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减”政策要求,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2023-12-28 02:54房元超
求知导刊 2023年29期
关键词:提质增效双减政策

摘 要:“双减”政策要求在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同时,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落实“双减”政策需要教师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导向,不断优化学科课堂教学环境,使得小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去自主探索,以此来提升学科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成效。文章对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相关策略进行简要论述,旨在助力小学阶段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提质增效;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房元超(1980—),男,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巴藏镇中心小学。

为了实现“双减”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致力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逐步从知识本位转变为能力本位。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掌握学生学情差异的基础上,设置针对性的教学环节,培养和提升小学阶段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一、“双减”政策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的原则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科教学实践活动中,围绕“双减”政策的提质、减负要求对小学课堂教学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并不意味着机械性地削减小学生的作业数量,而要在降低小学生课业压力的同时,逐步改善和提高教学的品质与效果[1]。基于这一点,小学数学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思维模式,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数学学科的特征来设计教学活动,凸显数学学科教学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具体而言,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小学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差异性原则

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由于家庭环境、生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小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习惯和思考模式。而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分层教学的意识,实施整体性教学,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能力水平不相符,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成效[2]。对此,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明确小学生学情差异的基础上,将因材施教理念真正落实到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按照小学生不同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计划,辅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充分调动小学生自主学习学科知识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的提升。

(二)主体性原则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占据主体性地位,教师则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辅助者。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尊重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小学生能动性的激发。在传统学科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受到教学任务和目标的束缚,机械地按照既定的计划来开展教学活动,忽视学生学习状态,影响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发展,容易导致他们因为跟不上教学节奏而出现消极情绪[3]。对此,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坚持主体性原则,从小学生的实际需求着手,做好课前预设,重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3]。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师还需要为小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不断拓展小学生深化学科知识学习的渠道,让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小学生感知到数学学科知识学习的乐趣。

(三)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群体正处在身心不断健全发展的阶段,对于新鲜事物有强烈的探究欲望。而数学学科包含一定的抽象性知识内容,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借助趣味性的学习活动,消解学生的抵触心理和畏难情绪。基于此,教师要将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放在第一位,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来设置教学环节,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4]。

二、提升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具体策略

(一)教学情境设计要贴近现实生活

在小学教育教学阶段,落实“双减”政策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以考定教的问题。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会借助题海训练来提升学生的学科成绩。这种模式下的学科教学活动,易使得学生只关注数学成绩,忽视数学综合实践应用能力。故此,为了能够达成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设定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指导小学生将知识理论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其掌握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设定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不仅要关注情境的真实性,还要调动小学生亲身参与的积极性,提升其知识掌握程度。

例如,在教学“平均数的再认识”这部分知识内容时,教师仅依靠教材内容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不仅会导致学生的课堂体验感较差,还会造成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够[5]。故此,数学教师可以从动态化情境以及生活化情境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平均数的核心是数据,在增强学生数据敏感度的同时,提高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校园歌唱比赛为例,引入某位同学参与比赛的视频来引出评委打分的情境,并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极端数值对平均数的影响。或是借助多媒体视频的形式引导学生从打分环节开始,逐步体验评分过程中数据信息的重要性,从而使得数据信息能够以动态化的形式影响学生的认知,加深学生对于平均数内涵的理解。而后,引导学生聚焦于数据分析,对所有评分进行平均数求值,并提出现实问题:“这样求出来的平均数值对于参赛选手而言是公平的吗?”“参赛选手的最终得分和你计算出来的平均数值有什么区别?”借助问题导向发现评委评分中出现的极端数值,在此基础上形成去掉最高分以及去掉最低分的评分决策。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小学生在借助自身经验的基础上,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小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凸显数学课堂教学的差异性

数学教师需要不断扩展收集学生学情的范围和渠道,掌握学生的学情差异。小学生的身心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他们在不同的影响因素下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此,数学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学情差异,不仅通过考试成绩和平时的随堂检测来获取相应数据,还可以借助课堂提问、课后的互动交流等,收集更多资料,為后续的教学活动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具体而言,数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历次考试的试卷进行收集整理,根据不同内容、不同题型题目的答题情况来判断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明确学生知识学习的强项和弱项;或是在课堂教学中扩大提问的范围,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判断其听课状态;还可以在课下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互动,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对教师的评价等。除此之外,数学教师也可以开展家庭走访活动,掌握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成长状态,进一步提高学情差异分析的可信度。

在建立学生学情差异的数据库后,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数据内容设定具体教学计划和环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增加难度系数较高的内容;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需要将教学重点集中在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补充巩固上。同时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动态发展原则,在了解和掌握学生学情变化的基础上,及时对教学环节进行调整和优化。例如,在教学“时、分、秒”这部分知识内容时,对于学习能力较弱且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将重点放在三个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和概念理解上;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就可以适当增加关于时间换算的应用题练习,同时引入“陷阱”教学法,不断增强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6]。

(三)凸显教学环节的实践性

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是学科教学工作的核心目标,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加大实践操作活动的创新力度,积极引导小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增强小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从而提升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实效性。例如,在学习面积计算这部分内容后,数学教师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基础上,有秩序地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利用事先准备好的测量工具来实地测量学校操场的面积、花坛的面积以及走廊面积等,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记录实地测量的过程以及整理具体数据信息,在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中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提高学科课堂的智能化水平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想达成提质增效的目标,就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特点,积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智能化水平。巧妙地使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不仅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现学科知识内容,同时还能够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其以形象思维进行学科知识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6]。例如,在学习“日历”这部分内容时,数学教师就可以通过VR设备让学生体验地球公转与自转,从而明确地球自转一圈历时23个小时56分,地球公转一周则历时365天5小时48分46秒。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一日的概念是24小时,一年的概念则是365天或者366天。故此,平年为365天,闰年为366天,但是将4个5小时48分46秒都划分到闰年,依然不能够凑成24个小时,这也正是造成“并不是每四年就有一个闰年”的根源所在。对于这种抽象的知识内容,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进行知识宣讲,就会使得小学生较难理解闰年和平年的概念,造成知识学习的一知半解。而借助VR等信息技术手段来呈现类似的抽象知识,能辅助小学生提升对知识内容的理解能力,强化数学学科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五)凸显课堂教学环节的趣味性

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存在较强的好奇心理和求知心理,在教学環节中融入趣味性较强的元素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故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实现教学过程的动态化和趣味化,以图片和视频等形式来激发小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加数学教学容量,丰富小学生的学习资源,帮助小学生进一步熟悉教材内容[7]。例如,在学习认识1—5以及加减法时,数学教师可以将这几个数字以卡通画的形式展示在屏幕中,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通过这些卡通画以及“找关系”“比大小”的故事情节来快速记忆数字,初步掌握简单的加减法。

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的落地,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提质增效的要求。高质量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对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和优化,用新的课堂模式、精湛的教学艺术和有趣的课堂教学方式打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并借助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思考、合作学习以及实践应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数学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引导学生爱上数学,为后期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张万文.“双减”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学周刊,2022(35):79-81.

阙秀娣.“双减”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2(35):19-24.

王莹.“双减”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之我见[J].平安校园,2022(7):40-43.

李勤莉,褚夫建.“双减”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J].辽宁教育,2022(13):94-96.

陈永畅.落实“双减”政策要求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J].辽宁教育,2022(5):18-22.

洪小洁.“双减”政策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探索[J].求知导刊,2021(52):29-31.

程德兴.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版),2010(8):200-201.

猜你喜欢
提质增效双减政策
政策
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浅谈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实践
基于扁平化管理的精益烟叶生产模式的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