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塔戈运动训练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康复效果及对日常生活水平的影响研究

2024-01-04 10:03王雯雯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19期
关键词:肢体脑梗死康复

王雯雯

(安丘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六病区,山东安丘 262100)

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由局部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以及小动脉闭塞是脑梗死的主要病因,同时烟雾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疾病易诱发脑梗死,此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脑梗死患者多表现为意识障碍、感觉功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失语等症状,随着疾病进展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脑疝及脑死亡,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脑梗死具有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即使治疗及时也可能会出现偏瘫、失语等后遗症,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有大量研究表明,科学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对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效果有重要作用,可以改善患者肢体功能,促进脑部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2]。 奥塔戈运动训练是一项可以居家进行的个体化、循序渐进的运动方案,有助于增强肌肉功能与平衡功能,可以有效预防跌倒的发生,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106 例脑梗死患者为对象,应用奥塔戈运动训练,探究其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选取2020 年3 月—2022 年2 月本院收治的106 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纳入标准:(1)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测结果判断患者符合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2)患者及家属知晓研究内容,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检查结果与病例资料完整;(4)意识清晰、精神良好,可进行正常交流。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2)合并恶性肿瘤;(3)合并骨关节疾病;⑷不愿配合,依从性差者。对照组(n=53),男27 例,女26 例;年龄42~78 岁,平均年龄(58.36±3.24)岁;病程26 d~4个月,平均病程(2.53±0.42)个月。 研究组(n=53),其中男28 例,女25 例;年龄41~79 岁,平均年龄(58.42±3.18)岁;病程25 d~4 个月,平均病程(2.41±0.35)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对患者进行病情监测、围绕医嘱进行口头健康宣教、心理疏导、饮食指导、生活指导以及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康复训练方案,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训练,主要包括肢体按摩、被动运动、四肢主动运动等。 护理人员每日定时为患者按摩四肢,采用推、揉、按等手法,从远心端逐渐按摩到近心端,按摩力度由轻至重,先慢后快。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从患者肩部开始,做屈伸和向外伸展运动,逐渐过渡到肘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部位,30 次/组,2~3 次/d。 待患者可以进行主动运动后, 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主动运动,包括抬高手臂、抬高双脚、伸展四肢等。再逐渐过渡到床边活动,如站立坐下、扶床行走、蹲下等活动,20~30 min/次,2 次/d。 连续干预3 个月。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奥塔戈运动训练,具体操作如下。 (1)训练前准备:由1 名康复科主任医师,1 名康复科护师,1 名护士长和7 名护士组成康复训练小组。 主任医师负责康复知识咨询,护师与护士长负责培训资料收集和培训组织,护士负责康复方案的实施。小组成员系统性学习奥塔戈运动训练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并组织考核,确保组内每个成员对奥塔戈运动训练都熟练掌握。在对患者进行奥塔戈运动训练前, 由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可以选择发放康复手册、播放视频等方式向患者讲述奥塔戈运动训练的意义、基本操作内容等,使患者明确奥塔戈运动训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提高患者的配合度。 向患者发放训练日历表,嘱其按照实际情况准确记录每日运动情况。(2)训练内容: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待患者可以进行主动运动后,对其进行奥塔戈运动训练。①热身运动。头部运动:笔直站立,正视前方,缓慢转动头部,先转向右侧,转至最大限度处缓慢回正。 再将头缓慢转向左侧,重复以上动作,练习5次。 颈部运动:采取坐位,一只手置于下巴前,引导头部径直向后,做颈椎缩回,后缓慢回正,重复5 次。 躯干运动:采取站立位,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将手置于腰部保持髋部不动,身体向一侧缓慢转动,在最大限度处停留3 s,缓慢回正。 再将身体缓慢转向另一侧,重复以上动作,练习5 次。 踝部运动:采取坐位或站立位,脚尖尽力向下压,然后抬起脚尖,每只脚各练习10 次。 每次热身时间控制在5~10 min。 ②肌力训练。前膝训练:采取坐位,可以在看电视的时候进行训练,将小沙袋绑在脚踝上,背靠椅背,缓慢将腿伸直,保持10 s。 将腿放下,另一条腿重复以上动作,两条腿各重复5~10 次。 后膝训练:小沙袋绑于脚踝,手扶桌子站直,屈膝,抬起脚跟并尽量靠近臀部。 回到站立姿势,重复5~10 次。 右侧脚踝重复以上动作,练习5~10次。踮脚训练:采取站立位,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缓慢踮脚,缓慢落地,重复训练20 次。 肌力训练控制时间在15 min 以内。③平衡训练。屈膝:站立位,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屈膝半蹲至膝盖超过脚尖,缓慢起身,重复训练10次。 倒走:手扶桌子向后行走10 步,转身换另一侧手扶桌,倒退行走至起点,重复训练2 个来回。行走转向训练:以正常速度行走,顺时针方向行走,走到初始位置。逆时针方向行走,走回初始位置。按“8”字行走,重复训练。 单脚站立:用手扶桌作为支撑,单脚站立10 s 后换另一侧维持10 s。 足跟行走:用手扶桌作为支撑,用足跟支撑行走10 步后足尖落地,转身换另一侧手扶桌,用足跟行走回起点,重复训练2 个来回。平衡训练控制时间在15 min 以内。 整套运动时间控制在40 min 左右,3 次/周。(3)出院后:每2 周上门随访一次,检查患者锻炼成果,督促其完成奥塔戈运动训练,根据患者的身体素质以及恢复情况,适当增加运动量,连续干预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护理前后采用Fugl-Meyer 肢体运动量表(FMA)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估,量表共包含上、下肢两部分,分别对应66 分、34 分,量表总分100分,分数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成正比;(2)护理前后采用Berg 平衡量表(BBS)对患者平衡能力进行评估,量表共包含14 项,采用五级评分法,满分56 分,分数与患者平衡能力成正比;(3)护理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量表评分范围为0~42 分,分数与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成正比;(4)护理前后采用Barthel 指数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包括进食、穿衣、如厕等10 项内容,完全依赖为0 分,需要协助为1 分,总分100 分,分数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成正比;(5) 护理前后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共包含49 项,采用五级评分法,分数与患者生活质量成正比。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 计数资料以n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MA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上、下肢的FMA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上、下肢的FMA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脑梗死患者护理前后FMA 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脑梗死患者护理前后FMA 评分比较[(±s),分]

组别上肢护理前 护理后下肢护理后 护理后研究组(n=53)对照组(n=53)t 值P 值30.23±3.21 29.89±3.25 0.542 0.589 52.14±4.28 47.65±4.22 5.438 0.000 10.25±2.46 9.88±2.05 0.841 0.402 26.34±3.21 23.62±3.14 4.410 0.000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BS 和NIHSS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BBS 和NIHSS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BBS 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脑梗死患者护理前后BBS 和NIHSS 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脑梗死患者护理前后BBS 和NIHSS 评分比较[(±s),分]

组别BBS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NIHSS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n=53)对照组(n=53)t 值P 值26.35±3.26 26.43±3.13 0.129 0.898 41.58±4.21 37.86±4.32 4.490 0.000 15.62±2.37 15.46±2.26 0.356 0.723 4.23±1.12 6.35±1.54 8.105 0.000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arthel 指数和SS-QOL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Barthel 指数和SS-QOL 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Barthel 指数和SS-QOL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脑梗死患者护理前后Barthel 指数和SS-QOL 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脑梗死患者护理前后Barthel 指数和SS-QOL 评分比较[(±s),分]

组别Barthel 指数护理前 护理后SS-QOL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n=53)对照组(n=53)t 值P 值57.68±4.53 58.21±4.64 0.595 0.553 86.74±5.64 79.23±5.14 7.165 0.000 89.36±7.58 90.21±7.32 0.587 0.558 145.39±5.74 123.25±5.83 19.701 0.000

3 讨 论

脑梗死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与致残率,对于有适应症的患者,溶栓治疗是临床上治疗此疾病的有效手段。但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常伴有头晕、头痛、脑出血、偏瘫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4]。 脑梗死患者预后情况不仅与梗死区域以及病情进展相关,还与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有研究表明,康复训练可以促进脑梗死患者缺损的神经修复,改善肢体功能,对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5]。

常规康复护理主要包括肢体按摩、 被动运动、日常生活锻炼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改善日常生活水平。 但是脑梗死患者的恢复时间较长,需要长时间进行训练,患者依从性较差。同时常规康复护理缺乏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训练方式,不利于培养患者自我护理意识,导致护理效果不理想[6]。奥塔戈运动训练是一种有效预防老人跌倒骨折的锻炼方法,在20 世纪90 年代由新西兰奥塔戈医科大学领导的科研项目,通过锻炼肌肉,提高肢体运动能力,增强平衡能力,来预防患者跌倒,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7]。 这种锻炼方式操作难度低,简单易行,运动成本低。 对于有行动力且意识清晰的患者,经医护人员进行指导,掌握训练要领后,在家即可进行自主训练。 此项运动主要包括热身运动、肌力训练以及平衡训练三部分,对患者的头部、颈部、躯干、髋关节、膝关节等身体各个部位进行活动锻炼,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躯体功能,同时对机体运动通路上的各种神经元有一定程度的刺激作用, 对大脑产生积极影响,促进缺损的神经恢复。同时奥塔戈运动是一种可以充分调动患者康复训练中主观能力的训练方式,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使其在康复训练中的依从性提高,进而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FMA、BBS、Barthel 指数以及SS-QOL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这与刘梅媚[8]发表的研究结果相符,在刘梅媚的研究中,相较于单纯应用常规康复护理的患者,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联用奥塔戈运动训练的患者的起立-行走时间(TUGT)更短,自护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更高。分析其原因发现奥塔戈运动训练对患者的康复教育效果较好,通过视频、康复手册等方式使不同知识层面的患者均可以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与依从性。同时奥塔戈运动训练能够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刺激感受器,改善患者脑部神经功能,从而起到改善肢体与平衡能力的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这一运动训练方式针对性较强,可以满足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条件。 通过热身运动可以使患者肌肉放松,为后续的身体活动做准备, 增加神经肌肉的协调性,可以避免出现拉伤、抽筋。 其中头部运动可以加大颈椎旋转,加强椎体灵活性,促进颈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颈部运动可以改善颈部肌肉韧带供血,使肌肉韧带更强壮;躯干运动可以增加腰背肌力量,维持腰椎的稳定性,有利于保护腰椎;踝部运动可以促进腿部血液循环,帮助锻炼踝关节。 通过肌力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与功能,增加肢体的灵敏度与关节的灵活性。其中前膝训练与后膝训练通过加大下肢的负重,可以促进肌肉力量的增加,同时可以有效改善腿部血液循环,促进肌肉恢复;踮脚训练同样可以使腿部血液循环加快,起到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作用,同时可以帮助锻炼踝关节,维持关节灵活性。通过平衡训练可以提高患者肢体的平衡能力,调节机体反射能力,促进感觉神经恢复。 屈膝训练可以增强患者腿部肌肉,提高身体的平衡感;倒走训练可以帮助患者锻炼和改善身体的平衡能力,同时倒走需要在移动时进行逆向思考,可以刺激大脑,促进空间认知的发展; 行走转向训练可以强化患者前庭固有平衡感觉,加强身体平衡协调能力, 增强空间方位的感知能力;单脚站立需要调动大脑神经来维持身体平衡,同时需要小脑与脑垂体配合,这些器官得到锻炼可以有效提高身体平衡感;足跟行走可以使腿部屈肌群紧张度增加,同时可以控制踝关节的活动,增强跟腱功能,增加关节稳定性,对提高患者平衡能力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患者应用奥塔戈运动训练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恢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升平衡能力,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肢体脑梗死康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肢体语言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肢体写作漫谈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并发痴呆7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