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位一体”的东北农业大学立德树人的实践探索

2023-12-26 13:14李伟凯
中国农业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东农东北农业大学根本任务

李伟凯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引言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1]。这是首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正式写进党的报告中,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的与时俱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如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在目标原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大学,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在实施路径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不能忽视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要将其作为中心环节,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其贯穿教学全过程,致力于实现全程和全方位育人;在检验标准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检验一所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在于其立德树人成效。这些讲话内容深刻阐释了立德树人的内涵及意义,丰富了立德树人的时代精神,指明了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为新时期贯彻落实党在教育领域的方针和政策,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朝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迈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水平的高校,培养高水平人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3]。

大学落实立德树人任务,需将立德作为根本,以树人作为核心,要将立德树人以有形或无形方式内化到教学过程中[4]。东北农业大学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及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站在国家“三农”发展的前沿阵地,一代代“东农”(东北农业大学简称)人情注黑土、心系“三农”,坚持“把文章写在黑土地上,把学问做在黑土地上,把学校建在黑土地上”的理念,充分发挥学校在文化育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在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兴农强农教育中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的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高等院校立德树人工作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立德树人根植于优秀传统之中,是一所高校的立校之本,自古以来德育就是我国教育的核心。农业院校肩负为国家“三农”建设培育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应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十八大确立“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来,我国高等院校不断采取有力措施,开展、巩固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然而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农业院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实施现状与时代的要求仍然存在一定距离。

第一,立德树人中的“立德”与“树人”衔接不到位。“立德”目的在于培养人的德行,“树人”是培养塑造人才,人才培养是“立德”与“树人”相统一的过程,两者相互支撑;农业院校在立德树人工作落实过程中,农耕文化、大国“三农”情怀等相关内容融入不到位,导致“立德”与“树人”衔接不及时,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效果不够显现。第二,立德树人教育与农业专业教育存在两套独立的课程体系,立德树人课堂建设多数体现在专业的思政课程中,隐性教育发展不够完善;农科专业的社会实践活动立德树人的思想理念融入不够。第三,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格局在高校内部虽已基本建成,但在具体落实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二、东北农业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与探索

(一) 用红色精神文化蕴立德树人之“神”

东北农业大学是带有鲜明的红色基因的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所创办的第一所普通高等农业院校。建校之初就明确了“为社会主义创办农业大学、为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服务”的办学理念,率先在全国建立了新型社会主义农业大学,形成了独有的精神气度、文化秉性和优良传统。

1.一所大学能感怀师生的一定是它有历史的厚度

高校作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农业院校是为国家培养新时代知农爱农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其院校发展历史所呈现的立德树人的人文精神以及“三农”情怀潜移默化地感染着一代代学子。“一德立而百善从之”,在当今时代迅速发展的潮流下,一所大学能感染师生、能“立德”以“树人”的原因之一是其建校多年以来所积淀的厚重历史。东北农业大学建校以来,诞生了全国第一条“养猪生产线”,成功克隆了我国首例成体体细胞作为核供体的东北民猪,形成了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研究的“东北农业大学现象”。全国大型乳品企业的技术总监或高管一半以上来自“东农”,形成了“‘东农’学子撑起中国乳业半壁江山”。还有学术大师人格魅力与声望的熏陶,有畜牧学家许振英谷底亦登攀的“水缸盖”精神,有“中国大豆之父”王金陵倾力育英才的“老泥鳅”精神,有“乳业泰斗”骆承庠丹心向家国的“反哺”精神,有农业机械化专家蒋亦元院士敢为天下先的“吃螃蟹”精神,有动物组织胚胎学专家秦鹏春甘心做人梯的“红烛”精神,有蔬菜育种专家“中国番茄大王”李景富忘我惠民生的“黄大年”精神,这些都影响激励和鞭策着代代东农师生。

2.一所大学能感动师生的一定是它有时代的温度

教育部相关文件明确要求深入推进文化育人的工作,文化育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愈加凸显[5]。一定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环境文化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这也是文化育人的重要表现[6]。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基于此,在“立德”和“树人”的辩证统一中开展有时代温度的文化教育不容忽视。东北农业大学不断创新文化教育“人文关怀模式”,于日常管理中体现价值导向,抓住关键节点,努力给予学生持续一生的人文关怀,展现一所大学的“温度”,使每个“东农”人从踏入校门那一刻起,都能感受到“东农”的陪伴与关注,进一步强化了学生感恩意识和爱校情怀。比如学校2020级生命科学学院学生丁雨檠,家中四代人有5位都是“东农”人,在开学典礼中她说道,“我来‘东农’就是回家,我要将对‘东农’的情怀传承下去。”

新生入学,东北农业大学创新军训教学的模式,在省内第一次创新“学校自训、学生承训”模式,“学长变教官”,成为“入学导师”,训练场上以身示范,训练场下朋辈关怀。首创了“3521”军训模式,充分使用“思想引导、技能训练、文化熏陶”3个载体,继而实现“国防意识、习惯养成、纪律规范、生涯唤醒、实践育人”5个教学任务,达成教官和新生2个层面育人功效,学校最终形成了“忠诚、淬炼、蜕变、传承”的军训文化。

毕业生离校,东北农业大学开展“‘东农’饺子,送‘东农’骄子”即上车饺子毕业季主题活动,这也成为所有‘东农’学子最难忘的记忆,如今已经成功举办了8年。”“‘东农’饺子园”现成为全省高校最为知名的打卡圣地。

东北农业大学连续两年实行“‘东农’专列,护学子安康,手递手”闭环送站,为返乡学子提供一站式无缝对接服务。开设了东北农业大学学生返乡专车、专列、专机。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放假回家!黑龙江今冬首趟大学生返乡专列发车》为题,在央视新闻客户端进行了时长39分钟的现场直播。

东北农业大学不断提升师生的归属感、幸福感和自豪感。2016年出台《高层次人才支持实施办法》,办法中提出并实施“‘东农’学者计划”“‘东农’聚才计划”以及“‘东农’奖励计划”;实施“一流学科平台专项建设计划”和“学科团队专项发展计划”。对四个层次的人才(包含学术英才、杰出学者、首席教授、终身教授)实行“效益年薪制”。办法实施近三年以来,东北农业大学共遴选高层次年薪制人员、“学术骨干”、“青年才俊”分别为75人、275人、222人,不断提高人才待遇,扶持优秀人才,为其发展提供充足空间。

3.一所大学能感染师生的一定是它有发展的力度

随着高等教育不断发展,新时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需要与时俱进、全面发展的院校环境作为支撑。具备发展力度、体系全面、机制完善的院校发展背景,方能形成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合力。从全国第一批具有博士、硕士授予权的高校到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再到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从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党组织到建党百年荣获全国先进党组织等,无不显示着“东农”发展的力度。截至目前,东北农业大学有1个学科“农业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位列黑龙江省省属高校前列。

74年来,东北农业大学“彰农庠之特色 弘大学之德光”,形成了勇开先河、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逆境不馁、守之弥坚的顽强意志,求真务实、坚韧不拔的科学态度,勤耕不辍、甘于奉献的无私品格,这就是“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东农”精神。

(二)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立德树人之“魂”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就是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批示精神,学习思维方法,感受为民情怀,激励引导广大师生肩有大任、心有大爱、胸有大我。我们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批示精神时,如何做到学懂、弄通、做实,要经常对自己进行“三问”:思想上想没想通,思路上明没明确,做法上创没创新,想通了就武装了头脑,这是学懂的标准;明确了就指导了实践,这是弄通的标准;创新了就推动了工作,这是做实的标准。

1.用习近平总书记的思维方法育人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会议和报告中强调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的重要性,目的在于防止出现“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现象,以科学的思维方法来保证各项改革平稳推进。这八大思维方法分别是“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精准思维”。我们在育人过程中也要善于运用习近平总书记的思维方法,用辩证思维统揽全局、用系统思维协同配合、用战略思维谋划未来、用法治思维规范行为、用底线思维未雨绸缪、用精准思维落实行动。

在习近平总书记思维方法育人的统领下,东北农业大学积极建立了全方位的育人新模式,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个性、广适应”的大类人才培养理念,坚持学生中心、问题导向、持续改进、能力提升、特色发展,实施三大工程:一是一流本科建设工程,包括以新一轮审核评估为契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专业认证为统领,提升专业建设内涵;以打造一流课程为依托,建立优质课程体系;以高质量教材建设为基础,提升课程教学水平;二是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包括提升教学设计能力、提升教学研究能力、提升教学生成能力、提升教学评价能力;三是人才培养创新工程,包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手段、创新人才培养条件,树一流的育人理念,育一流的卓越人才,加快形成具有“东农”特色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2.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强调全国涉农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创造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继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7]。总书记的回信对涉农高校办学治校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是当前和今后涉农高校办学的思想遵循以及行动纲领,对涉农高校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具有指向性作用。

东北农业大学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主动出击,瞄准国家发展战略和龙江经济发展需求,重点围绕黑龙江省“4567”现代产业体系,将农学等传统的优势学科专业做强,将符合国家和黑龙江省总体战略所需要的学科专业做精,把新型的适应时代发展的交叉融合学科专业做实。一是着力布局建设一批符合国家需要、黑龙江省所需、能够支撑国家或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区域发展的学科专业,在此布局之下,东北农业大学新增了智慧农业、农业智能装备工程等5个亟需的新农科专业;二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升级改造一批传统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加强学校内专业集群建设,通过不同专业间的交叉和融合、有机衔接、资源共享,提升服务龙江经济社会发展人才供给能力;三是重点在黑土保护、绿色食品、粮食工程、农业机械、畜牧兽医、作物生产、生物技术、智慧农业等领域,推进涉农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通过专业学习,培植学生“大国三农”情怀,引导其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树立把所学知识和技能服务于祖国大地上的意识和信念,提高学生服务于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祖国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习近平总书记在回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问题时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思想、感受情怀,就是要引导广大师生从小我走向大我直至无我。

在人才培养方面,东北农业大学围绕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三个根本问题,将培养新时期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目标之一,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通过正面引导与自我教育、环境熏陶与主动渗透、专业教育与生活服务等多种形式,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东北农业大学强化思政课的教学与思政建设工作,使思政教育内容与知识教学的整体目标相交融,以解决当前人才培养中的突出难题,更有效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8],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等功能,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其从小我到大我和无我的良好人格。在学科教学中融入立德树人的思想,挖掘其内部蕴含的育人因素,方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育人[9]。截至目前,东北农业大学已建成研究生、本科和继续教育三个层面的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3个、省级17个、校级284个,并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加入课程思政,举办一系列课程思政相关课程,将课程思政元素灵活运用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构建起了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为国家培养更多服务于现代大农业的优质人才。

(三) 用培养造就强农兴农拔尖创新人才升立德树人之“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需要建设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我们要通过自主培养的方式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在多年的实践中,“东农”大师许振英老先生提出了“而”型人才的培养理念。许先生认为所谓“而”型,指唯有博学,方能多能。他认为“一”型人才样样通,样样松;“I”型人才虽明察秋毫,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T”型人才虽然一专多能,但也不够理想。许先生认为一专未必多能,一竖仅一支点,根本不稳,无依无靠,偌大宇宙,如何看得清楚,妙在一个“而”字,一横下一撇,由四个支点撑起,犹如根之于基,茎之于枝叶,根深,茎叶自然茂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唯博学善思辩证,以一撇为枢纽,方能进入佳境。

1.建立“东农”“而”型人才培养体系

重视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是教育本质所在。其中,生命质量是通过提高生存能力,使人过着有尊严而快乐的人生;生命价值是通过提高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使之对全社会和人类做出奉献。教育要不断满足人们的学习需求、成长需求、成业需求、发展需求和幸福需求。从生命价值的视角上说,教育是发展的养护、责任的提升、文化的传递、精神的唤醒、人格的养成,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潜能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为此,东北农业大学提出了“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个性、广适应”的人才培养理念,提出“五个强化、五个坚持、五个突出”。一是强化大类培养,强化专业学科交叉,强化实验实习实践,强化个性发展,强化产学研融合。二是坚持国家专业标准,坚持OBE理念,坚持课程思政、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贯通,坚持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衔接,坚持行业化、国际化合作办学。三是突出培养专业素养、专业情怀、专业品质、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突出培养适应未来职业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突出培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人才,突出培养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宽广的眼界、超群的创新能力、丰富的实验经验的人才,突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卓越人才。

2.打造“东农”“而”型人才学科专业

东北农业大学“而”型人才学科体系秉承“一体两翼”的学科发展战略。一体为北方寒地现代化大农业学科集群,两翼分别为畜产品生产与加工、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两大学科群。其建设主要目的在于为黑龙江“农业强省”“畜牧大省”“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建设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着力建设动物生产和植物生产两大全产业链条,实现“三个对接”,学科建设方向与产业需求对接、科研攻关方向与产业瓶颈对接、成果落地转化与产出经济效益对接,最大化利用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培养专业人才。

3.建设“东农”“而”型人才卓越课堂

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是课堂教学中的“痛点”;如何研究课堂、设计课堂、开发课堂,激发学生内生动力、激活课堂,这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如何化理论为方法、化理性为德行、将思政教育全面立体融入课堂,这是课堂教学的“热点”。一流卓越的课堂应具有以下7个特征:应该是最大限度激发学习兴趣、享受学习过程的课堂;应该是最大限度提高学习能力、增强知识迁移能力的课堂;应该是最大限度提升创新精神、创业素养的课堂;应该是最大限度探索知识奥秘、培养世界眼光的课堂;应该是最大限度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个性化发展的课堂;应该是最大限度融合信息技术、随时随地随处都能学习的课堂;应该是知识构建与应用、思想碰撞与交流、情感传递与合作体验更为深刻、生动、更能塑造人的课堂。总之,要把思想引入课堂,培养批判性思维、独立性思考;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自主性学习、主动性探究;要让学生回归本真,在学习中发现自己、找到自己、成为自己。

4.培育“东农”“而”型人才教育生态

未来的教育应该是课程、教材、科研、案例、现代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合而为一的。培养具备创新能力、思辨思维、计算思维、知农爱农的人才是新时代对学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10]。东北农业大学构建了数字化的教材、真实化的案例、科学化的项目、复杂问题的虚拟仿真、前沿性的在线课程“五位一体”式教育教学新范式。以东北农业大学“秦鹏春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为例。秦鹏春班创建于2009年,由秦鹏春的弟子中科院副院长周琪院士发起的,并成立了“秦鹏春教育基金会”,设立了“秦鹏春科研创新奖学金”,每年举办一次生命科学论坛,至今为止已有18位院士为学生上课,生命论坛已成为龙江乃至全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学术“大餐”、科技“盛宴”。秦鹏春班的教学理念是:学科交叉、国际前沿、创新驱动、价值引领。实现价值体系与思想体系引领、课程体系与学科体系贯通、科学意识与实践体系提升(设计科学问题大实验,如将东北农业大学最新科研成果脂糖素引入基因工程大实验,将基因工程与生物制药有机整合,涵盖了基因工程操作的上游、中游、下游技术,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创新体系与能力体系达成,培养知农、爱农、研农、为农的拔尖创新人才、未来科学家。

三、结语

新时代新征程,东北农业大学将在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支持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始终以国家社会重大战略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之一,坚守爱国、为民的初心,牢记强农、兴农使命,把育人硕果和科研成果铺就在祖国大地上,做出稼穑情深、奉献创新的奋斗成果,彰显作为农业院校博学笃行、明德亲民的办学灵魂,形成星火流播、薪火相传的文化特色,在蕴“神”、铸“魂”、升“温”上下功夫,建设产业有需求、专业有支撑、研究有项目、创新有平台、实践有基地、人文有关怀、个性有施展、发展有未来的高等教育,培养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综合性高素质农林人才,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国家农业强国建设提供科技和人才保障,用实际行动促进东北地区全面发展振兴,为国家农业发展做出贡献,留下坚实的“东农”足迹。

猜你喜欢
东农东北农业大学根本任务
不同春大豆品种产量品质差异比较
本刊策划 走进马克思主义学院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高校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与创新
几个加工型马铃薯品种主要品质形成的比较
东北农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签约暨揭牌仪式在省水科院成功举行
Analyze the Benefits of Using Films for Language Teaching in Classroom and Offer Some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Use
振兴发展是老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