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第五中学 邓 婧
“教学评一致”指的是教学、学习和评价在方向与实践上的一致,强调的是通过构建指向同一个目标的一致性教学体系来完善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初中是学生思维认知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初步形成的自我意识统领着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一切行为,也让他们开始关注外界各种程序化框架的逻辑性,在这一背景下,课堂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的不统一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初中生现阶段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而“教”“学”“评”就是一次完整教学活动中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推进整体教学目标与体系在方向上的一致,教师就需要关注并合理协调“教”“学”“评”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将对“一致性”的追求落实到“教”“学”“评”的全部环节中,完善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体系,构建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数学课堂。
在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外部环境、外部追求与外部需求也顺应着时代的变革展现出与过往全然不同的形态。自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开始,我国的教育就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底层的目标与追求开始由“有学可上”转向“能上好学”,又为了能够落实“上好学”的目标,教育部门结合我国教育的现实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系列优化改革政策,让素质教育、立德树人、核心素养、教学评一致性等关键词进入教育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视野。本文主要介绍的就是以教学评一致性为底色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和“评”需要与学生的“学”保持一致并形成联动,而这种一致和联动需要依靠身为教学活动设计者和组织者的教师来推动,那么教师就要明确教学评一致性课堂的内涵、特征与构建难点,以更好地优化“教”“学”“评”各个环节。
对教学评一致性课堂内涵的解析需要从三个视角入手:一是教师的教学,包括课前教学目标的设置与教学活动的安排、课中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教学指导的落实等;二是学生的学习,包括学习目标的制定、课程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方法的探究等;三是分别指向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包括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所谓教学评一致性就体现在“教”的内容与方式、“学”的内容与方式和“评”的标准与范围这三者的一致性,而这种一致并不是指各方面内容完全一样,更多指的是核心大目标与总体大方向的一致,语言表述与实际效果间的差异客观存在且具备一定的合理性。
1.以学习目标为统领。
无论在什么形式下的教学设计中,学习目标都能起到统领后续所有教学活动与教学环节的作用,而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在备课环节笼统设定的学习目标往往不具备灵活性与适应性,无法指引具体的教学活动。因此,在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数学课堂构建过程中,教师要基于教学评的一致性来设计更科学的教学目标,在内容上要包括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在难度上要符合学生发展的情况,在资源上要联系课内外,在评价上要指向更明确,借此更好地发挥学习目标的统领作用。
2.以课堂设计为导向。
科学合理的课堂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时间,在保证不给学生太大压力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实现更高效的学习,教师为传统课堂进行的教学设计通常以“教”为本位,设计的是自己在课堂上要说的话、要做的事和要用到的教学载体。而引入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后,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要更加注重其导向作用的发挥,将学生学习目标的设定和课程评价标准的确立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联系在一起,从“怎么教”的基础框架中跳出来进行延伸,保证教学活动能够循序渐进地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3.以课堂评价为导航。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下,大部分教师对“评价”的认知都不够全面,甚至出现误差,认为评价就是对课堂上所有“教”与“学”的活动的总结,忽视了评价同“教”与“学”之间的关联,因而只通过打分或“对”“好”“正确”等定性的词语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效做出评判。与之相反,初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课堂中的课堂评价需要发挥的是一种导航作用,是在客观化、理性化、科学化的基本前提下,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做出的全面性评价,应当贯穿学习活动的始终。
教育工作是一项以课标规定的内容为载体,以课标制定的方向为指引和以课标提出的要求为框架的、意向明确的活动,教师所有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教学实践的推进都会受到学科特质和课标要求的制约,因而在构建初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并不享有绝对的自由。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怎样在既定的框架中摆脱固有教学模式的限制,开辟一条新的教学路径就是落实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就是全面了解学生学情和课程学习需要,这样才能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一致性课堂的构建难点主要在于如何在规定的范围内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
一般情况下,教师判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依据是教学成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预期目标的设置是否与现实情况相匹配就是影响教师教学有效性判断的重要因素,因此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数学课堂构建需要从细化教学目标入手,然后借助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来推进教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这指向“教”;而学生在实际学习活动中投入了多少热情与精力则直接决定课堂教学活动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因此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数学课堂构建还要从落实实践教学入手,然后借助改善作业结构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这指向“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以总结和反思为主要内容和形式,主要作用体现在下一次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过程中,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数学课堂构建要从创新评价方式入手,这指向“评”。
教师是“教”的主体,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组织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学习与成长指导。在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构建新型初中数学课堂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明确的是教学目标之于课堂教学真正应当发挥的作用与价值,其次需要明确的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与水平,从实际出发来合理设置教学目标,以统领学习与评价活动。而在此过程中,除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外,能够影响教学目标内容的因素还包括课内外的教学资源和课标中的教学要求,教师设计并细化完成的教学目标必须包含以上要素或满足以上要求,且同时具备可实践性。
以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一课“线段、射线、直线”为例,第四章的主题为“基本平面图形”,第一课中的线段、射线和直线就是平面图形的基础形态与基础构成要素,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需要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共性与特性。结合新课标提出的要求与学生对平面图形的理解,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就可以从知识、才能和情感态度三个视角出发,设定指向学生不同能力与素养发展的教学目标,为后续的学习与评价活动也设定三条主线和三个标准,既要让学生掌握与线段、射线和直线相关的数学知识,又要让学生能够用数学符号来表示线段、射线和直线,还要让学生能够从线段、射线和直线出发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教”的前期准备工作,课堂上通过各种方式推进的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才是“教”的主要内容,而教师与学生就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主体与客体。在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需要通过增强师生的双向互动和强化师生的双向反馈来为“教”与“学”建立联系,并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引入更多能够满足课堂需要的教学方法,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来推进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落实,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三课“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为例,通过前面两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了解了一元一次方程的特征,掌握了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本课主要以水箱为例,教学生如何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做一个引导者,先结合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题干中提取信息,再通过课堂问答引导学生自己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式,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列出的方程式分享解题思路,借此帮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不同解法,方便学生找出最适合自己的那种。
数学是一门极其考验并针对性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思维等思维能力的学科,学生在课堂上展开的数学思考更多指向的是高阶思维活动,而这种指向深度学习的高阶思维活动依赖学生在课堂上展现出来的学习积极性。基于教学评一致性课堂对“学”的分析,教师需要更多地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在评价中激励学生,帮助学生获得精神满足的基础上培养其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以更好地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理念。
以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第三课“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为例,结合课标与教材,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掌握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并将学生对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的掌握情况确定为课后评价的标准之一。在正式的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通过设定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其次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对三角形边与角关系的探索,最后基于探索过程中掌握的信息来启发学生展开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思考。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就学生表现出来的参与热情和参与态度适当给予其肯定或批评,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除了课堂上的学习以外,作业也是学生“学”的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课堂学习知识的巩固和升华。在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数学课堂构建过程中,教师从“学”视角出发完善课堂教学体系时还需要抓住作业这一要点,一方面通过改善作业结构来提升作业的丰富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通过改善作业结构为“学”“教”“评”之间一致性的体现提供支持。结合实际来看,合理的作业内容与作业结构既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也有利于评价活动的有效开展。
以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本章最主要的教学内容就是“二元一次方程”,包含二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构成与特征、求解方法与思路、实际应用与延伸等内容。结合教材,教师设计课时作业时可以适当降低书面理论作业的占比,并合理增加一些实践类的作业,以生活中实际可能出现的问题为素材,要求学生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相关知识完成一次数学实践,以考查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的理解和迁移应用,为后续针对学生知识储备和能力发展进行的教学评价提供更全面的参考依据。
在以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为依据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针对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评价需要贯穿始终,包含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两种实践形式。具体而言,首先,教师需要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同步完成评价标准的确立,并借助评价标准来验证目标的可行性;其次,制定好教学评价的大框架以后,教师还要结合课堂教学活动的具体开展和学生的实际反馈同步调整评价内容,以提升教学评价的针对性;最后,教师需要结合对学生的观察和学生做题时对知识的应用情况作出全面评价,以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外显特征就是一致和高效,一次完整的教学活动由“教”“学”“评”三个环节组成,每一个环节都有着自己的功能与优势,在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中得以发挥。就具体的教学实践而言,教师要想充分发挥“教”“学”“评”三个环节各自的功能与优势,首先要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其次在外部为三者建立紧密的联系,最后在内部推进三者的联动与渗透。对此,教师需要从理论出发,将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研究透彻,再结合一些成功案例来总结经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灵活调整,进而不断完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体系,为后续引导学生完成深度学习提供理论层面的依据,让学生真正实现个性成长与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