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茂婕 陈运英
基于儿童立场是幼儿园红色文化课程中重要的核心概念,目前很多红色文化课程中存在幼儿主体地位不清、教师选择教学内容不恰当等问题,因此需要基于儿童立场去设计幼儿园红色文化课程。基于儿童立场体现在重视幼儿的认知特点上,幼儿的认知具有具体形象性、直接感知性、泛灵式思维和自我中心性等特点。红色文化则具有文化性、象征性和时代性。因此,幼儿园红色文化课程的设计应当基于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红色文化特性,并将二者进行结合,具体可以从课程资源、课程内容和课程组织等方面进行呈现。
基于儿童立场的概念简述
儿童立场即“人们认识与处理问题时采取儿童的视角、地位与态度”。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儿童很长时间作为成人的附属品,以“小大人”的身份被教育,灌输着成年人认为儿童应该学的内容。这使得儿童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方式为揠苗助长式,儿童的学习生活没有快乐的氛围,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陈鹤琴对此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儿童不是“小大人”,儿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让儿童穿着长衫扮作成人模样,是荒谬且无知的。这里以一句经典的句子做例子,即“让孩子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这句话看起来似乎是鲜明的儿童立场,但儿童赢在起跑线上是成人的想法还是儿童的想法呢?儿童自己想赢在起跑线上吗?赢在起跑线的好处是他自己想要的还是成人想要的呢?结果显而易见,儿童立场的缺失导致了成人立场的篡位,使得教育异化成披着“儿童立场”外皮的“成人立场”,儿童无法赢在起跑线上,只会“伤”在起跑线上。
幼儿认知特点和红色文化特点分析
幼儿园红色文化课程存在着很多问题,究其原因是教师在活动中没有基于儿童的立场去考虑活动,只有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才能更好地设计红色文化活动。
幼儿的认知特点分析。其一,具体形象性。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可知幼儿园中的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幼儿在接触世界时需要依赖具体的形象和表象进行学习,即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具体的形象来思考,而无法上升到对事物本质的思考。比如,幼儿经常玩“过家家”的游戏,这正是幼儿借助“娃娃”的角色来表示他们对家庭的概念的理解。幼儿在进行认知活动时,如果没有具体的物质形象呈现在他们眼前,他们便无法对新知识产生认知,这同时也和他们缺少生活经验有关。幼儿与世界的接触过少,因此他们脑中无法形成对世界的认知,在幼儿充分了解外界生活之后,逐渐撤销具体的形象有助于幼儿将直接思维转换为抽象思维,从而使幼儿加深对学习对象的了解。
其二,直接感知性。幼儿在接触这个世界时多为直接感知,即用自己的肢体或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学习的物体,比如“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触摸”等,幼儿在直接感知的过程中逐步完成了学习的过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中指出:“创设丰富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可见,幼儿的认知特点具有直接感知性。如果教师在教授幼儿新知识时,只进行语言描述,将不利于幼儿学习新知识。
红色文化特点分析。其一,文化性。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社会主义特征的鲜明的革命文化,凝聚着人民的智慧与劳动的结晶,具有文化性的特征,并且红色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形态。红色文化的承载体多为书籍、实物、建筑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语言体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许多红色文化读物成年人阅读起来都有些费劲,更遑论幼儿了。因此,在对幼儿进行红色教育时,需将原本晦涩难懂的部分改编成幼儿可以理解的部分,才能更好地完成传承。
其二,象征性。红色文化中的“红色”就带有象征的含义。“红色”一直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象征着“成功”与“革命”。“红色”与“文化”相结合就带上了政治的象征意义。红色文化中的很多内容也具有象征的意义,比如“国旗”“党徽”等。又因当时环境的影响,很多文艺作品中也有不少具有象征意义的词语,比如“雨夜”“警钟”等,这些词语都是幼儿无法直接理解的词汇。具有象征性的红色文化要求学习者有着严谨的逻辑与抽象的思维,这些都是幼儿不具备的认知特点,因此需要将红色文化中的象征性内容与幼儿的认知特点进行结合。
基于儿童立场设计红色文化课程的要求
课程资源选择。红色文化课程资源有多种类型,主要分为物质类和精神类。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并不是所有资源都适合幼儿学习,需要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进行筛选。比如,在对安徽大别山区域的幼儿进行红色教育时,应尽可能地选择大别山区域的红色文化资源。选择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文化资源,有利于幼儿的吸收学习。幼儿的认知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因此,应尽量选择有实体形象的资源,如红色遺址、红色电影、红色图书等能在幼儿眼前呈现具体形象的资源,幼儿在直接接触文化资源的同时能够完成学习的过程。
课程内容设计。为了让幼儿在每一次活动中都获得认知或情感上的提升,教师要重视课程内容的设计。因红色文化具有文化性与象征性的特点,很多内容不适合幼儿直接学习,所以需要进行二次改编,创编出适合幼儿学习的活动内容。并且,需要注意每一次活动中重难点的设计,如果教学目标偏重于认知方面,那么课程内容需要重复学习,形成螺旋式的上升过程。比如,幼儿学习军人给家人的一封家书,那么这封家书幼儿只学习一次或阅读一次是没有效果的,需要通过多种活动,如阅读活动、表演活动、故事演讲等活动来重复学习。教师还需要增强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因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良莠不齐的信息资源,教师需要对红色文化内容进行甄别,去除一些不实的内容,否则会不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程组织方式。具身认知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活动是由身体来主导的,认识是基于身体的,而身体又是嵌于环境中的,认知、身体、环境组成了一个动态的统一体。美国心理学家马格雷特·威尔逊认为认知过程中环境非常重要,因为认知活动不仅受时间的影响,更容易受环境的影响,离开环境后的认知活动是没有功效的活动。幼儿需要在真实的场景中体验活动,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去认知和感受。因此,幼儿园红色文化课程的开展应该多以体验式的活动为主,尽可能地让幼儿多去体验和参与,要减少教师的教学,多鼓励幼儿去参与活动。
传承红色文化是中华儿女的责任与使命,有利于培养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因此,幼儿园教育中应适当融入红色文化课程,将红色文化的种子植入幼儿的心灵中,让其慢慢萌芽、不断生长。
注:本文为2022年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儿童立场的安徽省红色文化在幼儿园传承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K22099)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