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医学实验教学资源科普化平台建设探索
——以安徽医科大学2022 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例

2024-01-05 01:45唐媛媛王晓楠李京培王林定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科普医学互联网+

唐媛媛,王晓楠,李京培,王林定,李 群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不是一片坦途,唯有创新才能抢占先机”,并对新时代中国科普工作提出了“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的要求。此外,小到公众问卷调查反映出的医学科普意愿和需求,大到国家将“健康中国”写进规划纲要,并把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纳入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学内容,医学科普工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1 医学院校科普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校有着近百年历史,作为省属重点高校,始终秉承“好学力行,造就良医”的校训精神,弘扬“厚德至善,博学济世”的校风,“崇教、乐教、善教”的教风和“求真、求精、求新”的学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量医学人才。病原与免疫学实验室作为学校的重要部门,承载着学校病原生物学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工作,有大量专业且珍贵的实验教学资源。传播健康、科普惠民是高校医学生的新使命,有研究表明高等学校的发展与科普化建设能够实现协调增长[1]。因此,以公众生命健康科普需求为导向,探索科普新模式,发展科普新业态,弘扬以人为本的生命健康科普观,需深入挖掘生命健康科普之源、开拓生命健康科普之路、普惠生命健康科普之众,构建新时期生命健康科普体系[2]。

2 医学实验教学资源科普化平台建设思路

我校病原与免疫学实验室所属的校级实验教学中心成立于2015 年,主要承担和管理全校虚实结合的基础医学实验、临床技能实践等实验教学工作。中心始终秉承“好学力行,造就良医”的校训,不断构建和完善具有我校优势与特色的实验教学平台,在致力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同时普及医学知识,服务大众健康,并于2022 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在实验教学中心的引领下,病原与免疫学实验室积极探索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科普内容。以专业的医学实验教学资源为基础建设医学科普平台,将线上多种形式的医学资源(包括微课、视频、动画、图片等)与线下科普实践活动相结合,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医学知识以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的方式展示给公众,以期打造一个集规范化、现代化、科技化以及生活化于一体的医学科普平台(见图1)。迄今为止,病原与免疫学实验室已经成功开展了6 年的线上线下医学科普实践工作,收到了一定的社会服务效益。在2022 年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举办之际,师生共同总结经验并继续探索高校科普工作建设新思路,具体如下。

图1 医学实验教学资源科普化平台Figure 1 Popularization platform for medic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sources

2.1 多种数字化资源助力线上科普化平台建设

医学实验教学资源科普化平台是以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资源为基础,对传统实验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构建,以VR(虚拟现实)综合性实验教学软件为特色,穿插微课、科普美文、图片、AR(增强现实)动画等形式综合打造而成。以期通过现代化表现手法,将人类疾病与病原微生物、人体免疫力的关系以及寄生虫病的防治等知识以最为浅显易懂的方式展示出来。近年来,实验室在各项课题经费的资助下完成了多个虚拟仿真实验作品,其中两个作品荣获教育部颁发的国家金课荣誉证书。这些虚拟仿真实验作品不仅能助力实验教学,也能推动教研室科普工作的发展。目前,与这些成果相关的虚拟实验已开发成数字资源,经整合后发布在教育部实验空间平台,供全国高校辅助学习使用。同时,多样且高品质的获奖微课也在科普平台免费开放,方便公众学习。另外,我们还多方征集科普美文,选出优秀参赛作品,以赛促学;开发多种数字化医学模型,更加直观地向公众传播医学知识。

2.2 结合专业特色,定期开展线下科普实践活动

线上科普平台的优质实验教学资源适合有学习能力的年轻人自主学习,而线下科普活动更加直观有趣,能为老年人及少年儿童带去不一样的科普体验。科普实践以“三下乡”、进社区、进校园等方式进行,尤其是每年举行省级科技周活动,期间很多社会人士前来我校参观学习,这也是我们开展医学知识宣教及服务社会的良好契机。科普实践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宣传展板,展示常见人体寄生虫生活史、常见人体寄生虫种类及寄生部位、寄生虫病的防治小技巧等;(2)显微镜观察常见肠道寄生虫虫卵、常见病原微生物染色图片;(3)科普讲座,如“细菌的耐药性基础知识与检测”讲座,介绍抗菌药物种类及作用机制等;(4)虚拟仿真实验作品,展示破伤风梭菌毒素致小鼠肌肉痉挛实验的虚拟实验;(5)科普小游戏,如手指压印检测微生物实验、检测家庭生活空间的微生物、“火眼金睛”趣味游戏等。线下科普活动用到的相关实验材料、病原生物标本及图片均由专业实验师制作,并配有专业教师讲解,使人们直观认识到身边的卫生安全隐患,促使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标本资源丰富且珍贵,尤其是一些罕见疾病相关的标本。例如,随着我国对寄生虫病的防治与阻断,已消灭的寄生虫类别越来越难寻踪迹,而本教研室所保存的标本中有许多收集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大别山区,是当前乃至未来寄生虫研究的珍贵材料,其蕴含的科研价值不言而喻。

2.3 积极开展医学科普互动,发挥平台的社会服务功能

医学实验教学资源科普化平台要把握大众需求,做到精准高效服务[3],就要接受用户的反馈,不断对科普体系及内容进行优化更新。因此,积极开展医学科普互动对平台的持续发展有良好作用[4]。科普互动板块以寻找环境中的微生物、趣味小实验以及可在线交互的虚拟仿真实验等方式进行,另外还有问卷调查及在线答疑等,力求多角度、多方位收集用户反馈信息,以促进平台的不断完善。

3 医学实验教学资源科普化平台建设思考

医学科普活动主要包含科普主体、科普方式、科普内容以及科普对象等方面,其本质特征是科学性和普及性[5]。医学院校具有丰富的医学资源,在制作医学科普作品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在新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如何既做好专业科普作品,又能以简便快捷的方式让更多公众接受并信赖科普宣教,是我们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3.1 把好质量关,建立科普准入机制

作为医学院校,我们拥有医学科普创作的资源优势。从公众需求出发,结合专业特点,围绕节日、热点话题、常见认识误区等,明确健康科普的宣传重点,发挥资源优势,不断提升科普宣教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权威性[6]。要鼓励高校教师积极创作科普作品,又要对科普内容的质量进行把关,就要建立科普成果评价及认定机制。此外要将科普工作纳入工作考核,形成实质性回报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医学科普工作的可持续发展[7]。

3.2 充分利用新媒体,增强医学科普传播效果

网络媒体日新月异,在加强平台建设的同时拓展传播渠道,将成为医学科普平台运营的重要突破口。微信公众号是科普平台有效推广的第一选择,因为微信使用广泛,微信公众号可以将相关内容精准推送给用户,为其服务。另外,利用抖音短视频进行科普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宣传渠道。

3.3 打造权威医学科普平台,创立科普品牌非常重要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方式便捷,但往往掺杂着很多错误信息,尤其是伪科学、伪健康科普理念,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了极大风险。如“小磨香油滴在鼻孔可阻断流感和瘟疫传染”“双黄连可抑制新冠病毒” 等伪科学在社交媒体传播,造成了不良影响。这就彰显出打造权威科普平台的重要性[8]。医学院校在全民健康科普工作中应具有主人翁意识,用专业的医学知识、权威的声音为公众创造一个良好的医学科普生态。因此,树立业务权威,打造科普品牌[9]是我们接下来要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

3.4 培养医学科普人才,打造专业运营团队

打造专业的医学科普平台自然需要专业的科普人才,而医学生在学校接受了医学专业教育,对医学认识程度较高,是最为适宜的科普人才。但是仅仅拥有医学专业知识是不足以做好科普工作的,还需具备创新能力、写作能力、绘画能力、视频制作能力以及来自专业教师的指导和良好的平台等[10],此外还需要专业的营销人员负责对外推广及宣传等工作。因此,打造专业的运营团队离不开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只有各方通力合作,科普平台才能健康运营,更好地服务社会。

3.5 尝试“跨界营销”,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11]

科普平台要想长久运营下去,就必须有资金支持。只有不断探索多样化盈利模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才能保证科普平台不断更新、不断完善,满足公众的健康需求。

4 结语

医学院校建设专业化科普平台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赋能健康中国行动的有效途径[12],是医学生的新使命。如何有效统筹学科发展与科普建设工作,还需进行长远规划。“专业+ 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方向[13],医学院校应充分发挥医学专业优势,不断探索医学生创业教育路径,为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14]。

猜你喜欢
科普医学互联网+
医学的进步
科普达人养成记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医学
医学、生命科学类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