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2023-12-27 07:51王海滨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18期
关键词:股骨头高龄置换术

王海滨

(齐河县中医院骨科,山东德州 251100)

股骨粗隆间骨折(IFF)好发于高龄群体,多由低能量损伤所致,骨折后可引起髋部疼痛、肿胀,并限制下肢活动能力,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2]。 目前,考虑高龄群体机体修复能力下降,故临床治疗多以手术为主,手术治疗能够更好地恢复局部解剖,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为高龄IFF 常用术式。前者属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PFNA 固定在恢复骨折解剖的同时可创造良好固定环境,便于骨折愈合,以改善髋关节功能[3-4]。而后者则是直接通过人工材料制成的股骨头替换病损关节组织, 实现髋关节功能的快速重建,患者可于术后更快恢复下肢功能[5]。 两种手术存在各自优劣势,具体何种更适合高龄患者需深入明确。 鉴于此,本研究选取2021 年1 月—2023 年4 月我院收治的83 例高龄IFF 患者为对象,旨在分析PFNA 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IFF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83 例高龄IFF 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1)与观察组(n=42)。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男24 例,女17 例;年龄65~86 岁,平均年龄(74.62±4.87)岁;骨折部位为左侧22 例,右侧19 例;骨折Evans 分型为Ⅱ型15 例,Ⅲ型21 例,Ⅳ型5 例。观察组男23 例,女19 例;年龄65~85 岁,平均年龄(74.58±4.73)岁;骨折部位为左侧20 例,右侧22 例;骨折Evans 分型为Ⅱ型15 例,Ⅲ型22 例,Ⅳ型5 例。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通过CT 检查等明确IFF 诊断;明确存在外伤史;伴髋部疼痛、活动受限;年龄≥65 岁;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肝、肾障碍;凝血异常;伴重症感染;伴急性心脑血管疾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PFNA 内固定术治疗:全麻后,患者取仰卧位,先于牵引床上进行牵引复位,待透视下满意后,于大转子顶端上方5 cm 处作纵切口,逐层分离组织,并将大转子顶端作为进针点,于其内侧开槽将导针插至髓腔;透视下明确导针方向,待满意后进行扩髓,将PFNA 主钉旋入合适位置,透视下将导针钻入股骨颈中下1/3 内,扩股后置入螺旋刀片,拧入远端交锁钉锁定螺旋刀片1 枚, 并依据情况植入近端、远端锁钉,锁钉尾端拧紧后,再将主钉近端尾帽拧入,透视确认无误后逐层关闭切口。观察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全麻后,患者取健侧卧位,经Hardinge入路,“T”型切开关节囊,显露股骨颈及骨折处,截断股骨颈后取出股骨头及碎片, 清除髋臼内软组织,大骨块等保留,大转子解剖复位后,以钢丝环固定骨折部位;按小转子方向将前倾角确定,扩髓处理后,依据骨骼状况选择假体,先行试模,之后假体上安装人工股骨头固定,于髓腔内置入骨水泥;常规冲洗并关闭切口。 两组均术后随访3 个月。

1.4 观察指标

(1)手术情况: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差异。(2)髋关节功能:术前及术后3 个月,评估两组髋关节Harris 评分[6],包括关节功能、畸形、疼痛程度和关节活动度,共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髋关节功能越好。(3)生活质量:术前及术后3 个月, 两组均以世界卫生组织生活简易量表(WHOQOL-BREF)[7]评价,包括生理、社会、心理、环境4 个领域, 各100 分, 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4)并发症:包括感染、皮下血肿、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多,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高龄IFF 患者手术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高龄IFF 患者手术情况对比(±s)

组别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下床活动时间(d)观察组(n=42)对照组(n=41)t 值P 值83.75±7.75 70.89±6.34 8.263 0.000 245.96±23.74 126.96±12.45 28.496 0.000 3.25±0.43 11.32±1.25 39.518 0.000

2.2 两组髋关节功能对比

术前,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观察组髋关节Harris 评分中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对照组高,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高龄IFF 患者髋关节功能对比[(±s),分]

表2 两组高龄IFF 患者髋关节功能对比[(±s),分]

组别观察组(n=42)对照组(n=41)t 值P 值关节功能术前术后3 个月畸形术前术后3 个月疼痛程度术前术后3 个月关节活动度术前术后3 个月总分术前术后3 个月19.84±2.28 19.72±2.22 0.243 0.809 39.57±3.42 35.46±3.31 5.562 0.000 1.75±0.25 1.79±0.27 0.701 0.486 3.05±0.39 2.57±0.32 6.122 0.000 19.23±2.36 19.17±2.34 0.116 0.908 33.96±3.89 30.78±3.63 3.848 0.000 1.69±0.15 1.71±0.17 0.569 0.571 3.95±0.45 3.07±0.41 9.306 0.000 42.51±4.15 42.39±4.09 0.133 0.895 80.53±6.12 71.88±5.83 6.590 0.000

2.3 生活质量

术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均较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高龄IFF 患者生活质量对比[(±s),分]

表3 两组高龄IFF 患者生活质量对比[(±s),分]

组别生理术前术后3 个月社会术前术后3 个月心理术前术后3 个月环境术前术后3 个月观察组(n=42)对照组(n=41)t 值P 值57.83±5.14 57.89±5.21 0.053 0.958 87.96±5.81 80.14±5.34 6.380 0.000 59.47±5.22 59.58±5.26 0.096 0.924 88.74±5.74 80.87±5.23 6.525 0.000 55.24±5.05 55.19±5.02 0.045 0.964 86.54±5.34 79.85±5.27 5.744 0.000 60.21±5.43 60.17±5.32 0.034 0.973 89.84±5.35 82.41±5.27 6.373 0.000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出现感染1 例、皮下血肿1 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32%(3/41);观察组出现感染2 例、 皮下血肿2 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9.52%(4/4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74)。

3 讨 论

IFF 病因复杂, 高龄群体多伴有骨质疏松症,会明显增加患者的骨脆性,一旦在日常活动中出现摔倒等低能量损伤,则转子间区则可在过程中承受较大的扭转暴力[8-9]。由于软组织无法良好吸收或传递暴力能量,加之股骨粗隆部位以松质骨为主,能量更易于粗隆间区释放,引起应力集中区骨折。 同时,车祸、高处坠落等高能量冲击更易引起骨折风险。而IFF 发生后会引起下肢活动能力障碍, 给患者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一旦未能及时治疗,长期卧床休息还会增加感染、血栓形成等风险,进一步加重患者痛苦,故及早行手术治疗尤为重要。

PFNA 内固定术在IFF 中应用广泛,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等特点,术中采用的髓内固定系统较为接近人体正常的生理负重曲线,且可结合髋螺钉及髓内钉优势,将螺旋刀片固定于股骨颈内,促使刀片周围骨密度增加,稳定支持骨组织,以促进骨折愈合[10]。同时,PFNA 加压及抗旋能力强,可阻止股骨头旋转,利于患者骨折处形态恢复。但PFNA 内固定术后卧床时间相对较长, 不仅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还会影响早期功能锻炼, 导致髋关节功能恢复较慢。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下床活动时间短,术后髋关节Harris 评分中各维度评分及总分高,术后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高(P<0.05),两组并发症相比无差异(P>0.05),这提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IFF 中应用效果更佳,可加快髋关节功能重建,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安全可靠。 分析其原因可能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为半髋关节置换术, 其人工关节假体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机械强度高特点,直接替换病损的关节组织后,利于关节解剖的快速重建, 从而恢复髋关节功能; 相较于PFNA 内固定术,置换人工股骨头可快速修复骨折以获得早期的稳定性, 从而缩短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有利于迅速适应重建的关节功能[11-12]。 同时,早期下床活动也可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降低血栓形成风险,但本研究中因样本量小,未能体现出该优势。此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因术中需剥离病损关节, 操作相对繁琐,且对周围血管及神经损伤较大,故会增加出血量,并延长手术用时。

综上所述,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IFF 中应用效果更佳,便于髋关节功能的快速重建,以更好改善生活质量,但其手术时间长、出血多,还需谨慎选取。

猜你喜欢
股骨头高龄置换术
高龄女性助孕难在哪里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超高龄瘙痒症1例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
高龄老人须克服4大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