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灵筠,黄文坛,陶莉
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介入血管外科,福建南平 353000
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治疗常需要外科手术切除受影响的组织。术后,一些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以恢复排便功能。然而,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在术后自我护理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如伤口护理、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变等[1-2]。在这种背景下,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激励式护理作为一种积极的护理方法,强调通过激发患者内在的动机和积极性,促进其参与自我护理,取得更好的康复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激励式护理对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升的效果,并分析其实际应用价值。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直肠癌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依然受到影响[3-4]。在这一背景下,针对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引入激励式护理的概念,可能为改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康复效果提供新的思路。对此,本研究方便选取2019 年1 月—2023 年3 月在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接受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治疗的患者105 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激励式护理对直肠癌术后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升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方便选取在本院接受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治疗的105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3)。对照组男35 例,女27 例;年龄40~73 岁,平均(55.37±4.28)岁;结肠癌Dukes 分期:A 期16 例,B 期20 例,C 期16例。观察组男35 例,女28 例;年龄40~75 岁,平均(55.34±3.52)岁;结肠癌Dukes 分期:A 期17 例,B 期19 例,C 期17 例。两组患者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参与研究患者均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经手术病例诊断为直肠癌者;需永久性肠造口治疗者;精神、意识、思维及智力正常者。
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者;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临床资料不全无法随访者;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或免疫疾病者;生存周期<6 个月者。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定期为患者检查永久性结肠造口伤口,观察是否有红肿、渗液及感染等情况,叮嘱患者保持伤口干燥、整洁,日常清洗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剂。饮食方面尽量食用易消化食物,以软食为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豆类等食物,避免对肠道造成刺激影响或是导致肠胀气。遵医嘱合理给予患者术后缓解疼痛药物干预,定期询问患者疼痛程度,结合患者疼痛程度调整镇痛药物的剂量。在日常需保持水分的充分摄入,加强患者心理支持。鼓励患者根据自身状态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对伤口愈合效果造成不良影响,结合医生建议进行适当康复锻炼,从而恢复自身功能。在患者出院前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叮嘱患者伤口护理、饮食控制以及药物使用等内容,为患者解答可能存在的问题。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给予患者激励式护理。①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及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目标,辅助患者养成良好饮食习惯、运动习惯以及伤口清洁度的保持等问题。②了解患者的个人动机和期望,结合患者的内在需求调整护理的方案和计划,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恢复患者独立性为主要干预目标。③在日常护理中取得进展便与患者进行积极反馈,给予患者语言和心理等层面的认可,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动力。使患者在康复锻炼和自我护理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努力的回报,从而调动患者的动力。④在日常护理期间为患者树立积极、正确的认知,鼓励患者克服层层困难,激发患者术后恢复的潜能。引导患者从积极的角度看自己,减少负面情绪对患者情绪造成的影响。⑤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患者学会管理时间,设定康复锻炼的目标,针对锻炼中存在的问题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等,使患者能更好的应对挑战,解决康复阶段遇到的困难。⑥鼓励患者多与家人、朋友等在日常多沟通交流,给予患者心理和社会层面的支持,调动患者的动力,从而在康复过程中感受不到孤单。⑦在日常监督并指导患者锻炼的过程中,记录患者的饮食、活动时间、活动内容、伤口情况等,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分析患者病情的发展以及自我护理能力的提升情况,积极给予患者反馈,同时也结合评估的结果对康复计划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⑧在康复过程中持续与患者保持联系,了解他们的情况,提供支持和鼓励,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据患者的变化调整康复计划和目标。
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情况,评估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ESCA),量表中包含患者自我护理责任感(6 个条目)、自我护理概念(8 个条目)、自我护理技能(12 个条目)、自我护理知识(17 个条目),用李克特(likert)5 级评分法进行评分,每个条目0~4 分,总分0~172 分,各维度评分范围分别为0~24 分、0~32 分、0~48 分、0~68 分。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情绪状态,分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越严重。
对比两组患者湿疹、造口周围皮肤溃疡、感染并发症发生的情况。
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52)观察组(n=53)t 值P 值自我护理责任感干预前15.46±2.7915.38±2.860.1450.885干预后17.43±3.0221.58±2.327.905<0.001自我护理概念干预前18.25±2.4918.43±2.510.3690.713干预后21.43±3.1626.58±3.847.496<0.001自我护理技能干预前23.16±2.3123.21±2.230.1130.910干预后29.53±3.0733.58±3.266.551<0.001自我护理知识干预前43.23±3.3143.32±3.280.1400.889干预后50.43±3.2358.29±3.6111.750<0.001总分干预前101.53±10.25101.28±10.310.1250.901干预后121.53±11.85136.85±13.126.263<0.001
干预前,两组情绪状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A 和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情绪状态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情绪状态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52)观察组(n=53)t 值P 值HAMA干预前30.56±4.3130.29±4.250.3230.747干预后25.43±3.8419.52±3.058.741<0.001 HAMD干预前29.58±3.8529.64±3.760.0810.936干预后25.43±3.7620.85±3.186.744<0.001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也被称为结肠造口术,是一种手术治疗方法,通常在直肠癌切除手术后进行,以恢复排便功能。在直肠癌患者中,有时需要切除一部分直肠,这可能导致临时或永久性的肛门括约肌功能丧失,从而需要进行结肠造口来改变排便途径[5-6]。永久性结肠造口是一种外科手术,在直肠癌术后将结肠的一段与腹壁连接,从而创建1 个人工的排便通道。这使患者能够通过人工造口将粪便排出体外,避免了通过肛门进行排便。经手术治疗,患者术后需要进行康复和自我护理,从而促使自身能适应新的排便方式,这便需要患者调整自身的饮食,进行伤口护理,保持水分平衡,定期更换装置[7-8]。面对术后新的排便方式,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态均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在术后需要为患者提供相关的指导和支持,辅助患者逐步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激励式护理模式在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可以带来一系列积极的效果。这种护理方法能够激发患者的内在积极动机,鼓励他们更积极地参与自我护理,从而促进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9-10]。该护理模式主要是通过设定个人化的康复目标,激发患者的内在动机,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自我护理,这种积极参与可以促进康复进程,让患者感到他们对自己康复的进展有更大的掌控感。在护理指导期间,患者得到积极的认可和反馈,也意识到自身努力所得到的积极结果,可以有效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使患者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逐渐适应新的生活方式[11-12]。激励式护理模式可以帮助患者转变对于术后康复的看法,从消极的情绪和担忧转向积极的态度,积极的参与和积极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减轻患者在适应新生活方式时可能出现的情感和心理负担[13-14]。当患者感受到积极的变化并能够主动参与康复时,他们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通常会提高,他们会更积极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减少由于康复过程而产生的负面影响。激励式护理模式培养患者的自我管理技能,使他们能够在术后长期保持积极的生活方式和自我护理习惯,这对于维持长期健康和康复效果至关重要[15-16]。与常规护理相比,激励式护理模式更注重患者在康复护理阶段的动力,指导患者积极采取行动实现改善自身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的目标,还更加注重患者饮食等方面的护理干预,以减轻患者情感负担、提升患者情绪状态、促进患者康复等作为主要干预目标。总之,激励式护理模式在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护理中能够激发患者在临床干预中配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加快患者康复的速度,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7]。
曾燕琴[18]在研究中指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ESCA 总分(139.62±4.25)分,高于对照组的(126.11±4.74)分,HAMA(20.07±3.12)分,低于对照组的(25.25±3.15)分,HAMD(22.12±2.97)分,低于对照组的(25.31±2.98)分,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03%低于对照组的18.18%(P<0.05)。本研究中同样证实观察组干预后ESCA 总分(136.85±13.12)分,高于对照组的(121.53±11.85)分,HAMA(19.52±3.05)分,低于对照组的(25.43±3.84)分,HAMD(20.85±3.18)分,低于对照组的(25.43±3.76)分(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77%低于对照组的19.23%(P<0.05)。由此可见,激励式护理模式在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干预中的应用能有效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干预中具有较高干预价值。
综上所述,激励式护理模式在直肠癌术后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可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调节患者负面情绪,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患者临床干预中具有较高价值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