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膳食行为改善的影响因素

2024-01-03 06:14胡桂崧
广州医药 2023年11期
关键词:慢性病膳食心血管

胡桂崧

广州市番禺区桥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广州 511400)

心血管疾病在我国极为普遍,已成为我国死因的前五位[1],此类疾病多起病隐匿,病程进展缓慢。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老年群体作为此类疾病的高发人群,其生存质量及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多,加上“健康中国2020”战略计划的实施,对老年群体健康的关注度在不断提升。然而,当今经济水平较高且物质丰富,现代人不健康的饮食行为普遍存在,如多盐、多油、多脂肪饮食,蔬菜及水果摄入不足,导致营养失衡[2]。有研究[2]发现,此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不仅与遗传因素有关,也与后天因素有着极大关联,尤其是膳食行为习惯,其不仅影响疾病发生,也对控制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有着积极意义。近三十年来,我国居民由饮食风险导致的心血管疾病负担显著提升[3]。李秋蓉等[4]的研究显示,健康饮食、作息规律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降低由心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风险。因此,积极改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膳食行为,对降低疾病死亡风险有着积极意义。本次研究以桥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5岁心血管疾病患者570例为样本,了解其膳食行为改善现状,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期望为此类患者膳食干预及健康管理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时间段抽取桥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5岁老年人6 275人,根据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性病建档名单,将老年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共计570例。调查对象均对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有事外出、健康情况不允许等原因无法参与调查者。纳入条件:①符合《内科学》[5]制定的心血管疾病诊断标准;②年龄65岁及以上;③意识清楚,日常可正常沟通,配合完成调查。排除条件:①有事外出、健康情况不允许;②伴有老年痴呆、智力或认知障碍;③合并恶性肿瘤。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①一般资料调查表:自行设计一般情况调查量表,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户籍、人均月收入、居住方式、合并疾病种类等。②参考王芳等[6]的调查问卷内容,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经专家论证并征集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的意见后,确定问卷内容。膳食行为改善包含近一年有意识地增加新鲜瓜果蔬菜的摄入、有意识地增加奶制品的摄入、有意识地增加豆制品的摄入、有意识地减少食盐的摄入、有意识地减少植物油及胆固醇的摄入、有意识地减少糖类的摄入等6项内容,其中做到以上5项及以上者,表示其膳食行为改善良好,否则为膳食行为改善差。膳食行为改善良好者为膳食行为改善良好组,膳食行为改善差者为膳食行为改善差组,健康膳食知识知晓包含吃新鲜瓜果蔬菜对健康有益、吃奶豆类食物对健康有益、高盐饮食对健康不利、吃油脂高的食物对健康不利、饮食均衡对健康有益、体力活动对健康有益等6项内容,知晓以上健康膳食知识5项及以上者为了解,3~4项为一般,2项及以下为不清楚;健康膳食态度包含认为多食新鲜果蔬可控制慢性病、认为多食用奶类可控制慢性病、认为多食用豆类可控制慢性病、认为少食用盐可以控制慢性病、认为少食用油脂可控制慢性病、认为少食用糖类可控制慢性病等6项内容,认可以上5项及以上者态度积极,否则为态度消极;社会环境支持包含医护人员建议、家人及亲戚朋友支持、媒体宣传、社区宣传栏及壁报宣传、社会舆论支持,满足以上5项及以上者,表示社会环境支持处于高水平,否则为中低水平。该量表Cronbach’s系数为0.878,信效度良好。

1.2.2 调查方法 采用入户调查方式,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向调查对象简单讲解本次调查的目的后,面对面方式询问,调查员再根据其回答代填。本次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70份,有效率95.00%。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纳入SPSS 24.0系统中检验计算,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对比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对比行t检验,多因素行Logistic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调查结果

从性别分布来看,男290例(50.88%),女280例(49.12%);从年龄分布来看,年龄65~95岁,平均年龄(75.23±3.23)岁,其中65~75岁288例(50.53%),76~85岁212例(37.19%),86岁及以上70例(12.28%);从户籍分布来看:农村412例(72.28%),城市158例(27.72%);从婚姻状况分布来看:在婚468例(82.11%),未在婚102例(17.89%);从文化程度分布来看:小学及以下351例(61.58%),初中156例(27.37%),高中45例(7.89%),大专及以上18例(3.16%);从人均月收入分布来看:2 000元以下278例(48.77%),2 000~4 000元263例(46.14%),4 000元以上29例(10.33%);从居住方式来看:独居145例(25.44%),与家人居住425例(74.56%);从合并疾病种类分布来看:1~2种492例(86.32%),3种及以上78例(13.68%)。

2.2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膳食行为改善情况

5 7 0 例患者,膳食行为改善良好4 8 0 例(84.21%),膳食行为改善差90例(15.79%)。其中近一年中日常增加果蔬摄入4 8 9 例(85.79%),增加奶类摄入355例(62.28%),增加豆类摄入312例(54.74%),减少食用盐摄入452例(79.30%),减少油脂摄入415例(72.81%),减少糖类摄入378例(66.32%)。

2.3 影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膳食行为改善的单因素

2组患者在文化程度、居住方式、合并疾病种类、健康膳食知识知晓、健康膳食态度、社会环境支持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影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膳食行为改善的单因素分析 [n(%)]

2.4 影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膳食行为改善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P<0.05的项目通过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居住方式、合并疾病种类、健康膳食知识知晓、健康膳食态度、社会环境支持等影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膳食行为改善的主要因素(P<0.05),见表2-3。

表2 变量赋值

表3 影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膳食行为改善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3 讨 论

心血管疾病作为临床高发病率疾病,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死因,其患病率、发病率及死亡率位居全球第一,成为人类极大的健康隐患。据调查,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到3亿,老龄化程度加重的前提下,疾病带来的健康负担逐渐加重,使得65岁以上老年人死亡率不断提升。不良的饮食习惯是此类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然而不少研究[7]显示,健康的膳食行为可降低由此类疾病导致的死亡率。可见,采取有效的膳食干预手段改善老年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其死亡风险有着积极意义。本次研究结果显示,570例患者中膳食行为改善良好480例(84.21%),膳食行为改善差90例(15.79%),其对果蔬、奶制品、豆制品、食盐、油脂、糖类等摄入均有所改善,可见该地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膳食行为改善情况较好。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是影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膳食行为改善的主要因素之一,与文献[8]研究结果一致。文化程度越高,患者获取知识的途径越广,觉悟越高,自控能力越好,越能意识到健康膳食对疾病的好处,进而自觉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因此膳食行为改善越佳。居住方式是影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膳食行为改善的主要因素之一,与文献[9]研究结果一致。独居的患者其膳食行为改善较差,可能是因为独居的患者生活约束力较差,无人监督,因此膳食行为改善较差。合并疾病种类是影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膳食行为改善的主要因素之一,合并疾病种类越多的患者,其膳食行为改善越好,可能是因为患者合并的疾病较多,饮食禁忌较多,为避免疾病反复发作,对饮食的控制越好,因此膳食行为改善情况越好。健康膳食知识知晓情况较好,健康膳食态度积极及社会环境支持处于高水平的患者,其膳食行为改善情况越佳。健康膳食态度会直接影响患者膳食行为的改善,其受到健康膳食相关知识及社会环境支持的正向影响[10-11],一般情况下,人的信念难以改变,因此要通过改善知识及环境,使得信念得以改变。要加大老年患者健康膳食知识的普及度,开展多样化的健康膳食主题活动,让其有更多机会学习健康膳食相关知识,进而提高其健康素养,强化其健康膳食态度,最终实现改善膳食行为的目的。此外,政府要充分调动社会及个人的积极性,在示范区构建慢性病防控环境,优化慢性病健康膳食文化,营造良好的氛围,发挥示范区带头作用,巩固老年人健康膳食意识。

综上所述,该地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膳食行为改善较好,但还有一定进步空间,目前存在知行不一致的情况,因此当地相关部门要加强宣教力度,促使其养成健康的膳食态度,共建健康的社会环境,更好地改善其膳食行为。

猜你喜欢
慢性病膳食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中老年人健康膳食如何安排
秋天膳食九字诀
六个问题读懂膳食纤维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十年增一倍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