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栓塞术和颅内夹闭术在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3-12-27 07:51王立国白清松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18期
关键词:夹闭术术式栓塞

王立国,白清松

(商河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山东济南 251600)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HA)是颅内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其作为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瘤体压迫、出血等,致残、致死率均较高,可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1-2]。 依据世界神经外科联盟分级(WFNSS),可将SHA 分为低分级与高分级两类, 相较于低分级, 高分级SHA 的危害性更高。临床治疗SHA 应及早予以有效治疗、降低出血带来的死亡风险为重点。手术仍是当前临床治疗高分级SHA 的主要方式,以介入栓塞术、颅内夹闭术较为常见,手术治疗可恢复载瘤动脉壁的完整性,但当前临床对于两种术式的疗效与安全性尚存在一定争议[3-4]。为了解两种术式在高分级SHA 患者中的疗效, 本研究选取我院2022 年3 月—2023 年4 月收治的86 例高分级SHA 患者为对象, 通过分组对照的方式进行探讨。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86 例高分级SHA 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3 例。 纳入标准: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定知情同意书;经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确诊;预计生存期>6 个月;WFNSSⅣ~Ⅴ级。排除标准:合并免疫系统疾病;颅内压升高;合并脑部其他疾病。本研究已通过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照组中女19 例,男24 例;年龄42~76 岁,平均年龄(55.57±5.15)岁;动脉瘤直径3~14 mm,平均动脉瘤直径(9.11±1.20)mm;体质指数18.6~29.6 kg/m2,平均体质指数(20.28±0.42)kg/m2;动脉瘤部位为前循环19 例,后循环24 例。 观察组中女20 例,男23 例;年龄42~74 岁,平均年龄(55.60±5.13)岁;动脉瘤直径3~15 mm,平均动脉瘤直径(9.12±1.23)mm;体质指数18.6~29.3 kg/m2, 平均体质指数(20.26±0.47)kg/m2;动脉瘤部位为前循环18 例,后循环25 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颅内夹闭术:全身麻醉后,结合动脉瘤位置,确定手术入路;分离皮瓣,打开脑硬膜,确定脑血管解剖位置,分离瘤颈,使用动脉瘤夹夹闭动脉瘤位置,如有必要,可临时阻断血流以止血,并使用罂粟碱(成都倍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1764,规格:1 mL:30 mg)浸泡血管,如无异常关闭切口。 持续进行生命体征监护、常规抗感染。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实施介入栓塞术:全麻后,确定动脉瘤直径,借助血管造影,于动脉瘤内置入微导管,继续静脉造影,确认微导管位置、动脉瘤等情况,选择大小合适的弹簧圈,并置于预定位置,待其盘绕合适后解脱,造影显示弹簧圈稳定,结束填塞,透视下退出导管,结束手术。 术后绝对卧床24 h,如有必要,可行腰椎穿刺术、腰大池引流术;术后常规抗凝、抗感染。

两组均持续随访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应激指标:术前与术后5 d,取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 (2)手术指标:对比两组手术耗时及住院时间。 (3)临床疗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5]评价。 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生活恢复正常为恢复良好;存在神经麻痹、共济失调为轻微残疾;自主活动难以进行,部分生活、工作能力丧失为中度残疾;仅残留意识,存在感觉、语言等功能障碍,自主生活能力较差为重度残疾;意识反应缺失,仅有眨眼、呼吸等动作为植物生存。 临床总有效率=(恢复良好+中度残疾)/总例数×100%。 (4)并发症:对比两组颅内感染、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再出血及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应激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应激指标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观察组COR、NE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高分级SHA 患者应激指标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高分级SHA 患者应激指标水平比较(±s)

组别COR(μg/L)术前术后5 d NE(ng/L)术前术后5 d对照组(n=43)观察组(n=43)t 值P 值50.11±4.68 49.62±5.02 0.468 0.641 83.86±6.63 76.24±5.98 5.597 0.000 33.60±5.11 34.12±4.98 0.478 0.634 72.72±6.02 67.64±5.69 4.037 0.000

2.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耗时、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高分级SHA 患者手术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高分级SHA 患者手术指标比较(±s)

组别手术耗时(min)住院时间(d)对照组(n=43)观察组(n=43)t 值P 值152.24±12.68 92.96±10.23 23.860 0.000 22.33±3.17 16.75±2.02 9.734 0.000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高分级SHA 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高分级SHA 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 论

临床普遍认为SHA 的发生与染色体显性遗传、高血压、酗酒等因素密切相关[6-7]。 随着近年来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方式及饮食结构等也在逐渐改变,高分级SHA 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8-9]。药物治疗作为临床治疗SHA 的方法之一, 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对于高分级SHA 患者而言,保守治疗往往病死率较高,故临床治疗应以外科手术为主。

当前临床治疗SHA 以清除脑内血肿及蛛网膜下腔积血为重点, 颅内动脉夹闭术属于常用治疗术式,是在显微镜的辅助下,充分了解动脉瘤及其周围组织情况,并在对周围神经、血管安全进行充分保障的基础上清除血肿,进而获得显著疗效[10]。 但该术式不可避免会对患者的脑部组织造成损伤, 且损伤性较大,可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且手术空间限制,临床治疗难度相对较大、手术耗时相对较长,进一步增加手术风险。 介入栓塞术主要借助导管系统,将弹簧圈填满瘤囊,以减少并阻断血流,促使瘤颈内膜、血栓机化,进而达到治疗目的[11]。 赵岳峰[12]的研究表明,相较于颅内夹闭术, 介入栓塞术在高分级SHA 患者中疗效确切,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进一步说明介入栓塞术在临床应用的优越性。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后COR、NE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相较于颅内夹闭术治疗高分级SHA,介入栓塞术可减轻手术应激。 分析其原因可能为:介入栓塞术的创伤性较小,对机体的损伤性较小, 利于减轻手术损伤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应激刺激,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耗时、住院时间均较短,临床总有效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相较于颅内夹闭术, 介入栓塞术在高分级SHA患者中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 分析其原因可能为:介入栓塞术具有操作小、操作简单等优势,应用于高分级SHA 的治疗中,能够缩短手术耗时,提升治疗安全性,促进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介入栓塞术可直接作用于颅内动脉瘤病灶, 防止进一步损害脑组织,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 加之该术式不受颅内压的影响,可处理多个动脉瘤,进而利于提升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同时,相较于颅内夹闭术对动脉瘤周围组织造成的损伤,该术式对脑血管等组织的干扰较小,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 介入栓塞术应用于高分级SHA 患者中手术耗时更短、疗效更佳,可减轻手术应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猜你喜欢
夹闭术术式栓塞
显微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MED术式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中长期随访
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像学研究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患者行围术期护理干预对术后康复的影响研究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
七氟醚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控制性降压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