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理念下的幼儿园绿润童心教育实践研究

2024-01-02 11:33陈静
儿童绘本(阅读与美育) 2023年22期
关键词:童心陶行知绘本

陈静

导读:陶行知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颇有裨益。环保是新时代教育绕不开的话题,能丰富幼儿的自然科学知识储备、塑造幼儿的环境爱护意识、培养幼儿的道德理念、提升幼儿的审美水平。本文对绿润童心教育展开实践探究,旨在综合王国维提出的智育、德育、美育三大教育宗旨,在陶行知理念的指导下助力幼儿全面综合发展。

一、陶行知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领域的内涵

(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强调生活和教育的关系。幼儿不具备过硬的知识储备和社会经验,处于前运算阶段,主要运用直观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思考与实践。在幼儿教育领域,机械、重复、单调的背诵性、知识性、书本性的学习模式并不被广泛应用。相反,大多数课程都以生活教育的形式开展,户外郊游、竞技比赛、绘本阅读、音乐舞蹈、民间采风、文化探索、科学实验、亲子互动等游戏教学成为主流。这些教学方式和生活有着密不可分、潜移默化的关联,都强调在日常实际和知识经验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以幼儿喜闻乐见、愿意接受的形式加以组织,全面贯彻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

(二)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认为,学校的概念并不能被局限在客观实体方面,它应该更广义、更宽泛、更灵活,在幼儿教育领域尤为明显。整个幼儿园就是幼儿接受社会教育的最佳场所,包括丰富的人际关系(同伴、教师、家长)和多元的社会实践(与同伴合作、和教师沟通、同家长交流),园所定期开展园内(互助交友、师幼互动、亲子游戏)和园外(种植活动、游览踏春、敬老院慰问)实践课程,这些活动无论在深度还是在广度上都具备足够的社会性。所以,幼儿园启蒙教育和陶行知教育理念中社会即学校的原则相契合,希望尽可能为幼儿创设更多社会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心理环境等元素,拓宽幼儿的社会视野。

(三)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论述:“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在幼儿教育中,“做” 便是园所实践,“学”指的是幼儿的学习,“教”涉及教师的教学,只有三位一体构成完整的教育链条,幼儿才能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过程,深化知识印象。在这一科学理念的引导下,幼儿全面活动眼耳口手脑,协调躯体器官,既促进了身体发育,又调动了多重感官,实现了综合能力的提升。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包括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沟通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教学做合一理念和多元智能培养高度契合,幼儿在完整、健全、赋予行动力和思考力的教育框架内可以实现多种智能的协调、趋同、稳定发展,教师也可以身作则,最大限度行使职能,运用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为幼儿的成长添砖加瓦。

二、幼儿园绿润童心教育要素探讨

(一)以幼儿为本

幼儿园的一切实践活动都要秉持幼儿本位思想,尊重幼儿新奇的想法和创意。在此基础上,把握好干预的尺度,实现寓教于乐和“玩中学”,平衡知识教育和快乐成长,这也是陶行知教育理念的隐性基础。

(二)环保主题

绿润童心的“绿”字以绿色这种青翠、自然、隽永的色彩象征环保主题。结合生活教育理念,它将环保主题和幼儿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紧密联系,并涉及人文心理环境的发展与保护,力求幼儿最大程度爱护自然、尊重精神、塑造人格。

(三)童心教育

绿润童心强调“童心”的真诚与可贵,旨在以幼儿热爱的活动“滋润”心灵。从本质来看,这是美育和德育的体现。幼儿从自然社会和人文社会汲取情感能量,在社会即学校理念的影响下认识到环境和人类的和谐关系,从而培养高洁、纯净的道德素养和人格素养,这种素养也会浸润日常生活,积极影响品行和思维习惯。

(四)延伸教育

绿润童心教育不仅是口头教育、书面教育、理念教育,更是教学做合一的完美展现,通常以种植活动、植物观察、空间设计、绘本游戏、自然探索、艺术设计、戏剧表演、绘画表征等延伸教育模式开展,旨在摆脱死板、生硬的形式,让幼儿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延伸身体和心灵,放飞自由,驰骋想象,以真听真看真感受获取第一手体验,促进环保理念、道德理念、情感理念、知识理念等的综合形成。

三、陶行知理念下的幼儿园绿润童心教育实践研究

(一)绿意盎然,阅读为伴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引导环节,需要激发幼儿对自然的探究兴趣。阅读是幼儿热爱的活动之一,绘本作为一种图文并茂、新颖有趣的书籍形式,是自然探索活动的最佳引入素材。

笔者在班级阅读角特设“绿润童心阅读区”,摆放《山野郊游图鉴》《和爸爸去森林探险》《陈振盼自然探秘科普五部曲》《给孩子的自然简史》《好奇树:自然世界》《脚下的世界》《头顶的天空》《动物大数据》《和爸爸去森林探险》《迁徙:不可思议的动物之旅》等自然绘本,这些绘本从人文科学、自然地理、历史环境、植物生长、生态资源、动物习性、生命起源等角度,为幼儿构建了丰富多元、精彩纷呈的绿色知识体系。幼儿还从家中带来喜欢的漫画作品、自创的简笔画、亲子栽培植物和郊游的照片,笔者鼓励幼儿互相分享阅读感悟,畅所欲言,阐述“最想和大自然完成的一次互动”,顺利完成阅读导入。

(二)视听结合,隐性互动

在完成导入后,笔者没有急于让幼儿第一时间走进大自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只有在脑海中具备对所要探究事物的联想时,幼儿才能最大程度生发自主学习意愿,驱动潜能,提升创造力和想象力。

例如,笔者将《给孩子的自然图鉴:动物图鉴+植物图鉴》制作成精致的卡片和PPT作为活动奖励。在完成绘本阅读和交流后,通过开展益智问答、自然知识比拼、科学知识探讨等游戏,幼儿对想要探讨的动植物和自然现象已经有了大致理解和认知。此时,从网络搜集绘本动画资源、短视频素材、讲解材料,利用多媒体触屏设备、投影仪、电子笔,结合专业人员的配音、真实的自然声效和配乐,幼儿将视觉、听觉、感觉充分结合,在脑海中完成和环境的亲密互动,激发了保护环境、热爱环境的意愿。

在前两个步骤中,幼儿通过间接材料和形式,明确了生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培养了环保意识,激发了童心,了解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这所“学校”的魅力,在教师引导、室内实践、理论学习的三元体系下建构了绿润童心课程的根基,充分彰显了陶行知三大理论的实用性。

(三)选定活动,前瞻预览

笔者鼓励幼儿根据想要研究的自然现象的不同自行分组,选择志同道合的同伴点燃科学兴趣,共同完成既定目标。针对想要独立研究的幼儿、想要和教师组队的幼儿,也充分给予肯定,尊重每个幼儿的多样性和个性。

经过商定,班级幼儿分成三组。

A组:以《花婆婆》为蓝本,寻找和故事中相同、相似的景物拍下来组合在一起,完成新绘本《我们的花婆婆》,并像主人公一样“做一件让世界变得美丽的事情”,如种植鲁冰花、绘制看到的花朵和蓝天、帮助生活中生病的“花婆婆们”实现自己的愿望等。A组在设定目标时,考虑到海洋、沙滩、教堂等景物不容易寻找,想到用游泳池或游乐场水上娱乐设施、模拟沙滩或沙地游戏的近景、红砖瓦建筑代替,体现了高度前瞻性和灵活的应变性。

B组:独立组队,这个类别的幼儿一般自我意识强烈、自信心旺盛。他们有的基于《田鼠阿佛》研究过冬的方法,并像阿佛一样采集和冬天有关的词汇、诗句,倾向于人文美育活动;有的基于《十万个为什么》做出植物变色、光在玻璃瓶中的折射、含羞草应激原理、磁铁性质探讨等科学小实验;有的广泛阅读《我爸爸》《我妈妈》《我有友谊要出租》《大卫,不可以》等情感主题绘本,另辟蹊径,想要从创作者角度研究其中的背景、人文景物的构图、线条、颜色等和实际生活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这类幼儿一般都生长在艺术气息浓厚、教育环境宽松的家庭中。在做出设计时,幼儿提出季节不相适应、不同时期光线亮度和方向不一样、故事中的景物和生活中不相同等建设性意见,这为活动的调整创设出一定的空间。

C组:这组的幼儿采用师幼共同探讨、研究的形式,一般选择参与性、集体性强的活动,活动形式较为简单,但对细致度、观察力的要求较高,如捡落叶、采集标本、研究快速打扫清洁的方法、艺术写生、搭建模拟房屋、设计艺术墙、开展动物介绍活动、游戏环境打造等。幼儿集思广益,将活动做出最大程度细化,考虑落叶颜色和生长程度、标本获取难度、清洁工具的选择、写生环境的创设、房屋材料知识的学习、艺术墙和周围环境的匹配、动物生长环境的考量等因素,极大程度彰显了预览活动的能力。

在活动选定和问题思索过程中,幼儿既明确了隐于环境中的生活要素、社会要素,也利用教师的引导和自主实践考量知识的合理性、准确性,提升了质疑品质、批判精神、理性思维和实践认知,不知不觉中贯彻了陶行知教育理念。

(四)树立目标,逐个攻破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强调,教师一方面要“支持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材料、同伴和玩法,支持幼儿参与一日生活中与自己有关的决策”,另一方面要“认真观察幼儿在各类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并做必要记录,根据一段时间的持续观察,对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做出客观全面的分析”。基于此,在绿润童心教育课程中不仅要给予幼儿自主选择权和探索的自由,还要秉持专业态度,为每一个活动树立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润物无声地帮助幼儿攻克难题,达成各有侧重的成长标准。下面以A、B、C三组的典型活动为例,阐述在特定陶行知理念目标引导下的实践研究。

1.生活美育,滋润情感

A组幼儿参照《花婆婆》开展角色模仿活动时,笔者特意引导幼儿关注现实生活与故事背景、角色经历之间的关系,以生活为导向实施美育。例如,幼儿察觉到现实中的景物饱和度相对较低,可以指导他们:“天然的海水、天空、空气、树木都比较纯净,但是随着人类的开掘和使用,它们会在质地、颜色上发生一些改变。你们觉得花婆婆居住的环境怎么样?”幼儿受到启发,开始调查人们活动轨迹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明白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又如,鼓励幼儿对比蓝天、火焰、草地、花朵等景物的色彩、线条、构图等,幼儿有了自己的发现:“现实中的好像有杂质,没有故事里那么优美。”抓住教育契机,传授艺术加工和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幼儿由此绘制心中的“美”,在观察生活中的光影、树荫、水滴、风、花朵、建筑的基本轮廓和特征的基础上,加入了自主创造。再如,在寻找绘本中景物的代替品时,幼儿认为现实中的景物更好看:“我觉得我和妈妈的小屋最好看,虽然没有花婆婆的炉火和地毯,但是有小熊娃娃,有妈妈做的西瓜,有动画片,有美好的回忆。”适时引导:“非常好,其实美就来源于我们的情感,美的东西一定是善良的。”通过生活美育,观察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让这一抹抹绿色润泽幼儿稚嫩的童心。

2.社会教育,环境润性

诗人袁枚倡导“性灵说”,主张诗歌要直接抒发诗人的心灵,表现真情实感。将其运用到幼儿教育中同样如此,绿润童心课程必定要讓幼儿身处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彰显个人意识和本真精神,强调环境和人心之间的高度契合,与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理论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B组幼儿普遍具有个性,在开展环境教育时要特别强调实践性和社会性。例如,为研究《田鼠阿佛》的幼儿提供与故事相似的人文环境(人与人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同和良性冲突,人的发展和环境之间具有内在矛盾),让其思考自我和社会的关系,懂得平衡个性和共性,既顺应本心又照顾集体。又如,为研究《十万个为什么》的幼儿提供烧杯、漏斗、沙漏计时器、树叶、绿植、磁性吸盘等生活道具,实验前引导其思考这些道具的生活用途,实验后验证是否物尽其用。这样幼儿会更明白环境中的道具、元素和人的生产生活相辅相成,既要合理开采资源,又不能浪费资源,要让资源适当、适度、适地发挥作用,兼顾个人用途和环境保护。再如,为研究情感类绘本设计和生活异同的幼儿提供不同的参考模型,以实际案例启发他们思考环境变化与人心理变化之间的关系,有反衬,有对比,有协同,有同步,有滞后。幼儿在考虑环境的同时映照出自我,润泽心性,接受了蕴含在环境教育中的社会心理教育。

3.知行合一,劳动教育

C组幼儿在各类集体环境实践中付出身体和脑力劳动。笔者将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念蕴于其中,侧重发展幼儿的不同智能。例如,在捡落叶活动中引导幼儿数落叶(逻辑),为落叶唱歌跳舞(音乐),并以自己的方式组织落叶相关故事(言语)。又如,在艺术墙设计活动时,鼓励不同想法的幼儿互动(沟通),阐述个人观点(认识),描绘预览图像(空间)。再如,在标本采集活动中引导幼儿研究样本特征(观察),调动身体寻找独特的标本(运动)。

笔者身体力行,和幼儿一同完成上述活动。在知行合一的实践中,幼儿开发了多元智能,明白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了基础。

四、结语

陶行知理念对早期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性和参考性,笔者以此为基础开展幼儿园绿润童心教育实践研究,希望给同行提供参考借鉴。

猜你喜欢
童心陶行知绘本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绘本
绘本
绘本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童心绘天下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