地将各校诸多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展情况,通过比赛的形式进行大比拼、大检阅,充分发挥高端赛事的导向和引领作用,从而使得体育教师方向更加明确,参与学生学练更加主动,学生家长配合更加积极,起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条块联动、整体推进的积极作用。
一体化构建学校体育发展新模式,是青少年学生校内、校外参与体育活动及赛事的制度性保障,需要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加倍努力和长期付出,需要全体师生的积极参与,需要学校领导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也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的主动指导、过程评价与阶段性考核。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形成学校体育发展的多股力量,共同打造新时代学校体育一体化发展的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