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敏
[摘要] 高中生在学习生活中,很容易产生情绪困惑问题,有时并没有明显的直接诱发因素,只是莫名的难过、抑郁、焦虑、紧张等。在辅导过程中,可以使用移空技术,通过象征物作为媒介来处理学生情绪困扰的问题。本文的个案辅导,主要通过使学生将问题外化为象征物后借助承载物不断体验移动的感受,最终由学生决定让承载物留在看不见的地方,成功处理了学生情绪抑郁的问题,提升了内在应对问题的力量和境界。
[关键词] 移空技术;抑郁情绪;高中生
有研究指出,当前中学生群体中有较高的抑郁、焦虑情绪问题检出率。因此,如何有效帮助受情绪困扰的中学生处理情绪问题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移空技术是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刘天君教授基于中国本土文化所开创的心理治疗技术,是以象征物为媒介来呈现问题并进行干预,运用具象思维帮助来访者进行情绪调节,从而有效缓解抑郁、焦虑情绪。本文完整地呈现了教师使用移空技术来解决高中生抑郁情绪问题的案例,通过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想象,将困扰自身的问题外化为象征物,并放入为其量身打造的容器中,使象征物和容器在移动过程中逐渐变化或消失,从而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内驱力,改善消极的情绪体验。
一、案例情况
小波,男,16岁,汉族,高一年级学生。父母都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他与父母关系较好,遇到事情会主动和妈妈沟通交流。家族中无精神病史,本人无重大疾病史,父母身体健康。
经了解,小波从开学后就经常会感到内疚、自责,每次快乐之后都会感到一种失落和悲伤,觉得对不起父母。有一次在上体育课时,他觉得很难受,就叫了一个好朋友陪同自己去学校门诊检查。医生检查后告诉他没有什么病,并告诉他如果再觉得情绪不好就数自己的呼吸。小波试了一下觉得很有效,之后一段时间就一直采用这个方法,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但是最近几天他又觉得情绪很不好,数呼吸的方法也没有效果。昨天晚上回家时,他突然控制不住情绪,哭了好长时间。
笔者尝试了解小波出現情绪症状的外因,小波表示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就是莫名有这种感觉。考虑到小波的主要问题是明确的抑郁情绪,起因不自知或不能很好地明确表述,因此笔者决定采取移空技术来对他进行辅导和干预。
二、运用移空技术缓解学生抑郁情绪的干预过程
(一)三调放松
笔者通过言语引导,指导小波调身、调息和调心。
师:请轻轻闭上自己的眼睛,身体坐直,不要向后靠。两臂放松,双手平放在膝盖上。头部保持正直,下颌微收,缓慢地深呼吸,只用注意呼气,注意气息从鼻子里缓慢地呼出,稍微停一下,然后吸气。不要呼得太快,也不要吸得太急,让自己的注意力跟着气息,舒缓自然,逐渐让身心变得轻松安静。(在言语引导过程中,观察小波的反应,适当地停顿,等待小波完成相应动作)
(二)评估问题影响程度,找到问题象征物
师:你所感受到的情绪对你有多大的影响呢?如果按照0—10分的标准来评分的话,你会评为几分?
小波:8分吧。
师:你所感受到的那个内疚自责的情绪如果外化想象成一个具体的物体,你觉得它会像一个什么东西?
小波:像是一张脸。
师:像生活中某个人的样子吗?
小波:没有,就只是一张人脸。
师:是单单只有一张人脸,还是一个头像,还是别的什么东西?
小波:一个头像。
师:是什么样的头像呢?
小波:一个男人的头像。
师:是什么形状的呢?
小波:方形的。
师:有多大呢?
小波:跟一般人的头差不多大。
师:这个头像是石头的还是别的什么样子的呢?
小波:是比较暗的石头的。
师:那这个石头的头像大概有多重呢?
小波:五六公斤吧,还是有点重的。
师:你所看到的这个头像还有什么特点呢?
小波:他还戴着一幅黑色的眼镜,眼神里充满了怨恨,嘴角也是悲伤的。
师:你现在在脑海里可以清楚具体地看到这个头像吗?
小波:可以。
师:你看到头像会有什么感觉呢?
小波:只要一看到就会觉得很悲伤。
在小波逐渐描述的过程中,笔者可以观察到他情绪逐渐悲伤起来,在描述完之后,小波主动表示想要把它移走。
(三)想象存放象征物的容器
顺着小波想要移走象征物的表达,笔者询问他想要用什么东西来承载象征物。在移空技术里,如果象征物代表小波的问题,那么承载物就代表小波能够承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人格深处面对困难的力量。
师:你需要用什么东西才能够把它装起来呢?
小波:一个盒子。
师:什么材质的盒子呢?
小波:一个金属的盒子。
师:什么样式的?
小波:长方形的。
师:它多大呢?
小波:这么大(用手比画了一下,大概有30×50厘米)。
师:盒子是什么颜色呢?
小波:黑色的。
师:里外都是吗?
小波:里外都是黑色。
师:这个盒子有盖子吗?
小波:有。
师:还有别的什么吗?
小波:还有一把锁在盒子上。
(四)画出问题的象征物及承载物
笔者给小波纸笔,让他在纸上把刚才所描述看到的象征物和承载物都画在纸上,通过画画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象征物和承载物的物象感觉。
接着,笔者再次通过言语引导小波进行三调放松,平定之前活跃的大脑思绪,清除杂念,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使身心处于非常放松的状态,为之后的操作创造一个良好的背景。
(五)将象征物放入承载物
师:现在仔细看一看那个石头的头像,看看有没有觉得有污渍不干净的地方,有的话请先把它擦干净。
小波:没有什么污渍。
师:好,那么现在再看看金属的盒子是不是也是干净的,可以打开盖子看看里面是不是也是干净的。
小波:(片刻后)都是干净的。
师:好,现在我们尝试把石头头像放进盒子里面,放进去了吗?
小波:放进去了,但是感觉它又会从侧面掉出来。
师:那我们现在需要怎样做才能保证它不会掉出来呢?
小波:用绳子把盒子再捆起来。
师:绳子有多粗,现在能够捆紧了吗?
小波:够粗了,现在应该不会掉出来了。
(六)移动象征物
师:现在我们开始尝试移动盒子,让它逐渐往前移动,移到离你1米远的地方,到了你就点点头,在移动的过程中觉察自己会有什么感受。(停顿片刻)然后继续往前移到3米远的地方,体会自己的感受有没有什么变化。(停顿片刻)好,我们现在逐渐把它移回来,回到1米远的地方,最终回到面前。
在移动过程中,小波表示既想要移走,但又害怕移走。笔者通过言语不断鼓励小波,在几次短距离移动后,他开始尝试可见移动。
师:我们现在尝试移动得更远一些,好,看清楚盒子,现在移动盒子到眼前1米远处,接下来,3米远处,好,继续移动,5米,10米,30米。你觉得盒子移到什么位置是你能看到的最远的距离?
小波:100米。
师:好,我们现在逐渐把盒子移到你觉得最远的位置,注意观察自己的感受怎么样。
小波:只看得到一点点,突然觉得有种寂寞的感觉。
师:好,那现在我们逐渐把盒子从100米的地方移回来,注意自己的感受会有什么变化。好,100米,50米,30米,10米,5米,3米,1米,好,现在重新回到你眼前。自己的感受有没有什么变化。
小波:在远处的时候会觉得寂寞,移回来又会觉得很难受。
再次尝试远距离移动,当在100米的距离时,询问小波的感受,以及是否愿意将盒子移回来,小波回答想要移回来。将盒子重新移回来后询问盒子有什么变化,小波回答说盒子的颜色变了,变成了外面是蓝色的,只有里面依然是黑色的,锁和绳子也都不见了,盒子内头像的嘴角有点向上翘起,有点笑意,但感觉只是在安慰自己才扬起的嘴巴。请小波再次检查看清楚头像和盒子之后继续进行移动体验。
师:那好,我们接着移动。这次移动比上次移动会稍微有些变化,你还是听着我的指令走就可以。
小波点头示意。
师:现在把它移到1米远的地方,看清楚自己的感受,再移回到眼前,再移到1米远的地方,3米,5米,10米,看清楚,30米,20米,30米,50米。100米还是最远的距离,对吗?
小波:点头。
师:好,现在我们移动到100米。接下来我们再往前移动,移动到我们已经看不见的地方,现在我们什么都看不见,没有了盒子,看一看现在有什么感觉,我们在这稍微停一会儿,看清楚自己的感受。
小波:觉得有点寂寞,又有点空荡荡的感觉,觉得像是少了点什么一样,不过感觉好像还是挺轻松的。
师:那么那个盒子现在还在吗?
小波:看不见了,但应该还在。
师:你想让盒子重新回来,还是不想再移回来了。
小波:不想它再回来了。
师:好,那你就在这个没有盒子的地方停留一会儿,体会自己的感受。
(七)再次评估问题影响程度
等小波结束停留的体验后,再次评估问题的影响程度,小波回答说好像没什么影响了,影响程度记为0分。在结束辅导前,笔者提醒小波,如果以后再出现类似的情绪问题时,可以自己按照今天的体验过程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如果遇到自己不能处理的问题时,可以再次前来寻求笔者的帮助。
三、辅导总结和反思
高中生在学习生活中,容易产生情绪困惑,对于这些情绪困惑,有的学生能够有较强的自我觉察能力,能够觉察到引发情绪困惑的原因所在;有的学生则不能准确觉察到引发情绪困惑的原因,只能感知到自己陷入在情绪里面。在辅导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时,如果学生缺乏清晰的自我觉察能力或者涉及个人隐私,学生不愿明确表述时,辅导可能会陷入沉默的僵局,通过移空技术则可以象征物为媒介来呈现问题并进行干预,能够减少学生的阻抗。
尤其在本案例中,小波在选择承载物时,选择了不透明的金属材质,同时有盖子和锁,给人的感觉是不希望他人窥探一丝一毫,这样的承载物通常显示学生所遇到的问题趋于隐私化,所以在辅导中可以不去深究问题,同时教师也不要主观臆测学生的内心,通过象征物作为媒介,有助于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交流平台,建构起稳固的信任关系和辅导关系。
学校教师在学生面前会有一种天然的权威感,这在运用移空技术中也存在一定的优势,因为在移空技术运用的过程中,学生的意识活动相对处于被动状态,在整个移空技术中主要是跟随教师的引导语来完成的,教师的权威感较容易促使学生跟随引导语完成相应任务。
在运用移空技术的过程中,笔者认为“移空”并不是真正的纯粹意义上的“空”,而是相对有症状而言的没有症状,是把问题放到一个看不见的地方,来体会这种“没有问题”的感受。它是有意创造出来的一个“空”,接近于佛教所说的“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是把尘埃擦拭掉之后的干净,但其实内在相对的还是有一个“尘埃”,有一个问题在。因此,更进一步的是让学生学会这种方法,通过在生活中不断尝试和实践,最终提升内在的力量和境界,逐渐去实现一种“真空”。在生活中依然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但我们已有足够的力量去应对它,不为它所扰。
[参考文献]
[1]刘天君,本哈德·特林克勒. 移空技术操作手册(第一版)[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
[2]于晓琪,张亚利,俞国良. 2010~2020中国内地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元分析[J]. 心理科学进展,2022(05).
[3]夏宇欣,魏玉龙,吴晓云,等.移空技术改善压力情境下的情绪困扰[J]. 中医学报,2014(03).
[4]夏宇欣,吳晓云,刘天君. 移空技术的特点分析及其未来研究展望[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