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庆雷
好学善思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优秀品质。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小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甚至有些学生出现厌学倾向。基于这种现象的存在,通过多年的实例研究,对影响学生好学善思的原因及对策进行了分析与反思,发现从学前教育、教师、家长等关键环节入手,从小注意培养学生好学善思的品质,可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求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常听一些教师诉说,很多学生缺乏好学善思的习惯,对课上提问不去积极回答,更不用说自己去主动学习了。于是课堂上出现了“智者不言,知也不言”的尴尬境地,年级越高,这种现象越明显,无怪乎有的教师感叹“启而不发”。
影响学生不愿好学善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除了个别学生是因为个体差異(如智力原因)外,大多数的学生应该是如下几方面的原因。(一)学前教育的影响;(二)家长的影响;(三)社会方面的影响;(四)教师方面的原因;(五)学生方面的原因。这就导致课堂上经常出现“冷场”的现象,也让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慢慢成了学习上的 “后进生”。作为小学教师究竟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好学善思呢?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从学生一入小学,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学习常规教育,从怎样听课,怎样写作业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尽快适应学习生活。
教师对学生应该具有满腔的爱心。孔子曰:“亲其师则信其道,亲其生则乐其教”。教师要经常深入学生,充分了解每一名学生,多同学生交流,成为学生最亲近的朋友。
教师应该认真备课,做到对教材进行灵活地处理,教师授课要有艺术性,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要做到多样化,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教师还要注意到学生的点滴进步,关心、体会学生的烦恼,多表扬与鼓励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注意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
对于课外作业,教师也要控制好难易程度。要做到精选作业,体现开放性,进行分层布置,保证学生能够在比较短时间内独立完成,千万不能让作业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
总之,教师应切实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从学生踏进学校大门的第一天开始,就对他们加以科学、有效的引导,用满腔的爱心去对待每一名学生,对每一名学生负责,力争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培养学生好学善思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 王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