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家庭的护理在小儿肺炎干预中对患儿负性情绪及治疗依从行为的影响

2024-01-04 02:52蔡萍萍江韩英程琼娥
中外医疗 2023年27期
关键词:负性协同小儿

蔡萍萍,江韩英,程琼娥

泉州市第一医院儿科,福建泉州 362000

小儿肺炎是以气喘、发热、咳嗽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该疾病患儿未完全发育,免疫力较低,未及时治疗和控制病情,可能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增加死亡风险。据统计,小儿肺炎病死率较高,每年全球约350万儿童死于肺炎,其中<5岁儿童占28%[1-2]。因此,及时对小儿肺炎患儿进行治疗十分必要。目前,临床治疗小儿肺炎主要采用抗生素、支气管氧疗、祛痰等方法,在治疗期间,需要实施护理干预,保证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有利于病情改善[3]。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治疗和护理自主性、依从性较差,难以获得最佳疗效,同时常规护理比较被动,并不能及时为患儿提供护理服务,护理效果欠佳[4]。因此,在小儿肺炎治疗期间需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协同家庭护理是在责任制基础上调动家庭护理能力,强调与突出家庭护理的作用,鼓励家属积极参与临床护理中,家属与护理人员相互协作,可提高护理效率,及时为患儿提供护理服务,以促进其康复进程。对此,本研究简单随机选取2021年3月—2023年4月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小儿肺炎患儿进行对照分析,探究协同家庭的护理应用于小儿肺炎干预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简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小儿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单双数分组,将住院号单数者纳入参照组(40例),将住院号双数者纳入研究组(40例)。研究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9岁,平均(6.78±1.27)岁;病程1~4 d,平均(2.57±0.68)d。参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3~10岁,平均(6.82±1.35)岁;病程1~4 d,平均(2.32±0.57)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家长均已知情同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肺炎、肺癌与肺结核的诊断》[5]中的小儿肺炎诊断标准;年龄3~10岁;家长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上水平。

排除标准:拒绝随访或中途退出研究者;家长存在认知性疾病或精神系统疾病患儿;住院期间因个人原因转院或离院患儿;合并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患儿。

1.3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提供患儿干净整洁的住院环境,护士告知患儿及家长疾病发病原因、治疗方法等健康宣教内容,指导其遵医嘱用药,并建议患儿食用易消化、富含维生素、蛋白质食物。

研究组在参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协同家庭护理。(1)住院阶段协同护理:护士对患儿家长开展健康宣教课堂,通过视频、图文结合的方式详细讲解小儿肺炎病因、症状、治疗方法、护理干预等内容,并介绍协同家庭护理的定义、作用和目的,强调家庭协同护理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微信群发送小儿肺炎干预中协同家庭护理干预方法、护理经验、成功案例。鼓励家庭成员在微信群积极学习健康宣教知识,观看护理技巧演示视频,以提高家庭成员的协同护理能力。根据微信群内上传的护理技巧演示视频,指导家庭成员掌握以下护理干预技巧:①体温护理。每隔1 h,采用体温计测量患儿的体温,当患儿体温降至37℃以内,可每隔3 h测量1次体温。若体温<38.5℃,增加患儿饮水量,补充水分,促进排汗,达到降温效果;采用温水擦拭患儿的腋窝和颈部及关节处,采用降温贴或冰袋敷头,采用温热毛巾擦拭面部;若体温>38.5℃,在物理降温基础上,遵医嘱给予布洛芬及对乙酰氨基酚退热,用药后30 min,监测体温,若体温未降低,则及时告知医师。②叩背排痰。家长要从外向内、从上往下依次叩背,力度不可过大,3次/d,10 min/次,以促进痰液排出。在患儿饮水后或饭后1 h,协助其抱枕,上身前倾,指导其缓慢吸气,1次吸气连续咳嗽3次,咳嗽时收缩腹肌,直至缩唇后再缓慢呼气,准备下次吸气、咳嗽,3次/d,5 min/次。③预防惊厥护理。协助患儿取平卧位,将其头部偏向一侧,每隔2 h翻身1次,每隔5 h清洁1次皮肤。当患儿抽搐发作时,立即垫好牙垫,避免咬伤舌头。切勿过度按压患儿肢体,预防骨折。④饮食护理。每日饮食要摄取足够维生素、纤维素、蛋白质,如增加牛奶、鱼肉、西红柿等食物摄入量,维持营养均衡,饮水量为80~100 mL/(kg·d),当体温每增加1℃,需增加10%饮水量。⑤肺功能训练。当患儿病情稳定后,家长协助其进行呼吸体操,采用面对面的方式,做上臂旋转、上肢扩胸、下蹲呼吸、提臂呼吸等动作;监督患儿进行吹气球锻炼,1次/d,3 min/次。(2)院外阶段协同护理:患儿出院后,护士通过微信随访3个月,每2周打1次微信电话,向家长询问和了解患儿咳嗽、咳痰情况,指导家长随时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做好保暖护理,避免患儿着凉感冒。每1个月家庭随访1次,补充院内健康宣教指导不完善之处,解答家长的疑问,并评估协同家庭护理的成效,针对存在的不足,做出进一步改善。

1.4 观察指标

负性情绪。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评价两组患儿护理前、护理后2周的负性情绪。HAMD共17项条目,总分<7分,表示正常;7~<18分,表示可能存在抑郁;18~24分,表示肯定有抑郁;总分>24分,表示严重抑郁症。HAMA包括14项条目,所有条目均采用5级评分法,总分<7分,表示无焦虑症状;7~<14分,表示可能存在焦虑;14~<21分,表示肯定有焦虑;21~<39分,表示存在明显焦虑;≥29分,表示严重焦虑。

依从性[6]。对两组患儿护理后2周的治疗依从性采用改良面部评分法进行评价,从表情、哭闹行为、四肢活动度、体位及可安慰程度方面进行评价,治疗期间无哭闹、肢体抗拒,且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评为完全依从;存在抵抗或哭闹行为,但经护士安慰后可停止哭闹,评为部分依从;存在严重哭闹、抵抗行为,需要家属与护士共同约束,才能配合治疗和护理操作,评为不依从。依从率=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

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 36-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评价两组患儿护理前、护理后2周的生活质量,涉及精神健康、生理职能、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等维度,满分100分,越接近满分,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负性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

组别参照组(n=40)研究组(n=40)t值P值护理后(12.04±4.34)*(7.92±5.78)*3.605 0.001抑郁评分护理前19.25±3.63 19.39±3.57 0.174 0.862护理后(10.21±4.58)*(7.84±4.66)*2.294 0.025焦虑评分护理前21.68±4.19 21.96±5.23 0.264 0.792

2.2 两组患儿治疗依从率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依从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依从率比较

2.3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组别参照组(n=40)研究组(n=40)t值P值护理前57.83±7.84 57.32±7.93 0.289 0.773护理后79.28±5.89 83.65±5.71 3.369 0.001 t值13.835 17.041 P值<0.001<0.001

3 讨论

小儿肺炎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炎症,主要由细菌、病毒感染所致,病原体感染肺部,损伤支气管黏膜和肺泡,进而影响肺功能,引起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引发器官衰竭,对患儿健康和发育造成严重影响[7]。目前,现代医学主要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控制肺炎病情发展,缓解肺组织通气不畅,促进肺功能的恢复。但是小儿肺炎患儿年龄较小,治疗和护理期间容易出现哭闹、抗拒等行为,配合度较低,同时家属缺乏护理经验,出现护理不到位的情况,进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8-9]。因此,还需加强小儿肺炎患儿的护理干预。

协同家庭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干预模式,强调医院和家庭相结合,基于对患儿日常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科学指导家庭照料,构建针对性、全面性的家庭诊疗环境,帮助患儿快速康复[10]。本研究采用协同家庭护理模式对小儿肺炎患儿进行干预,结果显示,患儿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患儿(P<0.05),提示协同家庭护理可有效改善小儿肺炎患儿负性情绪。分析原因,当患儿处于陌生环境时,会缺乏安全感,再加上疾病引发的生理不适,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悲观等情绪,进而出现哭闹、抵触治疗的行为,不利于临床护理、治疗顺利开展,影响治疗效果。儿童年龄较小,无自主意识和清晰的自我认知,无法分辨外界环境的好坏,并且过于依赖家长。根据这一特点,对患儿实施协同家庭护理,由家属对患儿进行照护,给予充分的陪伴,可以给患儿带来安全感和温馨感,抚慰其负性情绪。同时向家属普及小儿肺炎相关知识,强化家庭照料强度,由家长科学合理地照料患儿,随时根据其病情针对性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治疗,积极开展叩背排痰,保证护理干预的有效性,以减轻患儿生理不适感,有利于减少其负性情绪[11]。通过安抚患儿的情绪,对其护理、治疗顺利开展起到重要作用,在本研究中,通过对小儿肺炎患儿实施协同家庭护理,其治疗依从性为95.00%,高于常规护理患儿的75.00%(P<0.05)。胡学琴等[12]研究报道,观察组患儿施以家属协同护理模式,其治疗总依从率为91.89%,高于对照组的78.38%(P<0.05),表明该护理模式可改善患儿不良行为。究其原因,协同家庭护理可强化家长对疾病的认知,使其在住院阶段积极开展亲子互动,使护院环境变得温馨,让患儿放松,逐渐适应陌生环境,并且住院阶段所有护理干预均由家属主导开展,护士从旁协助,可以更好地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此外,协同家庭护理模式强调家庭和谐在患儿临床治疗和康复中的重要性,以患儿为中心,指导家庭成员科学合理地照护患儿,可以确保患儿生理、心理状况的稳定,从而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使临床护理、治疗顺利开展[13-15]。本研究中,对小儿肺炎患儿实施协同家庭护理后,其生活质量评分提升幅度大于常规护理患儿(P<0.05),表明该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协同家庭护理可分为住院阶段护理和院外阶段护理,可以维持护理的延续性,有利于改善患儿预后。在住院阶段协同家庭护理中,通过采用微信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可以增强家长参与护理的意识和护理能力,降低临床护理操作难度,提高患儿治疗和护理配合度,高效完成给药、排痰、降温、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操作,减轻患儿应激反应和痛苦,促进肺组织发育,减少痰液滞留呼吸道,缓解气道黏膜受损,减少疾病、症状对患儿躯体、生理、健康、心理的影响。在院外阶段协同家庭护理中,通过微信群加强护患沟通,随时了解患儿病情是否反复或康复情况,为家长提供指导和建议,维持病情控制效果,减轻生理上的痛苦和不适,有助于其逐渐康复,从而促进患儿生活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小儿肺炎患儿干预中实施协同家庭护理可有效减轻患儿负性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减轻疾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猜你喜欢
负性协同小儿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小儿涵之三事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大学生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的关系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