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秀珍
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是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重要体现。学生具备法治意识,能够认识到法律对日常生活和维系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增强自觉遵守法律、承担社会责任、构建和谐社会的意识与能力,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法治意识的内容十分丰富,教师可以通过项目式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专题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与探索、思考与实践中提升法治素养。
一、项目式教学的含义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推进综合学习,注重知识学习与价值教育有机融合,发挥每一个教学活动多方面育人价值,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这些理念为项目式教学的开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具体而言,项目式教学是一种围绕项目设计课程的教学方式。教师作为项目设计者,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将知识与真实世界相关联,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在实践中掌握核心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素养。项目式学习的环节主要包括设定学习方案、开展探究活动、思考相关问题、展示探究成果、展开交流评价等,使学生按照相应的顺序循序渐进地展开学习。
二、法治意识的概念和培养意义
法治意识也称为法治观念,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意识的内容主要包括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等理念,使遵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
首先,培育法治意识,能够充分健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体系,让道德与法治学科彰显时代气息,具备立德树人的教育职能。其次,培养法治意识,有助于学生树立法治信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着大量关于法治意识的教学内容,教师应以教材内容为依据,紧密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成长状况,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法治知识、参与法治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
三、基于法治意识培育的初中道德与法治“项目式”教学策略
(一)开展法律知识探究活动
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工具。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法律的作用,正因如此,法律知识的内容十分丰富,已经成为一门专项的学科体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项目式学习为载体,展开知识探究活动,通过设定探究方案、组建探究团队、整合探究资源、收获探究成果、开展评价活动等方式系统学习相应的法律知识,认识法律知识的广泛性、培养法治意识。由于法律知识的内容十分丰富,在这些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共同制定大的探究项目,再分别完成小的探究项目,从整体部分的角度入手,有效提高项目式学习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维护宪法权威》一课中,教师可以依托项目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开展法律知识探究活动。在探究方案的设计中,学生可以将探究目标确定为“宪法的地位和意义”“宪法的主要内容”。其中,“宪法的地位和意义”内容较少,在组建探究团队时,可以有少量的学生负责这一部分探究任务,而“宪法的主要内容”探究任务较多,可以有较多的学生负责完成。关于宪法知识的资料非常丰富,在整合探究资源时,学生可以以教材内容为根据,利用信息技术、纸质书籍等主要媒介,阅读宪法中的相关规定,收获具体的探究成果。这是项目式学习最主要的环节。学生还可以通过学习资源了解“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各民族一律平等”以及其他知识,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优秀品质。在评价活动中,学生还可以开展宪法知识竞赛活动,自主制作知识问卷,通过作答评价各自对宪法的了解程度,进一步增强学习宪法的意识。在这种项目式学习中,学生能够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意识,感受宪法与法律的神圣性。
(二)开展法律案例辨析活动
法律对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情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对于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约束作用。初中学生正处于自主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迫切需要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和正确的价值判断。因此,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法律案例辨析活动,让学生选择辨析案例、提出论点、根据法律规定论述论据,从而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遵法守法的意识。这种项目式教学方式以辨析为主要形式,侧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要调动每名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表达自己对法律的认识。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生活需要法律》一课时,教师可以依托项目式教学法,组织学生开展法律案例辨析活动。项目式教学法具有明确的流程性和系统化的特点。在引入案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案例对应的法律类型或法律知识,从法律角度评价案例中人物的思想状态和言行方式,表达案例对自己生活方式的启发。在这样的流程中,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法律的作用,增强法治意识。比如,教师可以引入以下案例:“下午放学后,学生小明骑着自行车,想搭载同学小刚返回家中。小刚立即拒绝,认为这种做法十分危险。”学生应该能够说明该案例对应的是交通法知识,能够根据交通法知识对两个人物做出如下评价:“交通法规定自行车不能搭载他人。小明的这种做法表现了对小刚的关爱,从道德层面值得肯定。但从法律层面,这种行为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会危害小刚的生命健康权。”然后,学生可以继续做出如下表达:“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能一味追求方便快捷。”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全方面辨析法律知识和法律现象,以法律正确指导个人生活。
(三)开展法治主题模拟活动
初中学生既要成为法治知識的学习者,也要成为遵法守法的参与者。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法治主题的情境模拟活动,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相应的法治故事,在故事情境中依据法律规定合理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体会法律对于公平与正义的坚守,增强学生自觉遵法守法的意识。在项目式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营造真实的活动氛围,引导学生借鉴相应的经验,提高法治故事表演的生动性与深刻性,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法治的意义。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善用法律》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法治主题模拟活动。“遇到侵害 依法求助”这一部分为学生展示了多个有关法治情境的镜头,学生可以以此为素材模拟相应的故事。情境:王某的弟弟被他人打伤,学生可以根据对法律的理解,对故事的后续做出如下设想并展开表演:王某看到弟弟坐在路边,并没有想着纠结他人与打人者发生冲突,而是立即选择报警,陈述其弟遇到的情况,等待警方的处理。通过这一学习项目,学生能够认识到在个人的利益和安全受到伤害时,不能一味冲动,而要及时请求法律的帮助,增强正确的法律使用意识。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模拟其他法治情境,展开项目式学习。学生的学习流程可以分为以下方面:一是观看法治频道,了解各种法治故事,二是根据个人兴趣和表演能力,选择相应的情节展开表演,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分析人物的法治素养养成状况,感受人物在得到法律帮助时的喜悦。这种项目式学习活动可以作为课堂中的补充内容,让学生根据课堂剩余时间自由参与,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法律、运用法律的热情。
(四)开展遵法守法宣传活动
法治宣传是新时代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学生具备了较为丰富的知识素养和一定的实践能力,能够向他人宣传各方面的法律知识,增强公众维护法律、遵守法律、正确运用法律的意识与能力,从而构建和谐社会。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定具体的法治宣傳内容、法治宣传计划、选择法治宣传的场所、思考有效的法治宣传方法。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学生对法治的认识能够更加深刻,有效增强自身法律知识的运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项目式学习开展遵法守法宣传活动。一些学生可以共同宣传生活中常用的法律知识,将宣传内容确定为生命健康权、肖像权、财产权这些方面,系统收集相关知识,制作成海报,在校园中、社区内展开宣传。这种宣传活动从整体上包括不同的环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项目。从局部而言,每个小的环节又属于一个具体的项目,能够供学生发挥创造力,展开深入的学习和灵活的知识运用。比如,在展览法治海报时,为了提升他人的理解能力,学生可以制定如下项目式任务:绘制关于各种法律情境的图片、配备相应的文字说明、安排几名学生担任讲解员。由此,学生能够确保他人理解所宣传的内容,提高宣传的效果。此外,项目式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因地制宜,根据客观环境的特点调整活动方案,选择更加高效的活动方式。比如,在针对老年人群进行法治宣传时,学生应考虑到多数老年群体知识素养较为贫乏,对法治知识难以快速理解,因此学生可以设定如下宣传方案:开展法治主题电影展播,与老年人群一同探讨电影中人物的行为,引出相应的法律知识。这种项目式学习活动能够让学生克服法治宣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一步增强弘扬法治意识的动力。
(五)开展法治先进人物学习活动
法治建设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治建设的过程中,涌现出了大量的法治先进人物。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法治先进人物的相关事迹,总结法治先进人物在维护法治的公平性、公正性方面表现出的独特品质,促进学生以生活中和社会中的相应法治群体为榜样,进一步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创造美好生活的动力。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公平正义的守护》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项目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法治先进人物的事迹和品质,提出如下问题,引领学生的学习思路:“我们从哪里可以了解法治先进人物的事迹?”“法治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法治先进人物对我们遵守法律、运用法律有怎样的启发?”学生可以根据这些问题设置系统性的学习项目。首先,利用信息技术关注相应的法治新闻动态,了解关于法治人物的新闻报道,或采访身边的法治工作者,了解生活中的法治先进事迹。其次,从维护法治的公平与正义、保持个人的清正廉洁、尊重他人的利益这些方面分析法治先进人物的事迹,并得到相应的启发。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以项目式学习法为引领,从全面而深刻的角度学习法治先进人物的事迹和品质,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提升法治素养。为了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积极探讨、真诚表达自身的感悟,体会法治精神的重要意义。在课后学习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持续搜集法治先进人物的事迹,运用项目式学习法分析事迹内容,加深学习深度。
(六)开展法治知识竞赛活动
法治意识的培养是一项系统性的教学任务,贯穿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始终,教师要培养学生长期性的学习意识,让学生不断学习法治知识、思考法治现象、表达法治感悟。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法治知识的竞赛活动,让学生以相应主题法律知识的学习与巩固为目标,表现个人的法治素养,根据竞赛的结果弥补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法治知识竞赛活动的开展还需要一定的资源作为支撑,教师既要引导学生运用教材中的知识,还要鼓励学生从课外知识中不断充实自我,提高参与竞赛活动的信心。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理解权利义务》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在项目式教学法的引领下组织学生开展法治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沉浸在法治氛围中,及时联系所学习的法治知识,展开积极思考。具体而言,教师可以设置如下竞赛项目:“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哪些方面?”作答的形式可以是学生运用语言作出表述,也可以是书写出具体的知识。在语言表述形式中,每名学生可以轮流说出公民的一项权利,展开法治知识接龙活动。在书写形式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尽可能全面地书写出公民所具有的各种权利,并确保各种权利名词书写的正确性。这种竞赛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意识,让学生归类相应的法治知识,学会系统化展开法治学习。为了进一步发挥项目式教学法主题性、系统性的优势,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索相应的法治知识问答网站,让学生定期参与作答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能够及时复习教材中的法治知识,也能够拓展学习课外的法治知识。由此可见,教师可以以知识竞赛的形式展开项目式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加广泛地学习法治知识,认识自身法治知识的积累状况,进一步增强学生尊重法律、学习法律的意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法治意识的培养对于初中学生的全面成长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初中学生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初中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素养。落实法治意识的培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要教学主题。项目式教学法具有系统化、体系化、主题化的特点,能够让学生根据相应的目标,参与环节多样而完整的法治学习活动,不断积累法治知识、辨析法治现象、模拟法治情境、参与法治宣传、学习法治先进人物事迹与品质、参与法治知识竞赛活动,从而发挥项目式学习的优势,在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中完成各种法治主题的学习任务,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