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2023-12-27 13:34饶华健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信息科技信息素养影响因素

饶华健

【摘要】为了进一步落实十九大精神,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提高社会公民信息素养水平,国家教育部门出台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抓住小学生可塑性强的关键时期,发展小学生信息素养成为学校教育共识,也成为了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核心目标。为此,现对信息素养概念展开深入解读,分析阻碍小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影响因素,并立足信息科技课堂主阵地,围绕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探索有效教学策略,以期在创新中求变革,助力小学生信息素养得以实质提升。

【关键词】信息素养  影响因素  信息科技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11-0052-03

信息素养作为信息化社会新的“读、写、算”,成为每个人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皆需必备的一种关键品质与生存能力。教育部在2018年出台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着重强调了信息技术教育目标应从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转向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人才。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阵地,应全面审视影响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关键因素,并对症下药,谋求多元化的教学变革,打造更为优质的信息技术教学样态。

一、信息素养概念解读

2022版新修订的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对信息素养概念进行了准确阐述,提出信息科技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学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其一:信息意识,即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具备信息意识的学生可以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有主观意识地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够敏锐地发现信息的变化,并精准地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安全性和价值性,从而达到满足自我所需的目的。其二:計算思维,即指在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进行问题解决时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具备计算思维的学生可以高效地利用计算机对各类界定问题、抽象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通过数据收集和模型搭建,利用信息技术和资源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并可以将之迁移至其他问题解决当中。其三: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即指个体能够评估和选择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管理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从而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并且可以较为迅速地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掌握数字化学习系统,并实现自主学习、知识分享与创新创造。其四:信息社会责任,即指在信息社会中,个体的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的综合表现。具备信息责任的学生拥有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能够遵循信息世界的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自觉约束不良信息行为,维护个人和他人合法权益和公共信息安全,理性地对信息价值做出正确判断,促进信息社会良好发展。信息素养四个要素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构成一个整体,在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时,四个关键要素不可分割,以此涵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其成长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二、影响小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环境宏观因素

宏观环境是影响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尽管“改变应试教育,开展素质教学”的呼声已响彻多年,但是应试化教育余温依然未退,学校对文化课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信息科技课程,因此对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视程度不高。其二,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些观念滞后的家长普遍存在“电脑无用”的思维,将家中的一些电子设备视为洪水猛兽,生怕学生“不务正业”,所以学生信息素养发展得不到家庭支持,提升更是无从谈起。一些信息素养较好的家长不仅会允许孩子上网,而且还会与孩子一起遨游网络世界,传授其积极健康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和能力,孩子借信息技术拓展了视野,丰富了学习资料。可见家庭环境的良莠对学生信息素养发展影响很大。其三,教学环境影响。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软硬件直接关乎学生实践,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部分学校机房传统设备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部分教师没有更新和优化电脑软硬件的意识,比如学校缺乏真实的机器人、传感器,电脑上没有一些流行的美图软件、剪辑软件、编程软件等等,教学水准跟不上时代信息科技前沿,明显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二)教学客观因素

信息科技课程肩负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任,教师作为主要执教者,其教学思想、能力、方法直接会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生成与发展。新时代社会提倡多元化教学,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主张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内化学科知识,提升学科素养,在丰富的学习过程中,生成良好的学习体验。但是调查发现,很多小学信息科技教师依然停留在师道尊严层面,停留在经验主义怪圈,依参而教、知识本位教学现象屡见不鲜,没有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去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每一节课都是讲解、实操、练习的枯燥流程,知识点讲完了、学生操作了一遍,课也就上完了,至于学生有没有真正理解课堂知识,四个信息素养要素渗透是否充足,也并不关心。此外,基于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其非一日之功、非一人之事,但信息科技教师普遍习惯“单兵作战”,没有形成聚力意识,与其他科教师、与学生家长链接沟通不够,这大大增加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难度,限制了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环境。

(三)学生主观因素

学生是落实信息素养目标的主体,其主观思想、意识、兴趣、能力根本上决定了自身信息素养水平的高低。调查发现,很多小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可以自主从网上搜集、下载信息,能够简单使用QQ、微信、邮箱与他人熟练交流,但是仅限于满足自我的兴趣需求,对于一些较为考验逻辑思维能力的编程学习、传感知识学习兴趣缺乏,相关方面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在薄弱。不仅如此,小学生普遍缺乏成熟的信息筛选能力,而当前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下,太多不宜学生观看的驳杂信息扑面而来,短视频、游戏占据了学生全部视野,过度沉迷于网络世界的现象屡见不鲜,不仅信息素养得不到有效锻炼,甚至影响了其他科的成绩。同时,部分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道德责任感也相较匮乏,主观认为网络世界可以“为所欲为”,不注重隐私保护、肆意传播不良信息的案例也时有发生。学生多种不健康的主观因素,切实影响了其信息素养发展,如何发展学生正确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和兴趣,矫正其不良的思想观念,也成为了落实信息素养培育目标的关键。

三、提升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多元化教学策略

(一)优化信息呈现,培养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很大程度是源于兴趣生成,学生对课堂学习信息产生浓郁的兴趣,才会有主观意识地去搜集、获取、处理相关信息,并在此过程中对信息进行有效判断,解决自己的疑惑,满足自我需求。基于此,培养学生信息意识,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一个贴切的情境,在课堂伊始便聚焦学生注意力,用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操控键盘比车速》教学中,教师若是在教学开始便生硬地导入教学课件,指导学生第一步、第二步该如何做,怎样编写键盘控制角色运动的人机交互脚本,那么显然会导致课堂气氛略显枯燥,降低学生学习欲望。为此,教师可以运用“成果前置”的方法,在每个学生电脑中都安装好一个成熟的赛车程序脚本,组织学生比一比、赛一赛,看看谁的赛车跑得更快,用游戏式的竞争驱动,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初学体验。然后,在活泼的课堂氛围下,利用问题导学激活学生的信息意识:“你们想知道怎样让自己的赛车跑得更快吗?如何为我们的赛车设置不一样的音效?如何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个性赛车?”在抛出“钩子”后,教师还可以展示自己制作的个性化赛车脚本,进一步提高学生获知欲望。通过此引导,学生不是为学而学,而是为玩而学,对于课堂信息的关注度明显增强,渴望知道信息该如何获取,如何处理,怎样借助已有信息解决自己的赛车脚本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需简单加以引导,高效课堂自然生成,学生信息意识自然提升。

(二)锁定关键问题,锻炼计算思维

学生计算思维的提高必然是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系列化问题情境中实现的,有了问题驱动,学生才会产生相应的思维活动,有了思维活动才会想到解决问题之法,并收获解决问题的满足,从而实现计算思維发展。基于此,教师需锁定关键问题,从项目化建构的角度搭建问题支架,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让课堂由“教过”向“学会”形态转变,帮助学生实现理解性掌握。仍以《操控键盘比车速》教学为例,其实基于趣味导入,项目化教学已成雏形,制作自己的个性赛车便是潜藏的项目主题,教师再对项目进行相关完善,预设更加精准的关键问题即可。如本节课知识技能重难点是让学生制作“计时器”指令,可以编写用键盘控制角色运动的人机交互脚本,涉及的关键问题为如何导入背景、添加角色;如何设置虚拟传感器;怎样根据赛车状态设置相应字母键;怎样判断赛车是否触碰跑道、是否相撞、是否到达终点等。在初步教学过后,教师搭建项目小组,将关键问题作为项目驱动源,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依次解决项目中遇到的问题,集思广益寻找问题解决方案。还可以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设置竞争环节,比一比哪个小组可以制作出一个成熟又漂亮的脚本,以此激发学生思维潜力。同时,让小组将项目过程中讨论交流后仍无法解决的问题罗列出来,教师进行梳理,围绕此展开思维点拨,针对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破局。在这样的项目化学习模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汲取知识、处理信息,其思维活力、潜力得到充分激发,计算思维素养相应也会大大提升。

(三)多方凝聚合力,引导学习创新

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提升非一日之功、非一人之事,需要学生在日常养成数字化学习习惯,并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生成创新思维。基于此,教师和家庭方面皆需做出努力,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善用数字化开展一系列学习活动,善于在自主学习中对知识进行创新创造。其一,采用翻转课堂。利用微课教学的便利优势,将课堂教学内容融入到微课件当中,发放到学生终端,规划好学生学习目标和指导内容,让学生在家中完成学习任务,比如根据微课学习提示,尝试独立制作出赛车脚本,遇到问题后,尝试借助数字化学习通道寻找信息,制定解决方案。之后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师生以开放的学习状态围绕问题展开探讨,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其二,搭建兴趣小组。信息科技学习价值不言而喻,且具有丰富的趣味,教师鼓励学生组建兴趣小组,通过设计一些好玩的项目,引导学生自主将课堂所学知识技能迁移到生活当中,小组成员集思广益,通过数字化通道设计具有创新价值的项目方案,共享已有知识,在兴趣导向下,逐渐养成数字化学习习惯,提高各项素养能力。其三,强化家校共育。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离不开家庭环境支撑,教师需与家长做好沟通,从信息素养发展的角度转变家长“电脑无用”的滞后观念,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学习,一起完成一些有意思的项目,在和谐的家庭环境助力下,为学生信息素养发展提供更多加持。

(四)链接时事热点,强化信息责任

帮助学生在复杂的信息社会中,提高个人文化、道德修养,规范自我思想行为,强化其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是信息素养培育中极为关键的一点。一方面,教师需要将信息责任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链接时事热点,为学生带来一些启示,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编程软件开发一款“幸运大转盘”游戏,通过脚本设置中奖难度,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网络诈骗”,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真实地认识到一些常见的网络骗局,剔除其“贪小便宜”的心理。又如,现实生活中的信息骗局屡见不鲜,教师选择几个进行课堂举例,一步一步进行揭秘,帮助学生见证信息泄露的风险,从而树立其信息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学生信息责任意识的培养同样离不开家长方面的监督和引导,所以还需从家长方面着手,通过良好的家庭教育,改掉学生一些不良的思想习惯,引导其正确地看待网络、使用网络,家校联动共同强化学生信息责任意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背景下,每个人皆需具备的一种品质与能力。在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需抓住小学生可塑性强的关键时期,围绕信息素养内涵,审视影响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关键因素,从教与学、内与外多个角度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提升策略,为学生打造良好的现代化教育环境,助力其信息素养可视提升。

参考文献:

[1]马会仁,朱钰.大数据时代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18(30):178-180.

[2]裴广军.探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J].中国新通信,2022,24(13):158-160.

猜你喜欢
信息科技信息素养影响因素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智慧旅游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关于新时期博物馆的陈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