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主题意义探究是初中英语阅读的关键主线。本文结合一节具体的阅读课例,通过语篇研读,挖掘文本承载的主题意义,设计围绕主题意义探究的教学主线,借助英语读思言工具,设计了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英语课堂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探究文本的主题意义,实现学科育人价值。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主题;主题意义;英语学习活动观;英语读思言
作者簡介:陈淑芬,福建省晋江市内坑中学。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内容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六要素构成。课程内容的组织以主题为引领,以不同类型的语篇为依托,融入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要求,以单元的形式呈现。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对各语篇内容的学习和主题意义的探究,逐步建构和生成围绕单元主题的深层认知、态度和价值判断,促进其英语核心素养发展。基于主题意义的阅读具有育德价值、激趣作用、育智功能。探究主题意义,不仅是语篇学习的目的,而且形成串联起单元内不同语篇的学习主线,增加了阅读教学的关联性、趣味性和深度。
二、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面对中考的压力,许多教师过于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忽视对语篇主题意义的探究,导致学生的学习呈现碎片化,难以把握语篇及其所表达的主题意义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以单元教学目标为统领,以语篇研读为逻辑起点,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本文将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案例,从What-Why-How文本解读角度出发,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理念和英语读思言心智模型,探讨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实现主题意义探究。
(一)深入研读语篇,挖掘语篇的主题意义
设计并实施英语课堂教学的前提是准确把握语篇的形式、意义以及语篇采用的语言资源及其特点,这就需要进行语篇分析。新课标指出,开展语篇研读,教师要对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进行分析;明确主题意义,提炼语篇中的结构化知识,建立问题特征、语言特点等于主题意义的关联,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语篇传递的意义,挖掘文化内涵和育人价值,把握教学主线。据此,笔者对仁爱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6 Topic 3 Section C语篇进行解读。1a部分阅读文本是一篇说明文,采用了文字插图混合文本形式,主题为人与社会——公共秩序与法律法规,话题为行人的交通安全规则,旨在让学生学习交通安全。全文只有一段话,约100词。文章使用了first、second、third、last组织行文逻辑;使用情态动词can、must、should +动词原形的语法结构提出遵守交通规则的建议,用when/ befor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表达主句动作执行的时间。1b部分是与1a 相配套的练习内容。通过准确有效地对本课语篇的研读,明确本篇要传递的主题意义为:明白和遵守交通规则、保证交通安全的重要性;珍爱生命,树立规则意识和“安全第一”的意识。
(二)基于主题意义,设计教学主线
基于主题意义的语篇解读能依托语篇的主题和表现形式,把与主题相关的词汇知识、语法结构、语言修辞等连接成一个网络,帮助教师设计并实施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整体教学,从而实现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实现学科育人。
为探究本课的主题意义,笔者设置了教学情境 “I am a police officer”,假设学生是交警助手,设置教学主线:交警执勤(做笔录、劝告、小结)、交警给建议(阅读)、交警来写作的英语学习活动。
基于本课生词多(18个)、阅读语篇较短(100词)的教材内容,在阅读准备阶段,笔者利用交警值勤的情境扫清词汇障碍,并引出生命珍贵,遵守交规的重要性;进而导入到阅读主题keeping safe。在交警给建议的阅读环节(学习理解),利用导读、默读、朗读、读思结合的活动,指导学生理解、概括、提炼、整合文本信息。在思的环节(实践应用),设置问题链,挖掘文本深层含义,深层解读文本。利用思维导图分析篇章结构。在交警来写作的环节(迁移创新),有了1a文本思维导图的篇章结构支架,再展示一些骑行时该做不该做的图片,搭建语言支架。最后创设写作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仿写一篇“Keeping safe when riding bikes”的文章。
(三)围绕教学主线,借助英语读思言工具,设计英语学习活动
新课标提出了“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秉持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倡导学生围绕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激活已知,参与到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中。
黄远振把他自己提出的阅读能力三层次:理解力、思考力、表达力概括为读、思、言,并提出阅读教学应加强读和写之间的内在关联,需要读者养成正确的阅读行为,留下阅读思维痕迹,为积累知识、问题解决提供显性文字。英语读思言模型是一种读写教学模型。整体上,读思言即学思交织的模型,读思言过程即学中有思、思中有学的互动过程。
1.读的环节。读的环节为学习理解类活动,输入语言信息,整体感知文本,获取基本信息。
导读——感知与注意:
导读既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热身,也是新旧知识衔接的媒介。教师要创设与主题相关的真实情境,激活学生关于该主题的已有经验,帮助学生建构和完善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笔者先播放英文版《变形警车珀利》交通事故视频片段作为导入,引发学生关注主题“交通安全”。学生在扮演交警小助手做笔录的情境中,初步感知与注意与本主题相关的生词块:a traffic accident、get hurt、lose one's life、cross the road、obey the traffic rules、look both ways、wait for the green “walk” sign、be careful、 keep safe;交警助手将这些英文词块与其相对应的汉语意思匹配。笔录之后,交警助手给视频事故小男孩劝告,给小男孩恰当的交通安全建议。并给出一个出警小结“Keep safe on the street”。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看文本插图、读标题,用2-3个的动词描述图片(如cross、help、walk),预测文本内容。
默读——获取与梳理:
默读环节,教师为学生提供一段不受干扰的阅读时间,学生持续默读全文。学生在默读的过程中,可以做一些批注(如与文本主题相关的词块),或者在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做标记。本课标题加正文共计105词,按照七年级学生阅读速度每分钟35-40词计算,笔者安排了3分钟时间让学生持续默读。在默读的过程中,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內容。默读后,寻找文章的主题句,并寻找保证交通安全的方法,引导学生圈画顺序提示词(first、second、third、last)。
朗读——概括与整合:
教师要引导学生概括、归纳文本细节信息,赏析语言特点,梳理文本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朗读文本之后,完成1b表格填空题。表格内容涵盖了过马路时保障交通安全的具体方法的关键信息。完成后核对答案,并引导学生观察动词的语言特点——情态动词must / can / should +动词原形的结构;引导学生掌握此结构的表意功能——提建议。
2.思的环节。思的环节对应的是应用实践类活动。学生加工言语信息,深层理解文本,建构文本意义。
教师组织学生划分文本结构、勾划文本开头、主体、结尾的所有动词;对主体提建议部分的所有动词画线(12个)进行概括,提取出4个最关键的动词来提建议(obey、look、play、help)。动词画线,即对课文结构进行分解,为下一步自主梳理文本结构作准备。整个过程用一份阅读单来完成(见表1),带下划线的部分为已给出部分。通过填表1活动,实现文本结构的建构,为开展言的环节搭建结构支架。
此活动之后,学生根据表1内容,口头复述文本内容,内化语言知识。培养学生对 must / should / can +动词原形的语言结构的运用能力。为“言”活动的开展做好语言能力铺垫。
接着,教师追问“①Who is the text written for? And how do you know that? ②If a blind man wants to cross the street, will you help him? ③Why do we obey traffic rules?”。问题①解读文本的读者群,更好地理解提建议的针对性。通过问题②,激发学生助人为乐的品质。问题③是对文本主题意义的探究,答案就在文本的开头部分“Every year many people get hurt or lose their lives in traffic accidents.”,引导学生探究文本主题意义,心存“Life is precious. Safety first.” ,遵守交通规则,敬畏生命,安全第一。
最后,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给课堂导入视频中的男孩提出交通安全建议,解决相似情境问题,实现知识的初步迁移。
接下来处理文本1a关联的练习2,驾车者违规得罚单进行图文匹配,并给驾车者提出相应的交通安全建议。
3. 言的环节。言的环节对应迁移创新类活动。在言中输出言语信息,表达个体思想,实现交际目的,从而实现迁移创新。
教师利用图片,创设骑行者骑行的语境,让学生给骑行者一些交通安全建议。从骑行者交通安全的角度,拓宽学生思考问题的维度,并且为写的环节提供语言素材。
教师通过创设Michael的朋友Darren要从美国来中国看望他,并将一起骑行游览北京的语境,让学生以交警小助手的口吻,给Darren提骑行交通安全的建议,写一篇题为 “Keeping safe when riding bikes”的文章,60词左右。提醒学生利用表1的阅读单,进行合理修改。模仿创生,实现以读促写。
学生通过写作输出,已经对骑行安全规则有所思考,树立“遵守交通规则,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对主题意义的探究也落到实处。
三、结语
在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是出发点,意义探究是落脚点,学习活动设计是关键点。英语读思言模型则为英语阅读教学学习活动的设计提供了有效的工具,让英语阅读教学有章可循。本课例围绕“遵守交通规则,安全第一,生命至上”这一主题意义,深入解读文本,创设真实的情境,利用英语读思言工具设计了“读-思-言”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英语学习活动,引领学生建构文本知识、品味语言特点、把握篇章结构,最终领悟文本主题意义,发展学习能力,培养英语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周志男.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2(7):60-64.
[3]程晓堂.基于语篇分析的英语教学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0(10):1-8.
[4]李敏.基于主题意义的语篇解读[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0(10):32-36,43.
[5]黄远振,宋灵.学思导向的初中英语读写教学研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8):80-84.
[6]黄维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思维品质培养的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7(11):6-12.
[7]程晓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初中英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
[8]黄远振.英语阅读教学与思维发展[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9.
[9]程晓堂.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