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策略探究

2024-01-02 18:56黄凤珍
电脑迷 2023年19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黄凤珍

【摘  要】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呈现出新变化。当前,选择有价值的教学方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小学语文教师需紧跟新时代的潮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全面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的组织形式,使整体的课堂变得更具引领性价值,促使学生深入其中,展开语言的品析与解读,实现文章层次的划分与梳理,逐步建立良好的阅读方法与习惯,形成一定的高阶思维,积累写作方法与技巧等,助力学生核心素养成长。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有效推进,不仅可发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更能拓宽学生视野,强化读写能力,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因此,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应积极运用有价值的课堂空间以及环节,生成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启发学生找到合适的契机,展开深度推导,立足于文本解读,感受作者刻画出来的形象,明确其中有逻辑的顺序和巧妙建构形式等。在促使学生实现思维递进的同时,迁移到自己的写作成果构建过程之中,实现读写能力的增长,助力学生的核心素养成长。文章以语文阅读教学为切入点,主要论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以供参考。

一、以文本语言的赏析为主线,强化学生读写能力

在品味语言的过程,往往是学生深层次掌握文本内涵的重要途径。发散阅读思维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渠道。因此,在全面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背景之下,广大教师必须明确“文本语言赏析类环节”的设计性价值,进而全面运用有价值的课堂空间以及环节,为学生创设出具体的条件,彰显自身的主体地位,真正迈入文本篇幅的感知过程之中,把握其中的语言特点,感受作者的建构方式,明确其中所运用到的一些写作手法、描写方法、表达方式等,最终积累更多的技巧,在获取到阅读方法的同时,形成写作积累、沉淀,获得读写能力的全面成长,将教育教学的效能真正发挥出来。

(一)语言解读与思维发散

从学生发展规律来看,获取的阅读经验以及方法往往是不够充分的。因此在面对文本的解析时,经常会出现一定的困难度,对于一些重点的语句段落,更是会呈现出一带而过的情况,无法深入体会其中表达的思想内涵等。在这一背景之下,立足于日常教学来推动的文本语言品鉴活动,则显得尤为重要,更是成为在阅读教学中需着重强调的方面。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方法就会得到积累。在参与阅读时,能够迅速找到合适的契机,展开深度推导等。依托感知与梳理的过程,提升写作拓展思维。

在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各种类型修辞手法,例如排比、夸张、拟人、比喻等,这些方式都能够有效突出作者想要刻画的形象,而教师则可以借助这些契机,来引导学生实现思维的递进性发散,立足于文本解读,把握其中突出的人物形象,明确其中刻画出来生动的景物形象,抑或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等,启发学生在深层次的感知过程中,明确修辞手法的突出、衬托效果,实现有效阅读积累和写作沉淀等。

(二)深度推进赏析类文本语言感知活动的案例

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这一课为例,实践中,教师就可以依托文本语言的赏析活动,实现对学生的启发,在感知中了解海底世界是一个怎么样的地方,激发学生亲近自然,探究自然神秘的情感,明确作者描写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时运用的方法。具体的教学重点可以设定为:创设情境,精读课文。如“你们就是潜水员,潜入课文中的海底世界,看看你能发觉什么,发觉了状况马上向船长报告。”启发学生阅读并赏析。如“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像人在打呼噜……”这段话。明确“有的像……”句式,以及其中更多排比修辞,生动形象展现出海底生物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姿百态,各种动物还会依据状况的变化而变换自己的声音,突出主题:海底静中有声。又如“有些贝类自己不动,但能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这段话,教师则可以启发学生提炼其中运用的拟人修辞,留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明确感知海底世界暗中有光、动物多并神奇等, 培育学生喜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二、设计深度探究任务,强化学生读写思维

深度探究任务,同样也是推进学生思维递进的重要途径,更是获取文章层次、写作线索的重要过程,也是学生达成探讨交互的重要基础。所以,在现代化教育理念之下,广大教师则需要明确各种问题任务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驱动性,进而呈现有价值的任务设计,使整体的课堂变得层层深入,带给学生无限的启发、引领,促使学生能够真正激发起自己的潜在力量,参与到探索以及剖析的过程之中,最终获取一系列邏辑梳理的效果,把握其中刻画的具体形象,或是感受其中详略得当的布局等,推动学生阅读水平成长的同时,发展建构水平,写作能力的成长,打造双向培养的机制。

(一)读与写之间的联合

分析小学生所反馈出来的写作成果,发现存在成分不明、逻辑层次不够清晰,立意不够准确的情况。而仔细分析原因可知,一是源于他们掌握的写作方法相对匮乏。二是源于教师所渗透的学法指导相对匮乏。尤其是在课堂上为了追赶教学任务、教学进度等,忽略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建设过程,因此学生无法得到有效的锻炼,整体素养的成长则受到了限制。立足于这些学情,深度探究任务的有效设计可以成为有利的条件,来为学生的创造、改善、发展,提供助力。

例如在进行写景、游记一类文章的解析时,其中往往会涉及作者移步换景的思想,或是有逻辑的游览顺序,或是巧妙独特的空间结构等。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些维度,来展开深层次的探析,把握作者建构文章所沿用的逻辑,进而迁移到自己写作成果的构建过程之中,使整体的文章变得更加有逻辑,给人以独特的观感。

(二)深度推进逻辑梳理类活动的案例

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一课程为例,实践中,教师就可以依托深度探究任务,实现对学生的启发,促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知金华洞的奇特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美河山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清课文主次的阅读能力,学习本课抓住事物特点写具体的表达方法,强化学生的建构思维与布局意识。如“孔隙”部分,启发学生探索“孔隙”的特点,归纳“窄、矮、险”。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来:对小船大小的描写、对进洞方式的描写、对自己感受的描写。“按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和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按文章叙述的方法给课文列提纲。”启发学生理清课文的条理,明确归纳具体的游览方式,即“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使学生明确文章线索与思维导图的绘制。创设情境“随叶圣陶爷爷游览了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引导学生按作者在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如“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来分清文章的主次并与组员一起修正、定图,从整体上感知全文,拟出游览路线,让学生头脑中有清晰的思路,发挥学生的全局思维。

三、课内外资源联动,构建广阔的阅读空间

全面引进课外阅读素材,实现与课内的有效联动,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重要倡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外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仅是课堂的有效辅助,更是呈现出一定的拓展性,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开阔,积累更多的学习方法,获得更多的人生感悟等。因此,在展开教育变革的过程中,广大教师也需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需要,积极地寻找开发更多有价值的课外素材等,打造一种课上课下相融合的机制,帮助学生能够真正迈入到更加自由的环境之中,获得融合性的体验,实现读写能力的增长。

(一)课内外资源联动的价值

皮亚杰先生曾经指出,学生的发展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换言之,学生的素质能力水平提升,必须经历相对完整的拓展延伸。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一个主动探索者,发现者、积累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教学变革的方向,应倾向于学法的渗透以及指导,而不是引导学生被动地去接受知识。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则充分论述了这一观念,课堂上的统筹规划可以起到整体性的培养效果,而细分性的设计则能够助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在这一视域下,广大教师则可以联系学生的兴趣,遵循趣味性原则来实现素材内容的搜集与整洁,使得课堂变得更加充满生命力,契合这一时期学生的需要。也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文本阅读来达成有效的梳理,不断感悟中刻画的具体形象,进而展开个性化的抒发与表达,在锻炼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强化他们的思维,助力学生的核心素养成长。

(二)深度推进拓展性阅读活动的案例

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这一课程为例,实践中,教师就可以依托课内外资源联动,实现对学生的启发,促使学生明确文章课文节选自古典名著《西游记》第一回,感悟“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个性特点,《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是文化史上的灿烂瑰宝,可激发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具体的教学流程可以设定为:1. 课内感知,精读分析、组内讨论、全班交流。如默读课文并思考:石猴是只怎样的猴子?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可简单写上自己的批注。让学生有时间读书、思考、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第一自然段语言描写中体会石猴出世的神奇。“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体会石猴动作敏捷及不自私,乐于与他人分享的特点。 投影出示:“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启发学生读出韵味,体会古代白话文语言的概括性。石猴不仅有过人的勇气与本领,还很有心计,天生就是做首领的材料。2. 拓展延伸,激发兴趣。明确《西游记》中的著名故事还有很多(呈现:官封弼马温、三打白骨精、过火焰山)等资料,启发学生感受一下名著的魅力所在,明确不同的人物角色与形象……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全面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师推进工作的重点。要紧跟新时代的要求,教师需将重心放在发展学生的素质能力之上,选择有价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真正进入到文本篇幅的感知过程之中,最终获取到一系列邏辑梳理的效果,实现对语言的全面解读。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实现有效的阅读积累和写作沉淀,推动学生阅读水平成长的同时,发展建构写作能力,成为主动探索者与发现者,积极获取学习方法与技巧,强化情感态度等,推动学生核心素养成长。

■ 参考文献:■

[1] 林思妹. 网络新视野 阅读新方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数字化路径探究[J]. 考试周刊,2023(40):27-32.

[2] 李莉. 依托文本阅读,提升写作能力——小学语文部编版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尝试[J]. 新教育,2023(S2):276-277.

[3] 王锡忠.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低年级语文课程为例[J]. 科教导刊,2021(31):133-135.

[4] 潘琴. 在部编教材下如何提高涉藏地区农牧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学生阅读理解能力[J]. 知识文库,2023(01):55-57.

[5] 余虹桥. 加强语文阅读教学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 小学生(下旬刊),2022(11):112-114.

[6] 柳生岳. 浅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07):176-178.

[7] 李海燕. 激发学生阅读潜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小学语文五层阅读教学模式实验探究[J]. 新课程,2022(03):137.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