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琴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于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学案导学落实到具体实践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本文以高中历史为研究对象,针对学案导学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应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创新授课模式的同时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从而提高历史综合水平。所以,教师应积极利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发展。
一、因材施教,科学制定学案
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教师根据考试大纲制定教学策略,用单一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点,过于重视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历史学科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本身便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时间和地域跨度较大。所以,在学案设计中,教师应全面掌握教材内容,梳理知识脉络,选择性地设计活动,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和次重点,便于有针对性地自主预习。例如,在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的教学中,重点是宋朝初期加强专制集权的表现和影响以及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难点是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从时空观念的角度讲解北宋专制集权加强的措施,了解两宋边疆压力的具体表现以及导致财政危机的原因。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总结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从而进一步体会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的方式为学生制定科学的学案,指明历史研究方向,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因人施教,积极开展导学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他们的脾气秉性和认知能力等较之初中都发生了较大改变,因此,教师应注重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的不同,将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其个体差异性,利用科学的方式开展引导式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自学。在制定学案后,教师应根据他们不同的情况进行导学,借助情境或者提出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时,首先,教师要明確本节课的教学总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先行引导大家探究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以及所需要的条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对新航路有大概的了解。然后,详细介绍开辟新航路的过程,结合相关图片增强历史时空观念。通过这样有方向性的学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及时解答个人提出的疑问,逐渐突破课程的重难点,从而保证学习成效。
三、因时施教,实施合作学习
学案导学模式强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讨论中共同进步。每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都是不一样的,为了能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历史,小组合作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集思广益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在互帮互助中提升认识能力,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时,教师通过设置疑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根据教材中提到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针对它的历史背景和建立标志进行讨论。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五人一组,让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后互相点评,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经过交流总结出最后的答案,派出一名代表做陈述性发言。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又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思考意识,深化了历史课程的意义,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学案导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体现在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和因时施教三个方面,还有更多行之有效的策略需要教师在日后的教学中加以深入研究和探索。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授课方式,根据学案展开引导式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