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棘洪滩街道康园路小学 王正义
在当今的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学不仅是教授学生基础的读写能力,更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批判思维和文化自觉。特别是古诗这一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审美情感。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古诗不仅是学习语言的工具,更是体验美、感悟美的窗口。因此,如何在古诗教学中融入审美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古诗中所蕴含的美感,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审美素养的培养对每一个学生都是至关重要的,不仅是感知美、鉴赏美的能力,更是对生活有更深层次的感悟和对世界有更开阔的视野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作为传统文化精粹,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又一个美的画面、情感和故事。然而,如何让学生在这些画面和情感中真正感受到美、体验到美,不能停留在表面的读和背,而是真正进入诗的深层次,体验诗人的情感,成为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本文基于审美素养的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古诗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旨在探寻一种更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古诗学习中真正体验到美的力量。
古诗本身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包含古人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深刻体悟,这种见解和体悟往往通过诗歌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美学价值来展现。而学生在学习古诗时不仅可以学到知识和情感,还可以培养审美情趣。而且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意味着能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古诗美,包括语言美、意象美、情感美等,这种美不仅停留在表面,更是深入学生内心,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古人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这种体验,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培养,能够更敏感地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更加珍惜和欣赏这种美。
古诗中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是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古诗学习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古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观察,这些观察都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背景和语境,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精神。学生在学习古诗时,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情感,还可以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另外,古诗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文化冲突和融合日益加剧,对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关键的成长阶段,对外界的各种文化都非常好奇,而古诗可以作为一种有力的文化工具,帮助学生树立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
古诗中的意象和隐喻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抽象思维训练平台。诗人经常使用意象、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些手法要求读者跳出文字本身,进行二次甚至多次思考,从而理解诗人的真实意图。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锻炼他们的抽象思维和联想思维能力。古诗结构和韵律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逻辑思维的训练场所。古诗结构严谨,韵律和谐,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有其独特的位置和意义。学生学习古诗时需要对诗的结构和韵律进行分析,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从而更好地领会诗的意境。这种对结构和韵律的分析无疑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古诗本身具有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考空间。在审美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进行再创造和再表达,这无疑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锻炼。每个学生的理解都是独特的,每个学生的表达都是新颖的,这种对古诗的个性化理解,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创新的平台。而且,基于审美素养的古诗教学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古诗的创新创作,这种对古诗的创新创作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实践锻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古诗进行新的解读。
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审美经验尚处于积累和发展阶段,因此,基于审美素养的古诗教学策略必须重视学生的审美心态,尊重学生的审美经验,以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美学世界,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审美心态,这种心态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家庭背景、个性特点等多种因素形成的。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审美心态来解读和欣赏古诗,而不是简单地按照教材或者教师的标准来进行。这样,学生可以更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古诗进行个性化解读,从而培养审美素养。
另外,尊重学生的审美经验是古诗教学的重要原则。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会有自己的审美经验,这些经验对他们审美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审美经验,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不仅可以从中获得审美启示,还可以开阔审美视野,提升审美能力。此外,基于审美素养的古诗教学还应当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如忧愁、悲伤、喜悦、愤怒等,这些情感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古诗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对话,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情趣。
以《宿建德江》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可以不给出诗的内容,而是描述一个夜晚的江面场景,或者通过相关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这一景象的感受,每个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情感,教师应该尊重并记录下来。其次,讲解诗的内容和意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身的相关经验,如夜晚漫步、与家人一起观赏星空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的意境。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审美经验,如对这首诗的看法、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等。通过分享,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古诗的理解,还能够学会尊重他人的审美经验和情感。
开始古诗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创设与古诗相关的情境,通过播放与古诗相关的音乐、视频或者图片,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古诗所描述的场景,引发学生的感知。同时,利用多媒体工具,如投影、动画、声音等手段,让古诗教学更生动有趣,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和感受古诗所描述的景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感受,以及对古诗的理解,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古诗,形成审美眼光。除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古诗,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与古诗相关的活动,如写诗、画画、制作手工等,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深入体验古诗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在创设生动的学习环境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转变自身角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而是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助手和伙伴,帮助学生在古诗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体验古诗的美。
以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段简短的情景剧,模拟诗人醉酒后的心境,可以邀请学生与自己一起模仿诗人的语气朗读诗歌,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更深入地体验诗的美感。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诗歌相关的小游戏,如“找寻美的瞬间”“画出你心中的湖景”等,让学生在玩中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讲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挖掘每一句诗背后的意义。最后,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到湖边或其他自然景点写生,让学生用画笔捕捉大自然的美,或者组织学生创作与诗歌主题相关的小故事,培养其审美能力。
开始古诗学习之前,教师可以简要介绍古诗背景、作者及创作时期,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诗歌意象,为后续的文本探究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古诗大意,从而深入理解古诗内容。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古诗中往往蕴藏着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识别这些修辞手法,感受其带来的美感,进一步理解诗的深层含义。对古诗的理解并没有固定答案,每个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读,教师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地追求答案的统一。除了文本解读,教师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帮助学生深化对古诗的审美体验,如听古风音乐、观赏与古诗相关的画作等,使学生在多个维度上体验古诗的美。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基于所学创作自己的小诗或短文,并在班级中分享,不仅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古诗的美,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以杜牧的《江南春》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展示一组江南春天的图片,如翠绿的柳树、盛开的桃花、古老的石桥和寺庙等,带领学生进入江南美景,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古诗的兴趣。其次,教师引导学生集体朗读《江南春》,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同时提示学生注意关键词汇和句子。通过反复朗读,学生逐渐沉浸在诗的意境中。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千里莺啼绿映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春天的江南,莺歌燕舞,绿树映照着红花,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则涉及历史文化背景,教师可以简单介绍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寺庙文化,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再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选择一句或几句诗进行创作,可以是绘画、手工、写小故事等,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解读古诗,培养其审美能力。最后,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和理解古诗的美感,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与《江南春》主题相关的书籍、电影或音乐,帮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强化自己的审美体验。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理解能力,教师应选择一些有深度、有意境、富有哲理的经典古诗文作为教学材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除了古诗,现代诗歌也能为学生带来不同的审美体验。现代诗歌的语言更接近日常生活,更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选择一些现代诗歌作为教学材料,帮助他们建立现代与古典、个体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古诗不仅是文字,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故事,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古诗相关的文化阅读材料,如古代历史、文化背景、诗人生平等,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和欣赏古诗。此外,古诗与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与古诗相关的艺术作品,如古风音乐、古诗插图、古诗书法作品等,帮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获得更丰富的审美体验。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古诗主题阅读活动,如“古诗朗诵大赛”“古诗创作比赛”等,鼓励学生主动寻找和阅读古诗,培养其自主学习习惯。
以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有关黄河的视频或图片,展示其雄伟的气势和浩渺的沙滩,激发学生学习这首诗的兴趣,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打下基础。其次,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与《浪淘沙(其一)》主题相近的文学作品或艺术品,如其他描述黄河的诗歌、与星空和银河有关的故事或画作等,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深层次理解古诗的美感,加深审美体验。再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古诗中的意象和比喻,如“银河”“牵牛”“织女”等,并结合相应的神话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和蕴藏的美感。最后,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和欣赏这首古诗,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与诗歌主题相关的书籍、电影或音乐,帮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拓展自己的审美体验。
基于审美素养的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古诗教学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提高其文学修养。本文研究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有益参考,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古诗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