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校本教研在机制创新中焕发活力*
——区域“三六九”式校本教研驱动机制的建构与实践

2023-12-29 06:46丁立军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教师发展中心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3年35期
关键词:上虞校本教研

丁立军|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教师发展中心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出发点的、贴近教师需要的、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实际发生的问题的实践形式,是教师将教学实践、教学研究和进修提高密切结合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1]。《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校本教研[2]。夯实校本教研基础,改进校本教研方式,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是进一步贯彻“双减”政策、深化课程改革、推进核心素养培育落地的重要策略,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在县域范围内,城乡学校、乡村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师资水平还不均衡,因地域、人员、经费、硬件、文化等因素制约,各校之间在校本教研上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一些学校的校本教研存在多形式少实质性内容、有口号少真正落实、与日常教学工作脱节、不成系统、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与新时期校本教研应有的样态相距甚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县域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2021年3月,绍兴市上虞区被列为浙江省“改进学校教学管理”项目试点区。立项后,上虞区以校本教研改进为突破口,试图通过“以校为点、多点联动、全域共进”三级协同的校本教研方式,改进教学管理,最终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浙江省“改进学校教学管理”项目试点区建设这一大背景为开展三级协同的校本教研方式研究创造了条件,使研究有了更好的实践基础,而研究也在科研层面推进试点区建设。

本文阐述的核心内容是区域推动校本教研机制创新的策略,旨在通过提供理论框架、设计实践途径、构建校本典型、开展空间建设、研制评价机制等形式,驱动、规范与有效实施校本教研,改进学校教学管理,让校本教研在机制创新中焕发活力。

一、当前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与归因分析

上虞区对全区118所中小学、幼儿园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高中10所,初中24所,小学55所,直属及乡镇(街道)幼儿园29所。调查者从每所学校(幼儿园)选取10人(校级领导1人、教学与行政领导2人、教研组长3人、普通教师4人)作为调查对象,回收有效问卷1 173份。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可以发现,区域校本教研还存在诸多问题,现状堪忧,具体如下:

一是思想上不重视。管理人员对教师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认识不清晰,教师专业发展意识不强,导致部分学校对校本教研不重视,校本教研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二是制度不健全。缺少操作性强的校本教研制度,或制度缺乏执行力,少有制约力,刚性不够。

三是机制不配套。缺乏驱动校本教研的行动机制,校本教研组织不健全,管理不到位,实施主体不明确,有的甚至处于涣散状态。

四是主题不明确。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时没有明确的主题,活动效率不高。

五是形式不灵活。许多校本教研活动经常停留在听评课上,组织者召集人员听几节课,稍作简单点评了事,活动形式单一,参与教师疲于应付。

六是研究不深入。校本教研需要在活动中开展研究,教师要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活动,但许多活动止于表面,研究不深,效果不佳。

面对以上问题,上虞区从实施主体、主题内容、驱动策略上进行反思,最终提出并实践了“三六九”式校本教研驱动机制。

二、“三六九”式校本教研驱动机制的提出及相关实践

“三六九”式校本教研驱动机制中的“三”指的是“三层级”实施主体,“六”指的是“六研究”主题内容,“九”指的是“九驱动”实施策略。

(一)“三层级”实施主体

“三层级”实施主体的内涵如图1所示。

图1 “三层级”实施主体的内涵

1.以校为点

学校是校本教研最终的落脚点,上虞区引导、指导学校经常性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在研究学生学习、改进教学方法、优化作业设计、解决教学问题、提升教师业务等方面的作用,并打造校本教研的实践模型,为各校今后开展校本教研提供实践样本。

2.多点联动

在以校为点的基础上,上虞区通过多点联动推进校本教研。如联盟校联动:成立课改联盟、智慧教学联盟等,各联盟校建立合作开展校本教研制度,取长补短,共同提升。又如共同体联动:基于互联网建立城乡结对性共同体,开展“互联网+义务教育”工作;基于集团化办学形成城乡融合型共同体,为成员学校合作开展校本教研提供基础。

3.全域共进

本着服务教育的宗旨,为了能够了解、指导校本教研,上虞区通过“集中调研”“点单调研”“专项调研”“蹲点调研”等形式,对各校校本教研开展跟踪式指导服务,同时不断丰富教学调研的内容与形式,即除了听评课外,还可以以学科为单位探讨教研组建设,交流作业设计,指导青年教师成长,研究教学常规落实等。

(二)“六研究”主题内容

校本教研应有明确的主题。上虞区通过实地调研学校、文献学习整理,结合学校及区域实际,确定六个方面为校本教研的主题内容,即“六研究”主题内容。

1.研究新课程新教材

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出台,“双新”(新课程新教材)学习已成为校本教研的重要主题。上虞区组织开展了“基于‘学科+’的校本教研改进”“‘课程节’改进学校教学管理”“‘1+N’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构建弥漫香味的‘六艺’课程”等校本教研活动,有效适应了“双新”背景下的教育新需求。

2.研究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内容。对此,上虞区组织开展了“3+3分层走班管理模式构建与实施”“基于‘预学·研学·验学’的三学课堂教学实践”“以项目化学习撬动教共体学校智汇共融”“基于大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等校本教研活动,促进了教学方式的有效变革。

3.研究作业和考试评价

作业是承载学习内容、体现学习方式、实施过程性评价的学习任务,是学习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教学的一致性,促进教、学、评的有机衔接,是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上虞区组织开展了“‘1+1+X’有效提高教师单元作业设计能力”“以‘三课’研修提升教师单元整体教学能力”等校本教研活动,有效发挥了作业、考试评价的教学改进功能。

4.研究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校本教研,研训部门要从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视角来规划校本教研,积极开展教师业务研修活动。上虞区组织开展了“以集团备课组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集团教学改进”“‘活力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指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团队主题式研修”“青年教师深度研修的策略探索”等校本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5.研究教学日常管理

教学日常管理主要包括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检测等方面的管理,要注重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上虞区组织开展了“教学常规检查与指导方式改进”“以教育教学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为主线的教研组建设”“依托城乡教育共同体开拓校本教研新途径”等校本教研活动,有效改进了教学日常管理。

6.研究数字赋能教学

随着数字化手段在拓展教学时空、共享优质资源、优化课程内容与教学过程、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精准开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构建数字化背景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成为当务之急。上虞区组织开展了“基于大数据的优化作业设计改进教学实践”“基于‘互联网+教学’的校本教研智慧课堂实践”等校本教研活动,为教学的有效转型作了新的探索。

(三)“九驱动”实施策略

结合以往经验,上虞区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精心研究与实践,探索出了校本教研驱动机制的“九驱动”实施策略。

1.以《县域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实施意见》驱动校本教研

有效实施校本教研需要政策、理论等指引,需要组织、经费等保障,总体上需要有一个指导性文件作为依据。在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上虞区制订了《县域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了校本教研的基本任务,提出了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确立了校本教研的途径和主要方法,并以文本的形式确定了校本教研的基本范式。《实施意见》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践指引,已成为区域推动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规范性、指导性文本。

2.以常规活动驱动校本教研

上虞区紧紧抓住常规教研活动的驱动力,以有影响力的常规活动推动校本教研向纵深推进。常规活动主要有两种。一是每年举行的两项常规教学评比活动,即论文、优质课评比活动,其操作方式是学校、学区层层筛选,区里组织评比,特别优秀的推荐参加市、省级评比。这项活动调动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二是每年举办的区域大型课堂教学艺术节活动。这项活动通过找准主题、聚焦课堂、创新形式、优化组织,为校本教研提供更好的范本。如2022年举办的上虞区第十四届课堂教学艺术节,以一个“主题”(活教育·新课堂)、五个“聚焦”(聚焦“双新”,坚守立德树人初心;聚焦“双减”,建构教育特色生态;聚焦课堂,致力师生协同成长;聚焦互联,促进城乡均衡发展;聚焦素养,展现教改显著成果),为校本教研注入了源头活水。

3.以关键环节驱动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的主题内容是需要有方向引领的,这有利于明确校本教研的重点。上虞区在推进校本教研工作时,注重加强对课程、教学、作业和考试评价等育人关键环节的研究。课程方面,每年开展精品课程评选,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提升校本拓展性课程的建设质量。教学方面,推进区域项目化学习的整体实施,对项目化学习的特征、实施要求等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实施项目化学习提供实施路径。作业方面,开展“‘大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专题研讨活动,为学科“大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提供校本教研活动样板。考试评价方面,开展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探索区校一体化的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初步构建具有地域特质的“一单一码一平台”评价体系。

4.以学科基地驱动校本教研

学科基地是引领全区校本教研与学科建设的示范窗口、辐射中心。为更好地发挥学科基地的辐射力,上虞区采取了多种做法。一是明确学科基地的职责任务,即制订《县域学科基地建设标准》,明确学科基地在任务承担、经验分享、成果辐射三个层面的职责任务。二是定期组织学科基地建设推介会,展示学科基地在自身建设、校本教研方面的做法、经验和成果。三是开展学科基地年度考评交流活动,推介学科基地建设的新举措、新成果、新亮点,为其他学校的学科建设和校本教研提供借鉴。

5.以名优教师驱动校本教研

名优教师是校本教研的核心资源,上虞区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好名优教师的引领力与辐射效应。一是建立名师工作室,开展各种形式的研修活动,并要求每个工作室结对帮助一所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二是组织开展“名师高徒”携手研修活动,采取“教练式”与“导师制”相结合的活动方式,开展携手研修,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三是成立“学科指导组”,提供随机性指导服务,帮助学校把脉校本教研的薄弱环节,指导改进校本教研活动。

6.以课题研究驱动校本教研

以课题研究驱动校本教研,是一条行之有效的策略。上虞区在两个层面上推进这项工作。一是通过“三查”加强课题管理:“电子记载备查”——为每个区级及以上课题建立电子档案并将日常课题研究活动记入电子档案;“中期检查”——每个区级及以上课题均须接受中期检查;“不定期抽查”——根据电子档案记载组织人员进行不定期抽查。二是通过“六化”谋划新局面,即通过“区级课题整合化”“课题研究区域化”“申报评比网络化”“管理人员专业化”“科研培训经常化”“成果推广系列化”等手段与途径,从课题研究层面驱动校本教研深度开展。

7.以典型做法驱动校本教研

在纵深推进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一些学校经过艰辛探索建构了较为典型的校本教研实践模型,在组织架构、主题选择、形式确定、人员安排、环节设计、小结提升、后勤保障等方面都形成了较为明确的范式,很具引领性、示范性。区域通过主旨论坛、会议交流、网络共享等途径,将其分享给区内学校,或者在更大范围内交流共享。如区内一学校的“以‘课程节’改进教学管理实践”于2023年在浙江省改进学校教学管理论坛上被作为典型经验予以介绍,深受省教研室领导、与会专家的好评。

8.以智能技术驱动校本教研

上虞区积极探索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研模式改革,促进信息技术与校本教研融合应用,建设校本教研智慧平台。区内学校加快“数字校园”建设,运用好一体机、录播教室、新型教学空间等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将一校或多校组织的优质校本教研活动通过互联网进行实时直播,全区各校可以有选择地收看或参与互动,让“一地活动、多地共享”成为常态。区域建设精准教学技术平台,在平台中嵌入校本教研应用模块,为后续开展网络研修提供方便。平台支持听评课、集体备课、讨论研讨等多种教研形式,汇聚区域内名师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

9.以考评指导驱动校本教研

必要的考评能推动校本教研深入开展,为此,上虞区制订科学、合理的考评办法,形成校本教研考评体系。一是培育校本教研评价机制,制订科学的校本教研评价标准,加强校本教研的终端评估。二是评比校本教研典型案例,每学期各校选送1~2个优秀案例,然后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典型案例评比。三是评比校本教研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一年组织一次评比,以表彰先进。四是推广校本教研成功经验,各校及时总结经验,并将经验以图文形式推送,由区域组织评优并进行推广,让全区学校共享。

猜你喜欢
上虞校本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上虞区沥海镇小学
上虞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