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疗法配合悬吊运动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对患者神经功能、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4-01-04 10:03张秀芳张莉李宁岑蒙蒙周敬杰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19期
关键词:上肢偏瘫神经功能

张秀芳,张莉,李宁,岑蒙蒙,周敬杰

(1.徐州市中心医院(徐州医科大学徐州临床学院)康复医学科,江苏徐州 221000;2.徐州市康复医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康复医院)康复治疗部,江苏徐州 221000)

急性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供给突然停止后引发的脑组织坏死,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主要是因为向脑部提供血液的动脉发生血栓或者粥样硬化,血管变窄或者堵塞[1]。 偏瘫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常出现的后遗症之一,且多数患者伴有上肢功能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2]。因此,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悬吊运动训练是一种新型的力量训练,可用于肌肉功能性的恢复,该运动训练时人体处于不平稳状态,这种方式有利于加强核心肌肉以及髋部深层肌肉力量,提高身体运动及控制能力[3]。镜像疗法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给患者以不断的视觉反馈对人脑运动的主要皮质产生刺激,有利于患者脑功能的重塑,从而达到改善神经功能的目的[4]。基于此, 本研究选择徐州市中心医院于2020 年4 月—2023 年4 月收治的80 例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采取悬吊运动训练配合镜像疗法的方式治疗, 探讨其对患者神经功能、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 例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 观察组中男19 例,女21 例;年龄48~82 岁,平均年龄(68.32±7.44)岁;病因类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15 例,小血管闭塞12 例,心源性栓塞8例,其他5 例;偏瘫侧别为左侧22 例,右侧18 例。 对照组中男22 例,女18 例;年龄46~81 岁,平均年龄(69.56±7.68)岁;病因类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12 例,小血管闭塞14 例,心源性栓塞10 例,其他4 例;偏瘫侧别为左侧19 例,右侧21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循证实践指南(2019)》[5]中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2)无严重基础疾病;(3)家属或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4)重要器官功能正常。排除标准:(1)听力功能障碍者;(2)临床病例资料不完整者;(3)合并精神疾病者;(4)伴有免疫系统疾病或血液性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悬吊运动训练。(1)患者平躺在床上,两只手放于胸前,在患者膝关节处放置悬吊带,辅助其做出伸直及弯曲膝盖的动作;患者踝关节处放置悬吊带,进行髋关节向外展开或向内收缩的动作;(2)患者平躺在床上,双腿伸直,在患者腕部放置悬吊带,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外展或内收;(3)患者侧躺,健侧腿部伸直,同时肩关节前屈90°,在患腿踝关节处放置悬吊带,指导患者进行髋关节前屈及后伸;在患侧腕关节处放置悬吊带,指导患者做出肩关节前屈及后伸的动作。观察患者训练情况,可适当拍打悬吊带,使悬吊带震动以增加训练难度, 上述动作重复4 次为一组,每个动作做5 组,每日进行1 次悬吊运动训练,持续1 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镜像疗法治疗。患者保持坐立姿势,在其面前桌子上放置镜子,指导患者在镜后放置患侧上肢, 健侧上肢放于镜子前面,治疗师演示动作后,引导患者使用健侧上肢进行模仿,最大程度与演示动作保持一致,如动作较为困难者治疗师可进行协助。 采用屈伸手腕、手指抓握等动作训练患者的指、腕以及肘关节,在训练时,治疗师要提醒患者认真观看镜子中健侧上肢的动作,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治疗师可相应对训练内容进行调整,40 min/次,1 次/d,4 d/周。 治疗时间为1 个月。

1.4 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估,该量表共42 分,分数越低代表患者神经功能越好。

(2)上肢运动功能:治疗前后,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及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估患者的肢运动功能。 FMA 法:上肢运动评分共66 分,包括33 个条目,每个条目2 分,上肢运动功能与分数成正比。FIM 量表:总分为126 分,运动功能板块占91 分,上肢运动功能与分数成正比。采用量角器测定患侧手腕主动活动范围(AROM)。

(3)生活质量:治疗前后,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进行评估,总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 计数资料以n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神经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NIHSS 评分比较[(±s),分]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t 值 P 值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 值P 值24.07±4.21 23.57±4.62 0.506 0.614 17.25±3.43 12.27±3.21 6.705 0.000 7.943 12.704 0.000 0.000

2.2 两组上肢运动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FMA、AROM、FIM 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FIM评分均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两组AROM 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FMA、FIM、AROM 比较(±s)

表2 两组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FMA、FIM、AROM 比较(±s)

组别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 值P 值FMA(分)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AROM(°)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FIM(分)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21.34±4.23 20.82±4.26 0.548 0.585 39.63±5.13 45.35±5.62 4.754 0.000 17.397 21.999 0.000 0.000 7.23±2.13 7.34±2.47 0.213 0.832 12.05±3.76 17.42±4.12 13.895 0.000 7.054 13.271 0.000 0.000 58.92±6.95 59.72±6.01 0.551 0.583 72.52±7.67 78.82±7.32 3.758 0.000 8.310 12.754 0.000 0.000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SF-36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F-36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SF-36 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SF-36 评分比较[(±s),分]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t 值 P 值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 值P 值49.27±4.95 47.82±5.17 1.281 0.204 63.27±6.93 68.83±7.13 3.536 0.000 10.397 15.088 0.000 0.000

3 讨 论

脑梗死现已成为导致我国中老年群体残疾以及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该病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脑部缺氧、缺血致使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6]。出现急性脑梗死之后, 缺血病灶中心完全性缺血坏死,脑细胞出现病变,严重影响脑部神经,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偏瘫等后遗症,导致患者平衡失调,出现运动功能障碍。 因此,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功能康复训练, 对改善其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镜像疗法和悬吊运动训练均是目前新型的康复训练手段,但因单独使用一种训练的疗效,不足以满足临床需求,故本研究探讨两种训练联合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MA、FIM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AROM 大于对照组(P<0.05);SF-36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证实镜像疗法配合悬吊运动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效果显著。 其原因在于,脑梗死偏瘫是由于高位神经无法支配低位神经,肌肉过度紧张肌张力增高, 身体平衡能力及协调能力降低而发生。 而悬吊运动训练为运动感觉综合训练,其作用模式为维持人体在不平衡的情况下进行锻炼,具有提高核心力量的作用。 在该项训练中,人体为维持平衡可加速髋部深层肌肉、 中心躯干以及骨盆肌肉的收缩,进而使躯干肌肉和身体各大肌群之间的协调性,肌群与神经之间的统合、反馈功能增强,从而提高身体平衡及控制能力,进而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此外,悬吊运动的训练过程能减少不恰当的运动,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更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8]。镜像疗法在脑卒中后患者的肢体康复中常以上肢功能康复为主,具有操作简单、反映直观的特点。患者通过观看镜子中健侧肢体的动作,联想患侧肢体与健侧肢体做出同样动作,患侧肢体受到错误图像刺激,再加上反复多次的训练,从而降低习得性废用的发生,加快运动功能恢复[9]。镜像疗法包含了视错觉、视觉反馈以及虚拟现实多项内容,可有效刺激患者运动区皮质电运动及中枢感觉系统,进而改善中枢重组代偿运动功能缺陷,恢复患者神经功能,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0]。镜像疗法与悬吊运动训练联用具有协同作用,可提高患者核心力量,减少习得性废用,更有利于患者恢复上肢运动功能,临床效用较佳。

综上所述,镜像疗法配合悬吊运动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可恢复其上肢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上肢偏瘫神经功能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