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研究

2024-01-01 00:00:00安永胜郝胜利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新质生产力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分析高等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揭示了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体系建设策略,旨在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期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Research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of Vocational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

An Yongsheng Hao Shengli

(Ordo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Vocational College,Ordos,Inner Mongolia 017100)

Abstract:Through the use of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this study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which reveal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It proposes strategi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The aim is to form a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l that matche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productive forces,and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vocational colleg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国家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1-2]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3]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需要与时俱进,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本研究旨在探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创新策略。通过分析当前思政教育体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性的构建方案,以期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思政教育模式,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一、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一)新质生产力的定义内涵及特征

新质生产力是指在新时代背景下,以科技创新为主导,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以及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的先进生产力形态。它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代表着生产力发展的新质态和新水平。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创新,强调质的提升与优化,本质上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概念自提出以来,便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姜长云认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主导下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强调了科技创新在其中的核心作用,并提出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多个战略重点。[4]韩飞和郭广帅则从生产要素、组织形态、产业质态和科技创新四个维度,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对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5]曾宪聚和曾凯将新质生产力视为包含政治、学术和产业多重内涵的复合概念,并提出了系统性创新路径。[6]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方面,彭绪庶讨论了颠覆性创新在技术体系变革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科技自立自强和创新创业融合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7]杜传忠等则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新质生产力的促进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实现路径。新质生产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也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讨论。[8]张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对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9]王瑜聪和刘华初则从新发展理念的角度分析了新质生产力的价值指向,强调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重要性。[10]

(二)新质生产力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首先,思政课程体系的创新与融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思政理论和专业课程内容不仅要传授基础理论知识,更要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科技革命下的创新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通过问题导向和项目驱动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其适应产业创新和转型过程中的实践技能。其次,课程思政体系的全面覆盖。这意味着在所有专业课程中融入符合新质生产力内涵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形成全面的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课程思政体系。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领会新质生产力背后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如科技创新、数智技术、绿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国际视野与合作等。再次,文化育人体系的内涵发展。高职院校应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艺术实践等,使学生亲身体验并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要开放、包容,吸收世界文化的精华,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学生审美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最后,实践育人体系的深化与拓展。针对新质生产力的特点,职业教育需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通过产教融合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和社区等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从而为学生打造多样化的实践机会和平台。

二、现状分析

(一)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本研究以鄂尔多斯三所高等职业院校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和访谈、调查结果和数据,分析了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和问题。本研究共发放了704份学生调查问卷、86份教师问卷,问卷全部回收,有效问卷为790份。

随着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的提升,高职院校普遍加强了思政课程的建设,将其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思政课程尝试融入更多关于国家发展、科技进步、法治教育以及职业道德等现代社会相关内容。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表明,约有56.68%的受访学生和87.21%的教师知晓新质生产力,并对其内涵有一定理解,反映出部分师生对新质生产力等的认识正在逐步提高,但整体上仍存在一定的理解差距和知识盲区。

受访院校正致力于构建全面的课程思政体系,推进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协同发展。课程思政已纳入教学大纲和教案,并贯穿于课堂教学各环节;超过80%的受访学生认为教师广泛地融入了家国情怀、大国工匠精神等课程思政元素,表明课程思政教育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受访院校通过主题班会、社团、建立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强化育人功能。育人活动较丰富,约有75.99%的受访学生认为学校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方面做得较好。此外,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得到了广泛认可,学生普遍认为这些平台内容丰富、有助于传播正能量。在日常管理中,约85.08%的受访学生认为辅导员或班主任的工作到位。此外,学校管理的规范性和温和方式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学生认为学校已经形成了一个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受访院校高度重视实践育人的重要性,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实习实训等活动,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实际操作技能,并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采用了“三结合、三课堂、体验式”的实践育人模式,约有75.43%的学生认为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内容丰富,约55.4%的学生对于实践形式的创新表示认可。

(二)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1.思政课程体系时效性不强

约有43.32%的受访学生和12.79%的教师对新质生产力的概念缺乏了解,这反映出思政课程在传递最新社会经济发展理念方面的不足;仅有部分教师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融入教学,表明当前思政课程内容未能及时更新,反映出课程内容更新滞后,最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动态不及时;由于课程内容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脱节,学生在毕业后可能面临适应新质生产力要求的挑战,同时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方面面临挑战。

2.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还未完全实现深度融合

课程思政的实施仍面临挑战,超过六成的教师认为在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困难,由于课程思政的实施困难,学生可能无法充分理解和接受课程思政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教育的接受度和内化效果;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之间有效的整合和沟通还略显不足,一定范围内存在“两张皮”的问题,学生不能将思政教育的理念和价值观与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相联系的风险依然存在;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融合还未完全实现,缺乏系统性和深度,这可能削弱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3.思政教育与专业及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不紧密

约67%的受访教师认为目前的思政教育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关性不是很高,表明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有待提升;思政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机结合不足,导致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兴趣不高,难以实现思政教育的预期效果;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致使部分学生缺乏将思政教育中的价值观念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影响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职业发展;日常思政教育的形式以组织主题班会为主,开展个别辅导、利用重要节日和纪念日进行教育的比例偏低,说明日常思政教育缺乏多样化和创新性,不利于提升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4.实践育人平台不足

实践育人体系需要进一步强化与社会需求的对接,特别是需要构建学校、企业、社会三方融入的机制,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平台不够充足,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还需增加,希望学校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平台和资源,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产业的变化与升级,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产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5.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

半数的教师认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通过访谈发现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缺乏兴趣;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其与个人发展关系不大;在目前教育评价体系下,学生更关注分数和考试成绩,而非教育内容本身;教师教学方法比较传统,以讲授法为主,缺乏高质量的互动和实践,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在信息时代,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多样化的信息吸引,难以集中于思想政治教育。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创新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体系在不断进步与发展,但仍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构建一个多维度、系统化的体系,具体策略如下。

(一)理念层面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发展。教育应超越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塑造,特别是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质生产力对创新能力的需求;教育应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发展,以适应产业的快速变化。

(二)目标层面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应与新质生产力的要求相适应,旨在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职业技能、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技术技能人才。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法治意识、诚信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内容层面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与时俱进,反映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要求。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而是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国家发展目标的认同,鼓励他们将个人梦想与国家的进步紧密相连,从而在他们心中培育起深厚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信息技术教育的融入,使学生能够紧跟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最新发展,绿色发展理念的引入,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实践绿色低碳的方式。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开展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训练,为他们提供创新实验室、创业孵化器等平台,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终身学习能力的强调,教育学生持续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质生产力要求。职业素养教育的结合,加强了团队合作、沟通协调、时间管理等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职业适应性。跨学科学习的鼓励,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跨界整合能力,以适应新质生产力的跨界融合特点。

(四)方法层面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创新教学方法,教师不仅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还应积极融入案例教学、项目驱动、反转课堂以及在线教育等互动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讨论,鼓励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应用知识,充分利用在线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灵活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为课上进行深入讨论奠定基础。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大数据分析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还能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使得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条件的具体情境来灵活运用,以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契合当代学生的实际需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从而实现教育目标的最大化。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班主任应运用创新的教育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五)实践层面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需要超越课堂,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素养。校企合作、实习实训以及社会实践等活动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为学生提供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平台,帮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和成长。此外,开展科技创新竞赛和创业孵化项目等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还能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使之与专业教学和科研活动相结合,形成协同育人的有效机制。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在创新和创业实践中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也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个人进步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六)师资层面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显得尤为关键。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还应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教师的角色应当从单向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和引导者,通过引导式、探究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同时,鼓励教师投身于科研工作,不仅能够增进教师的学术造诣,还有助于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前沿知识带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此外,定期为教师提供业务和政策培训,加强他们对新知识、新概念、新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至关重要。此外,辅导员/班主任需要通过专业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心理辅导技巧。同时,辅导员需紧密跟踪学生的思想变化,敏锐察觉并主动解决学生在学业和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七)评价层面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亟须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这一体系不仅要涵盖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估,还应当全面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道德素养等多维度能力。它包括但不限于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同伴评价以及自我评价等多种形式,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是该体系的关键特征之一。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成果评价则侧重于学生学习成果的质量和创新性。同伴评价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自我评价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些评价方式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一个全面的教育评价框架。评价结果不应仅仅作为鉴定学生学习成效的工具,更关键的是,它们应当反馈到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改进的重要参考,同时也要作为指导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依据,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现潜力、并制订合适的个人发展计划。

(八)环境层面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离不开一个积极健康且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构建。首先,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举办各类文化节、讲座、展览等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其次,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同样至关重要,这需要学校从教学管理、课程设置、师生互动等多个方面入手,创造一个鼓励探索、尊重个性、重视合作的学习环境。此外,搭建国际交流平台,通过学生交换项目、国际学术会议等方式,拓宽学生的全球视野,强化其进行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技能。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软硬件设施建设也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包括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完善实验室和图书馆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平台。通过这些综合措施,高职院校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其成长和发展的教育环境,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实现。

(九)政策层面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实施和持续发展离不开坚实的政策支持和保障。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教育政策得到有效实施,教育目标得以顺利实现。除此之外,学校需要制定一系列旨在支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措施,如教育投入、师资培训、教育内容开发以及质量监控等多个关键领域。教育投入的增加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保障;师资培训的加强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教育内容开发的创新能够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满足新质生产力的要求;而质量监控的严格实施则保障了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这些政策措施的制定和执行应严格体现国家的教育方针,同时充分考虑到高职教育的独特性,以确保教育活动既符合国家的教育目标,又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通过这些综合性的政策支持,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将获得更加坚实的发展基础,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需求。

四、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鄂尔多斯三所高等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尽管高职院校在思政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目标、内容、方法、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评价、教育环境和政策支持九个方面构建一个多维度、系统化的思政教育体系。

(二)研究的贡献与局限

本研究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策略,为优化现有教育体系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然而,受困于样本院校的地域性和特定性,研究所得结论受到一定限制。

总之,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与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综合施策。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探索,能够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为培育与时代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技术型专业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强调 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 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3-09-10(1).

[2]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 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 奋力开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23-09-09(1).

[3]周文,许凌云.论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与重要着力点[J].改革,2023(10):1-13.

[4]姜长云.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义、发展要求和发展重点[J].西部论坛,2024(2):9-21.

[5]韩飞,郭广帅.职业教育驱动新质生产力:逻辑意蕴与实践路径[J].职教论坛,2024(3):1-7.

[6]曾宪聚,曾凯.新质生产力:复合概念、发展基础与系统创新路径[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41(2):5-15.

[7]彭绪庶.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逻辑、发展路径与关键着力点[J].经济纵横,2024(3):23-30.

[8]杜传忠,疏爽,李泽浩.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分析与实现路径[J].经济纵横,2023(12):20-28.

[9]张杰.新质生产力理论创新与中国实践路径[J].河北学刊,2024(3):127-134.

[10]王瑜聪,刘华初.论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现实功能及其发展路径[J].晋阳学刊,2024(2)::65-70.

(责任编辑 蔚红霞)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院校新质生产力思想政治教育
以科创基地建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山东国资(2023年9期)2024-01-02 13:49:10
何为“新质生产力”?
领导月读(2023年10期)2023-12-23 15:47:36
支持科技创新成财政提质增效新出口 发展“新质生产力”蕴含投资新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
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索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12:30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校级标准的研究与实践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45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2:5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