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玥(徐州市民安路小学/江苏省徐州市)
在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将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和学生的基本学情结合起来,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互动中,要以评价为主线,设计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切实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保证语文学习的有效性,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以此打造出高质量的小学语文课堂,发挥出“教、学、评”一致性的最大价值。
1.精准化原则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促进教学、学习、评价一体化发展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师应秉持精细化原则优化教学设计,推动高效课堂的构建。详细来说,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他们的基本学情、发展需求、领悟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此为依据组织多元化的课堂活动,这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对语文学科的研究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与“学”的高效融合。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将评价贯穿各个环节,通过“教、学、评”的一体化发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同时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以此形成特色化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由此可见,精准化原则主要体现在制定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活动以及完善课后评价这三个方面,能够切实保证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2.多元化原则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传统的授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无法实现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标,甚至还会打消学生对语文课程的研究兴趣,不利于日后的学习。基于此,教师要及时转变授课手段,将“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应用于实践中,遵循多元化的教学原则设计具体流程,无论是制定活动方案还是在课后评价环节,都要充分考虑到班级同学的实际情况,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以及不同等级的评价标准,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一来,教师便能搭建“教、学、评”一体化的框架,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方向,不仅能够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通过深入研究,使其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在科学的评价中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在日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的学习途径不仅局限于课堂,还包括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等环节,能够帮助他们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综合考虑他们的基本学情以及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不具备自我管控力,且认知能力也不够完善,容易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教、学、评”一致性模式的应用能够弥补这一不足,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即便没有教师的监督学生也能自主探究新课内容,提升自学能力。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课堂应用“教、学、评”一致性模式能够完善教学活动的设计,在多元评价中使学生明确具体的学习方向,探索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全面提高语文综合水平。
2.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现阶段的小学生身心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也就是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正确的引导下意识到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借助丰富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将“教、学、评”一致性理念落实到实际中,教师应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课堂活动,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引作用,让学生明确具体的学习思路,在夯实语文基础的同时,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通过对问题的深入思考,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从多个维度分析问题,或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让学生在各抒己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以此保证答案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教、学、评”一致性模式的应用切实锻炼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在多种类型的教学活动中实现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1.立足学科要求,锻炼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指学生应对语法知识进行了解,并能通过口语或书面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是每一名小学生都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学习语文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更重要的是可以将课堂中掌握的知识灵活运用于日常交流以及学习中。为了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教师应积极采用“教、学、评”一致性的授课模式,紧扣语文学科特点,确定教学目标,为他们指明学习的具体方向。
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1)让学生多听。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课文的音频,帮助他们掌握生词的正确发音,形成良好的语言感知力。(2)让学生多看。通过广泛阅读使学生掌握更多表达技巧,可以将其应用于写作训练中,强化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3)让学生多背诵。在背诵的同时能够增强他们的记忆,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语言风格。如此一来,便能高效实现“教”的目标,彰显“教、学、评”一致性对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影响。
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教材中的《观潮》为例,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课文的音频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宽阔、笼罩、薄雾、漫天卷地”等词语的正确发音,并对文本内容形成初步了解。其次,学生可以自行朗读课文,从整体的角度分析文章脉络,并与同桌进行讨论,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接着,教师可以指导大家齐声朗读,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突出钱塘江大潮的历史悠久。最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背诵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进一步感受作者在遣词造句中使用的技巧,以此强化他们的语言能力。在“教、学、评”一致性活动中从多个方面锻炼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顺利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2.挖掘文本内涵,培养审美情趣
通过对文本的朗读与赏析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之美和意境之美,在与阅读素材深度对话的过程中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这也是语文核心素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活动时,应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为教学目标,带领他们深入挖掘文本内涵,对生字、词语、段落进行深入研究,近距离感受作者营造的学习氛围,并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其中,对美形成独特的认知与感受,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形成。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他们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以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白桦》为例,教师秉持“教、学、评”一致性原则设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绣、潇、桦、涂”等生字的读写,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谈一谈白桦给自己留下的影响,在体会诗人情感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阅读文本,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从哪些方面表现了白桦的美?”经过自由讨论总结出答案:第一节,白桦的雪白;第二节,雪中的白桦;第三节,金晖中的白桦;第四节,朝霞中的白桦。接着,教师引导他们再次阅读第一、二小节,体会诗人拟人的写法,感受白桦对一身雪白的宠爱,体会它的高洁形象。通过对文本内涵的深入挖掘,学生深刻领悟白桦的美,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目的。
1.优化问题设计,提高思维品质
要想在“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就要摒弃传统的授课模式,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优化教学设计,切实保证语文学习的有效性,起到激活学生思维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将文本内容与学生的基本学情结合起来,提出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思考问题,引导他们对文章中的重点片段进行深入分析,在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中逐渐总结出正确答案,达到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将现有的知识积累和新课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思考,经过分析、推理、判断等多个流程获得正确答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彰显“教、学、评”一致性模式的重要价值。
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教材中的《鸟的天堂》为例,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以提问的方式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动加入互动中,经过深入思考对,文章的中心主旨形成全新认知,提高语文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求学生自由朗读第1—4自然段,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而后分析重点语句:“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这里把什么比做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在一连串问题的引导下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认真阅读课文并积极开动大脑思考问题,以此深化对文章的理解。接着,教师根据他们的回答进行点评,并提出疑问:这一次没有看到“鸟的天堂”,它到底是怎样的呢?给学生留下一个疑问,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深入分析教材,增强文化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中明确提出,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渗透传统文化,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感染,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为日后的长远发展做好铺垫。基于此,教师应在备课时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挖掘课文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制定趣味性的课堂活动,这不仅能够调动他们的探究热情,还可以在深入思考过程中对与文化相关的内容形成清晰的认知,在“教、学、评”一致性的活动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并提高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促进语文综合水平的全面提升。
以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北京的春节》为例,本节课的重难点在于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隆重和热闹,领悟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并掌握更多传统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化。通过初读课文,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感知具体内容,掌握生字的书写后思考“老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接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再次阅读文章,找出春节中最热闹、最喜庆的日子,学生很快回答道:“是除夕和正月十五。”教师为他们提供自由讨论的环境,每个人都可以说一说自己在家中是如何庆祝这两个节日的。包饺子、放鞭炮、穿新衣等答案层出不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我国还有哪些意义深刻的传统节日,介绍它们的由来和庆祝方式。经过教师循序渐进的指引,学生对阅读素材产生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意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采用“教、学、评”一致性的方式展开教学,教师要提高对评价环节的重视程度,可以通过设计表格的方式呈现具体的学习任务,用心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学习过程、听课状态、考试成绩等多个方面,以此保证评价的综合性和科学性。详细来说,教师要提前告知学生本节课的具体任务,让学生明确考核的主要方向,从而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在课堂中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高效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活动,促进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通过这样的方式充分发挥“评”的功能,也能反馈学生的基本学情,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薄弱项和闪光点,在日后的学习中进行改进,凸显“教、学、评”一致性模式的积极影响。
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穷人》为例,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布置了本节课的学习计划,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文章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友善,并掌握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技巧。教师在点评时,还要体现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他们的课堂表现,小组合作情况以及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使其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明确日后学习的具体方向。另外,为了保证评价的公正性,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从不同视角分析他们的具体表现,做出及时有效的判断,帮助他们建立与课程内容的深度联系,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综上所述,基于新课改的指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及时优化教学设计,组织“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活动,变革授课模式,以此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另外,教师在制定“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活动时应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立足学科要求,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深入挖掘文本内涵的方式锻炼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思维品质,并利用多元化的评价为学生指明发展方向,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