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联合ERAS 干预在胸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

2024-01-04 10:03江贵玲相秋云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19期
关键词:胸外科医护舒适度

江贵玲,相秋云

(巨野县人民医院胸外科,山东菏泽 274900)

胸外科手术涉及病种多、范围广,是临床常见的手术类型。 但作为一种有创手术,患者围术期会产生较为强烈的应激反应,且术后并发症较多,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因而如何完善围术期护理方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生存质量是临床护理研究的热点。 快速康复外科(ERAS)是利用循证医学证据及多学科合作,通过优化围术期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能减少手术应激反应及术后并发症, 有利于加速患者术后恢复[1]。近年来,随着ERAS 理念发展,已被广泛应用于心胸外科、普外科等护理领域,并证实其安全、有效[2-3]。 但以往我国ERAS 的开展缺乏各科专业领域的沟通与合作,导致其落实程度不一、护理效果欠佳。而医护一体化模式注重各学科之间的合作, 提倡医护协同工作,共同制定决策、解决问题,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发挥各学科领域的优势,可提升护理质量[4]。 鉴于此,本研究选取2020 年10 月—2022 年10 月于我院行胸外科手术的82 例患者为对象, 将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联合ERAS 干预应用至胸外科手术患者中,旨在探讨该护理模式在围术期的应用效果,为优化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我院行胸外科手术的82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符合胸腔镜手术指征;凝血功能正常;年龄≤70 岁;具备良好沟通能力;认知功能正常。 排除标准:存在广泛性胸腔粘连;既往存在精神病史;肢体功能障碍者;对肺通气麻醉不耐受者;存在严重肝、肾、心、肺功能不全;合并自身免疫性或血液性疾病;合并严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 例。对照组男25 例, 女16 例; 年龄35~68 岁, 平均年龄(51.72±4.83)岁;疾病类型:食管癌13 例,胸部外伤11 例,肺癌14 例;其他3 例。 观察组男26 例,女15例;年龄36~69 岁,平均年龄(52.06±4.52)岁;疾病类型:食管癌12 例,胸部外伤10 例,肺癌15 例;其他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1.2 方法

两组均开展胸外科手术。

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术期护理干预。(1)术前护理:完善相关检查;给予口头宣教,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手术注意事项等;采用语言疏导法缓解患者术前消极情绪;按照按需镇痛原则给予患者疼痛管理;常规术前禁食12 h、禁饮6 h。 (2)术中护理:进行常规生命体征监测,预防并发症,留置引流管、胃管等;手术前30 min 调节手术室温度至22~24℃, 术中盖被加温,冲洗液、输注液正常输入。(3)术后护理:排便、排气恢复前禁食、禁水,仅给予肠内或静脉营养支持,之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做好各种管道的维护工作;采用床边口头宣教方式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给予患者有效镇咳、深呼吸训练,术后24 h 建议患者卧床休息,24 h 后鼓励患者下床活动。

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联合ERAS 干预。 (1)成立医护一体化的ERAS 护理小组。 小组核心领导人由护理部主任担任,主要负责各学科之间合作沟通、团队建设、项目开展等;责任组长由胸外科主任担任, 主要负责护理工作的开展、监督与质控; 核心成员为胸外科主治医师、 护士长、护士、营养师、麻醉师、康复师,其中主治医师与护士长共同负责护理计划的制定、评估与培训,其余成员负责护理计划的实施与意见反馈。 (2)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联合ERAS 工作实施。(1)术前护理。①一体化风险评估:患者入院后,由医护共同采集病史,并开展联合会诊,全面分析患者病情,其中营养师评估患者营养状态,制定营养计划,给予患者营养支持;麻醉师拟定术中麻醉方案及术中、术后镇痛方案;康复师评估患者心肺功能,指导患者开展呼吸训练,提升心肺功能;主治医师与护士联合分析患者压疮、肺部感染等发生风险;由小组成员共同制定诊治计划与围术期护理方案。②一体化健康宣教:开展医护一体化查房,采用床头移动ipad 与口头形式进行医护一体化健康宣教,内容包含ERAS 优势及措施、手术方式、疾病相关知识、预后、术后常见并发症等,以增强患者疾病及手术认知,提升手术配合度。③“同伴”心理支持:邀请胸外科手术成功且恢复良好患者现身说法,讲解手术体验、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方式等,为患者树立手术自信,减轻心理压力。④ERAS 术前管理:采用帕瑞昔布给予预防性镇痛护理, 静脉滴注,40 mg/次,2 次/d;取消常规肠道准备,同时要求术前6 h,禁食固体食物,术前2 h 禁饮,推荐术前2 h 饮用400 mL 以内的碳水化合物饮料;指导患者进行下肢活动锻炼及呼吸训练。(2)术中护理。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进行以下处理。①体位护理:采用改良侧卧位固定装置,以增加患者手术安全性,降低术中急性压疮发生率;②体温护理:实时监测患者体温,给予患者保温毯和盖被、输注液及冲洗液加温37℃处理;③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术中使用下肢抗血栓压力泵, 减少下肢穿刺或输液操作;④限制性补液。(3)术后护理。①护理合作化:术后由小组核心成员联合共同查房,1 次/d,评估患者营养需求、镇痛需求、进食情况、康复需求等,共同制定术后镇痛模式、营养支持、早期康复锻炼等。②针对性健康宣教:部分患者担心早期活动会发生风险,或对早期进食存在误解,针对此类患者,医护人员共同制定详细的宣教计划,告知患者早期进食及早期活动的益处,以提高患者认知及治疗配合度,促进患者早期开展功能锻炼。③早期营养管理:患者意识清醒,吞咽反射、肠鸣音恢复后,指导患者饮用10~30 mL 温开水,无腹痛、腹胀、吻合口瘘、呛咳等不适时,即可恢复流质饮食,并逐渐过渡至正常饮食。④多模式镇痛:评估患者疼痛时间、疼痛性质等,采用三阶梯镇痛法预防性给予患者镇痛护理; 指导患者家属按摩合谷穴、中脘穴、内关穴等,以缓解患者疼痛,1 min/穴,以患者出现酸麻胀感为宜;同时,指导患者采用听音乐、看电视等方式以转移疼痛注意力。 ⑤早期康复运动:术后6 h,护士协助患者活动四肢、翻身,每2 h 进行1 次,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双足跖屈、背伸运动;术后24 h,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屈肌、 伸肌肌交替屈髋屈膝运动;术后48~72 h,协助患者进行床边坐位、床边站立等。⑥管道护理:采用“预防脱管”提示卡,指引患者辨别留置管道,以防非计划性拔管事件发生,观察患者引流管、尿管等情况,若引流管内血清分离或无明显出血,尽早拔除引流管,留置尿管者一般术后24 h 内拔除。

1.3 观察指标

(1)术后恢复情况:包括经口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其中拔管时间指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患者病情稳定,呼吸恢复正常,24 h 内引流管无气体、 脓液溢出且引流量<300 mL 即可考虑拔除胸腔引流管。

(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胸腔积液、切口感染、静脉炎、深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感染。

(3)术后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两组术后12、24、48、72 h 疼痛程度, 量表总分0~10 分, 其中0 分表示无痛,1~3 分表示轻度疼痛,4~7 分表示中度疼痛,8~10 分表示重度疼痛。

(4)舒适度:分别于术后12、24、48、72 h 采用Kolcaba 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比较两组舒适度,量表共4 个维度,涉及社会文化、环境、生理、心理,总分28~112 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舒适度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若理论频数<1,则采用Fisher's 精确检验,理论频数≥1 且≤5,则采用校正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研究组术后经口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术后恢复比较[(±s),d]

表1 两组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术后恢复比较[(±s),d]

组别经口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拔管时间 住院时间研究组(n=41)对照组(n=41)t 值P 值4.85±1.04 7.35±1.55 8.576 0.000 1.56±0.46 2.34±0.63 6.403 0.000 2.76±0.65 4.12±1.02 7.200 0.000 2.58±0.71 4.15±1.06 7.880 0.000 12.46±2.14 15.32±2.47 5.604 0.000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比较

术后12、24、48、72 h,两组VAS 评分呈下降趋势,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比较[(±s),分]

表3 两组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术后12 h 术后24 h 术后48 h 术后72 h研究组(n=41)对照组(n=41)F 值P 值4.82±0.88*5.36±1.03 3.79±0.76*4.58±0.82 2.84±0.58*3.25±0.75 1.28±0.35*2.06±0.54 F 组间=10.369,F 时间=28.052,F 交互=16.948 P 组间<0.001,P 时间<0.001,P 交互<0.001

2.4 两组不同时间点舒适度比较

术后12、24、48、72 h,两组GCQ 评分呈上升趋势,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不同时间点舒适度比较[(±s),分]

表4 两组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不同时间点舒适度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例数术后12 h 术后24 h 术后48 h 术后72 h研究组对照组F 值P 值41 41 68.54±4.67*64.38±4.35 78.15±5.34*70.62±5.26 89.46±4.23*82.62±4.16 95.33±3.26*91.47±3.47 F 组间=13.524,F 时间=38.462,F 交互=23.846 P 组间<0.001,P 时间<0.001,P 交互<0.001

3 讨 论

胸外科手术具有难度大、风险高、牵涉范围广等特点,除精准的手术操作外,围术期照护质量也是影响手术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5]。 与传统围术期护理相比,医护一体化与ERAS 理念具有协同作用,通过医护一体化模式共同评估患者病情、分析围术期护理风险、制定围术期护理计划,能充分发挥多学科领域的优势,不仅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还可最大限度加快患者术后康复[6]。

本研究将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结合ERAS 理念整合应用至胸外科手术患者,通过优化围术期护理措施,结果发现,干预后患者经口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缩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这与陈梦云等[7]研究结论相似。具体分析如下:(1)术前通过一体化健康宣教与“同伴支持”,能增强患者疾病及手术认知,缓解术前应激性心理反应;(2)术前缩短禁食、禁饮时间,能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能量,可避免患者因饥饿、口渴而引起的饥饿综合征,还可刺激胰岛素分泌,降低术后胰岛素抵抗发生率;(3)术前机械性灌肠不仅会增加患者生理性痛苦,还可诱发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情况,增加术中低血压发生风险。 而输液过多易引起全身组织水肿,影响患者胃肠蠕动,因此,本研究术前避免机械性肠道准备及术中限制性补液,能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利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4)多项研究指出,麻醉药物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导致患者术中出现低体温现象,术中低体温可减缓机体代谢,降低自免疫力, 增加切口感染风险。 而术中综合保温是ERAS 理念的重要环节之一, 可促进机体分解代谢,避免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8-9];(5)临床传统理念对术后早期拔管、早期进食、早期活动等存在较多安全顾虑。但郑晓敏等[10]研究证实,术后早期进食、早期活动不仅不会增加胃排空障碍,还可有效保护肠黏膜屏障及骨骼肌功能,能避免肺功能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有利于加速术后康复。

此外,由于胸部解剖结构较为特殊,较之其他外科手术, 胸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舒适度普遍更低,且影响因素众多[11]。Do gan 等[12]学者认为,疼痛是影响外科手术患者舒适度的主要因素。 因此,围术期疼痛管理是提高患者舒适度的有效手段之一。术前预防性采用帕瑞昔布给予患者镇痛护理,符合ERAS 中超前镇痛理念,能有效提高患者痛阈,减轻炎症反应,防止中枢及外周敏感化,可降低患者生理性应激反应,对术后镇痛起到促进作用[13]。传统观点认为术后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术后充分的止痛是ERAS 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及早期口服营养的必要前提。 术后采用三阶梯止痛法、音乐疗法、按摩疗法等多种镇痛模式,能协同发挥镇痛作用,提高患者舒适度[14-15]。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各时间点研究组疼痛程度均小于对照组,而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与上述分析一致。

综上所述,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结合ERAS 干预能有效减轻胸外科手术患者疼痛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舒适度,促进术后康复。

猜你喜欢
胸外科医护舒适度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胸外科疾病治疗应对策略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胸外科简介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