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立体化教材建设

2024-01-04 16:58田曦李红艳刘红波李森张海罡李鹏程
互联网周刊 2023年23期
关键词:立体化教材互联网技术高校

田曦 李红艳 刘红波 李森 张海罡 李鹏程

摘要: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化、信息化逐步成为高校立体化教材建设发展的新趋势,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逐渐应用在高校的教学建设中。“立体化教材”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所诞生的产物,是以纸介质教学资料为基础,结合多媒体等网络共享资源的教学集合出版物。立体化教材以多功能性、便捷性、实用性等特点,能最大限度满足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需要。本文旨在探讨高校立体化教材的内涵,并提出对立体化教材建设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高校;立体化教材;互联网技术;建设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改革也不断深化,随之而来的便是网络课堂教学的广泛普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打破了传统教材以纸介质为知识载体的局限性,以传统纸质教材为主的教学已经逐渐被超越,MOOC、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网络在线教育模式正蓬勃发展[1]。在此背景下,能够利用各种媒体的优势,并将彼此联系在一起,形成媒体间的互动,以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的立体化教材应运而生。教材的立体化建设是大势所趋,只有顺应时代潮流,高校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新型人才。根据学校教学改革的总体规划与目标,抓好立体化教材建设,推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提高本科教学的教学质量和实践能力尤为重要[2]。

1. 立体化教材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

所谓立体化教材其实是以纸质教材为基础,将互联网上多途径、多形态、多媒介的共享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的教学集合体。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应当围绕教师教学需求和学生学习需求来进行,同时满足教育市场的需求,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立体化教材应由三大板块组成,即电子教材、多媒体教学和纸质教材,只有以三大板块为基础,才可以进行相应的线上教学模块的拓展。

立体化教材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数字教材、电子教案、试题库、网络教学课程、资料库、虚拟仿真实验、学术论坛等。

1.1 数字教材

现代信息技术下的数字教材,并非简单地将纸质教材内容照搬到电子书上,而是利用互联网交叉关联的思维,联合出版社、高校學科专家以及网络技术专家等共同建设,既能保证数字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合理性,又满足不同教师的教学需求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

1.2 电子教案

在现代网络信息化课堂,教师需要对每节课的内容进行调整,并不断优化已有的教学板书,确保教师所提供的教学内容符合学生需求并为学生所接受,同时教师需要将与知识点相关的视频、图片等影像资料合理链接到电子教案中。立体化教材中的电子教案不仅是教师课堂的教学工具,更是与学生互动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对教案的反馈不断优化教案,形成积极的良性影响。立体化教材中电子教案板块的不断优化,使学生可以很好地将课本知识点的重难点建立起立体性的框架,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1.3 试题库

试题库包括试题管理系统和试题储存系统[3]。试题是教学过程中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之一。与传统试卷出题相比,立体化教材的试题库无论在试题的质量上或者在试题的数量上都更加丰富,并且试题库的试题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很强的指向性。试题库的构建,使教学质量评价的客观性得到了有效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师出题的工作量。

1.4 网络教学课程

网络教学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因网络资源的开放性和共享性,网络课程可以制作成一些内容丰富且时间较短的教学视频,这样不仅大幅精简了课程的内容量,还满足了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和重复观看视频中相应知识点的需求。生动的内容以及较短的时长,使其能够通过精细讲解教学案例,实现知识的传播,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授课模式,转变为课前预习、课上解惑、课后回顾强化的自主学习模式。

1.5 资料库

资料库的构建是以学科为单位,以网络上传者的身份,将教学资料以PPT课件、影像资料、电子书等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上传,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在线下载的方式来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1.6 虚拟仿真实验

虚拟仿真实验能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搭建仿真的实验环境。学生通过平台发放的账号密码进入仿真实验室,模拟实验室是3D立体的环境,在这种立体环境中学生通过控制人物进行模拟实验。通过仿真实验,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科目的实验流程,达到传统实验教学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有效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7 学术论坛

学术论坛是立体化教材为教师和学生搭建的重要交流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学生可以通过论坛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学术论坛也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当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对布置的学习任务完成有困难时,可以在平台求助,当别的同学看到时,可以在该求助下留言交流,该学生就可以了解其他人的思路,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学生在开放、互动的环境下,经过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可以构建更完善的知识框架[4]。

2. 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思路

2.1 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

网络信息技术对立体化教材的建设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但总体来说是利大于弊的。立体化教材在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多元化教学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立体化教材的开发成本。

2.2 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

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工作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不能只凭编者团队的主观和热情进行建设。优秀的立体化教材除了需要编著团队具有渊博的知识之外,还需要团队成员熟练掌握互联网信息技术、计算机软件等较强的现代教学技能。因此,对于立体化教材的建设,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势在必行。

2.3 立体化教材的建设要做到统筹全局

立体化教材并不是单独服务于某一科目或者某一学科,其兼顾的应当是整个高校的教学。因此,在建设立体化教材时,应该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对教学现状进行科学分析,在符合教师教学目标的同时兼顾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5]。

2.4 学校要大力支持

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其建设是一个十分漫长且需要不断优化的过程。以往高校立体化教材建设的实践证明,孤军奋战、闭门造车所建设出的立体化教材往往顾此失彼,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对于所建设的课程只能一拖再拖,最后不了了之。因此,立体化教材的建设要团结所有可以团结的力量,将可以凝聚的力量全往一处使,才能有效整合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否则很容易半途而废。

3. 立体化教材建设设计的要点

立体化教材的建设,不仅是对作者的挑战,更是对编者的一种全新的挑战。因为以往的调整与优化都是在传统纸质教材中进行的,而现在需要整合互联网资源,并与传统教材进行合并、优化,这样的体量与其中需要突破的技术对于编者团队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立体化教材的编辑是从前期策划开始,但教材出版后并不意味着立体化教材建设就已结束,编者还需实时根据教师、学生的反馈不断进行优化调整,而这往往是新的开始。

3.1 做好相应的技术对接和内容的严格把控

立体化教材建设中,大纲和样章的审核是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教材建设者所提供的样章除了对已建设的教材进行资源配套外,对于正在建设、准备建设的资源可以“二维码”或“超链接”的方式进行标注。对于大纲建设来说,应该以纸质教材大纲为基础,再提交详细的建设规划文件。规划文件应有详细的资源名称、来源、文件大小、内容形式和拟建成时间等。编辑根据所提交的规划表安排相应的技术对接工作,以合理的方式将网络共享资源融合到教材建设中,对于难以突破或者成本超出预算的情况,应该及时与学校沟通,进行适当的调整。

3.2 做好资源的更新及平台的维护

与传统教材一旦印刷就代表工作结束相比,立体化教材编写的结束并不代表工作的结束,这往往代表新一段的工作即将开始。因为立体化教材涉及的数字化资源内容较多,编者需要适时根据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的课后反馈进行内容的更新和优化,这些都需要编者与平台的维护工作配合好。总而言之,立体化教材是一个多元化的网络教学系统,编者不仅是教材的建设者,更是教材的维护者,进而为教学提供坚实的保障。

3.3 对教材内容进行严格审核

立体化教材的建设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建设者不能因为内容不落实到纸面就心存侥幸。立体化教材的审核主要集中在技术层面,互联网提供多元化资源的同时,其资源的质量也存在各类问题,如音频的清晰度、视频的清晰度以及流畅度等,都对立体化教材的建设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者不仅要对所提供资源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核,还要从技术层面进行相应的审核。技术审核要通过实际操作进行审核,简单来说,就是对所得到的资源进行版权的审核,同时,作为用户角色审核资源能否准确无误地打开。

4. 立体化教材建设应当注意的问题

4.1 转变传统教材建设理念

立体化教材摆脱了以传统纸介质为媒介的教材形式,使课堂教学内容脱离了以文字为主的单一教学引入模式,融入了图像、视频等多元化的导入方式,使课堂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得到了极大的延伸和拓展。多年来,我们的教材建设往往局限于所出版的纸介质教材,对于立体化教材的认知程度远远不够。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学模式的不断革新,立体化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不可替代。因此,立体化教材的建设者在建设立体化教材时必须转变以往传统教材建设理念,同时加强立体化教材的宣传工作,让立体化教材理念被广大师生所认可[6]。

4.2 旨在为教学服务

立体化教材的建设旨在为教学服务。建设者在建设中可以分学科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在平台进行信息交流和学术讨论等,同时平台提供反馈机制,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反馈机制向建设者及时反馈教材的使用意见和改进意见。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保障了教师对课堂的高效管理,提升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与趣味性,同时,使教师能够及时得到学生的课后反馈,对于立体化教材的优化形成了积极的良性循环。立体化教材搭建的平台为教师和学生建立起一个以网络为纽带、以数据库为基础、以网站为门户的立体化建设与实践体系,用便捷的信息反馈机制和优质的教学服务促进教学改革。

4.3 充分利用网络各媒体的优点

互联网中媒体众多、优势不同,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应当取其精华,使其能够相互关联、彼此补充。例如,纸介质教材的优势在于学生阅读;CAI课件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音像资料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虚拟仿真实验的优势在于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一些在现实中较难进行的实验;网络试题库的建立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考试途径,试卷出题的随机性和自动化的阅卷模式不仅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而且能够提高教学评价的客观性,教师也可以根据具体题目的错题量占比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

结语

總之,我国的高校教育随着时代变化不断地在进行深化与改革,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发展,高校的师生对教育教学的多样性需求随之增加,不再只是依靠以往单纯的纸质版教材等学习资料,立体化教材建设能够满足高校教育教学的发展需要。由于立体化教材在我国起步较晚,属于一个较新的课题,目前各高校都在逐步探索中。教材的建设者应当精心设计各个板块,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教学和交流平台。

参考文献:

[1]秦静,高希宁.立体化教材设计与编辑要点研究[J].科技传播,2021,13(10):38-40.

[2]史仁华,吴素芹,陈莉军,等.略论立体化教材建设[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4,2(7):36-38.

[3]丁立明.浅谈立体化教材建设[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 17(6):47-49.

[4]孙继荣,邓先春,雷莹.“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立体化教材建设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10):60-62.

[5]程伟.优化立体化教材建设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8):281.

[6]张浩宇.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思考[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27(1):87-88.

作者简介:田曦,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立体化教材研究;李红艳,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课程教学方法研究;刘红波,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学改革研究;李森,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新工科课程改革研究;张海罡,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教材建设研究;李鹏程,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信息化技术研究。

基金项目:吉林省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信息化视阈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立体化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编号:JLT7104920190727211608)。

猜你喜欢
立体化教材互联网技术高校
基于“知识+技能”双系统的数字化课程开发与实践
网络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探析
互联网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与探究
手机银行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研究
基于在线教育的大数据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控制工程基础教学内容优化及教材建设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