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振国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描述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要素的时候,将综合思维纳入其中。根据课程标准的界定,综合思维是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本质上是在强调高中地理学习内容的综合性。面对综合的学习内容,必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下面以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自转》的教学为例,谈谈一些思考。
一、高中地理综合思维的理论理解
对于高中地理一线教师而言,理论学习的第一载体就是课程标准,其次就是地理教学研究类论文。通过理论的初步梳理可以发现,地理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想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地理问题,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分析地域聚焦和要素,发现地理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而根据自身的知识积累综合性地分析地理现象及相关问题,并且能够提出解决策略。其实从课程标准的相关描述中就可以发现,综合思维强调的就是用“综合的观点”去“认识地理环境”,因为地理环境是综合的,其又是学生认识的客体,所以作为认识主体的学生,就必须具有综合思维。
很多教师在理解综合思维的时候,往往把握不住何为综合,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就很难体现出思维的综合性,在这种情况下也就很难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其实综合思维并不复杂,在研究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时候运用综合的视角,处理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那思维也就自然表现出综合性。从对比研究的角度来看,与综合思维相对的就是单一思维,即思考地理事物与现象的时候,只从一个角度,如此得出的结论自然也就是狭隘的,这样的结论很难用来解释新的地理事物与现象,如果强行解释的话,所得出的就是狭隘的结论。
所以,从这样的分析可以发现,理解高中地理中的综合思维,关键在于教师要有开阔的视野,要有研究问题的多重视角,要善于发现地理事物与现象之间的有机联系,要能够在分析的过程当中去粗取精。带着这样的思路去实施教学,就能够让地理综合思维的培育真正落到实处。
二、高中地理综合思维的教学实践
在教学实践当中实现综合思维的培养,很关键的一点在于抓住有效的教学载体。既然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就需要将教学及其研究的视角落到具体的教学内容当中去。比如,有的教师能够认识到图像教学法是高中地理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所以,运用地理图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至关重要。其实,教材内容就是通过文字和图像呈现出来的,借助于现代教学手段,还可以将静态的文字与图像转换为动态的学习内容,这也是激活学生地理思维的有效载体。总体而言,认真加工教材内容,预设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可以营造出一个适合学生综合思维发展的教学空间。
“地球的自转”这一知识点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几乎所有学生都知道地球处于自转与公转的状态。但是通过进一步研究就可以发现,学生所理解的地球自转是比较单一的,他们认为地球作为一个球体“自己在轉”就叫自转。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学生并没有将地球的自转与具体的生活联系起来,因此也就不能形成综合思维的学习情境,从而也无法让自身的综合思维素养得到提升。针对这种情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具有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这样,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有了综合性思维,综合思维素养自然就能够得到提升。如,设计这一问题: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或科技成果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学生在回答这一问题的时候,必然伴随着开放的思路,必然伴随着对问题的综合思考。比如,学生对照我国的几个卫星发射基地,然后理解了为什么要在海南设置基地等。
三、高中地理综合思维的实践思考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发现,只要问题具有开放性,只要学生有充足的问题思考与回答时空,那学生的思维自然也就具有开放性,自然就能够将多种知识集中在某一问题或任务的解决上,从而使综合思维得到培养。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人们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当教师在教学当中开辟了足够的时空时,学生综合思维素养的培育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在培育学生综合思维素养的过程当中责任重大。教师自身具有综合思维的意识与能力,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是综合思维素养得到有效培育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