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音乐教学内容多以西方音乐教学为主,西方音乐也更受大学生群体的喜爱,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流失问题较为严峻。本文深入分析了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价值,指出高校在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创新过程负有重要责任,结合高校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传承与创新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为高校开展传统音乐教学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传统音乐文化;音乐教育;传承
【中图分类号】G642;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8—166—03
传统音乐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保持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和精华,在此基础上加以传承和创新,才能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而高校在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肩负着重要责任。这就要求高校积极开展师资队伍建设,不断优化传统音乐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音乐文化理念的传播,提升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同,以此促进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价值
当代的高校音乐教育内容兼收并蓄,涵盖了流行音乐、西方古典音乐以及中国传统音乐等等。我国传统音乐又涵盖了地方民歌、民间器乐、戏曲音乐、曲艺音乐等等,通过传统音乐文化因素的教学渗透,让学生对民族音乐知识建立认知和感悟。但是从受欢迎程度来看,西方古典音乐似乎更能吸引学生的关注,多数学生都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知之甚少,只有部分研究方向专注为民族民间音乐的学生会将主要精力用于民族音乐文化、理论、演奏技巧主演方面,这就导致传统音乐文化理念在新生代大学生群体中逐步淡化。但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是数千年传承下来的音乐宝藏,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大学生掌握更多的传统音乐文化知识和音乐沟通技巧、丰富情感体验,而且有助于大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整体提升。对传统音乐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有助于推动民族音乐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
第一,传统音乐文化讲究线条美、气息美,可以陶冶情操,带领听众走进柔美的音乐情境。琵琶、古筝等民族乐器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传统音乐文化的智慧和美妙,拉近传统音乐文化与现代音乐文化的距离,建立对古代音乐文化的思慕之情。
第二,传统音乐文化主张以声传情,强调音乐理念、文化理念和音乐感受的传播。因此,在传统音乐演绎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道家、儒家等思想文化理念,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学生塑造“和合”“静美”的文化价值理念。
第三,传统音乐文化理念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传承和创新,对我国民族音乐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流行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对民族音乐冲击较大,通过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增加传统音乐文化课程比例,推动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可以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起对民族文化、传统音乐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有助于让新生代大学生成为传统音乐文化和传统优秀思想观念的代言人。
二、中国传统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现状
当下的音乐发展环境相对自由包容,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但是从高校音乐教学现状来看,教学内容依然以西方音乐为主,主要采用西方教学方式开展和声、对位、复调等内容的教学。传统音乐文化得不到充分的重视,传统乐器也没有得到充分推广和教学,长此以往,传统优秀的音乐文化将逐渐淡出新生代大学生的生活,不利于大学生文化认同感的强化和民族自信的树立。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很多接受了高等音乐教育的青年大学生,都会选择走向音乐教学岗位,而他们在大学阶段接收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会潜移默化影响到教学工作中,这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是极为不利的,容易让音乐教学陷入固定的循环。要改变大学生对于西方音乐文化和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状况,就必须积极开展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和创新,要将传统音乐文化逐步渗透到高校音乐教育中,国内目前深耕于传统音乐文化方向的专家学者较少,高校对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视程度也不足,导致学生客观上难以接受系统化的传统音乐文化知识培养。这就要求高校尽快改变目前的教育现状,合理安排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教学,拉近传统音乐文化与现代音乐文化的距离。从传统音乐文化课程建设现状来看,国内许多高校都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例如,新疆艺术学院,设置了木卡姆表演专业,为学生开展系统性的木卡姆艺术赏鉴、乐器演奏、乐谱视唱等教学,弘扬了民族音乐,在授课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再如,国内许多高校都以地方特色戏曲为教学内容,深度挖掘地方特色的戏曲文化、音乐文化,引领学生更多地了解民族音乐、地区特色的民间音乐,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高校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音乐文化在音乐课程教学中占比小
從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课时设置来看,西方音乐内容居多,传统音乐文化课程课时占比较少,很难引起学生充分的重视,也很难开展系统化的传统音乐文化教学。从教学内容来看,传统音乐文化课程教材五花八门,大量应用了民族民间音乐,内容涉及民间音乐演唱、视唱练耳、和声、民乐合奏等各个方面,内容涵盖较广,但是却缺乏完整系统的民族民间音乐体系,这会直接影响到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效果。
(二)传统音乐文化课程的设置缺乏文化情怀
许多高校都设置了传统音乐文化课程,但是大都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围绕这一步地开展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理论和音乐技巧的教学。根据课程设置的宗旨,设计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内容,传授理论知识。这样的传统音乐文化课程教学,内容较为单一,主要是帮助学生培养乐器演奏技巧、乐理知识,而对音乐情感表达、音乐的文化表达缺乏深入分析。而传统音乐文化十分注重音乐情感的传递,只传授通识知识和乐理技巧,忽略传统音乐的文化意蕴和情感表达,就失去了传统音乐文化的神韵内核,无益于帮助学生理解传统音乐文化、建立民族文化认同感,更无益于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
(三)传统音乐文化课程的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从高校传统音乐文化课程的师资队伍来看,也呈现出良莠不齐的问题,师资力量薄弱也成为制约传统音乐文化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要继承和发扬传统音乐文化,要引导学生建立起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同感,教师自身就要对民乐歌唱实践、民族乐器表演实践有经验、有感悟,而不能只是按照相关课程大纲照本宣科讲授理论知识。如果依然按照西方古典音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运用西方的音乐理念,去简单粗暴地分析传统音乐的艺术表现方式和技术要素,就容易导致传统音乐课程缺乏教学情境,内让乏味,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体验,甚至影响到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感知。
(四)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学习兴趣不高
西方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大行其道,许多大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没有兴趣。再加上部分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陈旧,学生被动地被灌输传统音乐文化知识,自然提不起兴趣,也无法用心感受到传统音乐文化所传达的文化理念和情感。无法体会到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从而陷入恶性循环圈,进一步失去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兴趣。
四、传承与创新传统音乐文化的策略
(一)以不同传统音乐文化为基础,构建开放式的音乐课程教育体系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也有着不同特点的民族民间音乐。许多地方高校都是地域民族音乐为基础,开展传统音乐文化课程教学组织设计,对地域原创性的民族风格突出的音乐文化内容进行搜集和整合,应用于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为高校传承与创新传统音乐文化提供了思路。一方面,认真研读《民族民间音乐》教材大纲,结合学生能力水平、对传统音乐文化知识掌握情况,制定教学计划,传授民乐系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帮助学生一步一脚印打好民族音乐知识基础;另一方面,以对比的形式呈现不同地区民族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不同地区器乐演奏、艺术表演的异同,尝试应用新时代音乐文化元素对传统音乐文化进行创新。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到现代音乐文化与传统音乐文化有机联系,激发学生探索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
(二)结合多种民族民间器乐与舞蹈表演,促进音乐课程教学改革创新
前文中提到,高校的传统音乐文化课程内容涉猎较广,课程教材五花八门,大量应用了民族民间音乐,内容涉及民间音乐演唱、视唱练耳、和声、民乐合奏等各个方面,但是却缺乏完整系统的民族民间音乐体系。针对这一问题,需要高校、教育部门等多个部门合力解决,通过高校之间的协作和教育部门的配合,共同打造民族民间音乐知识库,共享教学资源,引入PPT课件、多媒体教学资源,对民族民间音乐素材进行搜集整合,丰富传统音乐教学素材,创新教学方式,促进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一方面,针对民歌、民间器乐的教学,如祝酒歌、爬山调、信天游等脍炙人口的民间艺术,这部分传统的民歌教学中,除了讲授乐曲理论知识,还应结合地域文化,挖掘传统音乐文化元素,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创作情境和艺术特征,感受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另一方面,对于民族民间的歌剧、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教师可以将音乐知识与乐器演奏方式特点相融合,引导学生参与表演,感受传统乐器的表演方式,感受歌舞歌剧的音乐情境,提升对音乐作品的感悟能力。
(三)加快传统音乐教学队伍培养,保证师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专业化
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创新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理解程度以及对传统音乐表演实践经验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到传统音乐课程教学质量。因此,要想做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就要下大力气培育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高校教师人才队伍。建议高校成立专项资金,建立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培养机制,聘请深耕传统音乐文化领域研究的专业教师人才,组织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研讨,并定期给与教师传统音乐文化知识的专业化指导和实践训练。考核教师的传统音乐文化知识和表演实践水平,并将教师的表现与其职称晋升挂钩,激励教师不断突破自己。鼓励教师不断反思传统音乐文化教学中的不足,提出课程建设意见,对于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与嘉奖。总之,要全方面提升教师的传统音乐文化素养,不断完善传统音乐文化课程体系,以此提升教学质量。
(四)融合传统音乐的德育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与人文素养
高校教师去感受传统音乐文化的理念,在学习中,逐步建立起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热爱,提升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可以洗涤心灵,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与听众产生情感的共鸣,利用传统音乐文化,可以很好地实现大学生的德育教育目标。例如古典音乐《百鸟朝凤》《百鸟朝凤》教学中,可以适当地融入《乐记》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在音乐作品聆听、舞蹈欣赏、乐器演奏中感受音乐作品中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音乐审美,强化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理解,产生音乐共鸣,从而达到提升文化自信、促进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目的。
总之,传统音乐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是我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以西方音乐为主的教学现象,长此以往,传统音乐文化可能会在新生代大学生中逐步走向没落。因此,高校應该充分重视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切实担当起这一责任,以地区民族民间音乐为基础,不断优化传统音乐文化课程体系,结合多种民族民间器乐与舞蹈表演,促进传统音乐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促进学生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冯译允.高校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与应用研究[J].戏剧之家,2023(7).
[2]高曼曼,吴艳梅.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J].民族教育研究,2022(6).
[3]陈雨娜.大学生传承民族音乐传统文化的措施研究[J].艺术大观,2023(5).
[4]彭怡可,伏李莉.多元文化视角下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明日风尚,2023(3).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艺术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专项研究成果,课题名称: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课题编号:FJYSKY202218)。
作者简介:吕陶陶(1982—),女,汉族,辽宁辽阳人,本科,福建艺术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