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华亭后塘小学 黄素晶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新课标作为学科教学的重要指南,体现出更加显著的时代性和科学性,在具体的教学中展现出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因此,在这一教育背景下,关于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研究进入了崭新的阶段,应通过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给予小学音乐教学更广泛的关注,同时对小学音乐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进行深刻认知,并以此为基础探究小学音乐教学策略,从而进一步增强小学音乐教学的时代性和有效性,使学生在更加多元的教育引导下获得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的培养,实现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音乐教育被纳入美育范畴,成为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落实课程改革精神、顺应新课标要求,是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课标不断完善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深化对音乐课程标准的解读,深刻认识小学音乐教学面临的新的教学要求,奠定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进一步改革的基础,实现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提升。
课程改革的深化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倡导“应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及身心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艺术教学”。因此,这需要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积极迎合新课标的教学建议,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给予充分尊重,使学生以学习主人的身份参与音乐知识学习全程,而且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持续发展为目标进行具体教学设计,以增强小学音乐教学的实效性。
文化自信培养需求的提出掀起了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热潮,使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成为音乐新课标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具体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挖掘音乐课程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在引导学生认知博大精深的传统音乐文化的同时,使其深刻地感受到经典音乐作品中蕴含的艺术美和情感美。这样学生就会在音乐文化的有效熏陶中获得自身良好道德意识的形成以及健全人格的塑造,有助于以美育人教学目标的实现。
学科融合是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理念,认为教育是一个整体性的教学过程,各学科间都存在着相应的联系,只有打破学科知识间的壁垒,将其进行融会贯通,才能更综合、有效地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为了顺应这一新课标的教学需求,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该注重音乐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既要体现音乐课程的专业性,也要兼容其他学科的综合性。这样学生就会获得自身知识视野的开阔,以及情感理解能力的提升,在进一步优化自身学习体验的同时,增强小学音乐教学的实效性。
通过以上论述,深刻、全面地认识了音乐新课标提出的教学需求。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严格遵循音乐新课标要求,针对性地探究小学音乐教学策略,从多个维度、多个层次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效率,使小学音乐教学更好地适应新教育时代的需求,获得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课程标准的持续更新催生了多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同时使小学音乐教学目标体系变得更科学和明确,为小学音乐教学改革指明了正确方向。因此,在以新课标为指引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紧密围绕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模式的有效创新,使学生在多种教学模式下获得综合素质能力的锻炼,实现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1.实施趣味教学策略,迎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小、认知能力不足,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显著的趣味倾向。针对学生这一身心成长特征,教师应注重小学音乐教学中趣味因素的有效融合,并通过记忆趣味型教学策略的实施,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音乐学习注意力,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获得高效的音乐学习效果。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猜谜谣》这一歌曲的演唱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演唱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开展趣味性的猜谜语游戏:“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我有几个谜语要你们来猜”。在趣味猜谜游戏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了有效提升,教师应把握这一教学契机,通过“那你们知道有一首儿歌是关于猜谜的吗?让我们来学习一下吧,真的特别有趣!”进行引导,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这一儿歌的演唱教学中。
2.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深化学生对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
合作探究是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具有自主性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以学习主体地位参与知识形成、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因此,在进一步实现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有效探究与合作讨论中获得深刻的音乐学习体验。
例如:在《苗岭的早晨》这一音乐作品听赏教学中,教师应有效转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将听赏、感悟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使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以网络搜索的方式进行相关音乐背景知识的搜集与整理;在自主欣赏的过程中感受苗族飞歌的旋律特点以及苗族音乐的独特风格;边欣赏边想象,自主体会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以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音乐欣赏感受的交流,形成全面、深刻的音乐欣赏感悟。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听赏参与积极性,并带着任务有序地进行听赏活动,通过合作探究进行自我音乐欣赏感悟交流与分享,在集思广益中获得更深刻的欣赏感受,有效提升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
3.鼓励学生参与声势律动活动,培养学生音乐创作意识与能力。
声势律动教学法是一种独特的音乐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肢体律动来表现自己对音乐节奏的感知以及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在音乐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声势律动教学法得到了积极推崇和广泛运用,在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深化学生音乐感知方面具有显著的教育意义。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声势律动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律动感悟音乐,辅助自己的音乐创作,以实现学生艺术创作意识及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两只老虎》这一儿歌的演唱教学中,教师可以调整教室中桌椅的摆放,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开阔、自由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在对歌曲的欣赏与学唱中自由地进行肢体律动,利用声势律动的方式深化歌曲节奏记忆。同时,教师可以在学唱教学完成后,鼓励学生通过律动的方式进行相关的音乐创作活动,这样学生就可以将“老虎跑”的动作转变为“兔子跳”的动作,以此进行《两只兔子》这一新音乐作品的创作,为学生的音乐表现和音乐创作提供了有力支持,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以及音乐创作能力的提升。
4.通过分层教学策略的实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之间存在个性化差异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教师只有在“以学定教”中充分把握学生具体的学习层次和学习需求,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才能获得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实现学生在音乐领域的个性化发展。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唱唱听听玩玩”教学板块中,教师随机播放《娃哈哈》《小红帽》《会跳舞的洋娃娃》等歌曲,要求会唱的学生跟唱,喜欢乐器的学生进行伴奏,而其他学生则可以跟随歌曲进行肢体律动,这样音乐素养不同的学生都能参与这一教学活动,并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获得针对性的引导,促进了学生音乐兴趣的差异性培养。
在音乐课程改革中,新课标提出以美育人、文化育人的教学理念,倡导教师积极传承民族音乐、接纳多元音乐文化,帮助学生开阔自身的艺术视野,形成科学的音乐文化意识。因此,在具体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民族音乐传承教育,也要指导学生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来欣赏多元音乐,在兼容并包中实现民族音乐的创新发展。
1.注重背景知识传授,实现传统音乐文化的渗透。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深厚,包含丰富的音乐文化元素,为小学音乐教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源。因此,在以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为目标的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借助小学音乐课堂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教学,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感受传统音乐文化的深刻内涵,受到其中深刻情感以及思想道德的熏陶,以实现自身审美情趣及文化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例如:在《小拜年》这一歌曲演唱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这一歌曲的创作背景:“《小拜年》是一首东北民歌,不仅体现了民间春节期间拜年的习俗,而且以欢快的节奏营造了喜庆的节日氛围,展现了人们在节日期间的愉悦心情。让我们边扭秧歌边学习这首歌吧,一起过一个东北年。”这样,在这一歌曲的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渗透了我国春节传统的拜年习俗,使学生感受到了东北民歌的独特魅力。
2.注重民族乐器教学,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素养。
民族乐器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非常丰厚的内涵。在小学音乐课堂进行传统文化传承教学的过程中,民间乐器教学不可或缺,学生不仅会在民间乐器演奏技巧的学习中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会在民族乐器演奏作品的欣赏中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
例如:在“唢呐”这一乐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认识这一民族乐器,并通过《百鸟朝凤》《二泉吟》等经典唢呐名曲的播放,使学生深刻地感受这一民族乐器的音色特点,以此激发唢呐学习兴趣,促进民间乐器文化的有效传承。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与唢呐演奏手法相似的西洋乐器,如双簧管,这样学生就会在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的比较中,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从而拓展民族音乐传承路径。
学科融合是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理念,为了进一步贯彻这一教学理念,教师可以在小学音乐课堂开展有效的学科融合教学,使学生在开阔知识视野的同时,从更广泛的角度进行音乐鉴赏,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1.小学音乐与语文学科的融合。
语文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课程之一,具有非常显著的综合性和人文性,其中的古诗词内容更是有着悠远的意境和优美的韵律,与音乐教学有着良好的融合契机。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音乐文化与诗词文化的有机融合,以丰富音乐教学的传统文化内涵,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效果的优化。
例如:在《望月亮》这首歌曲教学中,教师在导入环节可以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内容,通过《静夜思》《望月怀远》等古诗朗诵,引导学生感受古代诗人赋予月亮的深刻寓意。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学科融合的课堂导入深刻理解歌曲的思想情感,奠定歌曲学唱的情感基调。
2.小学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课程的融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的融合成为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使音乐课堂教学在技术的加持下获得有效创新,以此获得良好的音乐教学效果。
例如:在《小毛驴》演唱教学中,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跟唱教学方式,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视频动画,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将歌曲中的场景进行了趣味化的展现,深化了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极大提升了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新课标具有显著的教育指导作用,对其教学要求的有效落实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该深刻、全面地把握教学要求,并以此为基础分别进行人本教学、创新教学、文化育人教学、融合教学以及信息化教学等多元化教学策略的探究,在对音乐课程标准的有效落实中拓展对学生的教育引导途径,使学生在对音乐的欣赏、理解、表达及创作中更深刻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进而实现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