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多功能下肢功能锻炼装置在下肢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3-12-26 03:04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11期
关键词:脚尖下肢康复

陈 熙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骨与软组织肿瘤科,重庆,400030)

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由于术后长期卧床、手术创伤、血液、淋巴回流障碍,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肌肉萎缩、足下垂、关节僵硬等并发症,造成下肢功能障碍,影响肢体的正常功能。针对卧床患者,可通过早期功能锻炼,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淋巴回流,减轻患肢肿胀、疼痛,增加肌肉力量,恢复关节和肢体运动功能[1-4]。功能锻炼是骨科手术患者治疗及康复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传统口头督导功能锻炼的方法无法达到满意效果,患者及家属对功能锻炼宣教内容理解能力有限,配合程度欠佳,导致下肢功能锻炼的角度和力度不易掌握,不能按标准方法完成训练,进而增加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风险。目前市面上的康复训练仪,主要是应用于偏瘫及晚期功能锻炼患者。因此,本研究由护士主导设计多功能下肢功能锻炼装置用于骨科术后卧床患者的早期功能锻炼,以期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为后期康复奠定基础,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现将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21年4月—12月收治的122例行下肢骨科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配合度好;②能完成指令性功能锻炼;③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无法有效沟通者;②已有DVT形成者。

将122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 例,男33 例,女27 例;年 龄18~81 岁,平 均(48.76±17.51)岁;病种类型:下肢软组织肿瘤32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18 例,髌骨骨折10 例。研究组62例,男35例,女27例;年龄19~79岁,平均(48.68±17.28)岁;病种类型:下肢软组织肿瘤34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19例,髌骨骨折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本机构伦理委员会审查并符合2013 年修订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根据患者疾病的特点、手术方式、年龄、运动能力等,由科室康复锻炼师指导经过培训的责任护士对其踝泵运动、直腿抬高功能锻炼训练指导。对照组按传统的口头指导、示范等宣教方法,研究组使用多功能下肢功能锻炼装置进行功能锻炼。

1.2.1 材料与制作:与科室医生沟通,科内护理新技术小组反复讨论,设计多功能下肢功能锻炼装置用于下肢手术术后的患者;与手术医生讨论,结合患者术中术后的情况调整功能锻炼的时间、频率、幅度,对患者不同康复时段进行分级渐进式、个体化的功能锻炼。通过调整拉环位置和更换不同泵数的助力带实现有效的踝关节背伸、跖屈,直腿抬高运动可实现10°、20°、30°及30°以上的四级抬高。

多功能下肢功能锻炼装置制作材料:选择合适的尼龙材质,海绵垫制作拉力带及脚踝固定装置;制作可调节式乳胶弹性阻力带及连接扣装置,包括护套、腕力带和腿力带,护套为由柔性材料制成的长条,长条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足部绑缚带和腿部绑缚带,护套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扣,腕力带和腿力带均由弹性材料制成,腿力带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握持部。设计示意图见图1。

图1 多功能下肢功能锻炼装置设计示意图

1.2.2 使用方法:在安装锻炼带时,护套踩在脚底,足部绑缚带绑缚在脚掌上,腿部绑缚带绑缚在小腿上,腕力带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扣连接,连接时患者的脚尖向小腿侧翘起至极限位置并保证腕力带绷直,腿力带的一端与靠近足部绑缚带的连接扣连接。见图2。

图2 多功能下肢功能锻炼装置使用方法示意图

1.2.3 锻炼方法:于术后6 h麻醉清醒后即开始进行踝泵运动。患者穿戴好下肢功能锻炼装置后平卧于床,下肢伸展,双腿放松,两腿分开。跖屈运动:指导患者脚尖绷直向下踩,最大限度拉紧乳胶弹性阻力带,保持5 s后,缓慢放松(需报数“1、2、3、4、5”)。背伸运动:指导患者脚尖朝身体上方勾住,背伸至最大限度,保持5s后,缓慢放松(需报数“1、2、3、4、5”)。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直腿抬高训练:平卧伸展下肢,脚尖向身体上方勾住,伸直膝关节,双手逐步抓取拉力环,足跟抬离床面10°时,保持5s(需报数“1、2、3、4、5”),抬离床面30°时保持5秒,依次放松拉力环。遵循以上动作重复20~30组,每天5~8次。见图3。

图3 锻炼方法示意图

在锻炼脚腕和小腿时,患者只需要小腿肌肉发力将脚尖用力往前蹬,脚尖克服腕力带的弹性将脚背绷直即可,患者放松脚尖后腕力带可将患者的脚尖再次拉回复位,这样患者就完全不需要控制角度和力度,只需要用力绷直脚背即可。而大腿的锻炼则由康复师告诉患者在哪一个时期用手握持住第几个握持部,然后将整个腿蹬直即可,也不需要控制角度和力量。也可以屈膝,然后脚背绷直、小腿和大腿都用力蹬直,可同时锻炼脚腕、小腿和大腿。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干预2 个月后DVT 和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自制量表评价功能锻炼达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功能锻炼达标49(81.67%)例,研究组功能锻炼达标60(96.77%)例,研究组功能锻炼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DVT 发生10(16.67%)例,研究组DVT 发生2(3.2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其他下肢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其他下肢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DVT 是临床下肢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后下肢DVT 的发病率可达10%~40%[5],一旦血栓栓子脱落可发展成有症状甚至致命的肺栓塞,如何有效预防DVT 已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6]。对于手术患者,一般麻醉恢复后即可开始实施功能锻炼,能有效预防术后DVT 发生。由于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DVT、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风险较高,需要早期进行下肢功能锻炼,有效的功能锻炼对确保手术治疗效果和术后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7-10]。

骨科术后恢复期较长,并发症相对多,传统的主动、被动运动无法达到满意的康复效果,再加上部分患者及家属对功能锻炼宣教内容理解能力有限,配合程度欠佳,导致下肢功能锻炼的角度和力度不易掌握,不能按标准方法完成训练,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目前市面上的康复训练仪,主要是应用于偏瘫及晚期功能锻炼患者。本研究采用课题组研制的多功能下肢功能锻炼装置,其适用于各类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康复锻炼。相比单一的拉力带,本装置功能更为全面,能帮助患者早期主动进行有效的下肢康复锻炼。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下肢DVT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功能锻炼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多功能下肢功能锻炼装置可应用于早期手术患者,能够有效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循环,预防下肢DVT 发生,帮助恢复下肢的功能。且该多功能下肢功能锻炼装置可反复使用,具有易清洗、有效、方便、成本低、舒适度高等特点,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脚尖下肢康复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春光乍泄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踮起脚尖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康复治疗对周围神经修复再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