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丽娟 魏建兵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兴起,高职院校面临着如何将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在“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策略和措施,以期为高职院校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创新创业教育
引言
在“互联网+”视域下,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和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技术可以为教育带来更多的资源和工具,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和渠道[1]。同时,互联网平台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因此,如何在“互联网+”视域下将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
1. “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联
1.1 教育目标的关联
创新创业育人的总体目标是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推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实现持续、全面的人才发展。而思政教育也同样贯穿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达到当前我国教育所倡导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最终目标。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思政教学可以起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作用。通过思政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2]。这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因为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才能够在竞争中保持诚信、公正和负责任的态度。
此外,思政教育也可以为学生提供社会科学和人文知识的支持。创新创业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还需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素养和社会科学的知识背景。思政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政策法规和社会问题,使他们能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更好地把握社会需求和市场变化。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思政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通過启发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和发现社会矛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思政教育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创业的机会和挑战,培养他们敢于创新、勇于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1.2 教育内容的关联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学生需要学习并掌握创新方法和技巧,了解创新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势。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市场调研、商业模式设计、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教育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际创新和创业过程中更好地应对挑战,提高成功的概率。
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则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3]。通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学生可以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政课程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创新和创业过程中能够从社会利益和社会责任的角度思考问题,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此外,两种教育内容还存在一些交叉和融合的部分。例如,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也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使他们在创新和创业过程中能够保持诚信、公正和负责任的态度。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知识也可以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支持,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把握社会需求和市场变化。
2. “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挑战
2.1 “互联网+”时代外部环境多变
一方面,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使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平台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与此同时,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也成为问题。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往往更快,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和传播。在这样的环境下,高职院校需要教育学生具备辨别信息真假的能力,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4]。
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交流方式。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人交流、分享和互动。然而,这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社交媒体上的“言论自由”使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和不当行为得以传播,甚至涉及网络暴力和欺凌。高职院校需要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社交媒体,遵守网络道德和规范,并提醒他们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和网络安全。
此外,互联网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学生在网络上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观点和信息,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和价值取向的形成产生影响。
2.2 教学方式陈旧
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面临着陈旧教学方式的桎梏。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注重传授知识和灌输理论,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然而,互联网的发展使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多样和便捷,他们对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接受度也在逐渐下降。
一方面,传统的教师讲授模式往往是单向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然而,互联网的普及使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课程、学习平台和社交媒体等途径主动获取知识和信息。他们更加习惯于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对于单一的教师讲授方式缺乏兴趣和动力。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创新教学方式,采用更加互动和参与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材往往滞后于时代发展和需求变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行业和职业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和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
此外,陈旧的评价体系也是制约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一个因素。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3 学生个性化要求增加
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面临着学生个性化要求突出的挑战。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了更多的选择。他们希望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追求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和发展路径。
一方面,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个性化要求不断增加。互联网的普及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他们对于传统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接受度和认同度降低。学生希望能够学习与自己兴趣和职业发展相关的内容,追求更加个性化和实用性的学习体验。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和发展路径。
另一方面,学生对于教学方式的个性化要求日益突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虚拟实验室和远程教学等方式进行学习,突破了传统教室的时空限制。学生希望能够灵活选择学习方式和时间,实现个性化的学习体验。高职院校需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结合在线学习和实践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此外,学生对于教学评价和反馈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潜力发展。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需要探索更加综合和个性化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个人发展,提供个性化的评价和反馈,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3. “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措施
3.1 构建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教育实验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措施之一是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教学相结合的教育实验平台。这个平台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实用的创新型创业教学环境,通过实践性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首先,该平台应该提供实验场地,让学生可以进行必要的创新实验。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进行各种创新实践,包括产品研发、市场调研、商业模式设计等。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创新创业的过程和挑战,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该平台要坚持创新创业教学原则,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学相结合。这意味着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政能力和价值观。通过讨论和反思,学生可以思考创新创业背后的道德和伦理问题,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
最后,该平台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在线学习相结合。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相关的知识和资源,并参与线上的创新创业项目。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和在线社区与其他创新创业者进行交流和合作,拓展自己的人脉和资源。
3.2 确保思政教学模式适应创新创业教育
在“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措施之二是确保思政教学模式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这需要高职院校主动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转变传统的单向输出式教学方法,采取互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由被动接触思政元素变为主动参与探究。
首先,高职院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开设微信公众号,以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在公众号上发布与高等技术职业学校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相关的信息新闻,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同时,学生也可以在公众号上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分享经验和观点,促进思政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
其次,高职院校需要灵活改变教学思路与学习方法,将更多的思政元素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传统的思政教学强调道德与伦理的培养,而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可以通過设计创新创业项目,将道德与伦理的考量融入实践,引导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思考社会责任。
最后,高职院校还可以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和虚拟实验室等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随时随地获取相关的知识和资源,并进入虚拟实验室中进行创新实践。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促进思政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3.3 建立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保障机制
在“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措施之三是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这需要学校在设定课程时,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制定不同的计划,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首先,学校应采取开放性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应该增加学生实践能力在评价中的比重,充分考虑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同时,评价应该是开放的,给学生提供多样的评价方式和机会,让学生在宽松融洽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其次,学校可以结合项目教学模式,让学生按照网络时代的商业创新方向设置一定的商务平台。通过项目教学,学生可以在实际的商业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学习商品的设计、市场营销、项目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学校应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
最后,学校还可以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和孵化器,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创业的机会。这些实践基地和孵化器可以与企业合作,将学生的创新项目转化为实际的商业产品或服务,帮助学生在创新创业领域取得更好的成果。同时,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结语
本文通过对“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和措施。通过这些策略和措施的实施,可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意识,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对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娜.“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路径探究[J].大学, 2023(13):165-168.
[2]杨雯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路径研究[J].才智, 2023(12):41-44.
[3]贾颖慧,刘夏冰.“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路径探究——以汽车学院为例[J].时代汽车,2022(17):73-75.
[4]孔蕴雯.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路径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2(20):10-12.
作者简介:姚丽娟,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大数据技术、双创教育;魏建兵,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技术、双创教育。
基金项目:2023年甘肃省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电子信息类专业“赛创、思创、专创、产教”四元融合多元对接就业平台构建与实践(编号:甘教学函〔2023〕16号);2022年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线上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编号:2022JG-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